|

圖/Sukay ‧ A Kang
會堂的佈置莊嚴而凝重,我的座位在最前面,因為大家說,第一排已經留給他最好的朋友了。
進入會堂前,我告訴自己今天不能再哭。一步步走進會堂,螢幕上正放映著屬於他的照片回顧,還播放著我們錄下的詩歌。當看見、聽見這些時,儘管會堂中間是條筆直寬敞的路,我還是需要走得小心,因為我的雙眼早已佈滿淚水,甚至肆無忌憚地湧出,我也顧不了剛剛對自己的要求了。
好不容易才走到專屬「好朋友」的座位,雖然身後都是教會同靈,但坐在位置上只顧著悲傷和拭淚的我,覺得會堂彷彿變得空蕩且寧靜。直到司儀的一句「喪禮開始」,才劃破那片只有我自己的寂靜。
忽覺時光飛逝,我從當初懵懂的小大一,成了肩負領導責任的契長。起初,對於自己能夠勝任契長一職,擁有十足的信心和熱忱。7月剛上任時,正值大學生的快樂暑假,我也陸續收到傳道轉來的新生資訊。但當時還沉浸在無憂無慮中的我,並沒有特別將「新生關懷」放在心上,只覺得這應該是件輕鬆的事。隨著每天持續收到的訊息,才讓我漸漸感到壓力。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這學期竟有23位新生加入團契。
暑假期間,家人安排一趟前往澳洲為期九天的旅遊,此時的我更專心於期待旅遊,似乎早已忘了聯絡新生的事。出國旅遊的前一天早上,起床後,發現手機有一封陌生訊息,對方表示自己是今年加入的新生。我嚇了好大一跳,因為我根本還沒開始聯絡,新生卻已經先主動尋找團契,這使我心中充滿愧疚,也為之後的省思埋下一道伏筆。
我注意到這位學弟的大頭貼,是一張騎著帥氣打檔車的照片,讓同為騎檔車代步的我對他充滿好奇。或許是擁有一樣的愛好,我們很快地在暑假期間透過訊息熱絡地聊起天來。儘管我們尚未見過面,卻如同遇故知一般。
訊息中,他向我詢問團契的大小事和信仰上的問題,我們也彼此分享。在更加熟識後,我詢問他:「為什麼那麼早就主動尋找團契?」他回答:「因為我的哥哥也是契長,我明白幹部的辛苦,所以想透過主動接近團契,減少幹部聯絡的壓力。」這時,我感覺這位新生應該很貼心、很成熟。
人們說:「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開學後第一次晚間聚會馬上就到來。感謝神的是,雖然大家對新環境還不熟悉,卻能看見許多位新生出席聚會,心中感動無比。聚會後,我潦草地與每一位新生打過招呼,便開始忙碌與教會負責人聯絡團契的事宜,學弟也趁我忙碌時先回宿舍休息了。
忙完之後,我主動關心每一位新生,與大家聊聊天,我也特地傳訊息關心學弟,開玩笑地問:「你怎麼落跑(逃跑)了呢?」他回答:「因為沒有熟識的人可以說話,覺得有點尷尬,所以就趕緊離開了。」這句話也讓我再次思考新生關懷,要顧及到每一位新生,真的很不容易。
男生總能在短時間內熟識並打好關係;若又有共同話題和興趣,更能迅速縮短彼此的距離。很快地,除了契員之間彼此認識,在團契中,加上學弟,我們有四位弟兄更是要好。我們常在聚會後聚在一起,又因他們平時都有健身的習慣,所以我們也時常相約運動。我的個性就是愛開玩笑,明知自己身材瘦弱,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卻總愛挑釁他們來跟我打架。在每一次「對戰」中,我未曾站上風,總是到最後才趕緊認輸道歉。
我和學弟就讀同一間學校,所以經常相約一起吃午餐和晚餐,而他也是一位單純的弟兄,因此每當與他談論時,總能收穫很真誠的對話。這樣一次一次的見面,漸漸地,我們變得無話不談。還記得,有一次他的摩托車故障,我便接送他上學,並一同將車子搬上學弟爸爸開來的貨車,此時的我們已經很信任彼此。
另外,他們三位弟兄常常找一堆藉口跑來我的租屋處,又故意賴著不走。我們四個人擠在一間單人房裡,聊著對大學生活的憧憬和夢想,好不青春!
某個週三,我滿懷心事,想找個人分享,中午便邀請學弟到我家聊聊。吐露完心事後,我們一起午休,因為下午還有一堂課,醒來後便趕緊收拾下樓。到了車旁,我們又依依不捨地聊起自己對於聖工的期許,並互相立下未來的承諾,最後滿懷鬥志地互道平安。
隔天,我和輔導大哥相約到較山區的學校關懷新生。接到新生後,我們一同前往餐廳享用晚餐,度過了愉快的時光。直到一通突如其來的電話響起──對方告訴我,學弟出了車禍。我立刻聯絡山下的大哥姐,請他們前往醫院探望。我也懸著一顆焦慮的心將剩餘的餐點吃完,心中想著:「等到了醫院,我一定要揍你,每次都提醒大家要小心騎車了!」
飯後,大哥接到一通來電。電話掛斷後,大哥臉色凝重地說:「情況不樂觀,正在急救。」當時我們正在過馬路,聽到消息的瞬間,我整個人僵住了,從腳底一路發麻到指尖和耳朵。勉強移動到路旁後,我便直接癱軟,撐在老街一間已歇業的攤位旁。直到他們攙扶我到車上休息,我的思緒仍是一片混亂。
從學校返回教會的路上,我的思緒沒有一刻停止運轉。或許大哥也知道待會我會直衝醫院,基於安全考量,他主動開口說要載我過去。在前往醫院的途中,我不發一語,心中不斷禱告。當我們即將抵達時,又有一通電話打了過來。在寂靜的車上,對方說話的聲音格外清晰,他說:「到了嗎?如果沒有可以回去了!已經斷氣了!」
我完全麻痺了!如同一枚稻草人般,異常平靜,所有的思緒瞬間停止。一走進醫院,就見到了學弟的爸爸媽媽。爸爸牽著我,安慰道:「弟弟已經被神接回去了!」爸爸的語氣讓我不敢哭,因為我明白,正承受痛苦的,是他們。
當急診室整理完急救器材後,便讓家屬和我進去見最後一面。一看見學弟的遺體,我的眼淚就止不住了。爸爸媽媽牽著彼此的手,撫摸著學弟的額頭說話;我也摸著他的肩膀,卻一句話都說不出口,所有的回憶在那一刻湧上心頭。我立刻聯想起之前打鬧的畫面,一拳就打在他的臉上──邊掉淚,邊想著:「這次打架,我終於贏了,而你再也不能還手……。」
後來,學弟爸爸和我分享,學弟曾私下和他約定,要好好跟著我一起服事,未來也想擔任契長。媽媽則是抱著我,感謝我們這段時間的陪伴,並說學弟這幾個月很快樂。
因著這起事件,除了美門團契全體情緒低落,我更無法在曾經相處的環境中獨自停留。看著學校門口事故記錄板上寫著「死亡」,便彷彿被禁錮在悲痛的囹圄中。身為契長的我,更是不知道要如何帶領契員,一開始的信心和熱忱,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週六,聯契的輔導傳道來到團契勉勵大家,打破沉重的氛圍和契員分享:學弟只是寫完他的考卷,交卷了!現在已經在樂園玩溜滑梯、吃冰淇淋。但值得思考的是:當換作我們要交卷時,是否也能夠坦然、能夠在神的面前站立得住,並且無愧見主面?
雖然大家都曉得,我們所遭遇的都是出於神(詩三九9),卻還是不免因人的軟弱而難以停止悲傷。然而,我知道身為契長,更要以身作則。因此,我要主動舉起禱告的手,如同摩西用禱告帶領以色列百姓戰勝亞瑪力人一樣(出十七11)。
很快地,迎來楠梓教會的靈恩佈道會。在靈恩會中,我常常流淚禱告,以前感到很辛苦、很疲累的長時間禱告,如今對我而言都是重新得力的機會,如同登山寶訓所言:「哀慟的人有福了」(太五4),因為我真真實實體會到,流淚的禱告必得安慰。經過這次的靈恩會,我也發現,團契漸漸有了屬靈的生氣,不再只是充滿憂傷。
經歷了同靈的離世,我學會感謝,也珍惜每一次和大家見面的機會。我也發現,原來早上能夠睜開眼睛,是一件多麼值得感謝神和讚美神的事!因為明天如何,我們都不知道(雅四14)。既然生命如此短暫且飄忽不定,我們想做這事或做那事,其實都在乎神的旨意(雅四15)。這也使我明白,能夠在世為主作工,並且與最好的同工一起服事神,都是因為「主願意」。
再次流著淚回顧這段往事,我也反思自己對於聖工和待人處事的態度。在未來的信仰路上,更應該把握每一次事奉的機會,努力將至好的獻上。如此,當離世的那日到來,我也能與最要好的同靈相聚在樂園,並且無愧見主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