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73期2025年6月)
主題特寫:有生命就有希望


圖/嗚叮

自從受精卵在子宮裡著床,開始一個新生命的成長茁壯,每週細胞的分化,各種器官的發育,預告一個生命即將來到,給這個世界帶來貢獻與影響。每個生命都是有價值的。


 
生命的主權

神在創造宇宙萬物的期間,於第六天,按照祂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賜福給他們,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創一27-28)。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的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創二7),從此人類的生命一代傳給一代,生命就是從神而來,神可以賞賜生命,也可以收取生命(伯一21)。生命的主權在於神;人是這個生命的管理者、使用者、享受者。這是肉體的生命。

後來亞當和夏娃犯罪,被趕出伊甸園,開始勞苦愁煩的人生,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然而神愛世人,差遣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來到世上,擔當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替眾人而死,眾人不再有罪而受死的刑罰,因此我們受洗歸入基督的人,與基督一同埋葬,舊人已死。耶穌基督第三天從死裡復活,我們也在受洗後從水裡上來,與基督一同復活,有新生的樣式,做新造的人(羅六3-5)。所以我們的生命不再是自己的,而是主耶穌的。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羅十四7-8)。這是靈魂的生命。


 
死的結局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傳三1-2)。這些時候都是神所決定的,都是神的作為,人不能參透理解。然而,神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我們末後有指望(耶二九11)。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傳三11)。

死亡什麼時候會臨到我們身上,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相信,神一定有最好的安排。人不知道將來的事(傳八7),所以不要為明天自誇,因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箴二七1)。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a mist)(雅四14)。

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傳八8)。因為生命的主權不是我們自己的。

沒有人有權力結束別人的生命,所以第六條誡命告訴我們「不可殺人」。同樣的,人也沒有權力結束自己的生命。賣主的猶大認識自己的罪過極大,選擇上吊自殺,後來身子仆倒,肚腹崩裂,腸子都流出來(徒一18)。這是悲慘的下場。憑心而論,猶大若認罪悔改後,仍然可以用他的餘生完全奉獻給神,為教會盡心竭力,如此贖罪,或者求主憐憫赦免。可是他一自殺,就完全沒有任何希望了。

相對的,彼得三次不認主,這樣的罪也是很大的,若照著主的話來審判:「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太十32-33)。彼得是不能得救的,但主耶穌憐憫彼得,讓他繼續創造生命的價值。也因他沒有自殺,反而徹底悔改,熱心傳福音,成為信徒的牧者,關懷、照顧教會的信徒,甚至傳說被倒釘十字架而殉道。


 
生命的價值
 
有生命就有希望

與一切活人相連的,那人還有指望,因為活著的狗比死了的獅子更強。活著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無所知,也不再得賞賜;他們的名無人記念。他們的愛,他們的恨,他們的嫉妒,早都消滅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們永不再有分了(傳九4-6)。

希望就是一種可能性。對未來的一種期待。神是萬能的,所以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九23)。這個經文有兩種解釋:凡事都有能力完成,或凡事都是有可能的。我們對神有信心的依靠,必得祂的垂聽與看顧。

以人的條件和處境而言,已經走投無路,灰心絕望,但是從神的角度來看,豈有難成的事?(創十八14)。我們要保留生命,才能向神禱告,只要神願意幫助我們,沒有過不了的難關。這就是希望的力量。

在波斯國亞哈隨魯王時代(486-465 B.C.),宰相哈曼厭惡末底改,甚至設計要滅絕全國所有的猶大人,而且得到國王的指令,已經決定在某個日子要將猶大人全然剪除,無論老少婦女或孩子,都要殺戮滅絕,並搶奪他們的財富。

末底改傳這個信息給王后以斯帖,囑咐她進入見王,為猶大人懇切祈求。此時以斯帖必須冒著生死的危險違例去見王;無論如何,還是要抱著一絲希望。以斯帖就吩咐書珊城所有猶大人禁食禱告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她和她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然後違例進去見王,若是死就死吧(斯四16)。抱著希望,作最後的拼搏。結果,感謝神,最後猶大人得救了。


 
有生命就可工作

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傳九10)。

工作可以創造生命的價值。神吩咐以色列人六日要勞碌工作,第七日才是安息日,休息的日子。以色列人在曠野生活,神降下嗎哪給他們享用,百姓每天都要出去收取,唯獨安息日要休息。神也要百姓學習工作,因為工作產生價值。保羅勉勵我們,「總要勞力,親手做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弗四28)。

有工作就有機會改變困難的環境。所以我們可以向主禱告,「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雅四15)。

若能配合自己的興趣和專長來工作,就會擁有成就感,產生滿足的喜樂。


 
有生命就有人際關係

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箴十七17)。

人人都有群居的社會特性。從小在家庭裡出生長大,有親愛的父母,然後有隔壁的鄰居、學校的同學、打球的朋友、公司的同事,還有教會的弟兄姐妹;結婚後成為相愛的夫妻,有生養的孩子。所有的互動成為一個人際關係的網絡,我們就在這樣的互動中找到自己的歸屬感。教會裡屬靈的弟兄姐妹的關係,有時更能幫助我們的生命成長,所以生命的價值可以從人際關係中得到肯定。

箴言教導我們,「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虧損」(箴十三20)。「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箴十八24)。選擇好的朋友讓我們的生命更豐富,生活更多采多姿。


X          X          X


生命難免遇到困境,甚至演變成憂鬱症,此時若有人可以談話,就會有很大的幫助。「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傳四9-12)。

若有這樣的生命認知,人生就有盼望,也會想在這個世界上多待一會兒,因為生命何等美好!
PDF 下載

作者: 謝宏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202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