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梅果
前言
對於從小接觸教會,沐浴在基督耶穌恩典中長大的基督徒,一開始,在這份信仰上的認知或體驗,或許不那麼深刻,甚至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雖說把神的同在,當作生命中的「自然」或是「必然」,並不是一件壞事,畢竟,這就是我們從小被教導的,讓我們很自然而然地相信神的存在。但有時候,聽見一些信徒的遭遇,他們在急難中所作的選擇,卻是背向耶穌、選擇離去,甚至放棄這份信仰;而那曾經不斷向神禱告的雙手,竟然再也沒有舉起來!
有一次和弟兄姐妹談論這方面的事,赫然發現,教會中有些信徒的「消失」,竟是因為遇到了患難。也就是在他們需要神的時候,認為神沒有保守、沒有傾聽他們在急難中呼求的聲音。更遺憾的是,這些人當中,曾經也領受許多恩典,在他們「平安」的時候,嘴邊不斷地說著「感謝主」、「若不是神,怎麼會有今天的我?……」然而,這麼認定神的人,如今怎麼會作出離棄神的選擇呢?
試煉讓人錯看神的旨意?
雅各書一章2節寫道:「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這句話淺顯易懂,但卻不容易接受,畢竟落在「試煉」中,怎麼還會有「喜樂」呢?這根本就是個矛盾,但聖經確實這樣記載。又如:「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該喜樂」,這是人之常情,當逆境轉為順境時,確實是一件讓人喜樂的事情,但接著又寫:「富足的降卑,也該如此」(雅一9-10)。這是要我們從「美好」的景況落到了「貧困」的時候,也要用喜樂的心去面對。這就不是一般人會有的正常反應了,不過卻很值得我們作一番思考。
為什麼作者雅各要寫到這些呢?因為當時在主耶穌名下的人,正面臨著極大的逼迫,包括不公平的待遇與被剝削、被欺壓、被不義所辱等等,這些「百般試煉」正重重地壓在每一個信徒的肩上,沉重得幾乎喘不過氣,以至於有些人甚至「看錯了」(雅一16)。人落在患難中,難免生出急躁的想法,誤認神在「試探」人、故意為難人,甚至把一切的不幸、遭遇、失敗、煎熬與痛苦都歸咎於神。如此,是誤會了神的美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因為神是守約施慈愛的神,在祂從不改變。
神考驗人的信心
今天依舊是如此,這些選擇離開教會的信徒中,不也是看錯了嗎?因為神不被試探,也不試探人(雅一13)。保羅在「林前十13」中提到:「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聖經很清楚地說,神必不叫我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這不就代表神還是會讓人受「試探」?實在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難道聖經自相矛盾了嗎?
其實,在「林前十13」提到的「試探」和「雅一2」的「試煉」,以及「雅一12」的「試探」,在聖經希臘文使用的是同一個字。這也是很有趣的地方,難道這些用詞有謬誤嗎?並非如此,實際上,這個詞本來在不同的情境中,所帶出的含意就不同,不管聖經使用「試探」還是「試煉」,看上下文就能夠明白,尤其神允許人所遇見的,是為了要考驗信心,就如同亞伯拉罕獻以撒的事件,是神為了要試驗亞伯拉罕的信心(創二二1)。
也許有人會懷疑,既然神的目的是為了考驗信心,使人在經歷後,信心更加成長、堅固,那為何結果卻讓人離棄這份信仰呢?不是說,神允許人所遭遇的都是所能承受的嗎?不是說會為我們開一條出路嗎?然而現實中,因此而軟弱的同靈似乎不少。看到這種情形,我們也許覺得和聖經所記載的並不一樣!
不被私慾牽引,也不要疑惑
若從雅各書中來找出問題的癥結:「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雅一14)。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會被引導到「失敗」的關鍵,其實就是人的私慾所牽引的,所以不該把錯誤歸咎於神,而是反過來要檢討「人的因素」,也就是自己本身。當我們在患難中,甚至認為禱告得不到回應的時候,內心生發出「疑惑」的想法,不就是「看錯了神的旨意」後,進而生發埋怨、懷疑,以至於信心動搖?
所以雅各提醒當時的信徒,不要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也就是所謂的心懷二意(雅一6-8)。
神其實期待我們都能夠憑著堅定的信心,以神的真理所教導的標準作出祂所悅納的選擇。如同約瑟,是一個值得我們效法的古聖徒。他的一生真的經歷許多波折,甚至是每況愈下的遭遇。但最後卻迎來峰迴路轉、漸入佳境的景況,甚至在埃及當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為什麼呢?因為他的心中有神(創三九9)。即便一次次跌落更難忍受的境遇中,他依舊對神不離不棄,也不作大惡得罪神,而且對人有一顆關愛之心。他幫助酒政與膳長解夢,雖然酒政出獄後,遺忘約瑟當初的請求,並且過了兩年才因法老做了兩個夢而想起,但是約瑟對神的信靠沒有疑惑、沒有失去信心,仍然尋求神來為法老解夢。
約瑟有神的同在,讓他不管在什麼景況之下,都能夠順利。這確實很讓人羨慕,但為何神與約瑟同在?這才是我們該去思考的問題。從聖經描述中,我們不難看出,那是因為敬畏神的約瑟在所有的「選擇」中,都依照神所悅納的去作。
所以,心懷二意,就是明知神要我們以祂的「標準」來作出合乎真理、合乎旨意的選擇,但我們的心中卻依然疑惑,因而有了背道而馳的想法,讓自己更加舉棋不定。
在「腓四12」中,保羅這樣寫道:「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也就是說,保羅升高時喜樂,降卑時依舊能夠喜樂(雅一2、9-10)。為什麼他能夠如此?答案就是:「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13)。這也就是主耶穌基督裡的「知足」。一個不會心懷二意的人,就不會錯看了神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
結語
當將一切全然交託給那賜平安的神,並忍耐等候神旨意的成全,才能夠使我們在所謂的「試煉、試探」當中,因著這「不看錯神旨意」的信心,生發喜樂之情來面對各樣的患難,使我們在神眼中成為「愛祂之人」的人,主就把所應許生命的冠冕賞賜給我們(雅一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