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梅果
靠祢有力量,心中想往錫安大道的,這人便為有福!
他們經過流淚谷,叫這谷變為泉源之地;並有秋雨之福蓋滿了全谷。
他們行走,力上加力,各人到錫安朝見神。
耶和華萬軍之神啊,求祢聽我的禱告!雅各的神啊,求祢留心聽!(詩八四5-8)。
前言
詩篇收錄可拉後裔所寫的詩歌共12篇,可拉是利未人的首領(民二六58),可拉後裔的工作主要是聖殿守門者(代上二六1),後來也參與唱歌頌讚神的服事(代下二十19-21)。詩篇八十四篇便是可拉後裔所寫的一首求告詩,與詩篇四十二篇主旨相似,合稱姐妹篇。這首詩應是被擄前的作品,用於百姓朝聖進殿頌唱的詩歌,整首詩表達人想進到神的殿與神親近的渴望,雖然路途中有流淚谷的嚴峻考驗,但朝聖者並不悲觀,企求與神同住的心志非常堅定,讀完整首詩歌,讓人得著鼓舞與盼望。
流淚谷考據
流淚谷在聖經中只出現一次,相關資料闕如,考據不易,至今無人知道確切的地理位置,一般猜測是巴勒斯坦的一個谷地,可能位於錫安南邊的欣嫩谷,或者在耶路撒冷西南邊的利乏音谷。聖經學者認為流淚谷是百姓到耶路撒冷朝聖的必經之路。
流淚谷(valley of Baca)的希伯來文的字義為「悲痛、流淚的地方」,亞蘭文指的是「地獄」。關於地名的由來存在不同說法,有人說這個地方生長著香脂樹的灌木叢,樹枝會流出樹脂,很像滴下的眼淚,流淚谷因此得名。另一種傳聞是這谷又乾又熱,土地貧脊,想要在此開墾收成十分困難,致使拓荒者不禁流下淚來。此外,也有人認為流淚谷根本不存在,只是詩人的文學表達,無論真實情況如何,流淚谷已經成為生命中痛苦與試煉、苦難與困境的象徵。
世界是流淚谷
知名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引用詩篇說:「對背負重擔度過人生的人而言,這個世界就是一個流淚谷。」確實,無論貧富貴賤,任何人皆須承擔生命之軛,人生各個階段都可能遭遇痛苦的處境,就像陷入一個沒有盡頭的深谷難以脫身,既無奈又無助,往往只能暗自流淚。
世界險惡不安,人生道路顛簸難行,歸根結柢在於人類的罪行將我們與神隔絕,使人不論生活或心靈都承受巨大的苦楚與虛無。然而「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路一78-79)。因著神的救贖,為世人開闢一條又新又活的道路(來十19-20),祂以慈愛和恩典宣告:「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讓世人在絕望中重燃希望。
流淚谷的足跡
今天基督徒追尋天恩,走在信仰的路上,雖知過程中必有流淚谷的試煉,一旦身歷其境,有時難免疲憊、迷茫,甚至心灰意冷,感覺自己好像是孤獨的旅者。其實過去的古聖徒和每一位尋求神的人,各自走過不同型態的流淚谷,他們的境遇或許就是你我今日天路歷程的寫照。
人生的苦難是流淚谷
約伯是個義人,遭受莫大的試煉,一夕之間從富甲一方變成一無所有,他極其痛苦,哭到臉色發紫(伯十六16),向神眼淚汪汪(伯十六20);大衛身處人生冏途,常有患難,他用比喻作詩說,曾難過到每夜流淚,把床漂起,將褥子濕透(詩六6)。
重大的遺憾是流淚谷
哈拿不能生育,每年上示羅獻祭,在神的面前悲傷哭泣,丈夫的安慰無法稍減她的愁苦(撒上一7-10);大衛與約拿單彼此相知相惜卻無緣為伴,最後只能擁抱淚別(撒上二十41)。
身心的病苦是流淚谷
希西家王罹患重病,以賽亞先知告知必死,希西家王不想生命就此結束,便向神痛哭(王下二十1-5);有一位父親的獨生子,從小被鬼附著,飽受折磨,為了兒子哭求耶穌醫治(可九24)。
事奉的操練是流淚谷
耶穌擔當世人的罪愆,於十架苦刑之前,在客西馬尼園流淚禱告(太二六36-39),大聲哀哭,求天父能撤去苦杯(來五7);保羅因傳道事工飽經憂患,長期身心煎熬、多有流淚(徒二十18-19)。
國族的衰落是流淚谷
耶利米先知因選民的過犯離棄神,遭受亡國被擄的絕境流淚不止(哀二11、18);亞哈隨魯王當政時期,末底改與猶大人遭逢滅族危機,他們大大悲哀、禁食哭泣(斯四3)。
上面提到的人與事,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或君王或平民,或個人或群體,不同的時空,在不同形式的流淚谷留下足跡。流淚谷並非終點,而是尋神蒙福的必經之路,過去的人如此經歷,今日的我們也將面對自己生命中的流淚谷。因此,如何走過流淚谷,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
走過流淚谷
詩篇作者描寫朝聖者在流淚谷踽踽而行,眼前似乎山窮水盡,最後終於豁然開朗,看見這谷成為泉源之地,有神的恩典如甘霖澆灌(詩八四6),讓枯竭的心靈被滋潤,得著永恆的喜樂與滿足。前人成功走出幽谷的經驗,在詩歌中留下美好的分享,是我們行走流淚谷的指南:
心中想往錫安大道(詩八四5)
流淚谷是一段艱難的旅程,所以有正確的方向並心存盼望十分重要,即使遇到困境,也能因著神的應許,依然保持樂觀的心態,勇敢的向目標邁進,相信在最黑暗的時刻,神的恩典將引導我們度過難關,享受神所預備的福分。當知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羅八24),因此每一位追尋神的人,應當堅定信心;使人有盼望的神(羅十五13),必定帶領各人走出生命幽谷。
力上加力(詩八四7)
走在流淚谷的人要儲備力量,以因應路程中的各種困難。「力上加力」經文直譯是「從力量到力」,表明力量的疊加或提升,力量是一種效能,原文字義含括三個層面,可視為行走流淚谷所需的裝備或條件:
(1)能力
個人才幹是克服生存壓力的重要憑藉,能力越強,越能解決或減少生活中的困難。各種才能中,知識尤其重要,經上言:「智慧人大有能力;有知識的人力上加力」(箴二四5),智慧和知識能保守護庇我們的道路(箴二6-8)。
(2)財富
生活中遇到困難,往往需要藉助財物的力量來疏通,所以適度儲蓄理財是必要的,因為金錢可以護庇人(傳七11-12)。
(3)軍隊
行走天路不能落單,要與信仰同伴一起前行。屬靈的團體是神的軍隊,我們不要脫隊,要在隊伍裡面,因為兩人比一人好,若是跌倒,可以互相扶持(傳四9-10)。
神的幫助(詩八四5、8)
面對生命困境,有時單靠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神的幫助,因為「疲乏的,祂賜能力;軟弱的,祂加力量」(賽四十29)。人生在世必有苦難,但在主裡必享平安(約十六33),這是神給人的命定和許諾,只要人願意向神呼求,無論何時何地,「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四六1)。倚靠全能者必使我們從新得力,奔跑不困倦,行走不疲乏(賽四十31)。
結語
世界是流淚谷,人生旅途中的每一滴眼淚,會讓我們看得更透徹,領悟生命的意義與目標。行走天路難免有沮喪和無助的時候,只要相信神的應許,一心靠主,神必擦去一切的眼淚(啟七17),帶領我們進入榮耀的國度,與主同享尊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