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玻璃海
時光如梭,隨著歲月的增長,一轉眼,小小的孩子好像一下子就長大了。
這天下午,幾個媽媽約好一起喝下午茶,聊著聊著,話題就轉到孩子的身上。
A媽媽:「我希望我孩子結婚的對象,是個公務員或者是老師,這樣他們以後的生活才會有保障。」
B媽媽問:「萬一你的孩子喜歡的對象,不具備這些條件,那妳要怎麼辦?若孩子堅持要嫁娶,妳是同意還是不同意?」
A媽媽避開了問題:「我會叫婚介往這個方向找,我相信一定可以找得到。」
C媽媽:「希望妳找得到,可是事實常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就像我家老三,再過兩個月就要結婚了,可是他找的對象,實在讓當初的我太……太失望了。」C媽媽搖了搖頭。
A媽媽問:「怎麼回事?那妳還讓他們結婚啊!問題出在哪?」
C媽媽:「問題就出在那女孩子個子太嬌小了,我家孩子183公分耶,他們身高差實在太多了,看起來就很不搭、很不協調。」C媽媽忿忿地說。
D媽媽說:「那妳還同意啊?這在優生學上來說很不好耶!」
C媽媽回答:「剛開始我也是不同意的,可是我老公一直勸我,說:『兒孫自有兒孫福,畢竟都是主內的,要相信孩子的眼光,相信不會太差……。』我想了很久,也禱告了很久,最後我要兒子帶她來家裡,並且試著接受她。因為我想到了:教會不是鼓勵青年主內聯婚、主前完婚嗎?能在教會完婚得到神的祝福才是最重要的。」
C媽媽嘆了口氣,又補了一句:「其實,我也是不忍孩子在感情上受傷,就只能接受了,我不希望孩子將來怨我。」
B媽媽:「妳知道嗎?如果妳曾經很用力的反對,他(她)們要結婚的對象,可是後來他們還是結婚了,這樣的話將來婆媳關係可能會受影響,那妳要怎麼處理呢?」
A媽媽:「當然是長者為大!再怎麼說我們都是長輩,出發點都是為孩子好。」
B媽媽:「我們可以不喜歡自己的媳婦,可是畢竟跟她生活的人是我們自己的兒子,既然是他的選擇,那我們就尊重他吧!日子過得好不好他都要對自己負責,將來也怪不了我們。」
D媽媽笑笑說:「其實我兒子要結婚的時候,我也沒有很喜歡對方,因為她大我兒子好幾歲,心裡總覺得對方不合適。後來我發現她個性溫柔、體貼,對家人的照顧都很周到,現在我可是從心底接受她了。」
C媽媽:「如果真的處不來,就不要一起住了,眼不見為淨,不用忍耐。像我大媳婦的個性就比較強勢,所以當初我就說不要他們一起住,大家互不干涉,不是很好嗎?!對了!那時候我還對兒子說:『你對我的態度,就是將來你媳婦對我的態度。』這點很重要,要跟孩子說清楚的。」
B媽媽:「嗯!有道理,這句話我要學起來。」
A媽媽:「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啊?」
C媽媽:「就是說他應該要盡到他作兒子的本分。也就是說:他對家人的關心與否,媳婦都看在眼裡,自然會有樣學樣。所以我才會說:『你對我的態度,就是將來你媳婦對我的態度。』」
A媽媽:「哦!原來如此,那今天我還真的有收穫,沒白來了。來!我請各位吃蛋糕,看看還有什麼新口味!」
午後的陽光和煦,輕風拂面,樹上的葉子輕輕地飄下,在傘下喝茶的人,在換了個話題後,心情也愉悅了起來。
X X X
後語
為人父母關心子女的婚姻,是合情合理的;父母愛子女的心,希望他們將來能夠幸福、快樂,也是無可厚非。因此在當事人想要結婚,或者決定要結婚的時候,父母的態度往往也關係著子女的幸福與否。
身為父母的人,若在一開始就設下條件,比如介紹人必須是傳道、長老等級的人出面介紹才可以。其實這往往反映出面子的問題,與子女本身的幸福與否不一定有關係。作父母的,應該用更客觀的角度來輔導子女的婚姻,而不是完全主導兒女的決定。兒女將來能過得幸福,那是最好;若不如所願,你的內心豈不自責、難過嗎?
所幸故事中的媽媽,都能放下自己的執著,成全子女的婚姻,同時她們也學會了要加強親子溝通。那我們想想:若是你孩子的戀愛對象,你不喜歡,你會怎麼做?是忍耐呢?還是干涉呢?
詩篇說:「兒女是神所賜的產業」(詩一二七3),這個產業中也包括了婚姻。亞伯拉罕對以撒的婚姻,不就是這樣?所幸他的老僕人還是順利的完成使命。方法是他把以撒的婚姻,放到主的面前,完全交託主,沒有照自己的意思而行。所以禱告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相信主內的父母亦同,都希望子女能夠「主內聯婚、主前完婚」,攜手同行天國路,同享神的應許與賜福。在他們組成一個屬靈的小家庭後,信仰得以傳承下去,這是作父母的使命,也是最美好的一件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