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76期2025年9月)
主題特寫:真實虔誠的敬拜——作主所悅納的真敬拜者

撰文/楊志豪|聖靈月刊576期-2025.09|主題/我要敬拜祢



圖/SU+O

引言

每一位信主的人,都應當渴望與主建立親密的關係。然而,我們在地上,神在天上,我們如何才能與祂建立這種真實而深刻的聯繫呢?最關鍵的途徑就是「敬拜」。敬拜不僅是基督徒的本分與責任,更是我們靈命更新、與神相遇的重要時刻。

然而,當我們信主的時間久了,敬拜可能變成一種形式,一種習慣,甚至一種宗教儀式,而忽略了它的核心──敬拜是與神相遇,是將我們的心靈、情感、思想全然向祂傾訴,讓祂的榮光與恩典更新我們的生命。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反思:我們帶著怎樣的心來敬拜神?我們的敬拜是否蒙神悅納?

本文將從三方面來思想「真實虔誠的敬拜」:

1.正確的敬拜心態──以感恩的心獻祭。

2.與神立約──敬拜是盟約的更新。

3.在真理與聖靈中敬拜──作主所喜悅的敬拜者。


 
一、正確的敬拜心態──以感恩的心獻祭

挪亞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拿各類潔淨的牲畜、飛鳥獻在壇上為燔祭(創八20)。

挪亞經歷了一年的方舟漂流,見證了神的審判與拯救,當他走出方舟,腳踏乾地的第一件事,不是搭建住所、準備糧食,而是築壇敬拜神。這是他內心對神深刻感恩的自然流露。

神對挪亞的回應是立約與賜福:「神賜福給挪亞和他的兒子,對他們說:『你們要生養眾多,遍滿了地』」(創九1)。

敬拜的第一個正確心態就是「感恩」。詩篇一○○篇第4節說:「當稱謝進入祂的門,當讚美進入祂的院;當感謝祂,稱頌祂的名。」我們不是因為環境完美才感恩,而是因為我們知道,無論環境如何,神是掌權的神,是信實的神。

很多時候,我們來教會敬拜,是因為「應該來」、「安息日就是要聚會」,卻忘記了這是與神相會的神聖時刻。試想,若我們在生活中因著禱告蒙應允、身體得醫治、家人平安、工作順利,有沒有在敬拜中對神傾心吐意地感謝?還是匆匆來、匆匆去,忘了向神獻上感恩?

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五18)。

真實的敬拜,從一顆感恩的心開始。


 
生活應用

在我們的教會中,有位年長的弟兄,長年患病行動不便,還有嚴重的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簡稱 PD),但每逢安息日他總是在三個女兒和太太的陪伴下,拿著拐杖,早早抵達教會,面帶微笑讚美神。他說:「我能坐在這裡敬拜神,就是神莫大的恩典。」他這樣堅持到生命最後的階段。這樣的感恩敬拜,讓人十分感動,必定蒙神悅納。

反觀今日的信徒,有時我們把敬拜當成一種「消費」——如果講員的講道不合口味、詩歌不好聽、冷氣不夠強,就覺得白來了。這種態度其實是將敬拜的焦點從神轉向「自己」,是敬拜的偏差。

哥林多前書十章31節提醒我們:「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敬拜不是為自己得什麼,而是為了神的榮耀。我們常常要反省自問,我今天的敬拜是否有榮耀神?還是為了自己?


 
二、與神立約──敬拜是盟約的更新

耶和華聞那馨香之氣,就心裡說:「我不再因人的緣故咒詛地……」(創八21)。

我把虹放在雲彩中,這就可作我與地立約的記號了(創九13)。

挪亞的敬拜,感動了神,神便與人立下彩虹之約,表明不再用洪水毀滅地上生物。這告訴我們,每一次真誠的敬拜,都是重新堅定與神的關係,是一種「立約的更新」。

亞伯拉罕也是常常築壇敬拜,每次神向他顯現或應許,他就築壇紀念與神的約(創十二7,十三18)。這些敬拜行動,是一種表態:「主啊,我仍舊信靠祢,願意一生跟隨祢。」在舊約中,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和大衛等敬虔的人,都以敬拜為與神立約或更新關係的表現。每次的獻祭,不只是形式儀式,更是重申「我是屬神的」,「我願順服祂的旨意」的約定。


 
屬靈提醒

今天,我們也與神有約——這是主耶穌在最後晚餐所設立的新約:「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二二20)。每一次的聖餐聚會,都是在重新確認這個救恩之約。

每個安息日,我們不是只來教會「打卡」,而是來敬拜、更新與神的盟約。《出埃及記》二十章8-11節告訴我們要「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這是我們對神的創造與救贖之工的回應與敬拜。安息日也提醒我們,是與神有約,將來神要接我們回永恆的安息,因此現在必須守約,紀念遵守安息日。


 
生活應用

若我們輕忽聚會、常常遲到早退、缺席敬拜,就是忽略了與神立約的嚴肅性。我們要常常思想:神怎樣看我們的敬拜?我是否忠於這份約?還是像亞當夏娃那樣違約失信?


 
三、在真理與聖靈中敬拜──作主所喜悅的敬拜者

神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四24)。

主耶穌對撒瑪利亞婦人所講的這句話,是新約中對敬拜最核心的定義:敬拜不在於形式、地點,而是在於「心靈」(spirit)和「誠實」(truth)。


 
心靈敬拜

「心靈」代表的是我們內心的真實、靈裡的敬虔,是從心發出的敬拜,不是外在的表演或形式。我們禱告要在聖靈裡(羅八26),讚美要從心靈發出(詩一○三1),不是流於形式或作給人看的虛假。

使徒行傳二十章記載,一位少年人猶推古,因聚會中打瞌睡而從樓上墜落。保羅雖行神蹟使他復活,但這件事成為屬靈沉睡的警鐘。今天有多少信徒,在敬拜中靈裡打瞌睡——不是身體累,而是心靈冷淡、無感動?在聚會中心不在焉,甚至直接睡著。


 
真理敬拜

「誠實」原文是「真理」,也就是根據神的話語來敬拜。若離開聖經真理,一切的情感、音樂、儀式都只是表面。約翰福音一章1節提到:「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若我們要敬拜神,就必須在「真道」中敬拜。敬拜的每一項行動——唱詩、聽道、聖餐、禱告,都是根據神的話所設立,也是以真理為核心。因此屬靈的真教會,強調的是遵守真理與教導真理,並不是用世俗的音響、燈光、樂隊來挑起人們敬拜的感動。


 
生活提醒

今日有些信徒,在聚會中分心看手機、查看社交媒體,甚至回訊息。這些看似「小事」,其實都是對神不敬的表現。敬拜是與至高神相遇,怎能心不在焉?

傳道書五章1節提醒我們:你到神的殿要謹慎腳步;因為近前聽,勝過愚昧人獻祭……。


 
敬拜的生命見證

在我牧會的經歷中,曾遇到一位九十多歲的長老,每次聚會前,他總是提前到教會,撐著拐杖慢慢走入會堂,戴上助聽耳機,打開聖經與筆記簿,認真聽道、抄寫筆記。儘管年事已高,卻以虔誠的心敬拜,這樣的敬拜深深感動了我,也激勵了會眾。

相反地,有些人忙於教會行政、財務、服事,卻忽略了親近神的敬拜。工作再多,也不能取代我們與神獨處的敬拜時間。馬大忙碌,馬利亞選擇安靜坐在主前聽道——主說:「那是不可少的,是上好的福分」(路十42)。難怪今日很多的事奉人員,因教會事工過於忙碌,導致靈裡已失去力量卻不自知。倘若我們看重敬拜和專心聆聽道理,必定能夠重新得力。

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主耶和華開通我的耳朵;我並沒有違背,也沒有退後(賽五十4-5)。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自我反省:在敬拜中有沒有打開心中的耳朵、專心聆聽神的話語?內心的想法是否與聖經的道理相違背?自己和神的關係是否停滯不前,甚至往後退?


 
結語

敬拜不是一項宗教儀式,不是每週六的習慣,不是打發時間的例行公事,而是與神相遇的神聖時刻。

讓我們反思自己:
  • 我的敬拜是否出於感恩的心?
  • 我的敬拜是否重視與神的約?
  • 我的敬拜是否在聖靈和真理中進行?

願我們成為主所尋找的「真敬拜者」(約四23),常常以謙卑與敬畏的心來到神面前,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做祂所悅納的事奉。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十二1)。
PDF 下載

作者: 楊志豪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9/01/202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