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羅大維|聖靈月刊576期-2025.09|主題/我要敬拜祢
林悟真長老(1889.8.21-1969.6.14)

林悟真長老,本名林宗光,西醫師,嘉義縣番路鄉人。日治時期,1912年畢業於臺灣總督府臺北醫學校醫科(即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的前身)。畢業後,即於嘉義縣溪口開設「再光醫院」,期間亦曾擔任梅山庄長(相當於現今的鄉長)。
1929年5月20日,41歲時受洗信主,隔天即領受聖靈。初信時期,有許多靈界的爭戰,都發生在其家中。相關經歷可參見《天路之燈臺》中精彩的親筆詳述。
初信
根據林悟真長老六女──林秀杏老師所持《蔡聖民長老的手稿:林悟真長老一生事略》記載,初信主一年後,1930年(42歲),林長老關閉了溪口的 「再光醫院」舉家北上,他前往基隆擔任船醫,家人則暫時寄居於基隆友人家中。
此時,福音陸續傳入羅東鎮(羅東教會)與臺北市(臺北教會),及至後來平地花蓮教會的建立,與東部各原住民族教會的發展,其原生種子正是林悟真長老所種下(僅嘉義阿里山鄉的鄒族及臺東的阿美族為其他人傳入)。
航海、行醫、傳道、出書
1930至1931年,林悟真長老在行船期間,於船醫室中一面醫病、一面傳道,同時著書寫作。
1935年5月1日(47歲)完成著作《天路之燈臺》,同年9月7日由上海總部審校並發行。他自行出資,費用為當時的200圓,每本定價6角,特價3角,全書共235頁,印製數量相當於667本。在此書中,他首度提出「洗腳禮」的意義包含「與主有分」,奠定本會對於洗腳禮教義的全備真理。
當時,林長老經常走訪中國大連、上海等城市,甚至遠至新加坡。隨著眼界與閱歷的開闊,逐漸培養了前瞻性的眼光與國際性的視野。
求救北投
短短一年之內,長老決定結束行船漂泊的日子,舉家返臺後定居於北投。或許因北部多雨,氣候潮濕,加上嚴重過敏的體質,妻子氣喘復發,家人也接連出現病痛,又屢受惡者撒但明暗的攻擊而不平安。
於是,他再度寫信求助,特別邀請當時在大林教會的專職傳道者──蔡聖民執事(後任長老),前來北投幫助禱告趕鬼。此外,當時亦有眾多慕道者欲受洗歸主,也需籌措設立祈禱所等事宜。二人也一同研議北部地區(基隆、羅東、臺北)神國計畫的進程與福音布局。
返鄉計畫
不久後,林長老決定返回南部故鄉。1932年3月31日(44歲),定居嘉義郡嘉義市東門町六丁目四十七番地(民國時期地址為:嘉義市光彩街100號,即今日嘉義教會會堂後門),並於番路鄉隔壁的內埔村重新開設醫館行醫。
診所設於保安堂中藥行與餅舖之間,位在往番路方向的中興路上;住家則位於會堂斜對面(嘉義縣竹崎鄉內埔村3鄰內埔路25-1號)。他於內埔行醫最久,自1933至1953年,將近20年之久。
根據林長老三子──林啟生弟兄口述,二戰期間,由於美軍空襲臺灣,對嘉義化學工廠(今中油溶劑場)及水上機場頻繁投彈轟炸,全家除了當年17歲、就讀嘉義中學的長子林啟謨仍留在嘉義外,其餘皆遷往內埔避難。
林啟生弟兄當時正值小學一年級(1943-1944年),便是就讀日治時期設立的「內埔公學校」,直到二戰結束後,才遷回嘉義市。
感染熱病
根據林啟生弟兄的回憶,在全家遷居內埔、躲避美軍空襲期間,林悟真長老不幸被病患傳染了猩紅熱(Scarlet fever)註。此病是由A群β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引起之毒素型疾病,會經由呼吸道飛沫傳染,可由患者及無症狀帶原者散播。
時至今日,猩紅熱仍為臺灣醫療法中規定必須通報的法定傳染病。在當年,猩紅熱的致死率極高,無藥可醫,患者通常會高燒不退,病情嚴重時甚至出血死亡,且具有高度傳染性。
許願後得醫治
然而,這一次林長老蒙受真神的醫治。他靠著調養、休息與禱告,憑著信心將生命交託給主,因他深知這病的致死率有多高。主耶穌愛他,幫助他度過了這次生命的難關,竟不藥而癒。他心中明白這是主的愛,在反覆思想後,向神許願:到60歲時,要獻身當傳道者……。
別號「悟真」的由來
林宗光醫師信主後,便取了「悟真」為別號,意為「茅塞頓開而領悟真理」。
聖靈的催逼與主的提醒
1944年6月22日(時年56歲),林宗光醫師在嘉義教會受按立為長老,聖名即沿用「悟真」。
此事以後,有一晚在光彩街的家中舉行家庭聚會,於會後結束禱告時,他再度被聖靈充滿,當場流淚大哭。禱告結束後,他向家人坦白:「我曾經向神許願,到60歲就要奉獻全身,當全職的傳道者……」
謝順道長老於其著作《我親眼看見神》第176頁亦提及此事:「林悟真長老是資深的醫生,曾經向神許願,到60歲就要獻身。但到了60歲的時候,卻踟躕不肯還願,因而受神管教,病入膏肓。經痛哭認罪,蒙主憐憫,起死回生,才決心還願,而獻身當傳道的。」
還願之路
在他獻身成為全職傳道者之前,林悟真長老最後的行醫足跡,就是在內埔。
那次禱告結束後,林長老便下定決心,結束在內埔的醫療業務,二度關閉醫館。這次,不再是為了北上出海擔任船醫,而是要獻身給主耶穌,報答主額外賞賜全新生命(Extra life)的大恩典。他決定「棄醫傳道」,全職事奉主,擔任真耶穌教會「只有微薄生活費、沒有薪水」的傳道者。那時為1953年6月,林悟真長老年屆65歲。
你向耶和華──你的神許願,償還不可遲延;因為耶和華──你的神必定向你追討,你不償還就有罪(申二三21)。

第一期神學班結業典禮。前排中間為林悟真長老(年66歲)。
獻身之途
1953年(65歲)獻身後,林長老擔任臺灣總會報務組的組負責、《聖靈報》主編,以及編審會主任委員。
1956年(68歲),獻身4年後,擔任臺灣總會第一屆首任總負責。
1960年(72歲),獻身8年後,內埔教會才正式成立。當時總負責已由梅山教會出身的簡益真長老接任,林長老則繼續報務組的事工,負責掌理《聖靈報》之編審與出版事宜,也擔任常務負責人並開設神學班。此班後來發展成為現今的神學院,林悟真長老為本會首任神學院院長(1963年,75歲)。
直到1969年6月14日,林長老安息主懷,享年81歲(實歲80)。
蔡聖民長老於1969年〈故人略歷〉中的總評
在80年的人生旅程中(1889-1969),林悟真長老前40年(1889-1929)追求世上榮華富貴,過著醉生夢死、花天酒地的生活;然而自從信主直到離世的後40年(1929-1969),他過著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的信仰生活,彰顯出復活的生命與真正重生的見證。其中有25年是獻身給主(1944-1969),更有16年擔任全職傳道者(1953-1969)。
謝順道長老心目中的林悟真長老
在謝順道長老心目中,林悟真長老是一位極其慈祥,且樂意培植後進,提拔晚輩的長者。那段日子,謝順道長老與林悟真長老使用總會同一間傳道房(室友),日夜相處,承蒙林悟真長老多方鞭策,關懷和照顧,受益匪淺,使謝順道長老沒齒難忘。(出處:《我親眼看見神》,第176頁)(待續)
註:英文原文:“Scarlet fever is an exotoxin-mediated disease arising from group A beta-hemolytic streptococcal infection. Transmission usually occurs via airborne respiratory particles that can be spread from infected patients and asymptomatic carriers.”──資料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網站〈猩紅熱〉,https://cmuh.cmu.edu.tw/HealthEdus/Detail_EN?no=6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