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77期2025年10月)
主題特寫:長輩無法來聚會,如何堅固信仰?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撰文/凌晨|聖靈月刊577期-2025.10|主題/你們髮白,我仍懷搋



圖/Rainie

前言

臺灣在1993年進入「高齡化社會」,而「超高齡社會」也即將到來。教會的晚間聚會出席人數本就不多,加上人口成長率下降,多少也影響出席狀況。社會大環境驟變,以新婚夫婦來說,教養孩子不容易,有的寧當頂客族(不生小孩),而選擇不婚者也不少,自然造成少子化的現象;孩童在家長的殷殷期待下,需要參加補習課程、才藝班、音樂班等;社青、中堅團契的同靈為了家庭,拚經濟、加班,甚是忙碌,安息日能抽身參加聚會已算不錯了。

對老人家而言,他們的視力、體力和精神狀態都不如年輕時代,晚間不出門的為數不少。為了正視此問題,各教會積極地重視長輩們的信仰生活,開始舉辦日間相關的聚會或關懷行動。過去,長輩為教會盡心盡力;今日,我們當以愛與感謝來回應。



日間聚會方式與時間調配

筆者駐牧南區教會時,有些地方教會以長青團契為班底,將聚會時間改在白天,並固定每週四上午9點至11點半。課程內容包括1.詩頌、讀經、道理或見證分享。2.韻律操、健康操和手作課程。3.輪流悟性禱告或由長執按手的靈言禱告。4.愛餐後結束。

上述課程可每週或雙週舉行一次,並請時間較充裕的中堅成員擔任班負責或召集人。目前中區已有幾間教會申請長照關懷據點或樂齡課程,每週兩天的上午聚會,固定以經卷或是系統性的聖經課程,搭配專題,有計畫性地講述十大信條、教義比較等,也會穿插見證的分享。聚會中,安排關懷同工輪流陪伴和服務;結束後,在教會一起享用午餐後散會。

有的教會在非聚會時間對外開門,並請長輩來值班。例如:高雄和迦美教會,每週一至週五上午9點至11點半,歡迎過路客或鄰居來泡茶、喝咖啡。週一安排長執值班,主要以福音課程為主,按照聖經的進度,使老人家、慕道友都受惠;週五安排長執值班,專門解答聖經疑難,或以《聖經要道》為課本,造就同靈與慕道友。週二至週四由可來值班的長輩陪同讀經、唱詩,同時提供咖啡、茶飲和小點心。



福音宅急便

若長輩不方便出門,就可以集合鄰近二至四戶的信徒,前往家庭聚會。長輩也可以輪流提供住家當聚會的場所。早上9點半開始詩頌、悟性禱告,接著讀經分享,疑難解答,最後按手禱告後散會。此方案是11點前結束聚會,所以不需準備中餐;每週固定舉行。如此,既不用出門,又有同靈相伴,效果頗佳。

另外,教會可安排兩個人一組,白天親臨長輩的家,進行訪問和聚會,時間以一 小時為佳。

到府訪問、聚會時,可以教導、幫忙他們設定網路或手機的連結,可以線上聚會,或是收看福音的影音節目。本會的機關報《聖靈》月刊在喜信網站上,也有朗讀播放的功能,讓他們可以用聆聽的方式,得著屬靈的滋潤。
在無法親臨現場時,關懷人員在固定時間以手機聯絡、關心,也是一種方法。



宣導教會事工

課程中可以介紹本會的宣道狀況,讓老人家一起關心全球教會的事工,並鼓勵奉獻「世界傳道基金專戶」。另外,也讓他們建立國際觀,了解臺灣總會目前負責關懷「泰國、柬埔寨」兩國的聖工;認識宣道的媒介,如有廣播、視聽、影音媒體,以及福音撒種的聖工和各地福音中心等,也可鼓勵奉獻「視聽傳播專戶」。課程中可播放《生命見證傳真集》、《只見耶穌》、《厝邊隔壁大家好》、《心靈的遊牧民族》等廣播節目,讓聚會方式更多元。



愛心關懷

訪問事工並不是少數人與傳道者的責任,負責人可以事先審核,再召集有心志的同靈,以一對一認養的方式關懷。

在付出關懷時,都需加上「溫度」;製作名冊後,需要分組「認養」。無論是提供即時的寒暄、問候,或到家中探訪等,都能給長輩帶來溫馨的感受。

接送方面,可以請親近的好友、住附近的信徒幫忙,或是採認養方式,由固定的人員負責。這樣,長輩比較熟識,也比較自在,來聚會的意願也比較高。



用心陪伴

在年長者中,其實也可略分出兩個群體,比如由60歲的「少長青」,來服務65歲以上的「老長青」。

長輩最忌「沒伴」。教會舉辦相關活動,一是讓長輩有「歸屬感」,二來是讓長輩不會有「失落感」。除了日常對話的陪伴,互動中若有尊重、有信仰,就能與神建立連結;禱告有唱名就有代求,使大家在真理中一起成長。

活動設計上,可用一日遊的方式,兩個月舉行一次。真誠的以愛心相待,老人家一定會心存感動與感謝。

人人都當從心裡「重視」長輩,將之視為家人而不致「忽略」。如此,他們的行動力或許會隨之提升、精神抖擻、身心舒暢,更重要的是信仰得到造就,對神依然有堅定的信心。

期待我們可以慢慢地走向「全人的關懷」,讓長者在生理、心理、社會、靈性等層面上,得到持續性、協調性的照顧與支持。尤其是鼓勵他們在年老時依然結果,且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詩九二14)。



結語

有些長輩雖然能做的不多,但仍然關心教會的各種活動或聖工,而晚輩們適切地表達方式或真心的問候,都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尊重。我們也要鼓勵長者常常禱告,這絕對是他們最容易做到,也是教會最需要的聖工。

其實,你我都不要忽略人生的「剩餘價值」,並深信「老有所用」、「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觀念,讓付出者得喜樂,接受者受感動,大家都為榮耀主而做。
PDF 下載

作者: 凌晨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202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