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永基|聖靈月刊577期-2025.10|主題/你們髮白,我仍懷搋

圖/Rainie
前言
先進國家都重視老年人的議題,關懷老年人不只是物質上的救濟,維持身心的健康,一樣重要。教會如何面對老年人的問題與需要,並給予必要的幫助,確實是不容忽視的課題。
通常老年人會覺得老而無用,並且如此感慨地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但在教會裡,我們應讓老年人覺得人一生的歲月中,最美的階段就是晚年,如同一天中最美的是晚霞,讓他們活得愈老,愈有盼望。不僅如此,還可以樂觀地等候主的迎接,享受屬靈的福氣,能夠很自信地說:「夕陽無限好,雖然近黃昏。」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NDC)的中期人口推估報告,到 2025 年,65 歲以上人口將佔全體20%以上,臺灣也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
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於2015年所進行的調查顯示:出院後有長期照護需求的65歲以上患者中,其主要家庭照顧者平均年齡為 53.8 歲,其中超過一半的照顧者為65歲以上。這些家庭照顧者往往面臨身心疲乏、資源匱乏等問題,值得關懷。
為了讓教會的長者在主裡活得有盼望、有喜樂,並且榮耀主的名,教會當如何落實對長者的關懷?茲提出幾點作為參考:
一、成立「年長者關懷小組」
「老老照護與關懷」意指由年長者照顧更年長或失能者,教會應支持這些年長照顧者,同時建立關懷體系;在各家庭小組內,由年輕長輩(如60-70歲)組成「年長者關懷小組」,關懷更高齡(如80歲以上)或失能長者。
關懷長者應具備的條件:
1.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屬靈裝備
長者常面臨人生末期的焦慮、孤單與信仰疑惑等問題,因此關懷者需要具備屬靈的智慧與屬靈的同理心。
某教會長者罹患癌症末期,情緒低落,甚至懷疑神是否仍與他同在。一位聖靈充滿的信徒前往探訪,以聖經的話安慰勉勵,如「主是我的好牧者」(詩二三1)、「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八18),並同心禱告,使長者重新得力、平安地面對人生最後的一段路。
2.傾聽、耐心與協談的特質
長者可能會重複提及往事或抱怨生活瑣事,旁人若缺乏傾聽的耐心,容易造成他們更深的孤單感。
一位80歲的姐妹經常訴說她過去的生活與親人間的糾紛。關懷者耐心聆聽,適時回應,讓她感受到被理解與尊重。幾次之後,這位姐妹的情緒明顯改善,也願意主動參與教會團契活動。
3.略知老人復健與醫療常識
若對老人常見疾病(如關節退化、糖尿病、失智症等)有基本知識,就能在第一時間給予適當協助或建議。
一位弟兄關懷長者時,發現他有跌倒的跡象,詢問後發現,是服用過量的安眠藥所造成的。關懷者因具備基本用藥常識,於是建議家屬請醫生調整藥量,並在家中設置扶手、防滑墊,以預防意外的發生。
4.了解政府老人政策與法令
熟悉如長照服務、敬老卡、老人健保補助與輔具補助等措施,能實際幫助長者獲得資源。
某獨居長者生活困難,教會關懷者主動協助申請「居家照顧服務」與「輔具補助」,並聯絡社工進行家庭訪視。長者因此申請到居家洗澡、備餐與陪伴的服務,讓生活品質大為改善。
二、加強例行性的訪問
「探訪」是表達愛心與聆聽的具體行動,可強化教會與信徒之間的連結與照顧網絡。教會可結合家庭小組力量成立「年長者關懷小組」:
1.家庭小組內設有「年長者關懷小組」
以區域劃分家庭小組,在各個家庭小組裡設置「年長者關懷小組」。「年長者關懷小組」的成員認領家庭小組裡需要照護與關懷的長者。在每安息日聚會後或另約定時間,由兩位「年長者關懷小組」成員輪流探訪、陪同長者散步或贈送水果。
2.建立「定期探訪表」
使用實體表格:由家庭小組統籌,列出本季需探訪的名單,標註聯絡方式、住址、近況,範例表格如附圖一。
附圖一
姓名 | 類別 | 地址/電話 | 上次探訪日 | 探訪人員 | 備註 | 陳伯伯 | 長者、獨居、病患 | 臺中市××路 | 5月15日 | 小組A | 情緒較低落 |
3.訓練「年長者關懷小組」的人員
教會統籌辦理「年長者關懷小組」人員的探訪訓練,包含聆聽、慰問和演練。
聆聽技巧:不打斷對方,適當眼神接觸。
慰問話語:如「最近睡得好嗎?有什麼需要代禱的嗎?」
應對範例演練:模擬對象情緒低落、重複話題、拒絕禱告等情況。
4.關懷愛心包
教會協助準備關懷愛心包,提供給「年長者關懷小組」人員使用。
小卡片:教會準備經句卡,如「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申三三25)。或是請宗教教育的小朋友繪製的祝福卡片或畫作。
健康資訊:簡易運動圖卡、飲食建議。
特別節日:如中秋節,可以贈送水果。
5.病中陪伴與送餐
在生病期間,長者需要陪伴與送餐時,各家庭小組可以請小組中的姐妹輪值烹煮。
安排家庭小組的青年,於每週固定時段送餐與陪聊、觀看教會的影音頻道,然後陪長者一起禱告。
6.家庭小組組長協助「年長者關懷小組」的訪問事工
設立探訪回報機制:「年長者關懷小組」人員透過 LINE 群組向小組長回報當天探訪情況。
建立探訪關懷小日誌:留下探訪記錄,有助於下次探訪更有連結感。
每月定期召開小組長會議,請小組長將探訪工作的情形,以5-10分鐘的簡報呈現,讓與會人員了解並提供必要的協助。
三、定期電話或視訊問安
特別關注獨居長者、行動不便、無法穩定參與聚會者,或身心退化、易感孤單者。可安排家庭小組內「年長者關懷小組」的弟兄姐妹,輪流每週一次進行電話或視訊關懷。建議在固定的時間(如每週三下午2點),避免長者等不到電話。
1.建立聯絡名單與排班表
若有十位不常來參加聚會的長者,就安排「年長者關懷小組」中的五位弟兄姐妹輪流打電話,每人每週向兩位長者問安。
由關懷小組或長執統整聯絡資訊,並定期了解問安狀況。
2.問候內容舉例說明
健康狀況:「最近睡眠怎麼樣?還有去走一走嗎?」
生活狀況:「吃得還習慣嗎?最近天氣比較熱,要記得多喝水喔!」
信仰提醒:「我們這週的查經進度是詩篇23篇,很適合在家讀一讀。」
禱告前詢問:「可以為您禱告嗎?我們簡單作悟性禱告,願主耶穌賜您平安與喜樂。」
若長者出現異常狀況,可由關懷人員即時聯絡小組長或家屬,建立應變通報的方法。
3.視訊問安建議(每月1次)
工具:LINE、Messenger、Google Meet、Zoom(依長者使用習慣而定)。
協助:教會可安排志工安裝與操作。
內容:看見彼此面容,增加親切感;可帶領詩歌或一起讀一段聖經;視情況帶孩子或青少年參與,讓長者感受年輕生命的活力與關愛。
4.成效案例分享
「年長者關懷小組」人員以電話訪問某獨居長者:「陳媽媽您好,我是教會的小美,今天特別打電話來關心您,您今天心情如何呢?」
某獨居長者受訪的感言:「感謝主,我很喜樂。以前覺得一個人住很冷清,但現在每週都有人關心我,讓我知道神沒有忘記我,教會也記得我。」
四、推動「樂齡聚會」
定期舉辦年長者「樂齡聚會」(如每週一次),內容包含:
1.詩歌敬拜:唱兩首簡單熟悉的詩歌(如《感謝神》、《我要向高山舉目》)配投影片或簡譜(肩膀、手腕、腿部伸展)。
2.簡單伸展運動:志工帶領簡單坐姿體操(太六25-34)搭配輕音樂以適合年長者。
3.聖經分享:傳道或信徒分享一段簡短經文與生活應用,例如: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如醫療補助、保險申請、居家照護申請等)。時間控制在40分鐘內。
4.健康講座:邀請本會醫師、護理師或長照志工分享:如「如何預防跌倒」、「常見老人用藥須知」等實用主題。
5.團契時間:準備茶點,將人員分成小組採圍坐方式,一起聊天或見證分享。
推動「樂齡聚會」配套措施如下:
1.場地布置:使用教會副堂或宗教教育教室,採用圓桌形式,搭配柔光與詩歌背景音樂營造溫馨氣氛。
2.交通接送:安排接送或協調信徒順路接送行動不便者。
3.福音關懷:可邀請未信親友參加,透過關懷活動認識福音。
4.志工角色:安排年輕的信徒參與,促進世代交流,如幫忙奉茶、帶領遊戲或協助行動。
5.記錄照片:活動後照相留念,可張貼於社交媒體、週報,讓會眾看見教會溫馨的一面。
五、弱勢長者的家庭協助
1.代辦行政事務
協助長者處理簡單文件(如急診費用、醫療耗材等),或提供填寫表格、線上預約等支援。
2.協助申請政府福利
協助家庭了解長照、低收入補助與敬老卡等申請程序。
3.緊急經濟協助
教會設立「愛心基金」,針對特殊急需進行補助。
結語
教會積極落實對長者的關懷,是今後當努力關注的一件重大聖工。期望老年人可以安享天年,成為教會中美好的見證,進而影響社會風氣,榮耀真神。讓我們倚靠神的能力,把對老年人的愛心化為實際行動,讓他們人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度過晚年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