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77期2025年10月)
專題報導:​傳教100周年:財政處回顧與展望

撰文/財政處|聖靈月刊577期-2025.10|主題/你們髮白,我仍懷搋


1936年發行的《十週年紀念專刊》第十篇記載,本會財務報表始於1926年,當時僅承接第一期「神學會」移交的38元零5分為基金。負責人同心合意,一心依靠神,努力推動會務,蒙主施恩賜福,一年挨過一年。總部的經費預算雖逐年增多,卻能安然度過,感謝主。

這十年中,經費上確實經歷許多難關,尤其1929年的危機最為嚴重,幾乎不能維持運作。短短八個月內支出一萬四千餘元,而收入僅有八千多元,餘絀竟達五、六千元。感謝主,主恩夠用,主耶穌感動中外各地教會愛主的弟兄姐妹熱心奉獻,使經費足夠且有餘,如五餅二魚飽食五千人,不得不驚服主的大能。早期財務雖艱鉅,但主的恩典加上眾人同心合意推展聖工,在聖靈的帶領下,宣道事工仍不斷拓展。

至今真道傳入臺灣將近一百年,在主的賜福下,各項行政事工建置已近成熟,財務方面豐盛且有餘。教會的財政當以管理為導向,不以營利為目標。各教會的負責人也當殷勤、審慎處理教會的事工,如經上所言:「殷勤籌劃的,足致豐裕;行事急躁的,都必缺乏」(箴二一5)。畢竟,真教會設立的宗旨是:「傳揚福音、救人靈魂」。


 
法律規範

1.成立宗教法人
 
  • 登記依據:需依《民法》或相關法令,取得宗教法人或寺廟登記資格(具備權利義務能力的法人主體)。
  • 注意事項:未辦理法人登記者,無法享有後續免稅權益,其土地或房屋仍屬所有人課稅對象。



2.申請免徵所得稅

法源依據:
  • 《所得稅法》第4條第1項第13款規定:符合行政院規定標準的宗教法人,得免徵所得稅。
  • 行政院所訂「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免納所得稅適用標準」,如支出比例達標則享免稅。

免稅條件:
  • 已依法立案登記為宗教法人或宗教團體(例如寺廟、教會)。
  • 無銷售貨物或勞務收入;若有販售香燭、齋飯、索取固定費用或出租等行為,則需課稅。
  • 支出必須「專款專用」於宗教或公益活動,且達一定比例(一般為經常性收入60%)。



3.房屋與土地稅優免
 
  • 房屋稅:依《房屋稅條例》第15條第1項第3款,宗教法人專供傳教佈道之教堂或寺廟得免徵房屋稅。
實務上,無需另行財產變更登記,只要透過地政資訊確認其所有權即可適用。
 
  • 土地稅:根據《宗教法制》第58條「稅法優惠章」,宗教用途土地準用《土地稅法》第8條第1項第9款,亦可減免地價稅。


 4.財務報告與查核機制
 
  • 第三方查核:若年度收入或資產超過新臺幣一億元,則須委託會計師進行查核簽證,確保財務真實透明。
  • 年度報備:耗後六個月內,須呈報財務報告予主管機關備查,並公開提供法人成員查閱。
  • 禁止盈餘分配:草案中規定不得將基金盈餘分配給捐贈人或成員,須完全用於宗教或公益目的。


 5.核准後與維持免稅
 
  • 若符合上述條件,宗教法人即可取得所得稅、房屋稅及地價稅等多項稅務優惠。
  • 定期檢核:主管機關可隨時查核,若有兼營營利活動或違反專用原則,可能被取消免稅資格並追徵稅款。

流程階段項目法源或要件說明:
  • 依照《民法》或相關法令,登記成立成為「宗教法人或寺廟登記」。
  • 申請所得稅免稅,符合免稅條件《所得稅法》第4條第1項第13款與行政院規範,無營利收入、無固定收費、銷售收入,及支出專用於宗教活動支出比例達60%。
  • 申請房屋稅/土地稅,免徵房屋稅。依照《房屋稅條例》15條第1項第3款/土地免稅依《宗教法制》第58條,準用《土地稅法》規定。
  • 財務公開與查核,超大規模須簽證;收入或資產達一億,需查核簽證。年度報備與公開、完成年度報告提交備查,禁止盈餘分配,不得分配給私人。
  • 維持免稅資格:定期查核,若違規可能取消資格。


 
未來財務工作之展望

1.符合內政部審查全國性宗教財團法人設立許可及監督要點規定:內政部為辦理全國性宗教財團法人之設立許可及監督事宜,特依《民法》有關規定訂定之要點。

2.符合財政部國稅局所訂之相關規定,並依「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免納所得稅適用標準」申報所得稅。

3.符合捐助章程規定:全國性宗教財團法人辦理獎助或捐贈者,以捐助章程所定之業務項目為限,並應符合普遍性及公平性原則。

4.符合規章細則規定:辦理教會之會務時符合規章細則之規定。

5.符合稅務單位需求,全面電子系統作業。

6.勉勵落實什一奉獻。

7.符合其他法律規定之事項。


 
教會財政管理

財政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指規劃、組織、控制和監督財務活動的過程。這些活動包括資金的籌措、分配、使用與監控。其核心目標在於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確保組織或個體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達成財務目標。


 
財政管理的主要功能

1.預算編製與規劃
有效的財政管理始於明確的預算編製。這包括預測未來收入與支出,並根據組織目標分配資源,以支持各項營運與投資決策。


2.奉獻收入的分析運用
透過準確的預算進行編製。


3.風險評估與控制
財政決策常伴隨風險(例如:物價波動、人力成本的變化、採購資訊不正確);透過風險管理策略,可以降低潛在損失。


4.財務報表與績效評估
定期分析財務報表有助於檢視組織經營成果、調整策略,並向常務會、負責人會和代表大會報告說明,展現透明度。


 
不同領域的應用

在教會中,財政管理直接影響執行效率。財務負責人需整合、分析,向教會回報奉獻成長率,並透過資本結構調整,強化執行力。


 
面臨的挑戰與未來趨勢

當代財政管理面臨快速變化的經濟環境、數位科技衝擊和永續發展壓力等挑戰,財務人員除了具備專業知識,更需擁有靈活應變、風險管理與科技應用能力。運用電子系統導入財務分析,可提升決策的效率與精準度。


 
配置與控管

財政管理不只是「記帳」或「節流」,更是一門關於資源配置、風險控制與價值創造的綜合性管理藝術。在未來更加複雜與不確定的環境中,掌握財政管理的原則與策略,將是實現穩健發展與永續經營的關鍵。

透過奉獻收支的適當分配,財政管理需確保收入穩定、採購合理,並將資金有效運用於最具產值的項目。


 
不動產的工作展望

1.透過全國教會分布現況,及各縣市人口數、信徒佔當地的人口比率數作分析,評估建堂的需求,以利資源管理。

2.全國教會不動產資料電子化,以利各地教會查詢。

3.成立採購諮詢小組(組成各項建堂工作的專業人員小組),提供各地教會建堂採購的參考資料,確保採購的物品價格合理,品質穩定,不浪費資源。

4.依法規修改本會建堂評鑑辦法。


 
結語

真教會在臺灣傳教即將100周年,神蹟奇事顯明,聖靈能力彰顯,是神同在的明證,在宣道、牧養、奉獻上尤為明顯。觀察現在的社會型態,考量未來老年化、少子化,以及年輕人皆往都會區謀職的狀況,確實應重新思考資源整合與善用的方式,妥善規劃財政資源,使其適用在更多的軟體工作上,才不會辜負神的恩典和弟兄姐妹的愛心奉獻。
PDF 下載

作者: 財政處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202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