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高春霖|聖靈月刊577期-2025.10|主題/你們髮白,我仍懷搋

圖/高霈晴
水,是聖經中最常出現的物質之一,最主要的意涵,大都是關乎「聖靈」的相關議題。水,也是使生命延續的基本物質,如人體中約有70%的重量是水,藉以完成生命中許多複雜的化學與物理變化。地球上也有約70%的面積被大海所覆蓋,甚至有許多人覺得,地球應稱為「水球」,因為在太空中,覆蓋地球的大面積海洋,使它呈現璀璨的藍色,極為美麗。而這藍色的大海,與藍色的天空,在舊約聖經中,就定義「藍色屬天」的屬靈意涵。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吩咐以色列人,叫他們世世代代在衣服邊上作繸子,又在底邊的繸子上釘一根藍細帶子。你們佩帶這繸子,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不隨從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像你們素常一樣(民十五37-39)。
關於水,神也賦予它許多其他物質少有的特性。例如,水的液態比重(密度)是1(公克/立方公分),在於所有的液體中,幾乎是最重的。而且這數值剛好是「1」,就像是一個基準一樣,好像其他物質都要向它看齊。因此,若當有同樣體積的某種物質,其質量為水的兩倍,就稱其比重為「2」。
水這樣的比重,在結冰之前會出現戲劇性的「轉折」,也就是在降溫過程中,雖然會呈現比重越來越大和下沉的現象,但是在攝氏4度時,比重會達到最大值。之後溫度繼續降低,比重反而變小,使得攝氏4度的水沉在最底部,更低溫的水反而被往上擠,水表面因此先行結冰。當湖面低於零度時,雖然表面已開始結冰,湖底卻不至於凍結,甚至可以保持攝氏4度,使湖中的水族可以存活,度過寒冬。這樣戲劇性的變化,讓我們看見天父的慈愛與祂在所造之物上溫暖的巧思。
水是最好的溶劑,也就是「洗劑」,絕大多數的髒污,都能被洗淨,而且這樣的溶劑功能,使地球上絕大部分的生物,都必須仰賴它在細胞中進行許多複雜的化學變化,或是清洗內部的廢物。水的潔淨功能,在聖經中也提到──罪要得赦,必須要經歷聖靈同在,由主的寶血,藉著流動的「水」洗去罪孽,才能得潔淨。
「水」也被列為生命的基本要素之一,也就是沒有水,就沒有生命。因為許多細胞內與細胞間的複雜功能,都要在水中來完成。今日,人類在尋求適合生存的星球時,科學上在判斷「適不適合居住」的基準,也是端看這顆星球「有沒有水」來決定。
聖經記載主耶穌曾經跟一位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約四7)。而人為何要喝水?因為生物有飢渴的機制,是為了讓身體保持生物體內的水分恆定。人體一旦缺水到某個程度,許多物質將無法溶解,此時將無法進行許多重要的化學反應,或是無法藉由溶液將身體裡的各樣廢物排出體外。這時,就有生命的危險。因此人可以幾天不吃東西,卻不能一天不喝水。
當時,耶穌會跟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是為了止生理的渴,因為祂成了肉身,也有飲水的需求。但是,主耶穌話鋒一轉,提到「止心靈的渴」的問題,而能解決這問題的「活水」,只有主耶穌才能提供。
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祂,祂也必早給了你活水(約四10)。
主的活水,指的就是聖靈。當時還沒有聖靈賜下,所以祂先應許聖靈的降臨。但對於沒有得聖靈的撒瑪利亞婦人而言,這可真是稀奇了!接下來主耶穌進一步向他介紹聖靈,就是用「水」來介紹。
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四13-14)。
人和其他的生物一樣,為了維持生命,必須靠水保持許多複雜的生理機能運作與廢物排除。但是,物質的水在完成任務後,會排出體外,或是在過程中耗損,所以必須不斷地補充水分,而身體對於這補充水分的需求,就是以「口渴」來呈現。
這位撒瑪利亞婦人一聽到「喝了永不渴的水」,當然非常稀奇!因此毫不猶豫地跟主耶穌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麼遠打水」(約四15)。
今天,我們蒙真神揀選,靠著主的寶血,受洗進入基督裡的真耶穌教會信徒,在得著寶貴的聖靈後,我們就嚐到這喝了永不口渴的水。主又應許這樣的水,要在我們的腹中像活水江河般,源源不絕地湧出。從此以後,靈若渴了,就再喝,這是藉著聖靈的力量,使我們的靈魂永不再有缺水的時候。經上說: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耶穌這話是指著信祂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約七37-39)。
今天得聖靈的我們,可以藉著聖靈的力量,不但能安慰自己,也可以勸勉人、安慰人。因我們的腹中,有活水江河,不但可以止自己的渴,也能止別人的渴,用的就是聖經的真理,使人得造就。
在約伯記中,曾記載一段約伯的論述,提到「喝了能止渴的溪水」。當時約伯深陷痛苦之中,他的第一位好友以利法,在第一輪辯論時,提出他個人對約伯受苦的看法。但是,約伯並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不但如此,還越聽越失望、越聽越難過。這時,約伯用一段話來形容他的感受:我的弟兄詭詐,好像溪水,又像溪水流乾的河道。這河因結冰發黑,有雪藏在其中;天氣漸暖就隨時消化,日頭炎熱便從原處乾涸。結伴的客旅離棄大道,順河邊行,到荒野之地死亡。提瑪結伴的客旅瞻望;示巴同夥的人等候。他們因失了盼望就抱愧,來到那裡便蒙羞(伯六15-20)。
約伯知道好友以利法想盡快幫他找到受苦的原因和解決的方法,以便終止他當時的苦境。但是約伯聽了之後,發現以利法用的是「人的見解」,也就是一般人都會用的經驗法則,因為他武斷地告訴約伯,受苦是犯罪之故。
這段經文中,可以看出約伯如深陷飢渴、心靈乾涸之中,亟需要能真正止渴的水來滋潤。約伯原本以為他的好友,會像溪水一樣,帶來能止他乾涸心靈的安慰,結果認真聽了之後,卻發現他的好友「詭詐」,只是「像」溪流、河道。因為走過去一看,並沒有水;即使好像有水,卻是結冰的,無法飲用。就像一位應該要有神的話語的人,竟然冷酷不言、吝於分享,或是看見好友們似乎要伸出援手了,卻又將手收回。
其實,這也提醒我們,這些有聖靈的人有「活水江河」,不但能止自己的渴,也要能止別人的渴。既然是活水江河,就是「江」、就是「河」。在需要的人眼中,我們可能是心中有道理的人,是聖職人員,是應該要有「水」的。但我們被人尋見的時候,是否成了「溪水流乾的河道」?讓那些心靈飢渴的人來到我們面前,如同「結伴的客旅離棄大道,順河邊行。」也就是他們願意放棄自己原來的想法、作法,然後坐下,要聆聽我們口中的「智慧」,因我們長得像河,他們願意順著我們這條河而行。結果,竟然是「到荒野之地死亡」,因我們沒有提供他們耶穌基督的活水喝。
我們有聖靈的幫助,但仔細想想,是依靠活水和聖靈,講神的話、用神的話安慰人,還是用自己的話?就像當時的以利法一樣,讓人聽了卻止不了渴的「人的話」?
最後約伯說:「提瑪結伴的客旅瞻望,示巴同夥的人等候。他們因失了盼望就抱愧,來到那裡便蒙羞」(伯六20)。提瑪結伴的客旅、示巴同夥的人,都是指那些真正需要安慰的人,包含約伯他自己,沒想到竟被騙了,因為沒水、失了盼望而抱愧。也許他還去告訴別人這裡有水,結果大家去看,卻發現沒有水,因而使他蒙羞。難怪約伯說他的弟兄詭詐!
哥林多前書裡提到: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其中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那說方言的,原不是對人說,乃是對神說,因為沒有人聽出來。然而,他在心靈裡卻是講說各樣的奧祕。但作先知講道的,是對人說,要造就、安慰、勸勉人。說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講道的,乃是造就教會(林前十四1-4)。
聖靈的能力是無可限量的。這裡說,除了切慕屬靈的恩賜,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我們常常說自己不會講道、不會說安慰人的話,或是要進行家庭祭壇時不會主持,其實這都是可以向神祈求的。而且有聖靈在我們裡面,只要讓聖靈自己說話,依照神的意思,就可以說出安慰人的話。若是只用自己的學經歷或聰明,說了老半天,仍是在說「人話」而不是「神的話」。真正能安慰人心的、可以止靈魂乾渴的,只有神的話;也只有聖靈的活水江河,才能使人有真正的滿足與喜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