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第二章裡,雅各希望信徒對於「看重外貌、重富輕貧、偏心待人」的惡習應徹底除盡,他說明信心與行為要一致,但是要落實這件事,觀念的傳達非常重要,如何把正確的思想觀念表達出來,以取得大家的共識,共同改造教會中不良的風氣。
雅各也知道在教會中,有許多人好作師傅,卻沒有為父之心,所說的話只是為迎合群眾,卻誤導眾人的信仰,因此他警告這樣的人要受更重的審判,唯有三思而言,慢慢的說,才能榮神益人,這樣就是完全人了。
雅各又以實例說明為何要「慢慢的說」,首先他說明舌頭雖小如馬之嚼環、如船之舵、如星星之火,卻具有極大的破壞力,人卻無法制服,對於人是一項極大的諷刺,因為世上極具凶惡的飛禽走獸,人都可以制服,唯獨舌頭無人制服。舌頭雖小,常一口兩舌,無法言行一致,造成人一生的致命傷。
瞭解了言語上的潛在危機,雅各要大家慢慢的說,才能以柔克剛,言行一致,顯出善行來;若是「急著要說」,不去分辨說話的時候,是否心懷苦毒的嫉妒和紛爭,結果說了以後,引起擾亂和各樣的壞事,就容易中了鬼計。
因此說話的時候,要去思考我們內心所存的意念是清潔嗎?是和平、溫良、柔順嗎?是滿有憐憫、多結善果嗎?沒有偏心、沒有假冒嗎?假如我們要促成人際間的和平,就要用和平來栽種。
言為心聲,一生的果效由心發出;雅各在本章最後提醒我們要重視內心的動機,經過省察之後,所講的話才能榮神益人,可見「慢慢的說」何其重要!
大綱
一. 慢說的意義(1~2)
1.
好作師傅的要受重審(1)
2.
人在言語上常犯錯(2)。
言語無過,則是完全人。
二. 為何要慢說(3~12)
1.
舌頭雖小,卻影響百體(3~5)
a.
舌頭如馬之嚼環(3)。
b.
舌頭如船之舵(4)。
c.
舌頭如火燎原(5)。
2.
舌頭雖小,卻無人制服(6~8)
a.
舌頭如罪惡的世界(6)。
b.
舌頭在萬物中,是最難制服的(7~8)。
3.
舌頭雖小,常一口兩舌(9~12)
a.
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而出(9~10)。
b.
三個「心口不一」的比喻(11~12)。
i
一口泉出兩種水嗎?(11)
ii
一種樹結兩種果嗎?(12)
iii
鹹水必不能發出甜水來(12)。
三. 如何慢說(13~18)
1.
以智慧的溫柔應對(13)
2.
察驗言語的善惡(14~18)
a.
不是從上頭來的智慧(14~16):出於魔鬼。
充滿嫉妒與紛爭。
b.
從上頭來的智慧的言語(17~18):出於真神。
充滿清潔、和平、溫良、柔順和憐憫,多結義果。
內容註解:
雅各教導信徒在教會裡應重視清潔無玷污的虔誠,不管面臨什麼樣的環境,都應靠著神的大恩,把所聽的道理活用在生活之中。雅各又針對教會中重富輕貧的惡習,提出警告,要他們「快快聽」經上的教訓,當看重信心的富足,勿看重外表的富足;不要按外貌待人,因為羞辱窮人的有罪,就靈性上而言,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將來要受無憐憫的審判。因此當效法古聖徒,信心應配合行為,才得蒙稱義。接著雅各又針對教會中那些好作師傅的,他們忽略「快快聽、慢慢說」的道理,導致教會受虧損。因此他教導要謹慎言語,因此「慢慢說」不但是靈修的重要功課,也是智者的表現。
一. 慢說的意義(三1~2)
1.
好作師傅的要受重審(1)
「我的弟兄們,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
a.
我的弟兄們,不要多人作師傅(1a):
雅各以誠懇和尊重的態度,勸勉信徒,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為當時信徒每一個人均可作見證(林前十四26~33),但其中有人好爭論而傳異端,敗壞人的信心(提前一3~7),雅各警告信徒,作師傅講解神的話是一件尊榮又嚴肅的工作,除了有教導恩賜的人以外,不可當師傅,否則誤導信徒,易引起紛爭,將來要受更重的審判(提前六3~5;提後二14~18;彼後二1~3,三16)。
在初期教會教師的重要性僅次於使徒和先知(林前十二28;弗四11),因為使徒和先知們經常巡牧各地,工作範圍是全體教會,而教師通常在固定的教會裡工作,負起信徒靈性的栽培。
在教會裡,一些不負責任的假教師危害教會發展最大,例如更改基督的福音(徒十五24),言行不一(羅二17~29),教導有關自己也不明白的事(提前一6~7),迎合群眾之所好(提後四3)。由此可見教師的口舌所帶來的危險深及人的靈性。
教師為避免受審判,就必須留心所教的道理,以及言行應當一致,這是教師不可忘記的責任。
b.
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1b):
當代有不少的假師傅在教會裡,私自引進陷害人的異端,連累他們的主,他們也承認自取速速的滅亡;因為天使犯了罪,神也沒有寬容,曾把他們丟在地獄,交在黑暗坑中,等候審判(彼後二1~4);主耶穌也警戒那能說不能行的法利賽人,述說了他們犯了七種大罪,將來無法逃脫地獄的刑罰(太廿三1~36),由此可見,作教師的言行一致何其重要,若稍不留意,不但危害他人,自己也要受更重的審判。
今天在教會裡,有許多領會人員負責在講台上真理的教導,領會人員的素質深深影響教會的發展、信徒靈命的興衰,領會人員應負很大的責任,因此領會人員素質的提升,首重自己的靈修,是否肯花時間在主面前受教;其次,是否以謙卑的態度請教他人指導;教會方面,也應安排定期的領會人員的靈修團契,彼此提醒、切磋,促進靈性成長,才有助於講台上真理素質的提升。
2.
人在言語上常犯錯(2)
「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
a.
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2a):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主耶穌之外,沒有一個人時時行善,而從來沒有犯過錯誤(傳七20),約翰也說:「如果說我們沒有罪,便是自己欺騙自己,真理就不在我們心裡了。」(約壹一8)。因此我們當認清人的肉體當中,常帶有罪性,就當時刻儆醒悔改,靠主寶血潔淨及聖靈不斷的更新,努力做到去惡從善的地步。
在言語上,我們常犯了許多無心之過。
在一所幼稚園裡,老師正端著熱湯進入餐廳,恐怕燙到孩子們,因此緊張地大聲提醒孩子們:「走開!走開!」孩子們馬上反映:「老師說話好兇哦,老師不是教我們要禮貌地說:『請借過』。」
有一位父親看到有人亂停車,擋住了他的車子的通道,他心一急就說:「氣死我了」。孩子在旁提醒:「爸爸不要說壞話」。
由以上二例可知,我們的言語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豈不慎哉?
b.
若有人在言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2b):
言為心聲,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內心所想的,常由口而出(箴四23)。
上文提及世上無完全人,主要是因為人的罪常表現在口舌之間,藉由口舌引起的罪惡,常損人害己。因此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箴十19,十七27~28)。摩西也曾在言語上失敗過(民廿10~12)。
由此可見,保守內心的意念非常重要,可是人心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十七9)。常人容易注意肉身的心臟是否健康,並且花時間慢跑,注意飲食,甚至於
為了健康而換心;可是屬靈的心思意念比肉身的心臟更重要,豈不應花更多時間關心它。
許多有識之士提出「心靈改革」,就是看到一切的罪來自於心靈的污染,因此身為基督徒最清楚「心靈的改革」最佳的辦法是藉著重生的洗及聖靈的更新(多三5),如今蒙恩的我們,更應努力作心靈的改革,透過我們的言語來見證神的大能。當我們言語上聖潔無過,我們就是完全人。
c.
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2c):
謹守口舌的人,就保守自己免受災難(箴廿一23),因為言行一致的人,他能在各方面自制,不會使自己陷入罪中。
雅各極其強調在言語上無過失,便可成為完全人,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勒住自己的全身(箴廿一23)。以賽亞先知在禱告中,看到自己言語上的污穢,極力求主來幫助他,使他成為言語有力的先知(賽六5,五十4、5)。
有一位不識字的慕道友請人教他背唸經句,他先學背「我曾說,我要謹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頭犯罪。」(詩卅九1),他說上半句學會了,再來學下半句,隔了一段時間,問他為何不再背下半句?回答他說:「上半句的真理,都還做不到,等到做到了,再學下半句。」可見慎言多麼不易,我們真的要用心學說話,免得舌頭犯罪。
二. 為何要慢說(三3~12)
1.
舌頭雖小卻影響百體(3~5)
a.
舌頭如馬之嚼環(3)
「我們若把嚼環放在馬嘴裡,叫他順服,就能調動他的全身。」
i
嚼環放在馬嘴裡:
雅各提醒信徒,不要小看肢體中最大的小肢體──舌頭,因為人能夠管理自己的舌頭,整個人就受管理(詩卅九1)。
他以馬來比喻,假如我們要使用牠,不可能只用口頭的吩咐,牠便會動,但是只要在馬嘴裡放一片嚼環,只要控制馬嘴,就能控制馬的全身。同理,我們若學會控制自己的言語,就能控制一生的生涯,如同主耶穌,人們無法在他的言語上找到任何把柄(約八46)。
要學會控制舌頭,一定要更新內在的心思意念,主耶穌說:「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裡發出來的,這才污穢人。」(太十五18)。內心污穢,言語就會污穢別人,唯有內心聖潔,則言語才能造就人。
ii
叫他順服:
馬具有神經質,易受驚嚇,須人的控制,使牠順服。人的內心所潛藏的罪性也容易使人放縱,口不擇言,如同巴蘭見錢眼開,想咒詛以色列百姓以得財利(民廿三23)。
更可怕的是,人的心給魔鬼留了地步,就更不易自我控制,如同附鬼的晝夜常在墳塋和山中喊叫,又用石頭砍自己(可五5),非常可憐。
人當如何叫舌頭順服自己?就是注意內心能否接納主?有主同在,就有能力控制舌頭,言所當言,言而有力,如同主的教訓,充滿權柄,眾人受造就(太七29)。
iii
調動他的全身:
馬受控制,就不會任意而行。人若謹言慎行,就不會因外來的試探亂了方寸,為所欲為,或受罪惡的擺佈,誤入歧途。
若能三思而言,思想所想說的話「榮神、益人、利己」之後,對答必合宜,就能化解難題(林前十23~24)。主耶穌面對如何處理行淫被捉的女人時,他表現了慎思而後言的態度,不但擋住了惡者的試探,同時也救了那位淫婦,自己也沒有留下任何把柄(約八1~9),主耶穌永遠走在真理的道路上,不偏左右。足見言語的應對是如此的重要,它能引導我們一生走向永生的道路。
b.
舌頭如船之舵(4)
「看哪,船隻雖然甚大,又被大風吹逼,只要用小小的舵,就隨掌舵的意思轉動。」
i
看哪(4a):
作者以呼籲的語氣引起讀者的注意與思考。通常人很少會靜下來觀察並思考問題。故常陷入無知之中。在此作者要我們從小事中領悟寶貴的真理;主耶穌也常作如此的教導,要我們看空中的飛鳥、野地的百合花,以領悟信心的重要(太六26、29)。
ii
船隻雖然甚大,又被大風吹逼(4b):
船隻體積甚大,仍承受不了狂風大浪吹逼,船身也必受損(拿一5)。同理,人的內心有如大海,常會有各種波浪在內心翻騰,引起情緒欠佳,這些風浪有來自神的,稱之為「操練」,有的是出於撒但所作弄的,稱之為「試探」。
言語的不慎常易引起人際間的磨擦,例如有信徒不滿教會負責人未參與訪問工作,就直截了當地向負責人表示不滿:「你只會安排別人做訪問工作,自己都不參與。」雙方為此,內心都不甚愉快。假如用另一種語氣,向負責人作如此建議:
「在訪問中,有許多信徒都很希望您能去他們家坐一坐,假如負責人您有空的話,我們可以和您一起去訪問他們,他們一定很高興。」相信負責人會欣然接受。
在教會中,往往因少數人言語不慎,而引起很大的風波,造成不能同心,更可怕的是心靈受的創傷甚難撫平,除非再付出更大的耐心及聖靈的幫助,才能使教會受造就。
iii
只要用小小的舵,就隨掌舵的意思轉動(4c):
舵與船身相比;舵是極小的機械,但是舵手操縱得法,就能照航路抵達目標。同理,舌頭如舵,身體如船身,倘若人的心思能統御人的舌頭,而人的心思又願受基督統御,這時人便會控制舌頭,使自己全身受益。
人生如同一望無際的大海,海中難免會起大風浪,我們為自己的船掌舵,若是懂得聽從船長(基督)的指示掌舵,必可以信心及毅力通過大浪的挑戰(羅五3~5),航向彼岸更美的家鄉!
主耶穌面對試探時,如何掌穩自己生活的方向?就是聽命於神的話,使他口中的言語不偏離真理(太四1~10)。
人若不懂得掌舵,只因不得體的話,生活幾乎迷失方向,例如妻子不滿丈夫不預先告知,突然帶客人回家吃飯,為了接待弄得十分疲憊,因此口出不滿之言:「你只顧朋友之情,討好朋友,卻不顧自己的妻子是否會累死,真是太自私了!」
丈夫原以為妻子廚藝不錯,藉著飯局來建立人際關係,想不到造成妻子如此大的誤解,心中頗為不快,為此夫妻大吵,幾乎掀起離婚風波。
假如作妻子的能以建議性且帶溫和的語氣說:「你那天突然帶朋友來家裡吃飯,未及早事先通知我,我來不及準備美好的菜餚,恐怕對您的朋友失禮了,希望以後能儘早通知我好嗎?使我們的接待周到,相信有助於人際關係的建立。」以愛心說誠實話,將使我們能掌好自己的舵,達到我們原先預定的目標。這位太太若口出和顏悅色的話,不但達到自己的目的,丈夫的目的也達到了,真是一舉兩得。
c.
舌頭如火燎原(5)
「這樣,舌頭在百體裏也是最小的,卻能說大話。看哪,最小的火,能點著最大的樹林。」
i
這樣,舌頭在百體裏也是最小的(5a):
舌頭在肢體之中是很小的器官,常被人忽視,就如馬之嚼環、船之舵一般不被人注意。在此提醒我們不要輕忽我們的言語。它看來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是影響深遠。
主耶穌說:「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路十六10)。保羅勉勵年輕人不叫人小看你年輕,首要在言語上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12),因此不可輕忽我們的舌頭,多說造就人的話。
ii
卻能說大話(5b):
舌頭在肢體之中是很小的器官,卻能說「大話」,它就是指舌頭能說造就人的話,也能說破壞性的話。俗語說:「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無知的話常惹來殺身之禍,例如拿八的狂言(撒上廿五10~13)。但是溫柔的良言卻能振奮人心,例如主耶穌說話帶有權柄,造就許許多多的人(太七28~29)。
平常我們都可以聽到人們說的大話,大多數是傷害人的狂妄之言。
例如一對夫妻大吵之後,丈夫暫時外出以平息爭吵,後來丈夫也頗有悔意,打了電話向妻子表示內心的歉意,並且順便話家常說:「今晚煮什麼菜呢?」妻子火氣未減地說:「煮毒藥等你吃……」丈夫頗為失望地說:「那你自己吃吧!我不回去了。」夫妻爭吵,原本是為了芝麻小事,但是輕忽言語的破壞力是非常的大,它可以造成不能收拾殘局的地步。
iii
看哪!最小的火,能點著最大的樹林(5c):
作者又用星星之火來形容舌頭毀滅力之強大,它所波及的範圍又是如此廣大,故以能點著最大的樹林來形容之。
箴言提及口舌能引起像火般的災禍:「好爭競的人煽禍爭端,就如餘火加炭,火上加柴一般。」(箴廿六20、21)。在巴勒斯坦地乾燥的林木和樹叢,野火一起
,幾乎難以控制。話一旦說出,一樣難以收回,因此務必記住,話一旦說出口,就不能控制,說話豈能不慢慢說?!
以色列百姓在曠野等待進迦南之時,因為十個探子傳達不信的妄言,引起全會眾埋怨神,並且幾乎打死報喜信的兩個探子,結果從二十歲以上,凡向神發怨言的,都被懲罰不能進入應許之地。足見妄言的毀滅力多麼大!
2.
舌頭雖小,卻無人能制服(6~8)
a.
舌頭如罪惡的世界(6)
「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裏點著的。」
i
舌頭就是火(6a):
舌頭就是火,可以燎原,具有極大的破壞性;事實上,舌頭只不過是內在心思的表達工具,它能把我們內在充滿血氣的意念,充分表達出來,我們的血氣通常告訴自己:「誰敢冒犯我,我就拼!」這似乎出於一種自我防衛的反應,卻是血氣方剛的表現。
有聖靈引導的人,會克制血氣,以溫柔的態度應對;主耶穌在世上面對世人無理的污辱,他總是和顏悅色以對,例如有人說他趕鬼是靠鬼的能力,主耶穌用比喻向他們解說,來化解他們的偏見與傲慢(可三22~23)。
當我們的舌頭發火一次,不只是別人受傷,而且自己多受傷害;「玩火自焚」到處可見,因此我們不要忘了「舌頭就是火」,要小心防範。
ii
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6b):
舌頭在我們身體裡面代表整個罪惡的世界(ho
kosmostes adikias);世界(kosmos)在原文有兩個意義,一為「裝飾」,指舌頭成為邪惡的裝飾,人可以藉舌頭掩飾自己的惡行。
在台上講道者通常會有這種感覺,當我們在台上講道之後,發現自己下了台,並沒有照自己所講的去行,內心就會有罪惡感;聖靈若讓人自責而悔改,就當謹慎,不可讓舌頭成為邪惡的工具。
有人若蓄意說謊,就是出於撒但(約八44),他必定善於偽裝自己,例如當主復活之後,公會的祭司長和長老,用銀錢叫兵丁捏造謊言,說:「耶穌沒有復活,他的門徒來把他的屍體偷去了。」(太廿八13);平日宗教領袖都是教導眾人為人要誠實無偽,但是為了私利,常不擇手段說謊,從外表看來是頗為清高的宗教領袖,舌頭卻成為他們善於裝飾惡行的工具。
真教會信徒當以此為鑑戒,不要以舌頭成為掩飾罪惡的工具,才不會讓人有受騙的感覺。
舌頭是罪惡的世界,另一個含意是指沒有神同在的「世界」,聖經中所指的世界,通常有邪惡世界的意思(約壹五19)。世人不能接受真理的靈(約十四22),因此憎恨耶穌及祂的門徒(約十五18~19),所以耶穌的國度不屬於這「世界」
(約十八36);保羅也提醒基督徒不要向這「世界」看齊(羅十二2)。以這個意義來看「世界」(kosmos),就表示沒有神的世界,充滿罪惡。舌頭是身體上沒有神的那一部分,就成了罪惡的世界。因此我們當控制舌頭,讓神內住,順服神,才不致於讓舌頭成為罪惡的世界,污穢全身。可拉黨的領袖口出狂言,污穢自己,被神所滅(民十六4~12)。
目中無神的人,沒辦法看清永恆的價值,他所追求的是現今世界的好處,所以舌頭成為爭奪利益的工具;但是身為基督徒不爭一時,當爭千秋,言語若不慎,則易失去永生的好處。
有人說話沒有信用,在其他方面也一定有不誠實的缺點,絕對不會單在說話上有缺點,由此可知,一旦舌頭污穢了,整個人格都被污染了(太十五11、17~20)。
iii
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裡點著的(6c):
這裡以輪子代表生命,乃因輪子(trochos)是圓的,代表我們人生的每一層面。
人生如同車輪在轉動,假如人的舌頭運用得不好,就好像生命的輪子被地獄的火燒著一樣,慢慢的影響生活的各個層面(箴十八7、21,廿一23;太十二36、37)。它不但敗壞自己,也把周遭的人挑動起來,落入地獄的永火裡(可九47、48)。
希律狂言,百姓也附和說:「這是神的聲音,不是人的聲音。」希律不歸榮耀給神,所以主的使者立刻罰他,他被蟲咬,氣就絕了(徒十二21~22)。這就是舌頭如火,燒毀了自己的生命。
因為生命如同輪子,在我們的生活每一個層面不斷轉動,例如我們常在家庭、教會、學校、社會等生活圈裡穿梭,因此在凡事上都當說造就人的話(林前十23、24、33)。
舌頭若是說不造就人的話,就是如同火點著,並且是「從地獄裡點著的」,因為惡言惡語出於惡者(約八44)。
雅各在此提醒人們當慎言,地獄的頭號公民撒但,常利用人們的舌頭,變成地獄之火,產生巨大的破壞力,造成人間的悲劇。
b.
舌頭在萬物中,是最難制服的(7~8)
「各樣的走獸、飛禽、水族,本來都可以制服,也已經被人制服了;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服,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
i
各樣的走獸、飛禽、水族,本來都可以制服,也已經被人制服了(7):
由馬戲班的馴獸師能夠制服走獸、飛禽、水族,即可印證此理。神在造人之時,就賦與人有管轄動物的特權(創一28,九2;詩八6~8)。由此可看見人的尊貴,在萬物中,沒有任何動物可比,但是人在尊貴中不知醒悟,就如死亡的畜類一樣(詩四十九20)。
雅各在此來喚醒信徒,不要忘了人的尊貴,同時也藉此與人無法制服的舌頭相對比,諷刺人一旦陷入罪中,就顯得多麼無能啊!
ii
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服,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8):
(1) 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服:
人可以制服龐然大物的毒蛇猛獸,卻無法以智力或武力制服百體中最小的舌頭,對人而言真是極大的諷刺。的確,在聖經中也提到「經常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一個也沒有。」(傳七20),人經常犯的罪就是口舌之過。為何人無法制服舌頭呢?由於撒但的作為,使人的舌頭成了地獄之火,例如說謊(箴十二19)、狂言(箴十八12)、讒謗(箴十18),如同森林之火,教人難以撲滅,除此之外,就是人放縱情慾,不順服神,罪就進入了這個世界,而舌頭成為犯罪最可怕最危險的工具,叫人難以自拔(羅三16~23,七19~23)。
生意場上有一句話說:「顧客永遠是對的。」為了生意的發展,以和為貴,不願得罪人,才有這樣的說法。但是在神面前,剛好相反,「人永遠是錯的。」只要我們明白人都帶有血氣,就不會太誇口,反而更當慎言。
(2) 是不止息的惡物:
人被描述為比萬物更詭詐,乃是因為內心邪惡的情慾,懷胎生出罪來,罪的表達方式甚多,其中之一就是通過舌頭,傷人害物。自古以來,不待教便可學會的,就是論斷、批評,它帶來世界永無安寧之日,因此稱舌頭為永不止息的惡物,永不為過,為此我們為人更應慎言,始能減少不幸的事情發生。
尼布甲尼撒王見證自己的狂言,曾害了自己而被趕出皇宮,與野地的獸同居,吃草如牛(但四30~32)。足見舌頭如不止息的惡物,讓人喪失尊嚴,生活如同禽獸一般。
(3) 滿了害死人的毒氣:
「毒氣」又稱為暗箭,暗中傷人,教人難以防範。詩人說:「他們使舌頭光利如蛇,嘴裡有虺蛇的毒氣。」(詩一四三3)。大衛在逃難之時,示每咒罵大衛,並且視押沙龍追殺大衛,乃大衛自取其禍,大衛的眾臣僕聽了真是無法可忍,大衛卻能逆來順受。但是示每的惡毒之言,卻為自己惹來殺身之禍(撒下十六5~10;王上二39~44)。「心中智慧的必受命令,口裡愚妄的必致傾倒」(箴十8),自古以來神的話印證人的口所出愚妄之言,常成為害死人的毒氣。
高明的騙術,常置人於死地,尤其以敬虔的外貌作為無形的面具,卻不存敬虔的動機,這種人的騙術極為高明,自古以來受騙的人不少,應當防範(提後三5~6)。
3.
舌頭雖小,常一口二舌(9~12)
a.
頌讚和咒詛從一口而出(9~10)
「我們用舌頭頌讚那為主為父的,又用舌頭咒詛那照著神形像被造的人。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裏出來,我的弟兄們,這是不應當的。」
i
我們用舌頭頌讚那為主為父的,又用舌頭咒詛那照著神的形像被造的人(9):
雅各在此指出人似乎有人格分裂的特性,因為人在言語上常有如此的表現,例如:在謝飯時,滿口頌讚造物的主,賞賜一切所需用的飲食,可是在用飯之間,又常聞對於菜餚不滿所發的抱怨之聲,如此的稱頌與抱怨參雜其間,神到底要聽您那些話?!
主的門徒彼得曾向主堅決表示,願與主共患難,過了不久,主被捕之後,他卻三次不認主(太廿六33、69~75);約翰、雅各與主一齊傳揚救人福音,卻因撒瑪利亞人不肯接待主耶穌,在情急之下而求主降火燒死撒瑪利亞人(路九51~56)
,由這些實例可知人常一口兩舌,主要的是信心與行為無法配合,因此禱告時心懷二意(雅一7~8),待人處事偏袒富人(雅二4),信仰上有信心沒有行為(雅二14~26),一再的由言談中表露出來。
「在外是聖徒,在家是魔鬼」的雙重性格,豈不是一再重現於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當深惡痛絕用同一工具(舌頭),一面「頌讚那為主為父的」,一面「咒詛那照著神形像被造的人」,我們當深深的切記主的吩咐,不可咒詛人,因為人是按著神的形像造的,我們只能「祝福」那些咒詛我們的(路六28;羅十二14)。
ii
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裡出來,我的弟兄們,這是不應該的(10)
一個心靈已被神改變的人,他的口若又頌讚又咒詛,對神而言是一種近乎褻瀆的表現,會讓人誤認為神的無能,無法真正改變一個人。事實上被聖靈充滿的人,可以由其言談來測量之,凡是言談和平、溫柔、謙卑,則可知他的確被聖靈充滿;若是言語污穢,則是來自於邪惡污穢的心靈,因此我們不但對自己的言語要保持自省的心,更要嚴肅對待言語所帶來的後果,因為主耶穌警告說:「我告訴你們,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因為要憑你的話定你為義,也要憑你的話定你有罪。」(太十二36~37)。
一個領受主訓誨的人,頌讚與咒詛從一個口裡出來,實在不應當,我們當切記,只要頌讚,不要咒詛!
b.
三個「心口不一」的比喻(11~12)
「泉源從一個眼裏,能發出甜苦兩樣的水嗎?我的弟兄們,無花果樹能生橄欖嗎?葡萄樹能結無花果嗎?鹹水裏也不能發出甜水來。」
i
一口泉出兩種水嗎?(11):
「泉源從一個眼裏能發出甜苦兩樣的水嗎?」泉源的水質本身是甜是苦,由眼裡流出的水一定一致,源頭是甜,水必是甜,源頭是苦,水必是苦。可是人的舌頭卻與心性不一,一個敗壞的心性,極其詭詐,它可以頌讚也可以咒詛,這是令人感到悲哀之處!人的口易遮掩內心的罪惡,使人大膽行惡,我們不可不提防自己,也不可不提防別人,以免敗在口舌之間(箴廿七6)。
ii
一種樹結兩種果嗎?(12a):
「我的弟兄們,無花果樹能生橄欖嗎?葡萄樹能結無花果嗎?」雅各提出這樣的問題,毫無疑問地指出純潔正直的心當然不會說出苦毒有害的話語來,誠如屬靈人所結的果子一定是仁愛、喜樂、和平……,而屬情慾者所結的果子一定是邪蕩、淫亂、憎恨……,儘管人的話語會偽裝、掩飾,但結局與他心中存的意念是一致的。因此人要保守己心勝過保守一切,何況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並且若能保守己心,必可除掉邪僻的口,棄絕乖謬的嘴,使我們的口能榮神益人,也同時造就了自己(箴三23、24)。
有一位司機看到昨日在台上講「不可偷錢」的年輕人上車,司機故意多找一毛錢給他,年輕人數算找回的錢,發現多了一毛錢,起初心裡想:「不必退回這一毛錢,公司的盈虧不在乎這小錢。」但是他另一個意念說:「應退回不屬自己的錢。」年輕人立即退還了小錢;司機就稱讚他:「你所講的道真是可信的,你昨日講的道:『不可偷錢』,你做到了!」
經上說:「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不行詭詐,不謬講神的道理,只將真理表明出來,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林後四2)。無論在神或在人面前,我們的言行都應光明正大。
iii
鹹水必不能發出甜水來(12b):
「鹹水裏也不能發出甜水來。」雅各在此十分肯定地警告,心中的善必結出善果來,心中的惡則不可避免地會結出惡果來,所以一個不敬虔的人,或是信心與行為不一致的人,儘管他善於偽裝,假冒為善,但終究可辨,隱藏的事沒有不顯露出來的,從法利賽人自義的禱告與稅吏悔改的禱告,就可分辨出一顆更新的心靈,必然發出純潔的言語,而自義的心所發出的禱告,是令人痛惡的!
保羅提醒年輕人:「要讓人看出你的長進來,就必須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要在這些事上恆心,因為這樣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聽你的人。」(提前四15、16)。一個人被肯定及被尊重,最重要的是言行一致,這是每一個人在一生中應不斷地操練自己的課題。
三. 如何慢說(三13~18)
1.
以智慧的溫柔應對(13)
「你們中間誰是有見識的呢?他就當在智慧的溫柔上,顯出他的善行來。」
a.
你們中間誰是有見識的呢?(13a):
i
「智慧」(Sophia):
是由神而來,非學來的。按猶太人的用法,指有實用知識和道德智慧的人,這些知識與智慧依賴於對神的認識,因此一個人明白神旨,又肯照神旨而行的人,就是智慧人,主說:「智慧之子就當藉著行為表現出他的智慧」(太十一19
),真實的智慧必使人表現出活潑有力的生命來。
使徒彼得因傳耶穌的福音被打,後來又被釋放了,他們離開公會,心裡仍然歡喜,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他們就每日在殿裡,在家裡不住的教訓人,傳耶穌是基督(徒五40~42)。
智慧人能分辨是非,說該說的話。我們對於自己的信仰也該如此地擇善固執!
ii
「見識」(Episteemooh):
是由領受人傳授的知識,後來又經由自己的經驗累積而得的知識,稱之為「見識」。
誰是有見識的?是指誰是專家,有專業知識的涵養。在聖工上的推動,單有愛心是不夠的,應該要有見識,保羅為腓立比教會代禱,希望他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的見識上多而又多(腓一9)。
在教會的聖工裡,訪問、陪談、佈道、輔導等工作,教會應給予工作人員充分的訓練,使聖工人員在愛心和見識的配合之下,必可發揮更大的果效。
iii
雅各向信徒們提出一個挑戰,就是如何面對語言的試煉?
誰自稱是屬神的人,就當運用智慧與見識去面對言語的試煉,智慧表達了人的真信心與行為的配合,足夠勝過試煉,使人在屬靈的見識上多而又多,更有長進。
b.
他就當在智慧的溫柔上,顯出他的善行來(13b)
智慧在行為上所散發的特質就是溫柔,它讓人明白人的卑微,在神面前人原是不配蒙恩的,卻因著神的憐憫與恩典,擁有來自神的智慧,明白如何做才合乎神的旨意,尤其在言語上隨時帶著和氣(恩典),能造就更多的人認識神,如同保羅祈禱的心願,願神給我們開傳道的門,也願你們要愛惜光陰,用智慧與外人交往。更願你們的言語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西四2~6)。由此可見在言語上的溫柔,就是一種可敬的善行,他能使福音廣傳,叫眾人受益。
主說:「凡勞苦擔重擔的,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主耶穌一生在智慧的溫柔上所顯的善行,帶給世人真正的安息。
某一家工廠的主管向傳道人抱怨:「某人手藝雖然不錯,但是在工作時,大談其信心的見證;可惜他不明白『手做出來的見證』,比『口說的見證』更為有力,他應該讓手代替口說話。」由此可見,智慧若不與善行配合,他的智慧就變為愚蠢了!
2.
察驗言語的善惡(14~18)
a.
不是從上頭來的智慧(14~16)
「你們心裏若懷著苦毒的嫉妒和分爭,就不可自誇,也不可說謊話抵擋真道。這樣的智慧,不是從上頭來的,乃是屬地的,屬情慾的,屬鬼魔的。在何處有嫉妒、分爭,就在何處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
i
你們心裏若懷著苦毒的嫉妒和分爭,就不可自誇,也不可說謊話抵擋真道(14)。
(1) 「苦毒的嫉妒」(14a):
起因於自私而產生無知的熱心,對他人作出無情的批評,並且有一種熱衷於排斥他人的慾望。在教會中有些人常看自己比別人強,當別人有所成就,就引來嫉妒,而對別人作苦毒的攻擊。保羅告訴腓立比教會,有的傳基督出於嫉妒分爭,當保羅因福音被關監,這些人便惡意攻擊保羅,為增添保羅在捆鎖中的苦楚(腓一15、18,二3),這樣的人不但與神為敵,又中了魔鬼分化的詭計。
有一隻嫉妒的老鷹應獵人之要求,提供羽毛給他,以便作成箭,射殺別隻老鷹,結果羽毛被拔,反而自己先受害。由此可見,嫉妒是一種苦毒,常傷了懷有嫉妒心的人。
(2) 「分爭」(14b):
自以為有智慧有見識的人所流露出自私的野心,容不下別人的意見,為了個人利益而造成黨派的分別,這樣的人反而成為最愚拙的人。哥林多教會因不明白恩賜有別的道理,而造成分爭,有說,我是屬保羅的;有說,我是屬亞波羅的(林前三4),保羅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什麼,澆灌的也算不得什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但是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林前三6~8)。由此可見分爭是出於血氣和無知,不是來自神的真智慧。
我們當記住保羅的教訓,明白恩賜各有不同,又知道事情的成敗在乎神,唯有尊重神的主權及欣賞他人的恩賜,才不會有分爭。
例如在教會裡,對於人事的安排上,尊重人過於尊重神,免不了會有按外貌待人之軟弱(雅二1~5),就當代信徒而言,如何面對此事?能夠以尊重神的態度去處理問題,才能夠保持平靜的心,不起分爭。
(3) 「不可自誇」(14c):
當心中懷有嫉妒與分爭時,所作的誇耀是虛浮的。當時的信徒喜歡誇耀自己的成就及經驗,例如他們常有話說,今日明日我們要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作買賣得利。在他們的計畫中,卻不去注意「主願意我如此做嗎?」雅各說凡事張狂誇口的都是惡的,當一個人目中無神,所誇耀的是自己的經驗,卻不知生命、機會在於神手中,假如今日神奪去你的生命,還能作什麼(雅四13~16)?
(4) 「也不可說謊抵擋真道」(14d):
當有嫉妒與分爭時,當自省,不可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也不要掩飾自己的罪過,否則便是抵擋真道,因為嫉妒分爭與溫柔是相反的,不是來自真智慧。
說謊是顛倒是非,與真理唱反調;例如祭司長及長老們控告耶穌,反叛羅馬政府,陷耶穌於不義,想置他於死地。這種的謊言是出於他們在宗教上的嫉妒,明知道他們無權在宗教的公會上定耶穌死罪,因此以謊言控告耶穌犯了政治上的罪,這種顛倒是非,又置人於死地的罪,將來末日的審判是何等的重啊!
今日在教派之間的批評毀謗,也常有未察明真相的攻擊,這些在主再來時都要被定罪。
衛道是基督徒的本分,但是說謊是絕對不應有的事。
ii
這樣的智慧,不是從上頭來的,乃是屬地的,屬情慾的,屬鬼魔的(15):
(1) 「從上頭來」:
指明智慧來自於神聖的源頭(雅一17),真智慧只有從神而來(箴二6),是故人若缺乏智慧必須向神求(雅一5)。
凡是從上頭來的智慧是具有造就性的,可以解決人生的問題。
但以理得神賜的智慧,勝過通國的術士及用法術的,並且又能解決王難解的夢及異象。這是由上頭來的智慧。
「不是從上頭來的」智慧,不但無法解決人的問題,並且具有破壞性,例如嫉妒的言語會分化同工同心,明爭暗鬥會軟化他人信心,自誇說謊會惡化他人信仰。
(2) 「屬地的」:
與屬天的成了對比,屬地的特質是暫時、軟弱及不完全(林前十五40;林後五1;腓三19)。
無知的財主誇口他的財富,足以讓他快樂地吃喝享樂,卻不知靈魂將來的歸宿,以及世上的誇耀是屬地的、短暫的、會朽壞、會玷污、會衰殘。
人若以屬地的標準作為衡量人的成功與否,將落入魔鬼的圈套;魔鬼曾以世上的榮華要迷惑主耶穌向牠下拜,但是主耶穌所看重的卻是敬畏真神為要(太四8~10);以掃就不同了,他在打獵的成就中有滿足感,因此疏於信仰的追求,只為了一碗紅豆湯,就輕易出賣長子的名分,後來後悔痛哭都來不及(創廿五27~34:
來十二16~17)。
由此可見,世俗的智慧叫人敗亡,唯有神的智慧叫人得榮耀(林前二6~7)。
(3) 「屬情慾的」:
與屬天的成對比,它是指人敗壞的本性(雅一14、15;林前二14;猶19)。
屬情慾的又稱為屬血氣的,這樣的人無法領會神的事,因此容易被壞習慣所纏住,「淫詞、妄語和戲笑」常隨口而出,例如對於學習能力較差的孩子,毫不保留地加以斥責:「你媽媽是不是高齡產婦,怎麼生出你這種智能不足的孩子!」這種尖酸刻薄的話多麼刺傷幼小的心靈!
甚至有些人放縱情慾,狂歡之中語無倫次,常是惹事生非的原因。
(4) 屬鬼魔的:與神敵對的勢力。
被鬼附的人是與神敵對的,常見他們在會眾中興風作浪,可是牠們敵擋不住神,當主斥責他的時候,鬼便退出逃匿。因此我們當分辨鬼的作為,並且奉主的名趕鬼。
被鬼附的人,其程度有輕重之分,有的心中充滿不滿、怨恨、嫉妒……就成為鬼的傀儡,與主敵對(徒十三8~11);嚴重的則行為異常,任人擺佈(徒十六16~18)。
因此我們當常省察內心的狀況,不可讓魔鬼有機可趁,才不致於與神為敵。
iii
在何處有嫉妒分爭,就在何處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16):
信徒對於個人的野心及黨派的利益超過真理時,就會有擾亂(失去秩序),各樣的壞事到處發生(林前十四33;林後十二20、21;羅十三13)。世界到處充滿動盪不安,就是因為一切的嫉妒、分爭來自屬地,屬情慾,屬鬼魔的。
曾經有一戶養鵝人家的鵝,偷吃鄰人的稻穀,鄰人一氣之下,打死五十多隻鵝,事情發生在半夜裡,此事被養鵝人家的女主人撞見了,當時女主人心懷盛怒,幸好她及時穩住自己的情緒,不急著與對方論理,她冷靜思考如何應付?她心想:
假如即刻叫醒醉酒的丈夫,恐怕誤事;若是等丈夫醒來,再慢慢和丈夫想出妥當的辦法來解決,讓大事化為小事,否則告到官府費時又費財。這位女主人冷靜應對的態度,就是不急著說、搶著說,而是想著如何說,實在是智慧的女人,她因此平息許多擾亂或各樣的壞事。
b.
從上頭來的智慧(17~18)
「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並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
i
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17):
(1) 「從上頭來的智慧」:
是指由神而來的智慧,它是經歷試煉所必需有的,尤其面對口舌的試煉,更需智慧的教導。我們的言語是否來自上頭的智慧,可由幾個特徵來測試,好叫我們的言語毫無過失,以追求完全的生活。
以下便是討論言語出自上頭來的智慧應有的表現。
(2) 「清潔」:
指在道德上無可指摘的意思,好比童貞新婦無懈可擊的貞操(林後十一2)。清潔的生活使人在神的面前站得住腳。我們要擁有清潔的生活,必須透過基督寶血不斷的潔淨(約壹一7~10),並且藉著與神相交的生活,達到真正聖潔的地步(約壹三1~6)。凡是敬畏神的人,他的言語必然有清潔的表現,如同約伯在患難之中,仍不敢以口犯罪(伯二10)。
言語不污辱別人就是清潔的表現。但是一般人常犯口不擇言的毛病;例如在一次公司的聚餐時,每一位員工必須繳交聚餐費用,某位新進的員工沒有參加,有人就批評他「吝嗇」,連一點小錢都不肯花;後來才察覺他不參加聚餐的原因,是必須陪伴在病危中的妹妹,並且要負起妹妹的醫藥費用,令人感動;事後批評他的人都內心深感自責,不應傷害他人。
因此在事情的真相不明朗的時候,不宜妄下斷言。
(3) 「和平」:
若非從神而來的智慧,會帶來分爭、擾亂;相對的從神而來的智慧則是與人和平的。主為人流血贖罪,一方面促成神人和好,另一方面也促成人與人之間的和好(弗二14~17),因此屬神的人都有和平的傾向,為促成人們與神和好(林後五18~20),同時,他也會促成人間的和睦(太五23~24)。我們的言語是否常帶來和平?就可知道我們是否屬神的?!
在教會裡,常有意見不同的時候,這個時候應告訴自己,不可與人敵對,必需努力作溝通,讓聖靈在我們中間工作(弗四2~3),直到大家達成共識為止。
(4) 「溫良」:
通常是指上對下的饒恕,不願苛板嚴厲的要求別人(提前三3;多三2),能恩威並施,使屬下得到感化;保羅勸誡腓利門能接納為奴的阿尼西母,他的話語就是充滿了溫良。
為人長官應以溫良對待下屬,必可讓下屬減少壓力,增加工作效率。
富蘭克林曾拜訪長輩,結果進門時,撞了頭,長輩安慰他:「一生要平安、快樂,就必須『常低頭』,才不會『撞到頭』。」的確,愈有成就的人,愈應謙卑地學會「溫良」。
(5) 「柔順」:
指下對上的柔順,是出於理性的尊重。如同大衛面對追殺他的掃羅,雖然大衛有兩次機會可以殺害掃羅,乃因他尊重掃羅是神的受膏者,不但不殺害掃羅,又以柔順的言語喚醒掃羅的良心(撒上廿四8~15,廿六17~20)。
人對於神的柔順,必能體會神的旨意原是好的(創五十20)。
人對於人的順服,能感動在上的良知;例如年輕人客氣地向老人發出傳單:「先生,請您花幾分鐘看一下這份重要的傳單好嗎?」柔順的言語熔化了老人的硬心,使他不但看了傳單,也來信主了。
(6) 「憐憫」:
不計人的過失所表現的同情,或是不按外貌待人,純粹因著愛而表現的行動(雅二8~13)。
神對於我們經常犯的錯,常表現了極大的耐心,祂屢次給人悔改的機會。難怪大衛憑己意數點百姓之後,心中自責,向神禱告;神藉先知迦得去告訴大衛,神有三樣災隨你選擇一樣,第一是你願意國中有七年飢荒?第二是在你敵人面前逃跑,被追趕三個月?第三是在你國中有三日的瘟疫?大衛回答:「我甚為難,我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裡,因為祂有豐盛的憐憫,我不願落在人的手裡。」(撒下廿四10~14)。因為神的憐憫手下留情,讓人有更新悔改的機會。
因此我們對於因罪受苦的人應寄予同情,並幫助他復興信仰。
(7) 「多結善果」:
指肯犧牲,付代價得主同工後所收美好的果效(加五22;弗五9;雅一27)。保羅在宣教及牧養的事工上,他的言語滿有屬靈的權柄,他也成為眾信徒的榜樣(帖前一6;林前十一1),在各處的教會多結果子;巴拿巴在勸勉的事上多有恩賜,因此許多人信服了主(徒十一23~24)。
神的話語是有生命的,能夠豐富人的生活,也能使所作的工有好的果效。
今日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豐收?在教會的事奉是否也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若沒有的話,表示我們在言語的事奉上,仍有很多成長的空間待努力,以便在屬靈的事上多結果子(西一10)。
(8) 「沒有偏見」:
指沒有成見,沒有偏心,能以肢體之愛面對軟弱的人(林前五21),更不會以外貌偏待人(雅二1~5),在真理的立場上能堅守真理的原則,絕不妥協,所以不會被惡者分化(加一8)。這是言語操練上的一個重要原則。
在我們的生活中,對於犯過錯的人,容易心生偏見,無法接納他們;尤其人與人之間見面的第一個印象,常左右了人的主觀意識。固然第一個印象很重要,但是不可忘記人都有其弱點,我們應效法主,對於別人給予我們第一個壞印象時,不懷偏見,才能造就軟弱的人。
「沒有假冒」:
指不虛假、不裝假,例如講道者不會以炫耀自己的犧牲來博取人的稱讚,也不會自憐以贏取別人的同情,因為他知道一切的恩賜與賞賜來自於神,人不應奪取神的榮耀。
誠實無偽,光明正大是我們為人的原則。
今日的社會認為一點點的圓滑虛假是現代生活的一部分。這種現象若發生在教會裡就不好了;例如:我們來到教會裡,都會調整自己,儘量保持端裝、虔誠,不讓人們察覺到我們的自私、小器及內心的不寬恕,假如這樣做覺得有問題,就當趁早改掉這個毛病,表現出真實、敬虔的自我,才不會讓人拆穿我們原有的假面具,自貶人格。
ii
並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18):
(1) 「和平」:
是聖靈賜給人的禮物(弗四2~3),主揀選我們也賦予我們充當和平的使者,叫人與神和好(林後五18)。
人與神有了和好的關係,必有能力追求與眾人和睦的能力,但是聖經要求我們「盡力」與眾人和睦(羅十二18),也就是要主動積極地去做。
教會的團契,要促成同靈團結契合,就是要重視「彼此交接」,也就是聯誼的工作,假如這一點作不好,不但團契工作受到阻礙,連宣教的工作也無法擴展。
因此使人和平非常重要!但是要用心去栽種和平。
(2) 「用和平栽種」:
「栽種」如同農夫要先撒種、然後澆灌、施肥除草,要用耐心付出工作的代價。
弟兄姊妹雖有信了主,但是卻帶有血肉之體,各有不同的個性、脾氣,要如何和睦相處,就是要善用神賜的恩典──聖靈,除去人內心的污穢,潔淨自己的話語,盡力以和平的心去培養人際間的關係,並有效地引導人到神的面前,才能真正享有和平的果實(西一28)。
因此在禱告中,以栽種人際間的和平為目標,讓我們多多親嚐和平的義果。
(3) 「義果」:
指「人際間的和平」就是行義所結的果子。神救人的目的,就是要滅掉人際間的冤仇,成就和睦,使毫無關係的族群合一,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弗二13~20)。
因此我們必須求神賜智慧,使我們與外人交往時,言語帶著和氣,為叫人與我們同得福音的好處(西四5~6),這是我們應有的義行。
雅各勉勵教會的同靈,在教會裡更應以和平栽種義果,化解教會中按外貌待人及一口兩舌的惡習,使教會中充滿和平的氣息,讓主耶穌得到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