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雅各書聖經釋義)
第五章 成熟的智慧

內容簡介

細讀古聖徒的書信,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對於教會及信徒的期待,無不希望大家朝「信望愛」的目標追求成長。

看了雅各在前四章的教導,他殷切地要信徒靠著神的智慧,以「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來化解教會現存的危機。

在第五章裡,讓我們看到要活得更有智慧,就應當在愛心上追求完美。儘管教會中富足人有種種不義,例如為己積財、欺詐工人、縱情享樂、殺害無辜,雅各仍以為父的心對待他們,從他毫無避諱地直言,看出他誠摯的心,他將富足人的軟弱看為自己的責任,他迫切的期待富足人要悔改,否則將有苦難會臨到他們身上。雅各的愛在此充分表明出來,今日教會應有這種的愛,「弟兄的軟弱是我的責任」。

雅各接著對於那些因長期受欺壓而信心軟弱的弟兄們,鼓勵他們要常存活潑的盼望。看清楚百般的試煉,是為鍛煉人的靈性如同精金,只要肯面對艱難,除去內心的不滿或疑惑,就可以忍受冤屈的苦楚,積極地促進教會肢體間的和諧,齊心追求那永恆的生命,當主再來的日子,就是我們喬遷天國的喜日。

雅各以農夫為例說明,農夫為得寶貴的出產而忍耐等候,又以眾先知與約伯作為忍耐的榜樣,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於未來的目標非常清楚,並且越經歷主的恩典,就越有把握可以達到理想的目標,盼望愈活潑,鬥志愈高昂。

有了活潑的盼望,保羅再一次誠懇地提醒患難中的弟兄們,要追求信心的長進;在受苦的時候,要深信神的信實,勿為自己辯白而起誓;在生病的時候,要請長老代禱,同時也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病得治,因為義人的禱告大有功效;對於失迷的弟兄,我們要深信福音的價值,肯付代價,叫一個罪人從迷路轉回,便是救一個人靈魂不死,並且減少許多的罪惡發生。

減少一個罪人,社會多一份平安,教會多得一份恩典,也使每一個人的信心多一分的長進。

雅各在本章的敘述,激勵我們追求「愛心更完美、盼望更活潑、信心更長進」,我們將活得更有智慧。

大綱

一.  愛心更美(16

1.        警告不義的富足人(1

         將有苦難臨到。

2.        指出不義的罪行(26

 a.      為己積財(23)。

 b.      欺詐工人(4)。

 c.      縱情享樂(5)。

 d.      殺害無辜(6)。

二.  盼望更活潑(711

1.        效法農夫忍耐的等候(79

         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

2.        效法眾先知忍耐的榜樣(10

3.        效法約伯受苦的榜樣(11

三.  信心更長進(1220) 

1.        深信神的信實(12

         最要緊的是不可起誓。

2.        深信禱告的功效(1318

 a.      有受苦的就該禱告(13)。

 b.      有病的就要請長老代禱(14)。

 c.      出於信心的禱告,要救那病人(15)。

 d.      義人的祈禱大有功效(1618)。

         以利亞禱告蒙垂聽之例子。

3.        深信福音的價值(1920

 a.      福音能使失迷真道的悔改(19)。

 b.      福音能救人的靈魂(20)。

內容註解

教會處在患難之時,雅各長老勉勵信徒要面對各種考驗,需要有來自神的智慧,藉著信心與行為的配合,必能通過考驗。但是在面對考驗的事上,運用智慧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若能抓住此項原則,就可以讓自己的智慧更成熟。成熟的智慧最後表現在愛心、信心與盼望的生活當中。

一.  愛心更完美(五16

義人面對自負的有錢人,知道如何效法主,並且遵守主的教訓,要愛您的仇敵,為仇敵禱告,雖死也不抵擋,這是愛心最佳的表現。

但是對於這些不義的富足人,除了為他代禱,也當勇敢地指出他們的不義來,對他們才有造就。雅各在此向富足人提出警告。

1.        警告不義的富足人(1

「嗐,你們這些富足人哪,應當哭泣、號咷,因為將有苦難臨到你們身上。」

 a.      「嗐」(agenyn):

可譯為「聽著」,與四章13節的「嗐」同義,雅各針對為富不仁的富足人提出警告。因為富足的人面對信仰的考驗最大。誠如主耶穌說:「財主進神的國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太十九24)。

對於有錢有勢的人,雅各勇於發出警告,這顯出雅各愛之深、責之切,真是好牧人的榜樣。

 b.      「你們這些富足人哪」:

在當代階級分明,貧富懸殊,富人欺壓窮人的事,時常發生。因此在上文(雅一1011,二236),雅各提醒教會中的富足人,當在信心上富足。可是看到富足人的無理,好居高位,自以為是,輕看了神的救恩,雅各不得不嚴厲提醒富足人當為自己的靈命哭泣號咷。

今日教會中,只要我們所擁有的超過我們的需求,都可以稱為富足人,我們若是錯用了財富,例如:不奉獻什一捐,坐視困苦人而不救助,我們就成了不義的富足人,我們理當為自己的靈命哭泣。

 c.      「哭泣號咷」:

通常是描述在耶和華的日子來到,也就是審判之日來到時,惡人的反應就會如此(賽十三6,十五3);主也曾警告富足人今世享福樂,在來世將哭泣(路六2425),奢華的財主之喻是最佳的寫照。

在啟示錄裡也預言末日大災難,那些世上不義的富足人也要哭泣悲哀(啟十八1024)。

當趁著還有悔改的機會,當及時悔改,因為審判之日不再有悔改的機會(賽五十五67;來十二1617)。

「這些富足人」是指不義的富足人,並非所有的富足人。因為財富本身無罪,而是錯用財富的富足人才有罪。

 d.      「因為將有苦難臨到你們身上」:

指神在審判之日,要量給惡人的刑罰(太廿五3134;啟廿1115)。因此在教會中藉著財富欺壓貧窮的富足人,應注意這樣的警告。

任何人都應為不義行為付出代價。

曾經有一位美國小孩打球時,打破了日本人家中的玻璃,小孩主動向那家主人認罪並願負賠款,主人深受感動,看到孩子那麼懂事又誠實,不但不罰這小孩,還送禮物給他。

孩子回家之後,把事情發生的經過告訴媽媽,後來媽媽要孩子帶他去見那位主人,當面告訴那位主人:「你愛我的孩子,我非常感謝您,但是孩子做錯事,實在不應該不罰他,否則無形中鼓勵他犯錯。我們應該教小孩從小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這則故事提醒我們當為自己不義的行為負責,尤其面對末日的審判,我們更當謹慎自己的行為。

2.        指出不義的罪(五26

 a.      為己積財(23

「你們的財物壞了,衣服也被蟲子咬了。你們的金銀都長了;那要證明你們的不是,又要吃你們的肉,如同火燒。你們在這末世,只知積儹錢財。」  

i           「你們的財物壞了,衣服也被蟲子咬了。」(2):

按照猶太人的看法,財物證明富有,衣服表現財富。富有的人積蓄這些財物、衣服過於所需,未加妥善利用,最後腐壞丟棄,是浪費神的物,並證明他們的奢侈,他們罔顧窮人的貧困,真是為富不仁。

雅各曾提及「知善不行,就是罪」(雅四17 ),因此在審判台前,不義的富足人無法逃脫神的審判(林後五10)。

身為基督徒對於財物的態度,應以簡樸為要,否則屬世的財富,往往把屬靈的眼睛蓋住了。

ii         「你們的金銀都長了,那要證明你們的不是。」(3a):

雅各提到金銀會長「」,似乎是說明金銀收藏太久,不用之後會失去光澤,或蒙上灰塵,因為金銀本身是不會長。這「」證明他們的自私,只為自己積財,將來審判時,這金秀要成為控告富足人的鐵證。

今日人若只知賺錢,卻不知妥善用錢,不知為將來積蓄美好的根基,以便承受永生的生命,這樣的人終身勞碌,卻用財無道,長了的錢,不但說明了他的一生不算成功,反而成為來生定罪的依據。

人若賺了錢,當學會用錢。有一位長老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他一生賺了很多錢,卻善於運用他的財富,他把錢財用在三方面: 為救人的靈魂,在宣教工作上奉獻各樣所需的經費。 為幫助人們肉體的需要,建立孤兒院、養老院,並隨時濟助有需要幫助的人。 為社會培養人才,投資在大學教育上。這位長老的一生深受眾人的愛戴。

iii        「又要吃你們的肉,如同火燒。」(3b):

「火燒」(gehenna)指地獄之火。這裡用火燒來代表末日審判的火(太五22,十八89),所以富足人當為人生結局思想,勿只貪愛眼前的享樂,否則將樂極生悲。

有些富足人雖然擁有財富,在晚年重病在床上,雖然看得到錢財,卻無法享用;更可憐的是,孩子在他的眼前為爭財產,反目成仇,他的感受真有如財富正吃他的肉,令他難堪。

iv       「你們在這末世,只知積儹錢財。」(3c):

「末世」就早期基督徒而言,他們似乎認為主再來已近(雅五8;徒二17;提後三1;來一2)。雅各認為只為自己積儹錢財的人,就是為自己積蓄地獄之火,實在太無知了。好比無知的財主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不但不富足,他更不會料到審判會突然臨到,那一切的積蓄要歸給誰呢?(路十二21)。

今日我們離末世之日更近了,我們當為自己積財在天,因為財寶在那裡,心必在那裏!我們當效法撒該,為得救恩,願捨一切財富。

 b.      欺詐工人(4

「工人給你們收割莊稼,你們虧欠他們的工錢;這工錢有聲音呼叫。並且那收割之人的冤聲,已經入了萬軍之主的耳了。」  

i           「工人給你們收割莊稼,你們虧欠他們的工錢。」(4a):

當代農村的工人,在工作一天之後,指望得工資是非常的重要;這些按日計薪的工人,通常生活貧困,沒有隔宿之糧,一家大小每日僅靠所得工資維持當日所需。因此富人苛扣他們的工資是十分不仁不義的行為。

其實律法也曾如此規定「困苦窮乏的雇工,無論是你的弟兄,或是在你城裡寄居的,你不可欺負他。要當日給他工價,不可等到日落,因為他窮苦,把心放在工價上,恐怕他因為你求告耶和華,罪便歸你了。」(申廿四1415)。因此富戶為謀求錢財,卻把財富建立在窮人的痛苦上,是天上真神所痛恨的(瑪三5),這種不體恤人的是有禍了。

在教會中,主也是這樣命定,叫傳福音的靠福音養生(林前九14),保羅也強調在道理上受教的,當把一切需用的供給施教的人(加六6)。當今教會對神的僕人也不可虧負,使神的僕人不必如同保羅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靠織帳棚來維持生活所需。

ii         「這工錢有聲音呼叫」(4b):

這裡把「工錢」擬人化了,說明這些工錢會為工人們喊冤,如同亞伯的血向神呼叫(創四10),使神得知不義的人所犯的罪(詩十八6)。事實上,這是說明神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向他心存誠實的人(代下十六9)。

主耶穌曾說:「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隱瞞的事沒有不露出來被人知道的。」(路八17)。因此不要輕忽神的公義,不會把有罪的視為無罪。

今日在開拓區的教會,他們生活困難,我們除了教導他們信靠神之外,也應當給予必要的支援;當他們手心向上求助的時候,實在有他們難言之處,如今我們能手心向下濟助他們,實在要感恩,我們不要等待窮困的同靈向神呼叫時,還無動於衷,那我們就有災禍了。

iii        並且那收割之人的冤聲,已經入了萬軍之主的耳了。」(4c):

神不只是寡婦的伸冤者,更是一切弱者的伸冤者(路十八738),因為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尤其信主的人更當有信心把一切的冤屈交託主,他們深信主是萬軍之主。

「萬軍」指大有能力的天使們,隨時接受主的任命去執行奉派的工作。

「萬軍之耶和華」通常是指神是全能的拯救者及保護者(撒上十七45;耶二19,六69)。

主耶穌曾說:「你們要小心,不可輕看這小子裡的一個,我告訴你們,他們的使者在天上,常見我天父的面。」(太十八11)。足見每一個人都有神的使者負責保護的工作,我們不可輕看小子中的一個,尤其老弱婦孺更是我們理當扶持的,否則公義的主會施行賞善罰惡的報應。

 c.      縱情享樂(5

「你們在世上享美福,好宴樂,當宰殺的日子竟嬌養你們的心。」

i           「你們在世上享美福,好宴樂。」(5a)。

指這些不義的富足人奢華宴樂,如同奢華的財主「天天奢華宴樂」(路十六25),對於受剝削的工人漠不關心,這種自私與麻木不仁的世俗享受,常常忘記自己人生的結局,將會有一場悲慘的審判。

傳道書說:「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樂之家」(傳七24)。由此可見,當我們在享美福,好宴樂的時候,要知道這一切的事,神必審問(傳十一9)。

今日年輕一代的信仰生活,教會應給予用心的教導,讓他們明白不是活動多,效率高,就表示為主熱心,應觀察弟兄姊妹的靈性長進了嗎?青年是否自覺使命?

要教導青年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就會知道要做的事工太多了,例如積小錢濟貧,善用語文恩賜寫作、翻譯,深入開拓地區作生活輔導、技能指導等,讓他們效法主耶穌服事人的精神,這樣的生活才能顯出生命的價值來。

ii         「當宰殺的日子,竟嬌養你們的心。」(5b)。

(1)     「當宰殺的日子」:

指這些放蕩宴樂,不知死之將至的富足人,好比牛養肥了,等著宰殺一般。

在神恩典中的人,若是濫用神恩,在尊貴中而不醒悟,就如死亡的畜類一般,毫無尊嚴(詩四十九20)。但願我們在主審判之日,不是我們被宰殺之日,而是有盼望得救的日子。因此當效法雅各真誠的勸勉,不要以地上的享樂為念。

(2)     「竟嬌養你們的心」:

雅各把「心」擬人化了。不義的富足人養肥了自己的心,「心」中所想望的一切東西,他們盡量的去滿足它;換句話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種驕傲、放縱的心態,滿足了肉體的慾望,卻殘害他的靈魂。誠如保羅所說:「他們的結局就是沈淪,他們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他們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專以地上的事為念。」(腓三19)。雅各曾說:「凡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與神為敵的,必自取滅亡!

當我們在物質上富足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注意到在靈性上的富足。

每當看到富麗堂皇的會堂,花費了龐大的經費建造而成,但是我們善用了會堂嗎?是否用心多作一些培育人才的工作?是否多打開教會的大門,積極的做好宣教工作?

不要讓舒適的享受,嬌養了我們的心,不要在享美福、好宴樂之中迷失了方向。

 d.      殺害無辜(6

「你們定了義人的罪,把他殺害,他也不抵擋你們。」  

i           「你們定了義人的罪,把他殺害。」(6a

「義人」單數用詞,有人以為是指「主耶穌」,但是由上文看來是指受剝削這一類的工人。當時富人利用權勢把這些窮人抓上法庭,定他們的罪,甚至判他們死刑,以獲取財富。這種的作法在以色列的歷史裡早有所聞(摩二6,五12;彌二269;詩卅七32;雅二57)。但是誣害窮人,就如同誣害主,罪不得赦(太廿五4146)。

當時受欺壓的窮信徒為何配稱為義人呢?因為他們知道信了主之後,儘管貧窮的生活未見改善,但是屬靈的身分卻已改變,他們已經是神的兒女,他們深信在主裡必要領受這福分,因此他們在貧困中堅守真道,臨死也不屈服惡勢力,不願離開真道,所以他們因著信所表現的義行,配稱為「義人」。

我們若為了榮耀主,在受虧待時尚能守住真理,不起爭端,寧可交託主的審判,守住我們稱義的身分,是極為有價值的(雅一9)。

ii         「他也不抵擋你們。」(6b)。

「義人」在世上是一群弱者,靈裡卻是一群強勢者,他們曾經歷一番的苦難,能夠不敵擋這些富人的不義,完全交託主的審判(雅四12),並且盼望主的再來,為享受將來的美福(雅五711);甚至於效法主為敵人代求(太五39),為叫良心對得起神,就忍受冤屈的苦楚,這實在是可喜愛的(彼前二1819),義人能經歷苦難,達到敬神愛人的地步,這是一種成熟的愛。

二.  盼望更活潑(五711

1.        效法農夫的忍耐等候79

「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裏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弟兄們,你們不要彼此埋怨,免得受審判。看哪!審判的『主』站在門前了。」

 a.      你們要忍耐到底(7a

在本句的開始有「因此」(oun,和合本未譯出),它暗示本段是勉勵教會中的信徒,當效法那些在惡人手中受盡逼迫的義人,他們默然依靠主,毫不抵擋惡人,甚至為惡人代求,這是一種愛心成熟的表現。

i           「弟兄們哪」:

指落在試煉中的信徒,雅各要他們思想勝過試煉的信徒,他們所表現的順服及愛心是值得讚揚(雅五6)。

但是根據下文,我們可以明白這些受苦的信徒,長期間在患難之中,難免會灰心軟弱,會失去原有的信心與鬥志,因此在下文裡,雅各再三強調要「忍耐」(來十3536)。

當身處在教會不冷不熱的時候,你服事的熱誠會因此而消退嗎?會失去你愛主的心嗎?這時應該堅固你的心,恆久忍耐地面對困境,是非常的重要。

ii         「你們要忍耐」:

雅各勸勉這些弟兄當忍耐(makrothym),並且要他們對不義的富足人表現恆忍、慈愛的態度,同時他們希望主的名不但不被褻瀆,反而能夠傳開,甚至使不義的富足人得以歸正(提前六12)。更重要的就是相信忍受試煉之後,將來必可以得到生命的冠冕(雅一12)。

「忍耐」就是當我們勇於面對各種試煉時,不斷地反省神為何要試煉我?在我的信心裡有不滿、疑惑或埋怨的雜質嗎?當我們學會靠神除去這些雜質,我們就越懂得以和平、溫良、柔順及憐憫的態度去處理問題。

今天在人際的關係上,我們也應學會無比不倦的耐力,若因此促成弟兄們的和睦,這就是勝過惡者最佳的利器,讓魔鬼無機可分化我們。

iii        「直到主來」:

「直到」(heos)表示信靠主的弟兄們生活都有一個目標,而不是漫無目標的活著。保羅也曾說:「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林前九26)。有正確的目標,活著才有盼望,否則生活必放縱無度。

「主來」(parousia tou kuriou)通常是指升上高天的主耶穌必再臨(徒一11),來會毀滅邪惡的勢力(帖後二8),同時拯救義人,叫義人復活(林前十五23)。

「主的再臨」是未來必然會發生的一件大事。彼得曾見主在變貌山的異象,親眼見過主的威榮,並且深知祂再降臨的計畫,因此勉勵信徒常記念這些事(彼後一1518)。我們也應當時刻紀念此事,過著活潑有盼望的生活。

人生最有價值的事,就是在義中能見主面(詩十七5),那時,我們可以坦然告訴主耶穌:「你交待我做的事,我已做好了。」

當我們愈勇敢面對困境,學會忍耐,忍耐將使我們更老練,盼望也就更活潑,更明白神的應許是不落空,我們就越會珍惜生命,去做神所喜歡的事。

 b.      效法農夫的忍耐(7b

i           「看哪」:

是促請讀者留意,效法農夫忍耐等候收成的精神,農夫只為一點點的出產就能夠忍耐,何況我們為了那永遠不朽的產業,豈不應該更有忍耐等候的精神。

聰明人是照自己的經驗去做事,智慧人則是吸取別人的經驗去做事;因此雅各要讀者注意農夫耕種的經驗,學習他們忍耐的工夫。

ii         「農夫忍耐等候地裏寶貴的出產」:

說明農夫必須付出極大努力,例如撒種、澆水、除草、施肥等工作,為的是將來寶貴的收成,他深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農夫的努力,正說明了在信仰上的努力也是如此,必須有信心去撒種,撒了種之後更需要耐心面對成長過程中的難題,經歷多了,就生老練,在老練之中便生出盼望來,如同農夫盼望寶貴的出產。

「地裡寶貴的出產」是農夫耕種的目標,要達成目標就必須耐心地付出耕種的代價。

同理,雅各期勉信徒當通過試驗,達到成全完備,毫無缺欠的地步(雅一4),就必須效法農夫忍耐等候的功夫。例如扎實的禱告工夫、用信心的讀經與行道、約束自己的舌頭、不放縱私慾、心清手潔、凡事都尊重生命的主、為不義的富足人代求;若是能如此恆心地去做,必可達到完全的地步。

iii        「直到得了秋雨春雨」:

「秋雨春雨」是猶太人的慣用語,它是神賜福以色列民的代用詞,以色列民若照神的旨意而行,神就賜合時的雨水,倘若以色列民悖逆神,神就不賜下雨水(申十一1417)。但是在先知書的預言當中,秋雨、春雨又預表了「早雨、晚雨」的聖靈(珥二4),因此用農夫忍耐的等候出產,似乎也暗示了主的再臨是在春雨之後,主再來時,就是收割的時候了。

在猶大地,秋雨是為軟化農地,始能耕地、撒種;春雨是在農作物成熟前所下的雨,有助於農作物的成熟。

農夫若沒有等候春雨、秋雨,就不能作什麼。雅各藉此強調,我們要追求靈性的成長及教會的發展,必須重視聖靈的工作;若沒有聖靈來軟化人的心,許多人通常只會聽道,卻無法讓道理的種子在心裡扎根,當然行不出道理來。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禱告的生活。

當我們養成了禱告的習慣,就可以不斷地經歷各種恩典,勝過百般的試煉,促成靈性的成熟,以迎接主的再來。

我們今日在世上的靈修,必須有聖靈的幫助,才能有所收成。因此雅各也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做這事,做那事。」在患難的日子裡,我們當靠著聖靈的幫助,如同農夫去耕耘自己的信仰田地,抓住「秋雨、春雨」的應許,我們的生活必充滿活潑的盼望。

約瑟一生中勝過了許多的試探,因為他有來自神的異夢,使他充滿了盼望,再加上他敬畏神,抓住神的應許,無論在波提乏家中為奴,在獄中為囚,他都耐心地去耕耘他的信仰生活,最後,真神成全了約瑟的異夢,賜他應得的福氣。

 c.      當堅固你們的心(8

在此雅各強調信徒當如同農夫耐心等候種子發芽,穀物成熟。信徒也當耐心等候主的再來,以領受寶貴的獎賞。

i           「你們也當忍耐」(8a):

雅各要信徒忍耐,不是要信徒逃避或推卸責任,而是在忍耐中產生毅力,懂得去努力所該做的事,並且以信心為後盾,深信靠著「那上頭來的能力,凡事都能超越苦難」,這樣的忍耐才能帶來活潑的盼望。例如保羅在獄中,不被苦難所束縛,他說:「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都得了祕訣。」因為想到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能夠成就那極重無比的榮耀,心中自然會有活潑的盼望。

雅各勉勵受欺壓的信徒,要他們學會忍耐,原諒那些欺壓者的無知,雖然他們無法禁止那些人對他們言詞、行為上的傷害,但是至少可以相信神會幫助他們超越這些苦難,並且希望他們對於欺壓者的回轉,永不失去希望,神必會成全(雅五1920)。

ii         「堅固你的心」(8b):

就是堅定心志,絕不疑惑聖經的應許(雅一6;彼前五10;路廿二32)。

經上說:「流淚撒種的,必然歡呼收割。」(詩一二六5),稱職的農夫要能接受長時間的日曬、風吹、雨淋的考驗,還要加上不眠不休的努力工作,來日就必有歡呼收割,更何況仰賴神的,神必幫助。

經上又說:「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六7),雅各所稱的義人,因為他們能接納別人,寬恕別人,不但與人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係,更引人歸向神,這樣的人不能不得賞賜。反之,人若得罪了我,不斷傷害我,主要我寬恕他們,我若作不到,我若無法忍耐,那麼心中必然失去平安與福分,甚至惹禍招災。

因此我們應當堅信「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

當我們看到教會一些潛在問題時,我們應以信心去面對它,我們要相信教會增長是神的心意,教會不健康是成長過程必有的現象;對於真教會的發展,我們更深具信心,因為他符合聖經教訓,是得救的真教會,並且真教會末後的榮耀必會大過先前(該二9)。

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不但信心堅固,並且朝向聖經的應許努力,不敢夜郎自大,為神國打美好的仗,努力促進教會的發展。

iii        「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8c):

早期的基督徒以為主的再來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發生,他們不知道主再來的日子是「那個日子」或「那個時辰」(可十三32)。在當時他們似乎以為就是活在最後的世代,因此對主的再來有迫切感,雅各為此鼓勵信徒當堅忍、恆忍,為了追求那永恆的救恩。

對於主再來的終末思想而言,主再來的日子就是世界的末日,那時活人及死人都要等候審判。就個人而言,人生的結局就是個人的末日,那時個人是否得救,當蓋棺時即可定論,得救的人等候審判,以領受永恆的救恩;沈淪的人就要進入永刑裡受苦。

固然主來的日子比以往更加近了,但更重要的是活著的人應把握今生的機會,堅定信心,追求永生的福分,以免個人的末日臨到,就不再有機會了。

雅各激勵那些懂得忍耐又信心堅固的信徒,向他們一再強調「主來的日子近了」

,這是令人歡欣的日子,深信他們將如同移民者獲得移民國的居留權時,那種欣喜的心情一般,必然作好積極的準備,迎接主來接他們回更美的家鄉。

「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儆醒禱告。」(彼前四7)。

 d.      不要彼此埋怨(9

i           「弟兄們,你們不要彼此埋怨。」(9a):

在許多艱難的環境之下,信徒之間容易發生彼此埋怨的試探。例如互相推諉責任,怨天尤人,互相論斷,這些事都要受審判的。

當時有些信徒求好心切,希望教會不好的風氣應有所改善,但是事實與他們的理想有一些距離,因此就產生不滿及埋怨,雅各誠懇勸他們不可存著埋怨的心。

「不要彼此埋怨」就是必須以信心為後盾,積極突破困境。西方人說:「面向陽光,陰影在後」,神是我們的陽光,當我們面向祂時,一切負擔陰影便落在後頭。因此一個有信心的人就不會怨天尤人。

大衛多次受掃羅追殺,不埋怨、不報復;後來又因兒子押沙龍叛變,流亡中也被示每辱罵,但大衛甘心受辱,毫無怨言,他深知神的公義,忍辱負重,終於得到成功。

人在逆境中,不埋怨環境,也不埋怨他人,這樣的人成功機率甚高。

在日本幕府時代,有戶人家已窮到無法再照顧他的孩子,於是千方百計地託了許多關係,終於把年僅四歲的男孩,送入幕府將軍家。但因為孩子太小了,總管只有分配他一件工作:「為將軍拿鞋子。」而這孩子就住在門邊的小房間中。

每晚,總管會告訴小孩,隔天將軍要到哪裡,穿什麼鞋子,孩子就負責把鞋子擦亮,並在次日將軍木屐聲傳到門邊時,奉上鞋子,並為將軍把鞋子穿好,這孩子從不誤事,很得將軍的喜愛。

有天早晨,風雪很大,將軍已走到門邊,還沒見到小孩的蹤影,將軍想:「風雪這麼大,孩子這麼小,多睡會兒是應該的!」也就不忍心叫他。

過一會,小孩滿懷歉意的跑過來,對將軍說:「報告將軍,我起床後,看風雪這麼大,怕你著涼,我就把鞋子放進懷中,卻沒想到睡著了,真是抱歉。」說完,從懷中取出鞋子,為將軍穿上,將軍甚是感動,對小孩說:「孩子!你大可不必如此。」小孩正色地說:「我父親說,做任何事,都要認真,雖然我只是一個拿鞋的小孩,我要成為全日本拿鞋拿得最好的一個。」將軍從此全力栽培這小孩,後來也成了幕府將軍。

在我們的生活裡,不要太在意自己所處的環境,重要的是你面對環境的態度及你努力的方向,例如:對於教會有所不滿時,就應探討問題的原因,然後提出可行的策略,再化為行動。

理想可以無限遠大,兩腳卻要腳踏實地。

ii         「免得受審判」(9b):

埋怨常會導致批評論斷,凡是批評論斷的人就要受審判,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林前十10)。

十位探子從迦南地回來報了惡訊,引起了眾百姓的埋怨,埋怨使人褻瀆了神,結果逃不了神以瘟疫審判他們(民十三3133,十四3637)。

以利亞先知在逃難之中,體力不支,向神求死,經過神的教導,不敢再有怨言,他順服神的引領,重獲信心及毅力(王上十九318)。

埋怨最容易軟化自己及他人的信心,當我們面對不滿意的環境而有所怨言時,不要忘了,我們所說的話句句要供出,主耶穌要憑我們所說的話定我們的罪(太十二3637)。

iii        「看哪」:

雅各提醒灰心的人,要看清主的日子快到了,應當保持清醒的心,不要埋怨,因為埋怨對教會的傷害相當大。

求主開我們的心眼,明白主耶穌是絕對的公義,主也知道我們所受的委屈,他會作最公正的審判(啟三910)。

iv       「審判的主站在門前了」(9c):

雅各提醒大家,主已站在門前了(太廿四33;可十三2829),似乎隨時可以進來,審判馬上就要展開了,大家要儆醒。彼得也說:「因為時候到了,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若是先從我們起首,那不信神福音的人,將有何等的結局呢?」(彼前四17)。

人們若像農夫存著「盡人事,聽天命」的態度,相信主會照祂的應許,賜給那能忍耐,經得起試驗的人,享有生命的冠冕(雅一12),那麼「審判的主站在門前」對得救的人而言,是一件有盼望的信息。

2.        效法眾先知忍耐的榜樣(10

「弟兄們,你們要把那先前奉主名說話的眾先知,當作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樣。」

 a.      他們是奉主名說話的(10a):

舊約的先知很多,但是能夠奉主名說話的,才是真先知。因為先知說話的權柄來自於神(耶一9),誠如神給耶利米先知看杏樹枝的異象,這異象的意思是「我留意保守我的話,便得成就」(耶一12)。先知的話若出於神,必會應驗;但是假先知隨己意說話,雖然也奉主名說話,卻無法應驗(耶廿三161830)。因此我們當效法真先知多禱告、重靈修、守本分,必可領會神的話,成為神貴重的器皿(耶廿三22)。

雅各重覆地教導信徒要忍耐,並且以先知忍耐受苦為例,加以說明。也讓我們明白要面對困境的挑戰,必須有來自於神的指示,信心才有所依據,如同耶利米勇於傳警告,百姓及官長聽了之後要置他於死地,他仍毫無畏懼地勸他們改正惡行,以免神降下災禍(耶廿六1015)。

在真教會裡,說話有權柄的傳道人都是重禱告及靈修的人,他們為我們留下佳美的腳蹤(提後三14)。

 b.      受苦、能忍耐的榜樣(10b):

主耶穌說過:「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的逼迫他們。」(太五12),古代眾先知面對外來環境的逼迫,還要忍耐人們給予他們的藐視、羞辱,他們仍耐心的傳講神的聖言,這些都是我們在患難中應該效法的榜樣。

但以理先知在異教的威脅下,仍守住真理的立場,傳講神的話。

耶利米先知不但面對君王的反對,甚至於親朋好友也敵對他,他在四面楚歌的情況下,仍忠心的傳講毀滅的信息(耶一1819)。

以賽亞先知的信息,不但對神的百姓傳講,就是對於異邦也一樣的傳講,他對於任何人毫無成見,他也為不肯悔改的異邦哭訴他們的無知,因為毀滅已臨近了(賽十七9)。

這些先知在苦難來臨時,對神有信心,能夠受苦、忍耐,處變不驚,堪為今日的聖工人員作為佳範。

3.        效法約伯受苦的榜樣(11

「那先前忍耐的人,我們稱他們是有福的。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給他』的結局,明顯主是滿心憐憫,大有慈悲。」

 a.      忍耐的人是有福的(11a):

上文曾提及那盼望主再來的信徒,深信火煉的試驗,可以與主同苦、同榮、同樂(彼前四1214);甚至於眾先知們在黑暗的世代中,經歷主同在的應許,雖然身處苦難之中,卻仍望見一線曙光,使他們對於未來遠景充滿活潑的盼望。當我們留心看他們為人的結局,真的會由衷地稱讚他們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必得生命的冠冕(來十三78)。主耶穌說:「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10)。

今日我們已明白苦難的價值,而我們是否下定決心,以為主受苦來爭取天國的福分?

 b.      約伯的忍耐眾所皆知(11b):

約伯在家破人亡之際,同時又罹患疾病的當中,仍然不怨天尤人,他讚美神說:

「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後來因為苦難加深了,又加上三位朋友誤會的批評,使他埋怨起自己的遭遇,又辯稱他的無辜,甚至於質疑神對待他的目的,只顯示神的無所不能,人只能任祂擺佈,神被約伯視為惡霸,這種的偏見,使他發現是一條死路,可是他未曾拋棄信心,他不斷回顧神的恩典,使他更親近神,把希望寄

託於神,漸漸明白義人受苦的意義與價值,這是一個堅忍的偉大榜樣(伯十六17,廿三1012)。

今日我們的遭遇,大多不像約伯如此的痛苦,但是看他應對苦難的態度,可知他過去平順的時候已學會倚靠神,而因此打下了美好的信仰根基(伯一5),這是我們當效法的。假如我們不看清這一點,如何效法約伯的忍耐呢?

 c.      約伯的結局是圓滿的(11c):

神讓約伯受苦的終極目的是什麼?誠如保羅所說的:「神使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有人以為這益處是神讓他在物質上比以前更蒙福(伯四十二13),這固然是一種祝福,但事實上更大的益處是「親眼見神」的寶貴經歷。

順境固然可喜,但是逆境若出於神,必有祂的美意,為叫我們靈裡更富足。所以雅各明顯看出約伯的結局,是出於主的憐憫和慈悲。

「主的憐憫」是指神不計較約伯在無知時所犯的錯,因此只要人肯在主面前謙卑,祂願意幫助人彌補一切的虧欠(伯四十18)。

「主的慈悲」是指神同情約伯的軟弱,祂願不斷的施恩,而這種恩典不只是一種物質上的滿足,重要的是主的同在與靈裡的滿足(伯四十二1017)。耶利米雖然一生受苦,未得物質上的報償,但他在苦難中經歷神諸般的慈愛,他說:「每早晨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哀三23)。深願我們能追求信仰上的富足,這才是真正有盼望的人生。

三.  信心更長進(五1220

1.        深信神的信實(12

「我的弟兄們,最要緊的是不可起誓──不可指著天起誓,也不可指著地起誓,無論何誓都不可起。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

 a.      「我的弟兄們,最要緊的是不可起誓。」(12a

雅各在書信的結束前,誠懇地呼籲在患難中的弟兄們,不要因為受苦或遭受患難,就隨意起誓。人們通常在受痛苦折磨之中,常會弄不清問題的真象,就口不擇言,以非為是,甚至於為了證明自己所言是正確的,而發了誓。等到真象大白,不但自己失了信用,同時也犯了妄稱耶和華的名。

因此雅各強調「最要緊的是不可起誓」,是深怕有些人為了取信於人,即使說的話不真實,仍然發誓,這是非常不誠實的。

彼得曾非常有把握地向主說:「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太廿六3335)。

但是主耶穌被捉拿之後,彼得卻再三向人起誓:「我不認得那個人。」(太廿六6975)。

由此可見,起誓常成了掩飾說謊的方法。

 b.      「不可指著天起誓,也不可指著地起誓,無論何誓都不可起。」(12b

在舊約的十誡中,禁止人妄稱耶和華的名(出廿7)。為了避免在起誓中指著神的名起誓,有人就改為指著地,甚至指著耶路撒冷起誓,表示有神鑒察,作為審判,因為神是信實的,祂的鑒察必然無誤,同時藉此表明自己的誠實及清白。

雅各在此禁止起誓,主耶穌也吩咐他的門徒「根本不要起誓」。事實上,律法並不禁止人起誓(利十九12;申六13;賽六十五16;耶十二16);保羅也有多次起誓(林後十一11;加一20;腓一8;帖前二510)。起誓原意乃是表達人對神的敬畏。但是主耶穌和雅各反對「起誓」,是針對那種不負責任的起誓而言(太廿三1622)。

因此基督徒應該養成言語的誠實,說話應前後一致,並且存敬畏的心說話,以取信於人。尤其在患難之中,更應該小心自己的言語。

 c.      「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12c

說話必須非常慎重,要慎思而後言,如同雅各在第一章中強調要「快快聽,慢慢說,慢慢動怒」,說了話如同簽了字的文件一樣完全可靠,在法律上是完全而有效,必須為自己的話負全責。因此說話不必指著任何其他事物起誓,只須憑良心說話,如同保羅說:「我在基督裡說真話,並不謊言,有我良心被聖靈感動,給我作見證。」(羅九1)。

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太五3437),所以雅各說「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原因是人因說謊,或作了假的供詞,在審判的日子必要被定罪(太十二36;林後五10)。

蘇格拉底曾說:「一個扯了一次謊的人,一定要被迫再編造二十句謊言去遮掩它。」我們已蒙恩的人必須棄絕謊言,與鄰舍說誠實話(弗四25)。

誠實是屬靈生活的根基,也表示我們對於「信實的神」的敬畏,因為我們相信「說謊的嘴為耶和華所憎惡;行為誠實的為祂所喜悅。」(箴十二22)。

2.        深信禱告的功效(1318

 a.      有受苦的就該禱告(12

「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有喜樂的呢,他就該歌頌。」

i           「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13a):

雅各勸勉信徒效法眾先知的受苦精神,但是如何承受苦難呢?就是禱告。禱告表示我們承認自己的無能,缺乏智慧,無法應付眼前的苦難,所以要求靠神。禱告更表示我們尊重神的主權及智慧。我們能夠學會忍耐,都是經由禱告,從神領受

了能力及智慧,讓我們明白苦難的價值及應對的方法,我們深信禱告能讓我們在改變環境之前,「先改變自己的心境」,有了堅定的信心,就可以勝過苦難(弗六18;帖前五17)。

「禱告」是我們踏進信仰門檻所要學習的第一件要事,它是維繫我們信仰生活的原動力。多禱告多得能力,少禱告則少得能力,不禱告就沒有能力,一個在禱告上馬馬虎虎的人,其信仰生活也是馬馬虎虎。

我們若想瞭解一個人靈性的光景,觀察禱告生活如何是一條最準確的途徑。您的家庭美滿嗎?您的教會增長嗎?從禱告當中就可窺之一二。

ii         「有喜樂的呢,他就該歌頌。」(13b):

「喜樂」(euthymei)不是指外在環境的歡樂,而是指人內心的歡喜和快樂。保羅在獄中仍可以歡喜歌頌主(徒十六25,廿七2225;箴十五15),說明了在苦難中仍可享有喜樂。這是出於神所賞賜的能力,能夠超越苦難。表示我們的靈命大大成長的表現,通得過苦難的試驗(雅一24),故落在患難中仍享有大喜樂。

「歌頌」(psalleto)意思是讓他唱一首詩篇(psalm)。在患難中的人,藉著禱告學會忍受苦難,體會神的同在,化悲憤為喜樂,雖然環境沒有改變,但是內在

的心境充滿活潑的盼望,因而發自內心的歌唱,這是另一種形示的禱告,內容充滿著無限的感恩。

聖經中的「詩篇」有哀歌也有讚歌,但是每首哀歌通常是由哀嘆、呼求進而確信,最後以讚美為結束,因此猶太人稱詩篇為「讚美詩」,這就是一種信心的表現。

 b.      有病的要請長老代禱(14

「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告。」  

i           「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14a):

這裡的病(astheneo)是指喪失氣力的意思,也就是肉身的各種疾病(羅四19;林前八9;林後十一29)。由上下文知,這個病人可能是病得很重,無法起身(雅五15)。對於這樣的病人,該如何去關心呢?就是要請長老為他禱告。這並非病人本身禱告無效,而是著重在教會的牧者應做好關顧牧養的工作,使軟弱中的人得到安慰及鼓勵。

ii         「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14b):

教會的長老也稱為監督(多一57),相當於今日教會的牧者(彼前五14)。

但是長老所應具備的條件必須是家中的好牧者,教會的好管家,真理的見證人(多一69),並且也是德高望重,具有屬靈權柄的人。

當教會中有人在靈性上有疾病或在肉體上有疾病,一般都由長老或牧者負責關顧的責任,使病人得造就。

iii        「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14c):   

(1)     「奉主的名」:

表明長老根據神託付的權柄而工作。在聖工上無論作什麼事,都要先奉主的名而作(西三17)。若不屬主的人,就不配「奉主的名」行事,若是濫用「奉主的名」,不但得不到主的權柄,反而受邪靈的欺壓(徒十九1317)。

(2)     「用油抹他」:

表明求主賜福施恩之意。把病人帶到神面前用油抹他,表示神的同在與施恩的記號。馬可告訴我們「十二門徒趕出許多的鬼,用油抹了許多的病人,治好他們。

」(可六13)。

不過根據聖經來看,抹油的目的,有下列兩種可能:

第一,作為藥用(路十34),換句話說,雅各可能指當時的長老藉著禱告及帶著醫藥到病患的床邊,奉主名的權柄施行醫治。這種看法的難處有二: 沒有證據證明抹油適用於「一切」的病症。 如果油的作用是純醫學的話,不一定由長老來抹。第二,抹油是藉著外在切身具體的方式表達關懷,以刺激病患的信心。主耶穌在醫治中,常使用具體的方式引起病人的注意及增進病人的信心,例如用唾沫抹在瞎子的眼睛(可八2326),將手指頭放在聾子的耳裡(可七33)。但是我們也沒有證據可證實抹油也有這種目的。因此「抹油」可能是一種象徵性的行動,表明「求主施恩賜福」。長老為病人禱告可以如此行,但他們不是「一定」

得如此行,因為許多藉禱告得醫治的例子,並不需藉著抹油。

(3)     「為他禱告」:

「禱告」(proseuxasthosan epi=pray over),我們可以想像長老按手和抹油在病人頭上的動作(詩卅五13,四十一4;伯二11)。長老為病人禱告,必然是以強烈的信心,熱誠的盼望,求主以大能來醫治他的病。每一位神的僕人都應培養信心的代禱。雖然治病的主權在乎主,但是我們相信「信心的代禱」,對於病人不管是肉體或靈性上,都會讓他得造就。

 c.      出於信心的禱告,要救那病人(15

「出於信心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  

i           「出於信心祈禱」(15a):

「信心」是指相信神的旨意是至上的,最好的;只有在某些時候,這信心掌握了確據,知道某一特殊的請求合乎神的旨意,病人才得醫治,例如彼得在美門醫治了瘸腿的(徒三47);保羅也在路司得醫治了瘸腿的(徒十四810),就是他們知道所祈求的必合乎神旨,可以救那病人。但是保羅在為自己的病禱告時(林後十二79),並未蒙應允,並非保羅禱告缺乏信心,而是神藉他身上這根刺,提醒他在事奉中不可驕傲。

「信心的祈禱」是指承認神在所有事上都有主權,也相信神會給予應允的能力,只要出於神的旨意,病必得醫治;因此我們當學習長老們成熟的信心,以明白神的旨意。

在求醫治的禱告上,信心是禱告蒙應允不可或缺的條件。即使禱告後病沒有得到醫治,如保羅為提摩太及以巴弗的病代禱之後,病不得醫治(提前五23;腓二2627),未必是禱告不蒙應允,因為凡事互相效力(羅八28),對於愛主的人而言,疾病有他建設性的意義,它提醒我們不可疏忽身體的保健(約2);它更叫我們在患病時要學會謙卑,領會神的作為(來十二6);疾病有時也出於神的美意,例如約伯在病痛中的忍耐,成為受苦者的榜樣(林後一4);疾病更是我們進入神國的最後一仗,經過與病魔博鬥之後,信心愈剛強,最後能安然見主,是一件有福的事(啟十四13)。

ii         「要救那病人」(15b):

「救」(sozo)指救恩。但是根據上下文得知,這個「救」字應指「醫治」的意思,也就是信心的祈禱,若出於神的旨意,病人肉體可以得治,在得治的同時未必病人的靈性都得健壯,因為神蹟只是信仰經歷的一個證據,重要的是要積極追求靈性的長進,否則有不少人經歷了神蹟,仍退回不信的階段;如同曠野中發怨言的以色列民一般(來三711)。

iii        「主必叫他起來」(15c):

「起來」(egeiro)指蒙醫治的人身體恢復體力。這是出於主的施恩。當身體恢復健康之後,應思想主醫治的美意,如同彼得的岳母懂得報恩,趕緊起來服事主(可一2931)。因此當常思想:「為何求主醫治我?」是為繼續貪圖享受自私自利的生活?或是有更高、更有意義的目標呢? 主耶穌說:「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真理作見證。」(約十八37

,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是為真理作見證嗎?  

iv       「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15d):

「若」表明了患病不一定是因罪而引起的(約九23),但是新約聖經中,也指出有些病是因罪而來的(可二112)。罪惡是犯病的原因之一,因著人內在的憂慮、恐懼、仇恨、怒氣、自卑都能毒化身心,造成人類各樣的疾病。當人的罪得赦免,心靈自然得釋放,肉體就容易恢復健康。假使離世時辰已到,也可安然見主。因此疾病給人有反省悔改的機會,藉著禱告,罪得赦免,靈性復興,恢復與神和好的關係,疾病誠然是神豐盛的恩典。

 d.      義人的祈禱大有功效(1618

「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地也生出土產。」  

i           「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16a):

「罪」常是阻礙禱告蒙垂聽的要因,因此病要得醫治,不但要有長老信心的禱告,更要彼此認罪的禱告(太五2324)。固然犯病的人可能是因他的罪而引起疾病的,但是他周遭的人也應反省,是否因我有罪而阻礙禱告的功效,藉此彼此認罪,互相代求。大家不但靈性都得造就,犯病的人藉主的憐憫及互相的認罪代禱而得醫治。

教會弟兄姊妹互為肢體,本著「他人的軟弱是我的責任」的態度,藉著一人的疾病,使全教會或全家人有反省及悔改的機會。

ii         「義人祈禱,所發出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16b):

「義人」是指已認罪悔改的信徒,除去禱告的障礙,全心全意的信靠主,如稅吏認罪的禱告,主稱稅吏是個義人(路十八1314)。

「義人的祈禱」所產生的力量,大有功效。事實上,奉主名的禱告,合乎主的旨意,主必成全(約十四4)。我們都知道禱告所產生的力量是很大,但是要發出功效,就當效法義人的禱告,才會發生功效。注意,這裡強調的不是說長老、執事或傳道的禱告大有功效,而是說「義人」的禱告大有功效。因此我們要追求「義人」禱告的權利與功效。

iii        「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

指以利亞雖是偉大的先知,但在肉體上、靈性上和我們一樣,都是軟弱的(王上十九118)。因此「禱告大有功效」,這樣的恩典,不是特別給少數的幾個人;凡是對神有信心,即使是平凡人,祈禱一樣會發生力量。

iv       「他懇切禱告」:

指以利亞無論求神停雨,或求神降雨,都蒙垂聽。他禱告蒙應允的原因:

(1)      順從的行動(王上十八1)。

(2)      決死的信心(王上十八1719)。

(3)      除罪的行動(王上十八3940;賽五十九12)。

(4)      信心的禱告(王上十八4145;雅一67)。

由上述可知「懇切禱告」是以神的旨意為依據,恆心、迫切、耐心又信心的禱告。

迦南婦人為女兒被鬼附著到處尋求醫治,後來她詳細查考了耶穌的事蹟,深知耶穌是大衛的子孫,她抓住彌賽亞的應許,以恆切、耐心、謙卑及信心的祈求,得主稱讚,並且女兒也得了醫治(太十五2128;可七2430)。這是我們的典範。

今天不少人禱告未蒙應允之因,就是在禱告未蒙神的應允之前,就中途停止祈求,那能領會禱告的功效?由此可知懇切的禱告何其重要!我們要享用「祈禱大能」的主權,禱告的態度要懇切。

3.        深信福音的價值(1920

「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轉;這人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

 a.      福音能使失迷真道的悔改(19

i           「我的弟兄們」:

雅各對於那些敗壞的信徒,有過嚴厲的指責,他用過「疑惑的人」、「心懷二意的人」、「淫亂的人」、「有罪的人」等嚴詞,但是在書信結尾,他卻盼望那些同享救恩的「弟兄們」應發揮肢體之情,去關懷這些軟弱的信徒。這些弟兄是親身經歷神的信實及禱告的功效,他們也是教會復興的核心,他們更是患難中最佳的伙伴,能以完全的愛心,活潑的盼望與成長的信心,引導同靈勝過患難的考驗。

ii         「你們中間」:

就是在雅各書中提及信行不一,一口兩舌,爭吵自大,與世俗為友,欺壓窮人的信徒。這是教會中軟弱的肢體,他們的軟弱正是教會的軟弱,剛強的應當去擔當他們的軟弱。否則教會的破口愈大,愈容易為惡者所趁,教會全體都受虧損(結廿二3031)。

iii        「若有失迷真道的人」:

「失迷」就是輕忽信仰的追求,不細心察究信仰的狀況如何,不知不覺中離開了真道。通常人在「忙碌」中,沒有靜下心思想人生的方向,因此看不出生活中的「盲點」,不知信仰的缺失為何,逐漸經歷不到神,在人生的路上茫茫然,不知真道何在(彼前二25;彼後二15)。

「真道」:指得救要道,人不只要信,而且要行道(約壹一6;加五7),否則口中稱呼「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天父的旨意」的人才能進去(太七2123)。是故天父的旨意不但要知道,而且要行出來。

有關聖經中與得救有關的洗禮、洗腳禮、聖餐、安息日、聖靈都是主吩咐要去遵行的,有不少人在此事上不瞭解其要意,走迷了路,是非常危險的,若不掉轉腳步,得救的盼望將會失去。

iv       「有人使他回轉」:

如同以利亞信心的代禱,愛心的教導,對於神的應許有活潑的盼望,結果使許多受迷的同胞回轉(賽六10;結卅三11;徒三19,九35)。

今日我們要引人回轉,首要認清福音的價值,親身經歷,並且有信望愛成熟的靈性,工作必然大有果效。

 b.      福音能救人的靈魂(20) 

i           「這人該知道」:

指那位使失迷真道的弟兄回轉的人,他深信福音價值,他更知道見證的責任。他已體會主的救恩與愛的犧牲,使他明白該引導在真道失迷的弟兄回轉。

ii         「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

「罪人」是指失迷真道的人,不是指犯至死罪的人,始有機會回轉(來十26;約壹五16)。也就是歸回真道,重建信仰。

iii        「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

表明這工作有莫大價值,救一個人靈魂,勝於賺全世界(太十六26)。在末日將臨之際,搶救靈魂的工作不可遲緩(林前九16)。

iv       「並且遮蓋許多的罪」:

「遮蓋」就是被主的寶血所遮蓋,不再被紀念(約壹一9;詩卅二1;羅四7)。

「許多的罪」:「過」與「不及」皆是罪,失迷真道是「過」,知善不行是「不及」,因此引人回轉的人不再犯「知善不行的罪」,這是救了自己,也救了失迷真道的人,使他不再犯錯(提前四16)。

所謂「把陽光帶給別人,自己不可能得不到陽光。」(但十二3)。這是一個智慧成熟者的寫照。


作者: 林永基
出版社: 真耶穌教會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