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0期1980年3月)
信徒園地:誰能得救?

郭長根

主耶穌說:『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太七21)。我們信主耶穌基督的目的,無非就是為着得救進天國。但主耶穌說,不是凡在呼主的人,就能得救進天國;乃是遵行神旨意的人,才能得救進天國。所以我們信主耶穌基督,盼望得救進天國的人,須知得救進天國的條件是什麼。

主耶穌接着說:『當那日(即祂的再臨)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祢的名傳道,奉祢的名趕鬼,奉祢的名行許多異能麼?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罷!』(太七22~23)。由此可知,得救進天國的條件,不是他會傳道,能趕鬼,行異能;也不是他會領會作見證,或是擔任教會的聖職。得救進天國的條件,乃是在乎有否遵行神的旨意。故此保羅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九27)。

使徒約翰說:『小子們哪!不要被人誘惑,行義的才是義人,正如主是義的一樣。』(約壹三7)。因為在初代的教會,就有人傳錯了神的道,所以約翰才勸告信徒說,勿被人誘惑,行義的才是義人。新約時代神的救恩,是因信稱義(羅一16~17;三28~30);只要人相信救主,悔改受洗,就能洗淨罪污,蒙神稱義。蒙神稱義之後,就要靠聖靈行義了。所以保羅說:『這樣,怎麼說呢?我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麼?斷乎不可!我們在罪上死了的人,豈可仍在罪中活着呢?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祂的死麼?所以我們藉着洗禮歸入死和祂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着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羅六1~4)。雅各說:『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順從)的信心是死的麼?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把他兒子以撒献在壇上,豈不是因行為稱義麼?可見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着行為才得成全。這就應驗經上所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雅20~23)。雅各又說:『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已有信心,却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麼?』(雅二14)。故此,我們信徒要知道,行義的(即順從),才是實在的義人。若沒有順從的信仰,不過是死的信仰,怎能得救進天國呢?

主耶穌曾如此說:『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着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太七24~27)。主耶穌在此所說的,就是有兩種根基的信仰。一種是聽見了主耶穌的話就去行的,是一個聰明的人。他把信仰建造在磐石上,是穩固的,所以雨淋、水沖、風吹,總不倒塌。另一種是聽見了主耶穌的話却不去行的,是一個無知的人。他把信仰建造在沙土上,是不穩固的,所以雨淋、水沖、風吹,就倒塌了。雨淋、水沖、風吹,也可以指着末日的大試煉(神的審判)。聖經說,有大試煉要臨到這世界,就是世界的末日(賽十三6~13;番一14~18)。主耶穌說:『因為那時必有大災難,從世界的起頭直到如今,沒有這樣的災難,後來也必沒有。』(太廿四21)。主曾對非拉鐵非的使者說:『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在普天下的人受試煉的時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啟三10)。所以那聰明,把信仰建造在磐石上的,在末日大試煉的時侯,就站得住;那無知,把信仰建造在沙土上的,就站不住了。

主耶穌說:『若有人聽見我的話不遵守,我不審判他;我來不是要審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棄絕我,不領受我話的人,有審判他的;就是我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約十二47~48)。

彼得曾作見證說:『摩西曾說,「主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即主耶穌)像我。凡祂向你們所說的,你們都要聽從;凡不聽從那先知的,必要從民中全然滅絕。」』(徒三22~23)。主耶穌在馬太福音裡說,當祂同着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榮耀的寶座上,將萬民聚集在祂面前,把順從祂話的綿羊與不順從祂話的山羊分別出來,分為兩邊。對順從的綿羊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對那些沒有順從的山羊說,你們要往永刑裡去(太廿五31~46)。

所以我們信徒必須順從主的話。撒母耳先知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祂的話呢?聽命勝於献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頑梗的罪與拜虛神和偶像的罪相同。』(撒上十五22~23)。由此可知,不順從的罪是嚴重的。我們從聖經與人類歷史可以知道,不順從神的後果是可怕的。願我們效法如主所說那聰明的人,把信仰建造在磐石上,那麼,主再臨的時候就有福了。


作者: 郭長根
出版社: 真耶穌教會
出版日期: 01/03/198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