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傑傳道
壹. 本信作者
根據本卷作者的自稱,很自然的應該為彼得所寫(彼前一1)。並且,如果我們仔細的研讀本卷內容,將可以發現有許多經文本身,能夠證明本卷的作者是使徒彼得。以下舉例:
1. 彼前二20~24這段經文的作者,似乎親眼看過基督所受過的苦難,將其見證出來,勉勵其後進者。
2. 彼前二25、五1~3這兩段經文,令人直接聯想到耶穌對彼得的勉勵(約二十一15~17)。
3. 本卷經文中,也有許多教訓與耶穌教導的記載相似。試比較彼前二13~17和太十七24~27,彼前三14和太五10。
4. 有一些經文與彼得的講道內容相似。如彼前一17和徒十34,彼前二6~8和徒四10~11。
雖然我們可以很自然的認定使徒彼得就是本卷的作者。但是,有些人質疑彼得是個加利利的漁夫,如何能寫出如此優美的希臘文體?這文體比受過高等訓練的保羅所寫的文筆更精采。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解開。在本卷五章12節提到一個人名叫西拉,這個西拉應當與保羅書信和使徒行傳中所提到的是同一人。他是一個羅馬公民,是先知,是弟兄中的領袖,曾蒙保羅差派到腓立比和哥林多教會,也曾和保羅共同寫信給帖撒羅尼迦的弟兄。這位西拉絕對有能力幫助彼得,以補彼得的不足。我們若查考以下經文,可以更了解這個人(徒一五22、27、32、37~40,十六19、25、29、37,十八5;林後一19;帖前一1;帖後一1)。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這麼說。西拉與本卷的關係應當不只是帶信的角色,應當也是彼得的秘書,將彼得的思想,用優美的希臘文修飾後,呈現出我們所讀的彼得前書。
貳. 著作時間
關於這封信的著作時間,實在沒有可以精確計算的外證資料。只能根據本卷內證。在本卷關於迫害的經節,也不能精確的顯出時間。不過,可以知道大概在公元50到68年間寫成。
基督教傳統認為,本卷寫於公元64年至68年,就是於羅馬尼祿皇帝開始迫害基督徒的前後。有一個佐證,因為本卷一直提到一個主題,就是『基督再臨』這個訊息(彼前一1下、5、7、13,二12,四13、17,五1、4)。彼得於書信中一再的提到基督再來,可能是因為弟兄姐妹正面臨被逼迫的威脅苦難中,所以利用本卷勉勵他們過聖潔的生活,在諸困難中堅強勇敢面對。
在基督教早期教父所著的書信中,曾提起彼得前書的內容。如公元95年左右,格利免所著的格利免壹書(參49章)。以及生於公元130年的愛任紐,也引用彼得前書一8和二16。再者公元155年為主殉道的坡旅甲所著的致腓立比人書二1,也引用彼得前書一13、21的內容。所以本卷應當是很早就寫成的書信。
參. 著作地點
根據彼得前書五章13節記載,彼得與在巴比倫教會的兄姊一同署名問安,所以彼得當時應當是在巴比倫。這巴比倫到底在哪裡?應該不是位於兩河流域的古城巴比倫,因為在第一世紀,這古城不過是個籍籍無名的小城。而且也沒有資料記載彼得曾經單獨或與馬可和西拉,一起到過這個小城。
有人推想巴比倫是羅馬「神秘名稱」,因為當時羅馬皇帝十分專制,信徒不敢直接提及羅馬,而以「巴比倫」代替。書中提及馬可,可為此說之佐證,因為那時保羅也在羅馬,而保羅的書信中,也提到馬可在羅馬(提後四11)。
肆. 著書目的
當代由於反對者惡意造謠,羅馬政府漸漸懷疑,教會是一種圖謀反叛政府的組織,因而橫加干涉和攻擊,所以當時信徒處在一個受敵視的環境中,經常受人的恐嚇、誣告、審訊、逼害。所以,本卷的一7;四12~13,所謂「火的試煉」正是當時信徒處境的縮寫。
彼得既知道信徒的苦境,便寫信派西拉(五12)帶去安慰他們,並勸勉他們忍耐、信服主,不灰心,要在不信者面前表現聖潔的生活,並效法主的榜樣(二12~25;四1)。
伍. 受信對象
散居在今日土耳其境內的猶太基督徒或者外邦基督徒。
陸. 本卷主題
苦難中的生活哲學。
柒. 本卷大綱
一. 問安(一1~2)
二. 基督徒的救恩和盼望(一3~12)
三. 基督徒應有的新生活(一13~二10)
1.
聖潔的生活(一13~21)
2.
弟兄相愛的生活(一22~25)
3.
長進和事奉的生活(二1~10)
四. 基督徒與人相處應有的表現(二11~三12)
1.
好行為的重要性(二11~12)
2.
當作好公民(二13~17)
3.
當作好僕人、效主受苦(二18~25)
4.
當作好妻子、好丈夫(三1~7)
5.
與人相處之道(三8~12)
五. 基督徒的受苦(三13~四19)
1.
為義受苦的表現和榜樣(三13~四6)
2.
信徒當相愛、互相服事(四7~11)
3.
不恥為基督徒而受苦(四12~19)
六. 教會內長幼之責與抵受苦難之法(五1~11)
七. 結語(五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