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義雄長老
「詩」是心靈的經驗,是人的感情自然的流露,何處有生命,何處就有詩。詩是最經濟的文學手段,用字不多,含意卻極其深廣,叫人想像、沉思、陶醉,甚至欲罷不能。詩是詩人用最精鍊的句子,將他活潑的想像,豐富的感情,以文字表達出來,傳到別人心裏,觸動別人產生共鳴。詩,實在是精緻的語言藝術。每個民族都會用自己的言語,把經過時間洗滌的思想和感情,寫成美麗的詩歌,使其成為文化中最具人性的一部分。希伯來人是一個感情奔放富有思想的民族,他們善於歌唱,天生就富有詩意,喜愛冥想而內向,他們運用唱謠曲、說故事、猜謎語、講格言等方式,將各種古老的傳說、歷史故事和人生經驗保存下來,並一代代傳唱下去。他們本性是成熟而有思想,靜觀生命,追求生命的真象;他們熱切地尋求智慧,追求一種不像西方工業社會那種注重組織和構造的人生哲學。希伯來詩就是這種希伯來精神的結晶。希伯來民族早在銅器時代就開始使用詩歌,到大衛王的時代,加以倡導發揚光大。
詩篇的名稱
詩篇是一部由一五○篇詩歌所彙集而成的詩集,這些詩不是在同一個時間寫成,而是在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最早的可以推到摩西的時代(九十篇),有一些的內證則指向被擄歸回的時期(一二六篇),年代的分佈長達一千年。這樣看來,整卷詩篇的歷史背景就是以色列國的歷史。
詩篇看起來好似一本頗有組織和系統的書籍,其實它是許多各自獨立、互不相關的詩篇或小型的詩篇,湊合編輯在一起的書。不過從古至今,在一切希伯來抄本上,以及一切古代的譯文上,卻一成不變的保持固定不移的次序。
詩篇位居全部聖經的中心,聯貫新舊兩約,是歷代信徒最欣賞喜愛的經卷。它不但是希伯來人的聖詠集,也是基督徒的詩經,是屬靈的寶庫,靈修的寶典,祈禱的模範。
希伯來文詩篇是以Tehillim
為名,意即「讚美」,或稱Tephiloth意即「祈禱」,此名可能源自七十二篇二十節「耶西的兒子大衛的祈禱完畢」。全部詩篇的內容,不外乎感謝、頌讚、祈禱和崇拜。
詩篇(Psalms)一詞,源自希臘文Psalmoi,意思是「用弦樂彈奏的詩歌」,天主教稱詩篇為「聖詠」,因為很多詩篇是譜以音樂來唱的詩歌,詩的標題也註明使用的樂器(如絲絃的樂器、迦特的樂器),標明曲調(如調用朝鹿、百合花、流離歌),也有「交與伶長」等語。所以詩篇也可稱為「讚美歌」(希伯來文是Mizmor)或「讚美之書」。
詩篇的作者
詩篇的作者甚多,且分屬於不同時代人物,先後歷時約一千餘年(大約主前一千五百年至主前四百五十年之間)。今日我們沒有人能夠從希伯來文的文法,或詩篇的題註和內容去肯定該篇詩的作者,不過卻一點也沒有影響詩篇的價值和內容,因為詩篇是以色列人敬拜用的詩歌,其主旨是神與人的關係、人敬拜神的態度,是沒有時間和空間限制的。
詩篇的作者都是神的僕人,他們都有活潑的生命,高超的靈性,美好的信心,豐富的想像力,與強烈的感情。他們也是神的代言人,他們的話語都是出於聖靈的感動,含蓄著無窮的人生哲理,又富於音樂性。因此,查考詩篇不但能觸動我們產生共鳴,帶領我們回到詩人的時代,與詩人一同思想、憂傷、懺悔,一同嘆息、哭泣,一同感謝頌讚、歡呼讚美神,而達到忘我的境界。
一. 大衛所寫的詩篇
共有七十三篇,因其佔居多數,大衛是詩篇的主要作者,故希伯來人習慣稱詩篇為「大衛之詩」,將全部詩集冠上大衛的大名。佈道家司布真(C.H.Spurgeon)則稱詩篇為「大衛的寶庫」。詩篇被後人稱為「大衛的書」(來四7),因為其中多篇著作標明「大衛的詩」,第一卷至第二卷是以「耶西的兒子大衛祈禱完畢」為總結。雖然所有詩篇並非大衛所作,甚至標有大衛之名的詩,也不一定是他所寫的。
「大衛的詩」,希伯來文「的」為le,有幾種不同的意義:
有從屬的意義,如英文的of,表示大衛所寫的詩,或是屬於大衛的手筆。表示有目的地作一些事,如英文的for,表示為了大衛寫的詩。表示「獻給」,如英文的to,有位不知名的詩人寫了一首詩送給大衛,或呈獻給尊貴的大衛王之詩。
表示有「參考」或「查詢」之用,如英文的with,即大衛王鑑賞過這首詩。
這個前置詞也表示「用」的意思,表示這首詩曾為大衛本人,甚至大衛王朝所用過。
有些批評家認為大衛小時候是個牧羊人,未曾受過良好的教育,他是一介武夫,能從他的筆下寫出偉大的聖詩嗎?以下的理由能使我們相信大衛能作詩。
1.
他是一位真正敬畏神,具有純正宗教感的人。他的一生,從未對耶和華失去信心,且有神的靈與他同在(撒上十六13)。
2.
他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在幼年時期就精於樂律,有詩歌天才。曾被召到掃羅面前,為掃羅彈琴趕鬼,使他舒暢爽快(撒上十六18、23)。
3.
他是一位精於琴藝的音樂家,是「以色列的美歌者」(撒下二十三1)。不但他本人善於彈琴,也倡製樂器,叫人演奏歌頌神(代上二十三5;尼十二36;摩六 5)。他組織唱詩班,制定聖殿裏音樂崇拜的各種條例(代上二十五;拉三10;尼十二24、36)。
4.
他是一位有極深感情和豐富想像力的詩人。神救他脫離掃羅的追逼,作了詩篇十八篇(撒下二十二章),掃羅和約拿單死了,寫輓歌追悼(撒下一19~27),也寫哀歌哀悼押尼珥(撒下三33~34)。
5.
主耶穌(太二十二41~45;可十二36~37;路二十四42~43)與使徒們(徒一16,二25,四25;羅四6,十一9;來四7)都先後證明大衛曾作詩篇。
6.
他有豐富的人生經驗,登過高山,下過幽谷。有多方面的成就,享過無比的榮耀;也有極大的失敗,犯過大罪,嘗過罪罰的苦頭,人間辛酸的滋味。他有寫詩的才華,將他的人生體驗用詩詞表達出來。他多彩多姿的人生,就好像一篇內容美麗豐富的詩歌;所以他的詩篇成為歷代以來人心的寶鑑,千古的絕唱。
標明「大衛的詩」中有十三篇註明寫作的背景,如「大衛逃避他兒子押沙龍的時候作的詩」(三),這些詩不全是在事件發生當時寫的,也些是在事後回想起來有感而作。
二. 摩西著一篇(九十)
三. 所羅門著二篇(七十二、一二七)
所羅門著作詩歌一千零五首,大部分都失傳了,詩篇裏只有兩首。
四. 亞薩著作十二篇
亞薩是利未人,為大衛的伶長(代上十五16~19,二十五1~3),被人稱為先見(代下二十九30)。亞薩的詩共有十二篇(五十、七十三至八十三),有些學者認為「亞薩的詩」是亞薩家族的作品。這些詩多屬歷史性的回憶,詩詞高雅,氣勢雄壯,立意卓然,善於運用比喻和典故。
五. 以斯拉人希幔一篇(八十八)
在王上四31稱希幔是所羅門時代的智慧人。在代上十五17、19則是詩班的成員。這兩人有可能是同一人,代上二十五5稱他為王的先見。
六. 以斯拉人以探一篇(八十九)
與希幔相同,參考:王上四31;代上十五17、19。
七. 可拉的後裔共著十一篇
詩篇的作者
作者
|
大 衛
|
亞 薩
|
可 拉 的
後 裔
|
所羅門
|
摩 西
|
以斯拉
人希幔
|
以斯拉
人以探
|
卷
一
|
3~9
11~32
34~41
(37)
|
|
|
|
|
|
|
卷
二
|
51~65
68~70
(18)
|
50
|
42
44~49
(7)
|
72
|
|
|
|
卷
三
|
86
|
73~83
(11)
|
84~85
87~88
(4)
|
|
|
88
|
89
|
卷
四
|
101
103
(2)
|
|
|
|
90
|
|
|
卷
五
|
108~110
122
124
131
133
138~145
(15)
|
|
|
127
|
|
|
|
總數
|
73
|
12
|
11
|
2
|
1
|
1
|
1
|
可拉的後裔原來的職務是聖殿的守衛者(代上九19,二十六1~19),後來因有音樂和詩歌的天才,變成聖殿詩班的成員(代上六38;代下二十19)。他們的著作有十一篇(四十二至四十九、八十四、八十五、八十七、八十八)。
可拉後裔的詩清逸雅麗,真誠懇切,對京城耶路撒冷和聖殿表現由衷的敬愛。這些詩的音律非常嚴密,又不艱深,勁健自然,刻劃入微,最易激起讀者心靈的共鳴。除了以上一百零一篇外,其他有四十九篇沒有署名,猶太人稱之為「孤兒詩」。
除了以上作者之外,有人認為:
耶利米著一篇(一三七篇),在巴比倫返國以後作的。
哈該、撒迦利亞各一篇(一四六、一四七篇)。
以斯拉是一一九篇的作者。
希西家或寫了一二○至一三四篇(參考:賽三十八20)。
收集與形成
詩篇不是一本一氣呵成的著作,而是由不同的作者,在不同的時間、空間和宗教的演變之下寫成的。這些零落分散的詩篇,經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由多位有心人士編輯而成。
詩篇的收集工作,可能於大衛晚年或他辭世後不久,就有一部大衛詩集被編輯出來。可拉後裔的那一組在稍後加入,亞薩的詩比可拉的後裔遲一點,然後就是其他詩人和無名氏的作品。但文士以斯拉的功勞最大,他可能是全部詩篇的最後編輯人,時期約在主前四百五十年。他由被擄之地歸回耶路撒冷,著手大刀闊斧地進行宗教改革,嚴守摩西的律法,不只警戒犯安息日的人,勸勉百姓獻上十分之一,並禁止與異族人通婚。在聖殿的禮儀方面也大膽整頓,將許多分散的詩集收集起來,加以整編分類,成為五卷,作為聖殿禮儀之用。根據徒十三章33節記載,可見詩篇現在的次序與古時相同,其篇次決非後人任意標別的。
詩篇分為五卷,每一卷均以頌讚語結束。五卷的分法如下:
1.
卷一(一~四十一篇):
這卷除了一、二、三十三篇之外,皆為大衛的詩。
2. 卷二(四十二~七十二篇):
主要是可拉後裔的詩(四十二~四十九篇),和大衛的詩(五十一~六十五、六十八~七十篇)。五十篇是亞薩的詩,六十六、六十七、七十一篇沒有署名作者,七十二篇為所羅門的詩。
3.
卷三(七十三~八十九篇):
主要有亞薩的詩(七十三~八十三篇)和可拉的詩(八十四~八十五、八十七~八十八篇),八十六篇是大衛的詩,八十九篇是以斯拉人以探。
4.
卷四(九十~一○六篇):以讚美詩為主。
5.
卷五(一○七~一五○篇):
卷四和卷五多按主題編排,九十三~九十九篇論耶和華作王,一一三~一一八、一四六~一五○篇是哈利路亞詩篇,一二○~一三四篇是上行之詩。
詩篇分為五卷,俾與摩西之五經,在性質與主旨上遙遙相對。卷首以「有福」起,卷尾以「讚美」終,蓋全部詩篇表明人生是多彩多姿,雖經過各種境遇,患難、困苦、疾病、挫折…,但信靠神的人,終必脫離黑暗的困境,進入光明的坦途,高唱「哈利路亞」讚美神的詩歌。
詩篇的標題
在希伯來文聖經有三十四篇沒有標題,七十士譯本則除了第一、二篇外,均加上標題。我們所用的聖經,大多數在篇首都有標題,有標題的共計一零一篇,沒有標題的有四十九篇,猶太人稱之為「孤兒詩」。這些標題並非原來作者所寫,是後來搜集、整理和編輯詩篇的時候,附加在篇首的。不過這些小引卻有很久的歷史,遠在第二、三世紀,當希伯來文聖經翻譯成希臘文聖經時,已經存在,且為翻譯的人承認,放在希臘文聖經裏。其用意是在對每篇的性質、內容、用途和詠唱的方式,加以簡單的介紹。但因年長日久,事過境遷,這些曾經是人盡皆知的標題,有些對今日的人卻變成無可理解的了。甚至希臘文聖經的譯者,也有因不明白希伯來文小引的意思,有不少翻譯錯了,使人更加墜落五里霧中。這些標題可分為五類:
一. 作者
標明作者如「大衛的詩」「大衛的祈禱」「亞薩的詩」「所羅門的詩」「可拉後裔的訓誨詩」「神人摩西的祈禱」…。
詩篇被後人稱為「大衛的書」(來四7),雖非所有詩篇皆為大衛所作,但他是詩篇的主要作者(有七十三篇是他所作),後人便以他的名冠以全部詩集。
二. 歷史淵源
有十三篇是說明其歷史背景的(三、七、十八、三十四、五十一、五十二、五十四、五十六、五十七、五十九、六十、六十三、一四二)。這些詩均與大衛的生平和經歷有關,但不一定全在事件發生時寫的,有些可能是事後回想起來,有感而作。
有七篇是關係以色列人的歷史(七十八、一○五、一○六、一一一、一一四、一三五、一三六)。以色列人曾在埃及為奴,神用大能的手領他們出埃及,在曠野飄流四十年後進入迦南地,往日痛苦的經歷和蒙恩的體驗,自然成了詩歌的好題材。
三. 文學形式
即描述該詩篇文學特性的字眼,包括:
1.
「詩」Psalm
按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的意義,是指配樂器而唱的詩歌。共有五十七篇。
2.
「詩歌」Song指普通所唱的歌,共有三十一篇。
3.
「訓誨詩」Maschil教訓、教導的詩歌,共有十三篇。
4.
「金詩」Michtam
意義未明,共有六篇。
5.
「流離歌」Shiggaion
意或指大喊聲,為短調的詩歌,只有一篇。
6.
「祈禱」Prayer共有五篇。
7.
「讚美詩」Praise如一四五至一五○篇。
8.
「愛慕歌」A
Song of loves見四十五篇。
四. 禮儀用法
1.
「安息日的詩歌」(九十二篇)。
2.
「紀念詩」(三十八、七十篇)。
3.
「獻殿的時候作這詩」(三十篇)。
4.
「稱謝詩」(一○○篇)。
5.
「上行之詩」(一二○~一三四篇)
這些詩是以色列人每年上耶路撒冷守節時所唱的詩。因為耶路撒冷位於海拔七百多公尺的山上,所以到聖殿守節都說「上耶路撒冷去」,由各地來朝聖的人,的確是步步登高往上行。一般認為以色列人每年三次到耶路撒冷朝聖,他們出門時唱一二一篇,到橄欖山望見耶路撒冷時唱一二五篇,進入城門到達耶路撒冷時唱一二八篇,男子在聖殿相聚時唱一三三篇,祭司在夜間守更時唱一三四篇。
6.
「公共禮拜用詩」除了第九十二篇為安息日的詩歌外,七十士譯本特別註明:七日的第一日(星期日)讀詩篇二十四篇。
七日的第二日(星期一)讀詩篇四十八篇。
七日的第三日(星期二)讀詩篇八十二篇。
七日的第四日(星期三)讀詩篇九十四篇。
七日的第五日(星期四)讀詩篇八十一篇。
七日的第六日(星期五)讀詩篇九十三篇。
7.
「哈利路亞」詩篇
「哈利路亞」Hallelujah原意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哈利」是讚美,「路」是你們要,「亞」是耶和華的簡稱。中文聖經譯為「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英文聖經譯為Praise
the Lord 你們要讚美主。哈利路亞詩篇有兩組:
a.
大讚美歌
這一組共有六篇(一一三至一一八),每篇均有「哈利路亞」,即你們要讚美耶和華。猶太人傳統的習俗,這組讚美詩用於逾越節和五旬節。主耶穌與門徒吃最後一次逾越節晚餐時,可能和門徒一起唱這幾篇詩(太二十六30;可十四26)。按猶太人的慣例,坐席吃逾越節晚餐的人,在飲完第二杯紅葡萄汁時,大家起立誦念或歌唱一一三與一一四篇,當喝完第四杯(最後一杯)後,再唱一一五至一一八篇,唱完之後,逾越節晚餐便算結束了。
b.
小讚美歌
詩篇最後五篇(一四六至一五○),自成一組,每篇首尾均有「哈利路亞」一語,內容完全是讚美歌頌歡樂的情調,把以前詩篇中的悲哀、痛苦、嘆息的情緒,一掃而空。熱心的猶太人,每天早晨都會念誦這幾篇詩。
五. 音樂註解
指明曲調唱法和所用的樂器。
1. 「交與伶長」共有五十五篇
英文欽定譯本to the chief Musician,一般認為「伶長」是詩班的指揮或領導。這些詩可能是在聖殿崇拜中使用。
2.
用何樂器
「用絲絃的樂器」共有七篇(四、六、五十四、五十五、六十一、六十七、七十六)。
「用迦特樂器」有三篇(八、八十一、八十四)。「用吹的樂器」見第五篇。
3.
用何聲音
「調用女音」(四十六篇),用女高音或用歌女唱出。
「調用第八」(六、十二篇),是指男低音。
「調用慕拉便」(九篇),是哀調,有喪子之意。
「調用朝鹿」(二十二篇),為普通民歌調,又有早晨的鼓勵和幫助的意思。
「調用百合花」(四十五、六十九篇),「調用為證的百合花」(六十、八十篇)。
「調用遠方無聲鴿」(五十六篇),乃悲哀的曲調。
「調用休要毀壞」(五十七、五十九、七十五篇),由摩西傳下來(參考:申九26~29),為希伯來人的流行歌曲。
「調用麻哈拉」(五十三、八十八篇),是一種跳舞的調子,或以前大衛跳舞所唱(參考:撒下六14~15)。
「調用流離歌」(七篇),為短調的歌(哈巴谷三章)。
「照耶杜頓的作法」(三十九、六十二、七十七篇)。
4.
「細拉」Selah(全部詩篇用七十一次,哈巴谷書用三次)
為唱詩停頓休止處(休止符),有分段、強聲、轉調、插樂、拉長聲音、暫停或終曲等意思。也有人以為與「阿們」「讚美主」的意思相彷。
彌賽亞詩篇
詩篇中充滿了基督,有許多關於彌賽亞的預言,並為基督作見證。這類含有彌賽亞預言的詩篇,稱為「彌賽亞詩篇」,這一類詩歌除了內容與當時有實際關係者外,其最終的意義是要在基督身上才得應驗解釋。
詩篇中論到基督的事,有關祂的降生、被賣、受苦、復活、再臨、作祭司、作君王、作牧者、得榮耀等,都有清楚的描述。有預言的,也有預表象徵的,總意就是見證基督。
在詩篇中,我們雖然未見到「基督」之名,但裏面的含意非常明顯,只要稍徵有一點新約聖經的知識,就可以看得出來,誰也不能否認是指著基督說的,因為除了預言基督以外,無法找到滿意的答案,所說的一切,我們在以色列的歷史上找不到這樣一位的人物。
預言基督的詩篇,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間接指證基督的,一類是直接指著基督說的。天主教的經學者認為有七篇是直接指著基督的,第二、十六、二十二、四十五、七十一、八十七、一一○等篇。但也有另一種分法,一類論彌賽亞君王及統治(二、十八、二十、二十一、四十五、六十一、七十二、八十九、一一○、一三二、一四四),一類論彌賽亞其人及生平(八、十六、二十二、三十五、四十、四十一、五十五、六十九、一○二、一○九)。
詩篇中有關基督的預言,列舉如下:
1. 祂的神性:(詩四十五6~7;來一8~9)。
2. 祂的永存:(詩四十五17,一○二25~27;來一10~12)。
3. 祂的權能:(詩七十二8,一○三19;啟十九45)。
4. 祂為神子:(詩二7;來一5;詩一一○1;太二十二44)。
5. 祂的降生:(詩四十6~8;來十5~7)。
6. 祂的人性:(詩八4~8;來二6~8)。
7. 祂的聖潔:(詩四十五7;來一9)。
8. 祂的熱心:(詩六十九9;約二17)。
9. 祂為先知:(詩二十二22;約十七6,二十17)。
10. 祂為祭司:(詩一一○4;來五6)。
11.
祂的受苦:(詩二十二1、14~19;太二十七46、27~35,六十九9;羅十五3)。
12.
祂的被賣:(詩四十一9;約十三18)。
13.
祂的受死:(詩二十二1~21,三十一5;四福音)。
14.
祂的被棄:(詩一一八22~23;太二十一42)。
15.
祂的復活:(詩二7,十六10~11;徒二27~28,十三33、35)。
16.
祂的昇天:(詩六十八18;弗四8)。
17.
祂的再來:(詩九十六~九十八;帖後一7~9)。
18.
祂的為王:(詩二6,八十九18~19、27;徒五31;啟十九15)。
19.
祂的得勝:(詩一一○5~6;啟六17)。
咒詛的詩
詩篇中最不易了解的是咒詛詩,這些詩中有許多咒詛仇敵的話,言詞犀利、偏激,當我們初次接觸這些詩,會立刻感覺這種報復仇敵的心理,與基督所強調的博愛精神互相抵觸。這些詩都是在聖靈的感動之下寫的,何以會有如此矛盾的現象?
所謂咒詛詩有下列數篇:十八、三十五、五十二、五十九、六十九、一○九、一三七等,但並非整篇詩都是詛咒的話,有的僅有數節或數段含有詛咒語氣,例如:十八37~39,六十九22~28,一○九6~20,一三七7~9。自古以來有許多解經家嘗試解釋這些詩,可惜他們所依據的理論不太恰當,結果很不理想,也不能使人心服。不過我們只要明瞭下面幾個事實,詫異的心理就會自然消除了。
一. 希伯來是一個富於情感的民族
這種感情在他們的文藝詩篇中充分的顯露出來,當他們的情感受到刺激時,很容易掀起強烈的反應,尤其作詩為文時,情不自禁地發洩出來,其衝動的結果是誇大、果決、尖銳、犀利、甚至反常,很容易引起讀者共鳴。
另一個特點就是幻想力強,這也是詩人必備的條件;詩人作詩的時候,很容易運用別人所想不到或不敢用的詞句。當他們遭遇某種打擊或刺激,便如脫韁的野馬熱情奔放,將心中的情感以文字表達出來。咒詛詩就是這樣的心情所寫的。
二. 咒詛詩是作者本人心理的自然反應
俗語:「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不平則鳴」。詩人見到不平的事實,感覺心中不樂,心中俠義之氣藉詩詞來發洩。
凡咒詛詩的背景,均是作者或他的國家無辜遭受仇敵嚴重的迫害,這些仇敵曾受被害者的厚恩,如今卻恩將仇報。詩人憂傷痛苦,憂心如焚,上述豐富的感情藉詩文作深刻的描寫,咒詛的話由衷而出。
在咒詛詩中,我們很少發現作者是為了自身的利害而咒詛敵人,求神加以報復的。咒詛詩大都出於大衛的名下,歷史證明大衛是一位胸襟寬大,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偉人。他面對掃羅的追逼,不以報復為然,清楚證明他的寬宏大量。以色列人心目中的君王是神的代理人,大衛是站在以色列受膏者的地位,為國家的利益與神的榮耀,挺身對付敵人,詩中所咒詛的敵人,並非作者個人的敵人,而是那些不信、與神作對作奸犯科的人。詩人這種「代天行道」的俠義之氣,當時的人不但不以為不對,反認為是理所當然。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二十三章裏,用嚴厲之詞責備法利賽人之罪惡,在聖殿裏責備那些作買賣的人(約二13~17),祂甚至罵希律是狐狸(路十三32)。這種嫉惡如仇所發的怒氣,叫作「義怒」。咒詛詩就是出於這種敵視罪惡的心理寫出來的。
三. 記住,我們與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
詩篇是距今數千年前的作品,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與我們目前所處的環境不同,當時的倫理、道德、文化、宗教,也與我們迥然不同。我們沒有理由和權利,以現代人的標準去批評那時代的作品。舊約律法時代的人,他們認為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才不失為英雄本色,而不被認為是無用的懦夫。因為真理的亮光不同,我們不能以恩典時代的眼光,以基督福音的標準,來苛責律法時代的倫理觀念。
最後,我們必須承認律法及其嚴厲且帶殲滅性的宣言,與聖經所啟示的神之本性並無衝突矛盾。非尼哈手裏拿著槍,將那對正在行淫的男女一槍刺透,而大得神的讚許(民二十五1~13)。那些咒詛詩篇,既然是直接對那些違反神旨意的人說的,我們便不能說在聖經中不應有這樣的詩篇。
詩篇的應用
詩篇散佈著敬虔與愛神的情懷,是源自於詩人與神親密的關係。教會歷代以來,對於詩篇的使用,汲取詩篇的溪流,飽嚐其中的肥甘,可謂歷久不衰,是吟誦最頻的經卷。查考詩篇也能堅固我們的信心,加添我們的力量,造就我們的靈性,提昇我們的品格。閱讀詩篇使人心曠神怡,因為:
一. 詩篇是聖詩集
詩篇是宗教詩集,是古聖徒的靈修經驗,詩人豐富的體驗,對今日的信徒大有裨益。讚美的詩,叫人稱頌神的慈愛公義、偉大。感謝的詩,叫人想起神的大恩,立志報答神的大愛。懺悔的詩,叫人想起自己的罪過,在神面前憂傷痛悔。崇拜的詩,激發人以心靈誠實敬拜神。咒詛的詩,激起我們對罪惡的恨惡和聖潔的愛慕。加爾文稱詩篇為「靈魂的解剖學」,他說:「世界上簡直沒有一種情感是未曾陳述在詩篇而為借鏡的。聖靈將所有的憂慮、愁苦、恐懼、懷疑、掛念、憧憬…,都描寫得繪聲繪影。」。
二. 詩篇是禱文集
「祈禱」是神給人的最大恩典,因為我們藉著祈禱向神祈求,祂會照我們所求的賜給我們。「祈禱」也是人在神面前最大的權利,信徒若放棄此權利,不但是極大的損失,也是罪過。
聖經其他各卷都是神對人說話,惟獨詩篇是人向神說話;因此猶太人稱詩篇為「禱語」。詩篇的語言是信徒模範的祈禱,不會禱告的人,只要熟讀詩篇中關於禱告的話,以詩篇的話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就會禱告了。約拿在魚腹中禱告的話,幾乎每一句都出自詩篇(拿二章)。
三. 詩篇是見證集
俗語:「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詩篇中有許多詩人遭遇的苦難,蒙恩的體驗,在被仇敵追逼走投無路的時候,投靠神而蒙神拯救的見證。這些美好的經歷,對於今日的信徒就像暗處中的一盞明燈,可以指示我們的前路。
詩篇中也充滿了基督,關於彌賽亞的預言頗多,主耶穌曾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路二十四44)。讀完這些詩篇,讓我們更認識基督,進而更加倚靠祂。
詩篇的研讀
在米蘭作主教的安波羅修(Ambrose)說:「聖經每一篇都充滿了神恩惠的香氣,但沒有如詩篇那樣清雅芬芳的;歷史啟迪我們,律法教導我們,預言則宣告、預備、管教;道德綱紀是循循善誘;而詩篇呢?它是包羅一切,它確是得救的良藥。」
自詩篇編輯成書之日,就在神兒女的屬靈生命中佔了極重要的地位。各時代以色列人在聖殿唱它,今日的猶太人在會堂唱它,新約時代的信徒唱它(可十四26;弗五19;西三16),就是現代的基督徒也同樣歌唱,而且不斷地從它得到幫助。「詩篇」對我們如此重要,且對你我大有裨益,當怎樣研讀呢?解經的一項重要原則,是按經文的體裁和格式來處理,因此研讀詩篇一定要把它當作詩來了解。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來研讀:
1. 從詩中看作者的心情
詩篇中有許多篇有標題,從標題可以得知作者是誰,著作的背景,我們要把自己放到作者所處的環境裏去,體驗作者,了解作者。許多「大衛的詩」的背景,在撒母耳記裏可以找到,有些詩則可與撒母耳記的歷史事蹟互相補充。
詩篇九十篇是一首古老的默想詩,將我們的思緒帶到冬夜的荒野,坐在守夜的牧人中,深感人生的短暫好似「夜間的一更」「如睡一覺」,時間默然逝去,聽到遠處的流水聲,感嘆人生也急遽的「如水沖去」。向上仰望,求神指教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過著更有意義的人生。
2. 從詩篇中看基督
主耶穌曾說:「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路二十四44)。詩篇中有許多關於彌賽亞的預言,有間接指著基督的,也有直接指著基督的,詳細研讀,使你更認識基督,你的信心也會更堅強,更加信靠祂。
讀詩篇二十二篇,使你深深體會基督為我們受苦受難的情景,就如一幅圖畫活現在我們眼前。
3. 從詩篇中默想自己所需要的靈訓
詩篇是古聖徒信仰的體驗,歷代以來,不知幫助過多少研讀詩篇的人,他們因讀詩篇發起熱心敬畏神;因讀詩篇而在主面前痛悔;因詩篇的話慷慨就義;因「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二十四1)的一節經文而慷慨解囊…。難怪加爾文會說:「我習慣稱詩篇為靈魂的解剖學」,「世界上簡直沒有一種情感是未曾陳述在詩篇而為借鏡的」。的確如此,不管是悲傷、痛苦、憂懼、懷疑、希望、焦慮或困擾我們的思想上的問題,你都可從詩篇中找到迴響。
詩篇就像個水不揚波的湖,反映人們變化的情緒;又像一條淙淙小溪,儘管匯流著不少辛酸淚,仍能叫疲憊的心靈得著安歇;它是四季如春的花園,百花齊放,香味撲鼻,正等著你入園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