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高級班教材第七冊)
婚姻與家庭 三代之間

陳日頌執事

一.  前言

創世記一章2728節記著:「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象造男造女。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

從這段經節看來,耶和華本來就是要人類在祂所安排的生活環境中組成家庭,家庭的成員分工合作來治理這個世界,因此在耶和華所造的各種動物中,人類擁有最高的智慧和最完美的家庭組織,如此世世代代沿襲下來,溫馨的家庭生活變成人們追求的目標。

二.  家族式的大家庭和父母為中心的小家庭

在早期農漁牧的社會裡由於地廣人稀,彼此之間需要互相幫助、互通有無,所以幾乎都是過著家族為單位的大家庭生活,各家庭在最年長的「族長」主持之下,兄弟妯娌及兒孫們按長幼及輩分的順序共同生活在一起。由於大家長有很大的威權,所以無論財務的運作、家事的分工或家庭成員的互動大都井然有序的推動著,而成員之間的人際關係也在倫理道德的規範下呈現出溫馨和樂的氣氛。到了西元六十年代,隨著工商業的興起,年輕一輩的人紛紛到都市發展,他們分別在工作地方建立以父母為中心的小家庭,於是包括祖孫三代的家庭變成當今家庭組成的主要模式。

三.  西方思想的引進和社會道德的墮落

孝道在我們的社會維持了數千年之久,尊敬長上、孝順父母一直都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倫理,可是這種觀念卻因西方思想的入侵而逐漸流失中,再加上功利主義的盛行及社會道德的墮落,「家」給人的感覺似乎不再是那麼溫馨、那麼重要了。事實上不管是過去或現在,照顧兒童及青少年的成長或退休老人生活的關懷,家庭都是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就聖經上看來,教養孩童及關心老人都是耶和華賦予家庭的責任。所以想讓兒童的教養及老年人的關懷能順利推展,健全的家庭組合是必要的條件。既然要再回到以「族長」為中心的大家庭已是不可能,三代同堂的「改良式」家庭應該是目前的最佳組合。

四.  最符合經濟原則的三代同堂

一個家庭如果只靠年輕輩父母親的收入,又要支付衣食等生活開銷又得準備子女的教育經費,家庭的經濟一定十分緊繃。為了增加家庭的收入,大多數的家庭夫妻二人都出去上班,造成子女沒人照顧的現象。如果三代同堂,從職場上退休了的老人家,可以提供他們退休前累積下來的儲蓄來支援家庭的需要。同時,如果兩代分居的話,就必須多一套的生活起居空間、家電用品、水電瓦斯開銷等,這是很不經濟的。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三代同堂,年長的老人家可因子女的孝行而得到生活上的關懷和照料,家中的幼兒也可以因爺爺奶奶的看顧讓父母親可以安心上班。三代同堂確實是最符合經濟原則的生活方式。

五.  三代同堂與三代同「行」

由於人們思想的快速變遷,每隔十年的人們的思想理念就有很大的差異,所謂六○年代、七○年代、八○年代…各都代表不同的時代思潮與生活的方式。每個年代的人看那些大他們十歲左右年紀的人,常有一種回觀歷史的感覺:「那是他們那個年代的看法!」親子兩代相隔二十年以上,因而產生的「代溝」是可想像的,如果再加上第三代,足足有五、六十年的差距,彼此的相處實在也是一門學問。就以看電視來說吧:老人家愛看鄉土風味的節目,中年人會注意到國內外所發生的時事,而青少年可能很在意當下流行的服飾、歌曲及一些偶像人物的動態。不同的年紀會有不同的喜好,這是很自然的現象,每一個家庭就要按照每個人的生活作息分配收看的時段,同時在全家人同聚的時候,收看大家都感興趣的節目;當然,這其中可能會有因各人興趣不同而產生衝突的現象,此時家中的「威權者」就要出來協調、化解紛爭,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成員要有順服、包容、謙讓的美德,不要讓看電視成為家人爭吵的因素。在其他的事上也是相同,同住在數十坪大的地方,彼此行為及思想上的互動隨時都在進行,同堂如果不同行那是很痛苦的。

六.  與「子」同堂或與「女」同堂

「為這個緣故,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弗五31)聖經告訴我們:人在成年以後要離開父母與配偶結為夫妻;也指導我們要照顧年老的父母親,可見老人家與家人同居接受子女的照顧是必要的。至於老人家到底是跟兒子住,或是跟女兒住則沒有特別的規定。我們東方人比較常見的習俗是與兒子同居,所以會有養兒防老的說法。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當兒子的在結婚之後卻越來越少跟父母往來,最近這些年來反而是嫁出去的女兒比較常關心自己的娘家,相對的是女婿也較少關心自己的父母而常在岳父家走動。其實兩邊都是父母親,都是我們該盡孝道的對象,因為夫妻既然成為一體,就不應該再稱為「我的父母」或「妳的父母」了。基於這種緣故,老人家打破傳統的觀念,斟酌子女的意願、居家環境、經濟能力…等來做選擇,只要相處愉快,到誰的家去應該都是一樣的。

七.  不要把老人家當人球

曾經在電視上出現過這樣的新聞:一對老夫婦畢生刻苦耐勞的把子女養育成人,可是當這四、五個子女成家立業之後卻沒有人願意奉養老人家。雖然彼此講好「輪流照顧」,可是當老父母依序到家來時,卻擺出相當不情願的臭臉色。遭受到幾度奚落之後,老人家沒再到兒女家的勇氣,最後可憐的病死家中。看到這樣的報導,讓人們感到非常難過,老人家可能會這麼想:早知如此,我還不如養幾條狗!「當孝順父母」,這是十誡中一條帶祝福應許的誡命;反過來說,如果不孝順父母,則會受到懲罰,尤其是三代同堂的家庭,父母親事奉老人家的態度,往往也是以後子女對待他們的態度,因為身教給子女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從感念父母養育角度來說,孝順父母是理所當然的事,何況耶和華還給予祝福的賞賜,為人子女的怎能忽略呢?為人子女的要能感激父母生養之恩,共同照顧年老的父母,也該了解老人家的個性,在他們的起居作息上做最好的安排。

有時中生代因夫妻都投入職場的關係,無法隨時照顧家中的老人(尤其是重病在身的老人),如果只是把老人放置在家中又很不放心,此時把老人送到社會上公私立的療養機構,應是一個妥善的選擇,只要是老、中、青三代彼此相愛,能住在可得到更好照顧的地方時,不管老人或是其他家人都要能夠接受這個安排,使整個家庭的人能繼續在他們的崗位上努力工作。

八.  父母要多負一些教育子女的責任

老人家辛苦數十年,如今和兒孫,看著孫兒們天真可愛的神情,難免會有疼惜愛憐的心,在面對家中孫兒們調皮耍賴的時候,常會出現縱容的心態,甚至會因孫子們的管教問題和兒子、兒媳婦起衝突,小孩子也就常常看準大人的這個「弱點」而變得更加不講道理。其實大家都是愛小孩的,只是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而已。前面曾經提過:由於人們思想的快速變遷,每隔十年的人們的思想理念及社會形態就有很大的差異,老人家可能沒意識自己的思想理念已經不能適應到這樣大的社會變化,甚至因為自己的舊學識和孫子們的差距,除了對孫子溺愛之外,似乎無法妥善展現「管教」的功能,這和二、三十年前教養兒女時的態度和效果完全不同。其實教導孩童應該是父母親的責任,祖父母只是站在協助的地位上,就算父母親的管教有什麼不妥,大人們也應該私下溝通,不要當著小孩的面前起衝突,以免兒童日後產生雙重的道德標準。

九.  大家都是一家人

古今中外幾千年來幾乎都陷在媳婦不如女兒、女婿不是兒子的糾紛中。如今女婿因受女兒的影響,把孝順的對象從自己的父母轉移到岳父母而漸能受到岳父母的認同之外,婆婆vs.媳婦(versus)的老戲碼至今還在熱烈上演中,婆婆這角色就是這麼奇怪,能夠因疼愛女兒而擴大到喜歡女婿,俗話說:「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為什麼自己的兒子娶入門的媳婦就越看越不順眼?耶和華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創二18)媳婦是要來幫助兒子的,就如同當年自己嫁進來幫助丈夫一樣。每一個母親差不多都是疼愛兒子的,為什麼不能像看女婿那種眼光來看媳婦呢!更奇妙的是當媳婦「熬成婆」時竟然換個角色又重演二、三十年前的那齣古戲了。耶穌在路加福音八章21節說:「凡聽了神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親、我的兄弟了。」人生不過短短幾十年,難得有機會成為一家人,那是神給我們的恩典,如果不善用這恩典「公婆不會疼愛媳婦,媳婦不知敬重公婆」,改天主耶穌再臨之日可能會說:「我的國度裡不要有你這樣心腸醜惡的人!」那時可要哀哭切齒了。

十.  與人和睦相處是愛的表現

過去是長者威權時代,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界定得很清楚,所以無論是三代、四代甚至於五代同堂,幾千年來的家庭生活幾乎都是相同的。如今我們雖然處在一個快速變遷的社會之中,可是只要真誠相愛,無論這三代人家是貧是富,當主耶穌真正成為一家之主的時候,大家都會在精神及物質上感到富裕滿足的。

保羅在他好幾封的書信中提到與家人相處的道理,他說:「又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可見彼此順服、和睦相處是家庭生活很重要的條件。現在要做到彼此順服實在是有些困難,因此家庭的核心人物更要以身作則,帶領大家同心和睦的走在主的道路上,相信因為有愛,家庭生活一定和樂美滿。

討論題綱

1.      當與父母意見衝突時,你覺得青年人該如何向父母親表達自己的意見?

2.      在教育子女的意見與年老的父母不同時該如何溝通?

3.      當家庭經濟有些困難時該如何向父母表達?

4.      信仰的道路上父母比我軟弱時該如何處理?

 

 


作者: 陳日頌執事
出版社: 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教牧處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