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成弟兄
下班回來,用過晚餐後,拿起報紙簡單翻閱,看到某版一張大大的照片,萬頭鑽動,黑壓壓一片人海,然後看到標題這樣寫著,「搶飯碗 擠破頭」,然後就是這樣的報導:
「近兩年大陸大學畢業生找工作越來越困難,今年估計有八十萬左右的大學畢業生將面臨『畢業即失業』。昨天河北省大學畢業生招聘會在河北人才大廈舉行,很多學生早上七、八點鐘就到會場外等候,到九點多大廈外已聚集近五萬人。放眼望去,一片人海,求職真難。」【2005.02.20/聯合報/A13版/兩岸】
想起聖經的一句話,「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傳一4),現代中文譯本譯得更傳神,「一代過去,一代又來,世界老是一樣。」
每年到了畢業的季節,在短暫的各項畢業活動之後,緊接著便是「分流忙碌」的景象,要升學或留學,甚至是想考公職的,便成天抱著書本不放,過著很可能是大學四年都沒有過的認真;另外,想就業的,就開始忙碌的翻閱報紙、上網搜尋、動用人際關係,並且忙著撰寫各項求職信函,希望能在極短時間內,就能雀屏中選,塵埃落定。最傷腦筋的,無疑就是還留連在「升學與就業抉擇」中的這些人,若未能在大三大四或更早就做好這樣的思考,等到畢業日子來到,恐怕就要像熱鍋上的螞蟻了。
許多時候,認真不難,抉擇最難,筆者希望藉著幾點提醒,希望有助於青年學子做好明智的抉擇。
一. 具體生涯規劃
沒有方向與規劃的努力,會讓人產生可怕的驚慌,正如同沒有目的地的火車,在複雜交錯的軌道上奔馳。筆者願意提醒青年學子,務必嘗試著深入思考,到底自己的長短期生涯規劃是什麼,目標在哪裡,有可能必須從認識自己的性向、興趣、理想、抱負、恩賜、使命等等,去抽絲剝繭。
「做有用的人」、「做大事」、「天生我材必有用」等等,都不足以描述所謂的「具體生涯規劃」,必須弄清楚,到底我們是何種「材」,要做「什麼大事」,或做「什麼用途」,都要具體釐清,不可含糊,唯有這樣,才能按步就班,戮力以赴,即便過程中有所調整,也會井然有序,不致徬徨。所以想想看,希望自己在三五年後,能有哪些具體成就?甚至十年、二十年後,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而且不忘記身為基督徒的使命,讓教會事奉在我們的生涯規劃中,佔有不可或缺的一定比率。
筆者在就業之初,每當面試時,主考官總會問,你的生涯規劃是什麼?而我總會非常具體的回答:「我希望三年後有當課長或主任的能力,五年後有當部門經理的能力」,嘴巴這樣說,心裡卻想著,「三年後在這裡當不到主任,我就找個主任職缺,然後跳槽去當,五年後也一樣」,不但如此,在待遇方面也訂下一個目標,「每年月薪至少成長一萬元」。感謝主,各方面幾乎都「按時」甚或提前達成。
二. 選擇投入職場
作這樣選擇者,有人可能會是想先工作幾年,然後視需要再進修;也有人認為,反正自己學業已經可以告一個段落,希望趕快在職場上有所發揮。但不論屬於何種考量,只要是選擇投入職場,那麼就必須踏實考量底下幾個問題。
1.
產業方向:
簡單的說,考量自己所要投入的,是否屬於需要有考試資格的工作類型(如公家機關、會計師、律師等行業),若是如此,那麼就應該在大四以前,就提早進行準備,「亡羊補牢」,常會太晚的。若是想要進入較大型的公司,尤其是跨國性企業,也常常需要有各樣的考試,像是性向測驗、智力測驗、英語聽寫、專業科目等考試(或面試),其實也多需要平時多認真累積。對於大部分的企業來說,公司不是學校,不會等我們進去以後,再慢慢培養訓練的,機會常屬於已經準備好的人。比爾蓋茲給大學畢業生的十一個人生建議中,其中有一項這樣說:「人生不是學期制,人生沒有寒暑假,沒有哪個雇主有興趣協助你找尋自我,請用自己的空暇做這件事吧!」
2.
期待報償:
以一個大學畢業生來說,所面對的期待待遇,將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例如大環境景氣的好壞、產業類別(金融理工通常優於一般行政工作)、本地或外商、職務的可替代性,甚至連國立大學或私立學校都會有不等的影響,筆者的建議是,對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說,倒不必把這個因素當作是最關鍵的因素,是否能學到產業相關知識,累積技能,才是首要關注的焦點。
3.
第二專長:
一種專長若像刀,兩項專長就可視為兩刃的劍,除了自己的專業以外,我們也應留意自己是否在學生時期,就已經培養第二專長了,像是電腦應用、外語表達、管理實務(社團、班級、團契)、表達能力等等,都將會在競爭者眾的情況下,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有「力上加力」的神奇效果。
除此之外,就業中,對於有心繼續進修者,仍可選擇各種在職進修學分班、管理碩士班(MBA或EMBA),達到工作與學習並重的目的。
4.
履歷面試
這個年代,光有實力與內涵還不夠,必須加以呈現,並且獲得認同,能否在第一眼就獲得「關愛的眼神」,是很重要的。應徵工作時,如何撰寫一份合適、吸引人、簡潔但充分的履歷表,這也是不太容易的開始。
面試是另一個需要多加準備的功課,面試代表著雙方有目的的互動過程,是雙向闡述以求相互了解的短暫機會,所以如何能在交談中表現出更多的特質,以牢牢吸引對方的注意,值得應試者仔細推敲,底下列出幾項值得留意的重點:
a.
蒐集基本資訊(工作內容與公司概況)
b.
留意情緒態度(有禮貌、面帶笑容、有自信)
c.
適當服裝儀容
d.
有效掌握時間(稍提前到達、掌握回答時間)
e.
充分了解自己的自傳和生涯計劃
f.
準備可能發問的題目
三. 選擇繼續升學
以目前台灣特有的教育環境來看,不要說大學畢業生滿街跑,即連碩士博士恐怕也都將要滿街跑了,幾近全員錄取的大學入學考試,已經變成分發學校與科系的實質功能,所以對當前大學生來說,目前的學歷戰場已經提升到研究所的層次,甚至是雙學位的層面。對於較注重研發的產業,例如製藥、生物科技、電子、資訊等領域,多需要更高學歷的專業人員,即便是已經具有專業者(例如:醫師、會計、法律等),也必須修習相關企管學程,才得為專業經理人;一般大學院校新招募師資,也都幾乎非博士莫屬,所以,有更多進修的機會,實屬彌足珍貴。
在升學考量上,有幾點值得我們留意:
1.
學位的授予
拜現代科技的進步與招生方式的彈性變化,現在進修管道已經非常多元,對於選擇繼續升學的學子來說,首先要留意的,是所修習的課程是否授予正式學位(Deploma),還是只有頒發一般的結業證書(Certificate),尤其是國外大學所頒發的學位證書,是否合乎教育部對需要一定時間留在國外等相關規定,這對將來計劃任職公家機關或學校等工作,是不可忽視的。
2.
地點的選擇
對於升學所在地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這也很重要,影響所及,包括外語能力是否足夠、學位取得的時間、當地消費水準與鄉土民情等等,都將深切影響自己的進修規劃。
3.
科系的選擇
科系的選擇對將來在職場的發展,會有極其深刻的影響,所以應留意是否合乎自己的興趣、符合產業的變化、合理回饋的補償等等。有人在國外唸完醫學博士,取得醫師資格,回國工作後又進入管理研究所攻讀管理學位,像這樣的模式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專業加值模式,值得參考。
結論
「並且我們的人要學習正經事業、豫備所需用的、免得不結果子。」(多三14),現代中文譯本這樣翻譯說,「吩咐我們自己的人,要在正當的工作上多多努力,來供給生活上的需要;不要做閒散無用的人。」無論何往,求神帶領,走在主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