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46期1998年3月)
專題報導:[宗教教育]教室園地的美化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弱薑

教室是學生最具體的學習空間,也是學校生活中主要的活動地點。因此,將這有限的空間,經營得更有情、有愛,讓每一個學生在「人性化」的環境裏愉快地學習,是必要的。讓我們一起參與,並和學生共同成長。

理想的教室環境,基本上,整齊和潔淨是美化的第一步。讓學生明瞭「家」是屬於每一分子的。確實分工,貫徹責任制,以做好整潔工作,同時養成勤勞、負責及愛護環境的習慣,以增進班級的向心力。

一、教室的溫度

一般而言,溫度在攝氏二十度最適宜教學活動。美、日先進國家的中小學教室普遍裝設空調,以維持最適宜教學的室內溫度。我們的教室限於經費,無法裝設冷暖系統,但可以利用班級家長會籌措經費來購買之。

二、教室的色彩

教室的色彩對教學也有其影響。美觀、亮麗、和諧的色彩,可以使置身其中的師生感受到舒適的氣氛。有些顏色令人感覺溫暖,例如黃色、橘色和紅色等環境較適合活動取向之教學;有些顏色則令人感到嚴肅,例如綠色和藍色,這種顏色的環境較適合靜態的學習活動。不過我國大多數的教室予人感覺缺少變化,色澤單調,教室的色彩宜求亮麗且富變化,才能表現生動活潑的氣氛。

三、教室的通風

教室的通風與否直接影響學生的身心之疲勞。教室的通風不良,容易造成學生睏倦;若是冬天,室外很冷,亦使學生感覺不舒服,如此教學成效都會受到影響。

四、課桌椅的排法

傳統教室桌椅的擺放,以六或七排的直排擺法為主。教師的講桌在前面,學生的位置則面對講桌及黑板的直行排列。此種型態較適合講述教學,但卻較不適合於分組討論或小組方式的教學。對於坐在後排或兩邊的學生較不利。

教師可依教學需要,做個別學習、小組討論、小組學習和會議型態的桌椅擺法,其變化頗多,不但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增進同儕的互動與師生的關係。如馬蹄型方式可為會議討論或同樂活動用,也可將中間二排移開,形成中間的表演場,增加教學的活潑性。

以下是四項座位安排的要點:

1.座位的安排要使所有學生都能面對整個教學區域,使教師也能注視到全體學生。

2.學生座位儘量避免干擾的來源,例如面向門口,強光,或由座位可看到操場的體育活動。

3.學生座位之間應保持適當的通行距離,以避免擁擠和干擾。

4.學生座位的安排,不宜任由學生挑選,剛開始應由教師依據學生之學習特質來安排。不過,雖經指定,但並非一成不變,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可調整部分學生之座位。學生的座位會影響其參與學習的程度,一般而言,在教室前面及中間位置的學生,其參與情況比坐在其他位置的學生好,師生之間的交互作用較佳。

上圖所示教室內最能引起師生交互作用的三角形位置。在此三角形內的學生較容易注視到教師,教師也比較夠清楚看到學生的神情,師生雙方的眼神接觸機會較多。對於比較害羞、內向、沉默的學生,可安排在此三角形區域內,可以增加他們的參與。對於外向、好動和愛說話的學生,則安排在三角形區域外。

五、教室的空間規劃

以現有國中小教室的建築,絕大多數是方塊型成長方形的空間,另加單或雙面走廊,因此,可用的空間有:

1.教室平面部分:做學生桌椅擺放,教師講桌,辦公桌,學生櫥櫃的放置。

2.教室前後公佈欄的利用:這部分經常是佈置、美化的重點。

3.教室窗台及兩側牆面的利用:例如窗簾的安裝,窗台的綠化,牆柱的美化,兩側櫥櫃的設計。

4.走廊及兩側門的利用:例如走廊盆栽擺放,班級標識張貼,鞋櫃櫥與班級特色的設計。而教室的採光,避免陽光直接照射為宜,如為東西向建築,利用窗簾加以遮擋,希望教室在空間利用與布置能朝人性化,溫馨的方向經營。

教室後面長方形的揭示板,這是一塊讓學生發揮創意的理想空間,也是教室佈置的重點。舉凡設計、展示、維護、更新和評鑑等皆可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做。以下提示幾點作為參考:

1.巧為構思:教室是學生的家。以布置家的心情來布置教室,師生共同參與,藉布置的心智過程,擴大教學效果,表現獨特的班風。

2.善為規劃:以不複雜且不拘泥於傳統或固定的格式,呈現表達生動、活潑和創新的設計,

3.主題呈現:選定與課程或生活有相關的主題,以擴大學習層面,激勵學習的興趣。

4.適度更新:布置的內容宜配合課程的單元,作適度的調整更新,而給予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5.作品展示:取材不必拘泥於優秀作品,更不必只選取少數人的佳作。作品標示作者的名字,以加強觀摩的效果。

以教學內容為主的布置如書法、作文、繪畫、工藝、版畫、動植物的標本等等,以能激發兒童學習的興趣。以生活教育為主的布置如公告欄、生活公約欄、榮譽欄、生活照片、小小記者欄、班級信箱和萬能博士欄等提供兒童生活的表現或知識的表達。

適當的綠化,擺設綠意盎然的花卉盆景於適當的地方,既賞心悅目,也增添生機。更可徵求學生認養照顧,標示門牌,兼具尊重生命的教育意義。

為使教室的學習趨於明朗化,此處提供了八項改變環境的思考途徑:

1.富化環境:富化環境能使學生得到多樣的刺激、選擇,減少倦怠感及無可避免的後果。

2.貧化環境:若刺激過多過火而厭煩,要貧化環境。

3.限制環境:要求一定的時間指定區域從事某種活動。

4.擴大環境:擴大環境於外界的教學方式,如校外旅行、科學博物館之旅。

5.重新布置環境:為了討論或同學會方便,課桌椅再重新組合如馬蹄型或圓周型。

6.簡化環境:將學生用的材料、書籍、工具以及設備放在他們方便拿到的地方。如將同科目且較重的課本收回放成一疊。

7.事先策畫的環境:要策畫良好學習環境的途徑是觀察人們教室內如何相處,提高課室內的時間效用可排除干擾學習的問題,也可避免許多師生的問題產生。

排除干擾學習的問題中,以「最佳時間」為最重要。

學生具有問題
個人時間擴散時間最佳時間
教師具有問題



如上圖教師與學生在無問題區域內,可資利用的三種不同時間有1.個人時間。2.擴散時間。3.最佳時間。老師去瞭解學生需要何在?讓他們獨得滿足,滿足「個人時間」可闢設「安靜的角落」或可短暫脫離教室環境,能鬆弛「擴散時間」的壓力。

「最佳時間」是學生與老師作一對一的溝通最為妥切,如導演與演藝人員單面溝通,可為一大堆人忍受。在教室環境也可容許老師每兩週中跟每一個學生至少有15分鐘分別相處的時間,可在「擴散時間」得到最大的適應,也必能適應大環境的團體學習。

教室園地的美化,給予學生美而潔淨的學習生活空間,使學生樂於學習。也透過了學生們對環境的知覺,在環境教學的潛移默化中,提供學生知識,技能知識和情境的進一步學習表達,使整個班級充滿教育意義和活潑的氣氛,既裨益學生學習,也培養學生對班級的認同感,以形成班級良好的特殊風格,營造一個溫柔敦厚、積極向上的美好教室園地,是值得每一位導師用心且努力的。



(原[宗教教育]145期,1998年3月號)


作者: 弱薑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199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