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44期1998年1月)
你來我往:[宗教教育]孩子整天要大人陪著玩,怎麼辦?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

粘媽媽問:
我的三歲孩子從一出生就特別黏人,總需要大人陪伴,只要稍微離開他,就哭鬧不休,自從學會走路更是寸步緊跟大人,吵著要我們陪他玩,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親愛的粘媽媽平安:

面對年幼的孩童,除了喜歡他們純潔的笑臉,無邪的天真之外,恐怕最最難受的就是孩子的纏功。往往跟孩子磨蹭半天,自個兒的事耽擱了不說,可能連全身而退的機會都不易取得,這樣的情形,年齡愈小的孩子愈常出現,不過,擔心無濟於事,最重要的莫過於找出關鍵,對症下藥,事情便可迎刃而解。

在醫界有人主張: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氣質,是與生俱來的,或獨立、或黏人、或沉悶、或親和,各式各樣無不涵蓋,面對質材各異的孩子,父母親需有「因材施教」的事前準備,畢竟,從小培養教育的功用不容忽視,也馬虎不得。

一般說來,倘若家中僅有一名子女,其依賴、尋求安全感的程度會比有兄弟姊妹的小孩來得高;鎮日巴望大人的陪伴,常覺得無聊、不知如何打發時間,於是黏人的情形便與日俱增。

或許,父母起初不以為意,基於疼惜的緣故多所遷就,但隨著年紀漸長,小孩子理當開拓自己的接觸面,用感官去認識這個世界,去體察新的事物,豐富見聞,增加應變能力,如果仍舊黏著大人,恐怕不見得有正面的助益,此刻,做家長的敏銳觀察力就要有所提升,夫妻一起搭配,成效自然看得見。

培養孩子傾聽父母心聲,是重要的起步。三歲小孩在語彙表達上雖不盡完整,但聆聽他人說話的能力卻自小養成。試著讓孩子了解父母目前的動態,分清楚忙碌、休閒的狀況是什麼樣子,先學習等待片刻並期待與父母相聚。

也許剛開始孩子不能馬上適應,哭鬧不停,父母可以告訴小孩:「你已經比以前長大了,媽媽很希望看到你能想想我們這些日子快樂的生活,有時是媽媽放下手邊的工作,像煮飯、洗衣、想小睡一下的時間陪在你的身邊,你玩累了倒頭就睡,媽媽也會累呀!

至於爸爸呢?每天一大早就去上班,我們在家裡吃的、穿的,還有你心愛的玩具,都是他辛辛苦苦賺錢買的;爸爸下了班,就纏著他陪你玩遊戲,爸爸雖然笑咪咪的,可是爸爸工作了一天,其實很想休息一下,洗個澡,準備吃飯呀!我們都不是超人,永遠不用休息,而且,你有自己喜歡做的事,爸爸和媽媽也有啊!媽媽真的很希望你能想想剛剛說過的話,慢慢用眼睛看、用耳朵聽,你一定會發現每個人都要互相幫忙、體諒,日子才會過得更快樂!」

試著讓孩子有獨處的時間(當然,父母有一方必須能就近照顧,也就是說,大人、小孩仍同處,但各自有獨立的空間)做自己的事:塗鴨、堆積木、看圖畫書、唱歌,以安全做為第一考量,並與其約定時間驗收、發表,鼓勵孩子激發潛能創意,「勇敢做自己」,讓孩子由被動等待大人親近轉而期待成果分享、提出問題的互動式相處,不時傾聽彼此的聲音、心情,孩子將會一步一步走向懂事、討人喜愛的階段,不再成為父母眼中的「難纏小子」。

此外,可以找幾位年紀相仿的小孩(鄰居、教會或同事的)一同參與,擴大交友範圍、相處模式,藉此轉移對大人的依賴。畢竟讓孩子及早接觸團體從中學習,將有助於適應未來的校園生活,以免製造下一波大人不在身旁的恐懼心理,退縮行為,影響日後的學習。

結語


子女總是父母心頭的一塊肉,黏人不也是一種甜蜜的負荷嗎?想一想孩子長大後,這種感覺可能消失無蹤,想喚也喚不回,所以,要緊的是,黏得有分寸,黏得會貼心,那麼,一切的付出都值得,所有的甘苦皆願受。親愛的粘媽媽,願神加添您的心力,經云:「所作交託耶和華,所謀就必成立」!




(原[宗教教育]143期,1998年1月號)


作者: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199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