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如鹿|聖靈月刊578期-2025.11|主題/婚姻的預備與挑戰(上)

圖/小美
清爽宜人的假日午後,兒子從社區朋友家回來,分享他與玩伴之間的話題。
兒子說:「媽,我和小浩跟小安覺得,我們長大以後應該都不會結婚。」
聽到這樣的內容,正在喝著茶的我,差點噴出水來,好奇地詢問:「你們怎麼會聊這個?」
兒子接著說:「因為小浩的爸爸去國外工作,已經三個月沒有回家,他媽媽因為要幫忙爸爸的事業,必須到南部工廠去,這個星期都只能跟蘇菲(小浩家的移工)在家。他覺得既然兩個人都這麼忙,為什麼要結婚?小安也提到昨天聽到爸爸媽媽起了爭執,他媽媽很生氣的說,就是因為結婚,為了爺爺奶奶的要求,加上大家不放心把小孩交給保母照顧,才結束了自己正在發展的工作,但是現在的生活讓她失去了熱情,更覺得自己很不自由。小安覺得,媽媽如果這麼喜歡自己的工作,為什麼要結婚?」
聽到這裡,我覺得有點驚訝,父母間的婚姻生活,對三個小學三年級的孩童產生的影響,竟然是一個長大後不結婚的結論。於是,我問兒子:「我和爸爸的狀況,也讓你覺得不應該結婚?」
兒子回應說:「爸爸常到國外出差,雖然妳要上班忙教會的事情,必須一個人帶著我和妹妹,好像沒有聽妳抱怨或生氣,我倒是覺得結婚沒有什麼不好。可是,我覺得不結婚,自己一個人也很好啊,不用管很多事情,賺錢自己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感覺比較自由。」
不結婚比較自由,從一個九歲的孩子口中說出來,還真是有點意思!
不結婚比較自由,是否也讓多數選擇不進入婚姻的人,產生了共鳴?
身為家長,要怎麼跟孩子往下談這個話題?
與一個九歲的孩子談到結婚與自由的關係,可以先從聖經中一些話語建立觀念,讓孩童了解,信仰中的「自由」應該是不讓屬世的羈絆和壞習慣成為轄制自己內心的狀態,與是否進入婚姻不應該只用因果關係來看待;也可以從神設立婚姻制度的緣由,與他們說明進入婚姻的必要。可是,如果要與十九歲、二十九歲,甚至三十九歲的青年談論這個主題,就不一樣了,不能只是用創世記二章18節「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很表面的與年輕人討論。
因應科技的發展趨勢,年輕人總會回應,不需要配偶幫助自己也可以過得很好。年老以後需要說話的對象可以跟AI聊天,想要有陪伴的話,養隻寵物很不錯;到了需要人照顧的年紀,機器人應該已經是照護老人的主力;需要有溫度的互動生活,反正大家可能都要住在老人住宅或機構了,一樣可以達到這樣的心理滿足,何況我們有教會,有沒有結婚好像不是問題。更有年輕人會說,就算結婚,如果另一半先回天家,又剩下自己孤身一人,最後的結局一樣還是獨自一人面對神。這樣的想法和看法,似乎也反映了真實的情況,年輕的一代更不是用叛逆或者爭辯的立場表達想法,而是用了他們眼中的世界提出的見解。
既然如此,神設立的婚姻制度,不就產生了問題?
事實上,若只是用滿足生活和心理的需要來想婚姻中的互相幫助,就顯得不夠深入。
婚姻中兩人之間的幫助,涵蓋了很深層的信仰認知,以及藉由婚姻關係與生活的內涵,深刻體會我們與神之間親密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在世上有一個知道自己真正軟弱的人,在屬世的人生路上彼此幫助,能夠同行走在窄路上極度重要的一個人。雖然人到了最後,的確是要獨自面對神,但這個重要的人,卻是幫助我們更認識真神為了救恩而道成肉身的內涵,讓我們能夠深刻體會主耶穌的犧牲是如何的真實與值得感恩的事情。如同雅各書一章22節所提到的,「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提醒了世人,信仰不能停留在聽、了解道理以及獨善其身,更應該要實踐,並且在實踐中體會信仰和神的救恩,從中砥礪自己在行為上追求成聖稱義。
保羅在以弗所書五章31節提到:「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兩人成為一體。」也解釋婚姻是極大的奧祕(弗五31-32),更說奧祕並非無可解釋,是要跳脫屬世層次,必須體會的是屬靈意義。基督在末日要迎娶神的教會(啟十九7-8),而神的教會是用耶穌基督的寶血贖出來的人們,因此教會就是基督的生命;正如丈夫與妻子雖然是兩個人,但是在創造時本質是一體,要共同承受生命之恩。
試想,如果沒有經歷過婚姻的生活,又如何體會保羅所提到的內涵?基督與教會之間是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基督是頭,而教會是身體,教會要順服神才能在末日成為潔白無瑕的新婦。這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人世間只有夫妻才能夠詮釋這樣的親密,因為唯有夫妻在生理上會有個體成為一體的時刻,心理上也藉由這樣的生理關係及信仰上的互相扶持,真正的進入共同承受生命之恩的境地。
現代的人標榜「自由」,這所謂的自由,就是不要受他人影響和羈絆,也反映出現在的人追求的是「專顧自己」,應驗了保羅在提摩太後書三章1到4節所描述,到了「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的景況。專顧自己為的是減少屬世的羈絆,並且讓自己免於分享財務及生活空間,減少情感生活帶來的衝突和困擾,只是這樣的「自由」卻也缺少了「愛人」的學習。當然,有人會說,「投入聖工就是學習愛弟兄姐妹,也是努力將自己奉獻給神的表現啊!」的確,在愛人的課題上,這的確是一種呈現,但是在愛的學習中,最難的部分卻是「捨己」。
神為人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為了成全救恩受唾罵、受鞭傷,每當我們想起主耶穌手上和腳上的釘痕以及兩肋流出的血和水,都會熱淚盈眶,只是,在我們學習主耶穌的樣式這項課題裡,「犧牲自己」是否會是選項之一?主耶穌願意為我們犧牲是因為祂愛世人,而我們是否真正能夠體會祂這樣的愛?「婚姻」是讓人體會犧牲中成全救恩的重要方式。這並不是說婚姻很可怕如同釘在十字架上一般,而是進入婚姻的生命,會充分理解並體會耶穌為著救贖而走向十字架「捨己」的感受。
婚姻中的「捨己」是為了另一半放下自己的執念,能在為對方著想的前提下,心甘情願地調整自己,這樣的過程便是愛另一半如同愛自己,看起來似乎是犧牲,其實你的另一半也為著愛你而調整了自己,兩人是朝著神所喜悅的方向改變。沒有進入婚姻關係中,可能不會有調整自己的機會,因為要看到自己的問題並不容易,更重要的是,為了能夠與生命中與自己緊緊相繫的人,有著平衡、愉悅和滿足的生活,願意放下自己的練習,將讓自己更柔軟。
如果不願為了「看的見、摸得著」的人調整,又如何能為了「看不見,摸不著」的神調整?又如何能夠在神面前真正的謙卑?耶穌走向十字架嚐苦杯,示範的是全然的順服,如果我們在神面前無法謙卑,又如何說自己是順服神的?
婚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練習的是真正的彼此相愛,在同享生命之恩的生活中,除了提升自己「捨己」和「順服」的屬靈層次之外,更是追求保持聖潔的歷程,因著深愛的對方願意持守身分,避免來自魔鬼藉由情色和經濟上的試探與引誘;在兩人視為一體的關係中,一同堅定的遵守神設立的所有誡命與真理;當自己處於危險境地中,有一個人為自己守望代禱,彼此為著彼此的靈命禱告;面對生命中的風浪時,一起向神祈求信心,不因艱難而偏離神的道路;這些都是來自於神珍貴與美好的祝福。
進入婚姻不是失去自由,反而是在神的祝福中更自由的走在神的道路上。加拉太書五章13-14節提到:「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我們在「愛人如己」的律法中才能夠得到自由,婚姻生活便是體現愛人如己最好的練習與追求。
婚姻,能讓人領略夫妻一體的愉悅和同心同行的滿足感,更是個人信仰靈程中,得以深切體會雅歌裡面,描寫神與人之間親密關係中「專一」、「深知」、「倚靠」、「信任」、「等待」、「和好」與「同行」的歷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