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78期2025年11月)
時勢評論:社論:照管好神所賜的產業

撰文/翔|聖靈月刊578期-2025.11|主題/婚姻的預備與挑戰(上)



 
前言

近來,許多父母在教育子女上面臨重大困難,全球各地教會也都面臨青年流失的問題。在這個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教養孩子比以往面對的挑戰更為艱鉅。這並非一定是父母們不願好好教育子女在主裡成長,而是社會潮流變化之快,已超越了他們年輕時所經歷的環境。

然而,在尋求解答時,我們不能僅從親子教育的角度來解決這個問題。親子教育與宗教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兩者相互影響。如果孩子能在宗教教育中認真學習,親子教育通常會較為順利。反之,若忽視孩子的宗教教育,父母對子女的教導就會變得困難,在教養過程中也會遇到更多挫折。


 
親子教育及宗教教育並行為何如此重要?

因為當今世代受世界的潮流影響,許多是非觀念不斷變化。過去認為正確的觀念,現在可能被視為錯誤;過去的錯誤觀念,如今可能成為社會所接受的常態。這對父母、子女和教會都是極大的考驗與挑戰。然而,聖經的原則永恆不變。因此,談論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時,若不重視子女的宗教教育,親子關係很難真正的和諧。


 
宗教教育究竟是誰的責任?

父母常在潛意識中認為這是教會的責任。然而,我們的宗教教育課每週僅有一兩個小時,教員能承擔多大責任?從聖經角度看,教員的確有責任,學生自身也有責任,但父母肩負更大的責任。本文將著重探討父母的責任和角色,因為從聖經來看,父母是這件事的主角,他們扮演引導子女信仰及人格建立的關鍵角色。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詩一二七3)。

人生中擁有兩種產業:一種是世俗所得,如名譽、地位、財富、學歷;另一種是神所賜的家業,如兒女。世人常以世俗成就評斷一個人的價值,但實際上,唯有透過我們的兒女,才能真正展現一個人的成就。因為獲取世俗財富相對容易,但成功經營神所賜的產業卻相當困難。世上財富只是暫時的,而兒女長大後能彰顯神的榮耀,才能讓父母真正得到安慰。因此,明智的父母會做出智慧的抉擇,優先考慮好好照管神所賜的產業,投入大部分的心思與時間在栽培經營這份神聖的禮物。

兒女這一產業原本是神託付父母的責任。若我們按照神的旨意好好經營,兒女就會成為我們的財富;反之,若未能按神旨意經營,他們就可能成為我們的重擔。有些父母發現孩子長大後沒有出息、忤逆不孝,常會抱怨說孩子是上輩子欠他們的,當然這是迷信。閩南語有句話說:「父母」就是「白忙」的意思。在當今世代,教導孩童確實不容易,父母可能到頭來真的只是白忙一場,特別是在這個彎曲悖逆的時代。是非、價值觀、道德標準和人生觀都隨著時代快速轉變,加上人性的貪婪和罪性,要保守孩子在主裡確實不易。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詩一二七1)。

這節經文可應用於人生經歷、教會事工,也適用於如何經營兒女這個產業。我們需要建造兒女的信仰、良好品格、正確思想觀念及為人處事的能力。


 
父母如何有效建造這產業呢?

有些父母因為太忙,沒有足夠時間陪伴子女,便讓他們上網看電視或玩手機,只求兒女不來打擾就好,要求不高。另一些父母則極度重視子女的學業成績,要求孩子學業上必須完美,只要達到標準,願意滿足他們對各種物質的需求,卻不太重視他們的信仰和品格發展。

但這節經文提醒了我們,若沒有神,我們建造兒女就是枉然勞力。

因此,父母首先要學會用神的話語建造子女,因為神的話語就是靈、就是生命。唯有當我們的兒女心中有神的話語,他們才能擁有健康的屬靈生命。父母要將神的話語存在兒女心中,如同種子植入鬆軟的好土壤,讓神的話語能發芽成長,使他們擁有活潑的屬靈生命。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申六6-9)。

這段經文是摩西重申神的誡命後所說的,目的是提醒以色列民要牢記神的話,並且竭力教導子女不可忘記神的話;要敬畏神,謹守遵行,日子就必長久。可見神的話語和誡命是建造子女信仰根基的關鍵,這是身為父母的重大責任。

因此,明智的父母會帶領孩子親近神,從小強調信仰的重要性。不只是帶他們去教會,還要注意他們聽道時是否專心;如果孩子不專心,要適時提醒他們。回家後,和孩子討論講道內容,了解他們學到什麼,也分享自己的心得。同時,幫助他們在家建立讀經習慣。目標不是匆匆讀完,而是讓他們發現讀經的樂趣,培養自主閱讀的習慣。

 
身教

然而要達成這些目標,父母自己必須以身作則,聚會前早早到教會禱告、專心聽道、熱心服事神,每日自己有讀經禱告的習慣。這是建造子女最有效的方式。因為兒女最容易向父母學習,身教的影響遠勝於言教。孩子小時候善於模仿,雖然有時不理解,但透過觀察大人的言行舉止,很快就會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父母在孩子尚不明白如何禱告時,就應經常陪伴他們禱告;在他們還不懂得如何讀聖經時,就帶著他們去讀;不了解去教會的目的和教會的規矩時,父母應該一路帶領他們,並成為他們信仰上的模範。家庭中需要營造基督化的屬靈氛圍,讓孩子在父母的信仰與品行影響下成長。

 
言教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二二6)。

父母不要因孩子年幼而疏忽教導;教養子女走當行之道,必須從孩童時期開始。父母常等待孩子更懂事後再教導他們信仰及做人處事的道理,但當孩子進入所謂懂事的階段,父母往往發現教導變得更加困難。每次教導可能引發反抗甚至衝突,彼此關係日益緊張。因此,我們必須從孩童時期就開始建造他們,奠定良好的根基。

摩西的母親在他幼年時就教導他認識神,讓他了解自己的身分。雖然他在家庭生活時間不長,後來住在王宮,但直到四十歲,他仍清楚知道自己是敬拜真神的希伯來人。可見,孩童時期的宗教教育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耶穌十二歲時在聖殿中聆聽並提問,明白「以父事為念」的重要(路二49)。聖經描述「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路二52)。這顯示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在祂幼年時用心教導,使祂有堅實的信仰根基。提摩太的母親友尼基和外祖母羅以,從小教導他聖經道理(提後一5),使他長大後為主所用,成為保羅在信仰上的兒子(提後一2)。聖經中這些值得效法的聖徒背後都有用心付出的母親。相信她們看到自己的孩子走在正道上,為主所用時,那種喜悅必定超越當初付出的辛勞與犧牲。


 
在兒女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扮演什麼角色,或該做哪些事呢?

你行走,他必引導你;你躺臥,他必保守你;你睡醒,他必與你談論(箴六22)。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有三件重要的事要做:

 
第一,父母必須是引導者

因為父母的人生經歷較豐富,對聖經道理的理解也較深入,而孩子相對單純,容易受朋友、同學、學校教育和網路信息影響。因此,父母需謹慎適時地引導孩子如何為人處事,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念,使他們得到神和人的喜愛,穩穩行在正路上,並且引導他們直到成年。

 
其次,父母要為孩子禱告,使他們蒙神眷顧

現今社會潛藏許多危機,我們的兒女容易偏離正路。唯有透過代禱,祈求神親自保守,即使他們一時走錯路,神也會幫助他們回到正途。

 
最後,父母要與子女談心

父母應成為子女願意傾訴心事的朋友。透過溝通才能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要。這種交流不僅能增進親子感情,也能達到分享觀念和傳承理念的效果。總之,在孩子行走、躺臥、睡醒的每一刻,若有父母的引導、代禱和談心,他們的成長將更為順利,這是神教導父母實踐良好親子教育的三要件。


 
結語

願我們每位父母都能用心經營神所賜的產業──我們的兒女。他們將成為你生命中最大的財富,到晚年時你必能享受與他們相處的時光,獲得諸多安慰和喜樂。也願我們每位兒女在這時代中,能好好孝順父母,聽從他們的教導。為人父母不易,你要感謝並珍惜父母對你的愛,願你能體會父母無限的耐心與愛心,不要讓他們失望。
PDF 下載

作者: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202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