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Dei gratia|聖靈月刊578期-2025.11|主題/婚姻的預備與挑戰(上)

圖/盈恩
「長大後的我會是什麼模樣呢?會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記憶裡,小學五年級之後,我經常這樣想著。那時自己走路上下學,放學後的我習慣緩步慢行。走回家的路,僅一小段和同學們的重疊。排好路隊,過個路口,經過幾個街角,逐一揮別。
漫漫路途,踽踽獨行,邊走邊想,想著過去也想著未來;此刻回想起,也許思考人生的習慣,已悄然成形。
那時不過12歲,所能想像的未來極其有限,一切都只能幻想:長大後會是個打扮入時的粉領上班族,遇到心儀對象就結了婚,然後……,想像力來到邊界,只好以經典童話故事結局匆匆收尾:「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可人生哪有那麼簡單?
到了國中,開始感受到課業壓力,早已知道自己不適合當公主。念了私立女校,等王子來拯救的情節直接消散無蹤。日日過著晨起夜歸的生活,騎著腳踏車奔赴難以想像的未來。每天清晨,昏沉沉的腦袋裡裝著滿滿的數字:考試日期、考卷分數,當然也包括身高、體重,朋友數等令人煩心的各種可量化的日常。
高中生活無異於國中的2.0版,那種「升級版」的感覺,大概就是將國中時期所有的難題與壓力,加上括號後再平方。好不容易熬了三年,終於通過大考,上了國立大學。
放榜時,歡天喜地想著那號稱「University,由你玩四年」的日子,總算是盼到「苦盡甘來」的一天;沒料到,一苦過後,還有「再苦」與「更苦」。最終,習得了「苦中作樂」的技能,才明白所謂幸福,只是一場無止盡的追逐。
歲月流轉,今年趁連假返鄉,載著妹妹外出兜風。途經高中時騎自行車上下學的街道巷弄,看過去樣貌,數十年如一日,瞬間驚覺:原來這些年,不過徒增年紀罷了!
出社會後的歷練也許讓想法有所改變,但已為人師、為人母的我,騎著機車,再次回到相同的地方,與多年前的自己相比,除了不再年輕,對眼前熟悉事物的感受並沒有什麼差異。
我不禁感到困惑,試圖回想這數十年來,自己都在忙些什麼?這些年,消磨最多年歲的無非是考取正式教師。當然結婚、育兒、在職進修以及取得碩士學歷等亦消耗了許多時間;但是,這可是二十多年的光陰啊!怎麼一眨眼就過了呢?
從前,我們追著時間跑,渴盼著一覺醒來就能長大成人,過上不再被師長碎念與被考試綁架的日子;如今,反被時間追著跑,過著不斷自我調整──深呼吸、放輕鬆,給孩子多一點時間,不要碎念、不要比較……;要學會等待、不要期待的生活。我們從被罰寫、罰站的時代,走到零體罰的世代;從渴望日新月異,到提醒自己:時代不同,不要比較,不要計較,生命自會找到出路……。
以前聽話的孩子,日夜勤奮苦讀,自律又努力,如今不是應該過著舒心愜意的日子嗎?而成績落後的孩子,是否就一事無成呢?世上許多事本就難以預測,我們似乎只能盡己所能的努力,卻無法說準未來就能如何。活時如此,何況死後?聖經中有個財主的比喻,描述一位收穫豐厚、善於謀劃的財主有個令人欣羨的煩惱:
有一個財主田產豐盛;自己心裡思想說:「我的出產沒有地方收藏,怎麼辦呢?」又說:「我要這麼辦:要把我的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在那裡好收藏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然後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做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樂吧!」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路十二16-20)。
財主看似為自己的人生計畫周全,在神眼中看來卻是無知。財主的無知,並非在於積存財物,而是「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路十二21)。
很多時候,我們努力追逐世上的安逸與享樂,不知不覺將「有限」的時間投擲於無盡的追求中,忽略了短暫而虛幻的人生,其實更當追求的是永恆的盼望,和其中真正能存留的「財寶」。
財主原以為能靠自己蓋更大的倉房,收藏糧食、積存財物,安逸享用;可是,別說是幾年後了,神說:「今夜」就是死期。最後,財主所預備的一切,自己卻無法享用。即使後代子孫能受惠,但對他而言,這一生無異於「徒勞無功」。
青少年正處於「立志向學」的階段,在「而立」之前,大多數人日夜忙於課業與升學,所思所想多是關乎成績與職涯規劃;每天往返奔波於學校與補習班之間,或打工、學才藝、錄製影音,或投入網路直播等等,為將來的經濟預作打算。
在世人看來,就如比喻中的財主擁有豐厚出產,但是靜心思考人生的意義與終局,會發現他所追求的都是為肉體安排,卻忘了當離世那日,這些物質都無法帶走,而他靈魂將歸何處?
自幼在教會成長的孩子,對聖經中的道理有相當的熟悉度,因此能在日常生活中遵行主道,就如提摩太「從小明白聖經……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提後三15)。無需等到「不惑之年」,才對人生有所感悟或體認。主的羊從小就有「得救的智慧」,藉由聖靈的教導與引領,就能行出合乎神旨意的事。不僅在世上能活得有盼望、有價值,將來離世時,靈魂更能安然歸回天家。
正因人的生命有限,能力也有其限制,無法憑一己之力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但神的時間乃是無限,聖經記載著:「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因為神凡事都能」(可十27)。在神的時間表裡,凡事都按祂所預定的成就:「各按其時成為美好」。重要的是,祂將「永生」放在世人心裡,讓我們在世上勞碌、享福,也向祂存敬畏的心(傳三11-15)。
基督徒在世,對於「時」當有屬靈的敏銳度,因深知生命的存留在乎「生命的主」——耶穌基督(徒三15),唯有真神掌握生死之權。
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弗五15-17)。
我們當如何不被世俗的價值觀所迷惑,並活出神的心意,做出合乎真理的選擇?以下幾項是我們可以留心追求的:
1. 回歸真神的話語:「祢的話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詩一一九105)。要時時讀經,因為神的話使我們行事有準則,不致被荒謬的言語所誤導,而能有智慧地行在光明之中。
2. 操練屬靈的分辨力(來五14):熟悉真理並透過禱告與敬拜,更清楚神的心意。
3. 與神並愛神之人同行(來十24-25):在教會屬神的團契中,當用溫柔的心彼此相顧,在信仰生活中尋求屬靈的智慧與力量。
4. 確立永恆的價值觀(約三16;林前七29-31):不要被短暫的世界迷惑,當以永生價值的追求為重,專注於神的國度。
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做買賣得利。」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雅四13-14)。
要在這追名逐利與多變的時局中,不迷失自己,得以站穩腳步、奔跑天國路,就必須具備屬靈的敏銳度與勤勉的心,以及對信仰的「恆毅力」:恆常讀經、聚會,讓神的話語「入住內心」;恆切禱告祈求,明白真神的旨意,追求合乎真理的選擇與行事為人;恆久地與屬靈同伴同心、同行。
當我們能以永恆的視角觀看世上萬事,方能「識時不惑」,並於短暫的人生中活出永恆的價值,蒙主賞賜歸天家之福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