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78期2025年11月)
藝文特區:心田默想:經過流淚谷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撰文/悠瓏火|聖靈月刊578期-2025.11|主題/婚姻的預備與挑戰(上)



圖/Royu

人生在世,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生命的功課經歷愈多,愈能體會生命的不可預期與無可抗拒。世人常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聖經也說:「人生在世必遇患難,如同火星飛騰」(伯五7)。的確,人生的旅程就如同夏天的午後雷陣雨,常常前一秒晴空萬里,下一刻卻雷雨大作。

古聖徒保羅生長在羅馬帝國的學術中心,他是法利賽人,從小熟讀律法書,且在著名的學者迦瑪列門下學習。起初,他不相信耶穌,甚至迫害那些信靠主的門徒,但在前往大馬色的路上,他被主耶穌奇妙地揀選,從此轉變成傳揚耶穌的使徒。

然而,保羅也曾為「一根刺」三次祈求主,希望這刺能離開他。試問,這「刺」究竟是什麼呢?保羅以加在肉體上的「刺」作為比喻,可見,這帶給他很不舒服或不便的感受,因此懇求主得以將其除去。

遭受過痛苦、經歷過流淚谷的人,總會在神面前禱告呼求,知道這個世界沒有可倚靠的對象,知道萬物萬事皆出於神,相信神的每句話都帶有能力。

耶和華啊,求祢聽我的禱告,留心聽我的呼求,我流淚,求祢不要靜默無聲(詩三九12)。

有一位母親,曾有三年半無法安穩入睡,因為她的孩子飽受皮膚過敏之苦,常常抓傷自己,新舊傷口交錯不休。雖然皆已輪流嘗試中西醫療法,皮膚狀況卻時好時壞、無法控制。孩子的皮膚問題,成為母親心頭上的一根刺,但她總是不灰心,一次又一次地向神呼求、禱告,如同保羅不斷求主去除這根刺一樣。

為這事,我三次求過主,叫這刺離開我(林後十二8)。

痛苦的時候,求告神;哭泣的時候,求告神。面對身上的這根刺,學識、地位、權勢都無法給予實質上的幫助。保羅知道,唯有專心仰賴神,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於是他三次求神讓這刺離開。可見,保羅在神的面前有謙卑倚靠的心。當人遇到問題,往往習慣先依靠自己,接著開始埋怨,在四處碰壁之後,才想起了主耶穌。

然而,這刺並沒有離開。

一個默然愛主,卻在職場上飽受攻擊的弟兄,即使面對不公不義,依然對神持守忠心,沒有隨意發脾氣,也不任意推卸聖工。雖然長期處於精神緊繃的狀態,仍然在教會盡忠職守。臺灣的職場環境普遍高壓,多數弟兄又必須承擔經濟重擔;若再遇到組織分化與攻訐,確實讓人心灰意冷。然而,這「刺」並沒有離開,若是換作我們自己,又是否願意為神付出時間與精力?

但以理書三章記載,尼布甲尼撒王為自己造了一座金像,並下令只要聽見奏樂聲,所有人都必須俯伏敬拜這像,凡違背命令者,必被丟進火窯裡。但以理的三個朋友敬拜獨一真神,因不跪拜這像而被仇敵控告。他們遇見這大試探,依然對神堅定不移,他們相信神會出手拯救;即或不然,即使這刺不離開他們,他們也絕不敬拜王的像。

回想過往,反省自己面對苦境的心態,總是將刺無限放大,時常內心急躁,急於迅速解決問題。對神的信心,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一吹隨即翻騰,卻忘了學習保羅的三次呼求。神允許將這刺留在保羅身上,是出於神的慈愛,免得保羅過於自高。我和保羅一樣都希望這刺離開,然而,叫這刺離開的權柄在於神,我只需要做好應盡的本分,就是禱告、呼求祂。

神對保羅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十二9)。從中可見,生命的議題往往如此:有時刺會被神挪開,有時刺仍存在。但重點在於,無論身處何境,我們是否學會堅定依靠主,是否對神抱持長存不移的信心。無論這根刺是否離開,我們的目光都應定睛在神身上。唯有如此,才能看見神的能力,並且明白:我雖軟弱,但神覆庇我;我雖微小,但神眷顧我;我雖行在崎嶇小路間,但神要引領我向左或向右。

他們經過流淚谷,叫這谷變為泉源之地,並有秋雨之福,蓋滿了全谷。他們行走,力上加力,各人到錫安朝見神(詩八四6-7)。

或許一根刺讓人經過流淚谷,但因有主與我們同行,這谷反成為神賜福的源頭,甚至福氣加添,滿了全谷。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求生命的意義。我想這段旅程的目的,就是為了看見神,看見自己走在有神相伴的路上,充滿了恩典的脂油。

各人到錫安朝見神,每個人在神面前都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存在。我們為了神所努力打造的工程,祂必一一記念。將有一天,當我們回頭遙望這流淚谷,所有的淚水都將化為喜樂之泉。
PDF 下載

作者: 悠瓏火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202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