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
宋媽媽問:
我讀高二的女兒,最近在中級班下課後,常常不馬上回家而喜歡在外遊蕩,也不打電話回家交待行蹤,害得家人總是擔心不已,惟恐她會發生什麼意外。有時稍稍說她兩句,她就擺出一副很「不以為然」的表情,不理不睬的,真叫人拿她沒辦法!
主內親愛的宋媽媽平安:
現今世代充滿邪惡與不平安,綁架、車禍等意外事故時有所聞,所以當孩子在外遊蕩,遲遲未歸時,難怪做家長的心情就會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而逐漸不安起來。有人站在窗口,望眼欲穿;有人甚至覺得「度分如年」,坐立不安;在心底則是不停地禱告求神保守。
一直要等到孩子平安進了門,才能卸下心中的大石頭,然而,這些「愛的關懷」,卻不一定可以得到時下一般青少年的接受。他們非但不能體會父母親的苦心,甚至還常常振振有詞地辯駁著:
※我又沒去做什麼錯事,你們瞎操心些什麼? ※回家好無聊唷!為什麼要早回家? ※碰到壞人!我像是那麼倒霉的人嗎? ※你們真是庸人自擾,我這不是好端端地回家了嗎? ※別人的爸媽從來不管孩子何時回家,更何況我又不是小孩子。 ※怎麼那麼沒有信心?你們不是常說:天上的真神會保護我們的嗎?
如果按照孩子們的這些說詞,好像是變成大人的不對,所以針對這個問題,似乎很值得我們來做深入一點的探討:
一、孩子晚歸的原因
1.青少年渴望有些自由的空間:平日的生活既緊張又單調,好不容易遇上週末或假日,能和教會中三五好友相聚在一起,不管是聊聊天、打打球或是逛逛街等,對他們而言可算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呢!
2.家中氣氛太冷清或是父母過度嘮叼,都會使他們覺得回家很無趣,寧可在外遊蕩。
3.「嚴官府出多賊」:家中管教太嚴苛,也會促使孩子更嚮往外邊那自由的空氣。
4.沒有時間概念: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溜過而未察覺。
5.真的有突發狀況而又沒打電話回家,可能是忘了打,也可能根本不知道應該打電話。
二、因應之道
1.約法三章:父母也應該給予子女適度的自由空間,事先與孩子溝通,商討時也先讓孩子能了解父母的苦心,訂出回家合理的時間,並督促其遵守,必要時甚至還可訂出獎懲辦法。
2.多花些心思營造溫馨的家庭氣氛:多撥出時間與孩子共處,家人一起聊聊天,吃吃點心,讓家中充滿輕鬆、快樂的氣氛。
3.從旁協助孩子規劃自己的作息時間;儘量讓工作、休閒及休息三者取得平衡。
4.請孩子在出門前預先告知去向及預定回家的時間,學習節制,約束自己。
5.提醒孩子,如果臨時有事要晚歸時,一定要打電話回家報備,這樣才可免除父母的擔心,這也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
6.當孩子晚歸時,父母千萬不要由擔心立刻轉為生氣,因為如果是一味的責備與漫罵,只會使他們更反感而於事無補。最好能暫時按捺住即將爆發的脾氣,以平靜的語氣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掛慮。有時也可以由夫妻一方扮黑臉,另一方扮白臉。
如果媽媽發了脾氣,爸爸就要找機會安撫孩子,並讓他瞭解媽媽是因為愛他、關心他才會如此擔心,也順便把媽媽擔心時的狀況(如坐立不安、吃不下飯……)告訴孩子,這樣他們可能會覺得內疚而修正自己的行為。
總之,孩子終究是孩子,我們都希望他們能夠隨著年歲的日益增長而更成熟、更懂事。只要我們用心、耐性地教導,並且不時地為他們代禱,相信總有一天,他們會成為一個又體貼又有責任感,且不讓父母操心的好孩子。
(原[宗教教育]146期,1998年4月號)
|
|
|
|
作者: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1998
| |
列印本頁 |
|
分享好友 |
|
意見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