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45期1998年2月)
專題報導:[宗教教育]在主裡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因應社會迅速之變遷,教育也隨時調適,「開放教育」已成為國內教育的主流,因此班級經營不再僅止於往昔刻板的「水泥牆內」有限的空間。而在我們教會的宗教教育裏,老師所扮演的角色早已不同於以往高高在上、學生唯命是從的模樣了,除了要建立合理合情的互動,師生之間更應亦師亦友,而非對立狀態。

良好的師生關係應具備那些特質呢?我認為應具備下列幾點:

一、師生要充分溝通

以積極代替消極的語言,接納取代拒絕的語言。使用彼此的語言要注意下列幾項原則:

1.事前的提醒勝於事後的責備。

2.多說有信心而少說漏氣的話。

3.不要吝於給自己及學生鼓勵。

二、師生之間要有合宜的期待

使彼此間感到被重視,常鼓勵學生和自己,增進彼此間的信心與上進心,減少氣餒與挫折感,因此老師對學生的期待要適度且前後一致。

三、抱著學習及自我成長的態度

現今教員並不是全方位的專業知識者,而是要扮演輔導者、幫助者的角色。由於社會轉型,科技的進步,「新新人類」躍上舞台;為了順應潮流的需要,老師應自我成長,求進步,常進修,彼此經驗交流,多讀經、多禱告,以充實自己。

四、坦白、誠實無欺

老師對學生說話,應是坦白、誠實無欺的;是就說是、不知道說不知道、不行說不行,絕不可模稜兩可,也不要不會還裝懂。同理,學生對老師,也要坦白誠實無欺,如此可增進彼此的信任感,師生之間的關係將會更好。

師生關係是建立於教師與學生交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其良窳師生均有責任,只是教師之責任較重,且具主動的影響力。

教師須有愛心的理念加上輔導的技巧,教育要有愛心,對學生一視同仁;冥頑不靈者,更要多給予愛心;如果老師能付出愛心,則學生一定心悅誠服,樂於受教。師生間並不是單行道,而是雙向道,老師如果常接近學生,學生也必樂於接近老師,師生之間的感情就容易建立。

天下沒有不愛子女的父母,也沒有不愛學生的老師,但很多子女抱怨沒有得到父母的愛,也有不少學生抱怨沒有得到老師的愛,這可能是因為愛有了偏差。因此,老師如何施行教育的愛心,需要細細斟酌,愛心需加上輔導的技巧。愛不僅在口頭上,也要付出行動。

筆者於三、四年前在中級班擔任教員時,曾有學員將學校裏玩的「小天使與守護神」遊戲,帶到共習課來教大家玩,當時老師與學員皆有參與。小天使不知道自己的守護神是誰,而守護神則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內,默默地為小天使付出關懷,舉凡寄卡片、遞上生活所需、送小禮物……,最重要的是不能讓小天使知道。

遊戲的過程中,大家都因此學會了主動付出與關懷他人;而遊戲結束之後,也能讓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更加了解對方,將信仰與生活結合。雖然至今這群孩子都畢業長大了,但彼此情誼都還在,生活中有什麼疑難也都會找彼此傾訴。

此外,筆者婚前曾在彰化擔任教員,那裏民風純樸、教法傳統,在課後我們最常做的便是家庭訪問。由家庭訪問中,不但可以藉此了解學員的家庭生活背景,以便個別輔導;更可增進教員之間彼此的默契,以此取得共識,在教學上也更能在主裏同心。

那麼,老師要如何做有效的溝通呢?筆者認為老師若要了解學生的心思並贏得學生的心,就得一切為學生著想,對學生就事論事,使用接納與鼓勵的話語。如:

「在這次錯誤中,你學到了什麼?」

「我知道你能解決這個問題,但如果你需要幫忙的話,隨時來找我。」

「我了解你的心情,但我相信你能應付。」

「哦,你進步了。」

「這件事做得很好,繼續努力。」

老師多用這些建設性的話語,會增加學生的信心和勇氣。也可增進師生之感情。

另外,培養孩子自律的生活也很重要。兒童是自己的主人,老師是輔導者、協助者,從引導學生的內發性,使學生由他律轉到自律;隨時適切的指導,使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人格及自我控制的能力。筆者執教的是國小低年級,試舉本班實施的獎勵制度。

表現好的學生給一個綠燈,以示鼓勵;表現不好的則給一個紅燈,以示警告。滿10個綠燈,發給獎品,並換一張讚美卡;集15張讚美卡,可與校長合影。如此,可使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具有彈性與默契,學生樂意接受去實行。

結論

以上所述是我對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淺見。總而言之,在教學生涯二十多年來,深感身為老師最重要的是愛心與好榜樣。在社會變遷的詭譎時代中,老師要時常充實自己、要具備正確的屬靈教育理念。當我們期望學生變成怎樣之前,反求諸己,自己是否把心放在每一位孩子身上?身為一班學生的老師,所要求的是帶動學生的「心」,而不只是帶學生的「班」。

與各位老師共勉之。



(原[宗教教育]144期,1998年2月號)


作者: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2/01/199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