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45期1998年2月)
宗教教育:[宗教教育]教員在宗教教育班級中常見的難題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高春霖

前言


隨著社會的變遷,道德日漸敗壞,只要是教育從業人員都會感慨:「現在的小孩越來越難教了。」而且這股風氣似乎已吹進教會,目前一般教員多為高中生擔任,在經驗上難免不足,因此常會使這些教員頗感吃力。宗教教育的工作是對神負責的工作,所以一點也不可馬虎。

除了要加強靈修的功夫之外,也必須在方法上加強,聖經告訴我們要靈巧如蛇,馴良如鴿,尤其在面對主內學員時,更要注意,畢竟和教一般非信主的學生不同。茲就一般教員常見的難題從五方面探討:

一、師生關係的建立

一位新進教員剛踏入宗教教育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與所負責的班級學員儘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但往往很難踏出這第一步。若一個教員擁有不錯的師生關係,在宗教教育上將更能得心應手,且得以享受其中的工作樂趣;反之,若師生關係遲遲無法建立,則挫折感將日漸嚴重,並造成無力感進而形成壓力。

師生關係的建立首重「同理心」的應用,在聖經中也有同理心的例子。保羅曾說:「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保羅也說過:「與哀哭的人同哭,與喜樂的人同樂。」(羅十二15)這些都是同理心的表現。在宗教教育的實務上,要先對每一位學員深入了解,包含就讀學校、父母、興趣、以及他的朋友。

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將心比心,自然地切入學員的話題,但是在應用上,身為教員要明白:教員是學員的牧者,必須要走在羊群的前頭領導學員走當行的道,而非被同化,甚至於盲從;要知道學員心目中所期望的教員雖是和藹可親,卻也有原則的。然而這「依從」與「不從」之間,除了需要一段時間的歷練經驗外,也可以從聖經中的師生關係去學習方法。

另外,從第一次面對一個新的班級開始,不可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也就是說不可在某些學員身上貼標籤。一旦貼上了標籤,將會使你在日後的班級經營上,因心中有所芥蒂,使師生關係的建立上出現障礙。所以面對學員時,要有適當的了解,卻不要另眼看待,這是需要很高度的智慧來處理的。

二、班級氣氛的經營

學員的出席率下降的因素之一,可能是班級氣氛未妥善經營。現在的學員專注力大不如從前(電視兒童尤甚),班級氣氛若未妥善經營起來,小羊們將會對聚會失去興趣。良好班級氣氛的營造,應由各班班負責擔任整體的策劃,描繪出較長遠的藍圖。

例如:在硬體方面,教室佈置,甚至檢討出所需的設備,並向教會反應添加這些設施的可行性;在軟體方面,班負責應經常與本班教員協調、規劃班級氣氛營造的方向、工作角色分配。其次,每一位教員在上課前對教材內容要完全熟練,因為熟能生巧,之後才能進一步要求營造良好的上課氣氛。

教員講課時務使內容先能感動自己,並且要站在學員的立場思考:我這樣上課他們能不能接受、有沒有壓力、會不會枯燥。例如:兒教組上課必須要儘量用兒童能接受的意境或術語,且不宜太快切入主題,以免學員們跟不上而不耐煩。

班負責也要時時注意是否有教員適應不良的情形,必要時可擔任輔導的角色,為這些教員打氣,甚至可以和本班教員約定時間一起禱告、靈修、或簡單地餐敘,強化教員之間的關係。教員之間合睦同心,學員也會感受到這股氣氛,使班級凝聚力提升。

三、班級次序的維持

班級氣氛的營造,目的是為了避免上課時太死寂、枯燥。但有時將溫度炒熱後,學員不免會趁機交換意見,使教室嘈雜。在維持的方法上可考慮以下的幾種方法:

1.使用可速降溫的手勢的口號

在聚會前常會發現一句「同心默禱」,整個會場馬上就會寂靜無聲,同樣的方法也可以運用在教室中。例如:一般的團康活動面對近百位學員,有時會以「最高品質」而學員回覆「靜悄悄」使之安靜。

不過,使用前需要事先規定,和學員間也要有一定的默契。青教組的班級若上課中人聲鼎沸可直接喊:「注意!」使之將目光轉向講員,若效果不彰則將聲音拖長。

2.獎勵卡的運用

兒教組可於教室中張貼秩序或出席狀況表,訂立獎勵辦法,並確實獎勵。藉由學員的榮譽心使之遵守教室規則。

3.教室座位排列方式

要避免學員離講員的距離太遠,因為距離遠,學員沒有強烈的臨場感,容易分心、聊天。講員要避免坐著上課,因為坐著上課,內容不易生動,學員也因看不清講員臉部的表情而分心。

座位的排列方式若是如一般成人聚會的傳統椅子編排方式,除非學員有很高的專注力,或是講員的內容非常生動有趣,否則學員容易打瞌睡。最好排列成類似口字型,使每一位學員能看清楚講員的臉,講員也能完全掌握學員的學習情況。

4.抄筆記

各班可以規定抄筆記,將講員上課內容點列式寫下來。抄筆記的優點除了可使學員因上課有事做就沒時間做其他事而控制秩序外,也可以使學員儘早養成寫聽道筆記的習慣。但在執行上課抄筆記的規定前,必須先講解筆記的正確寫法。

開始執行時,一定要按時確實批改,並於季末或年末時要有獎勵的措施,如此一來學員將為了寫好筆記來認真聽講繼而提升整體上課效率。

四、行為問題的處理

宗教教育的課程進行中,有時會遇到突如其來的行為。例如:故意做一些動作或說笑話來引起注意、學員之間發生衝突、男學員開黃腔、經常性上課中要喝水上廁所、或是無法安心上課,一直吵著要找媽媽等。在各班當中,班負責通常是經驗最豐富的教員,故可由班負責不定期召開班務會議來討論及擬定對策。

也可以詢問其他經驗豐富資深的教員,提供處理各種行為問題的方法。教室中不要只留一位主領的教員,因為講課的教員無論學員中發生何種狀況,都不宜中斷上課來處理,影響其他認真學習的學員權益。一般聚會中常見的狀況及處理方法約略如下:喜歡作怪的或是會開黃腔的學員,可由較嚴肅的教員坐在旁邊,隨時給予適度的糾正;經常會在上課中要求上廁所或喝水的,可叮嚀他們事先完成這些工作。

會黏父母的,則可請較和藹可親且經驗老到的教員陪伴,隨時做安撫的工作;學員間有衝擊發生時,要立即將衝突學員從教室中隔離,私底下進行輔導的工作;至於其他的突發狀況,都可以事先備案,使行為問題能得到迅速有效的解決。

五、個別差異的調適

每一位學員都來自不同的家庭,難免有個別差異,教員必須將所託付的班級經營得像家一樣。對其中有個別差異的學員,除了要在不侵犯隱私權的情況下做充分的了解,在進行輔導工作之前一定要謹慎;如果沒有把握,可以和幾位經驗豐富且守口如瓶的教員研究,在禱告中求神的靈帶領。開始進行輔導時不可太急,要循序漸進,先建立彼此的信任,才逐漸以聖經的道理切入,幫助他調適。

所謂的個別差異,有時是指學員孤僻、內向、或言語行為不符合基督徒應有的體統、對獨一神觀模糊、有異性朋友,特別是未信主的、或是脾氣暴躁常和其它學員發生衝突的人等等。教員在進行個別差異的調適時,也要和家長保持聯繫,與家長密切合作,畢竟教員一個星期才見學員一面,而家長則是天天見面。

結論


宗教教育是本會最基本的教育且是最重要的教育,能工作在其中的教員是何等的福氣。宗教教育是對神負責的工作,期勉主內同工齊心努力,彼此交換經驗,並要互助合作,交付在我們手中的小羊方能在主的道理上成長茁壯,在這越來越亂的世界中,足以抵擋屬世洪流。



(原[宗教教育]144期,1998年2月號)


作者: 高春霖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2/01/199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