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59期1999年4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絕不輕言放棄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陳光照

目前在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系任教的楊宗勳講師,出版一本《台灣囝仔》的自傳,提到他青少年時期因一時衝動,以殺人罪被判刑入獄。他在獄中痛改前非,力爭上游,假釋後考上中山大學海洋資源系,並曾當選全國大專優秀青年。

之後又繼續前往英國深造,成為國內第一位「更生碩士」,學成後,回到母校任教。在書中,他呼籲青少年:「凡是走過的路,都會有痕跡。做錯事其實沒有必要隱瞞,重要的是去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給自己一個機會,更重要的是,社會也要給做錯事的人一個機會。」

楊先生給了自己向上的機會,在他更生的過程中,因有許多人給他機會,促成他的成功。他感謝父母親沒有放棄他,風雨無阻到獄中關懷他;姊姊定期寫信鼓勵他多讀書;他也感謝高中的校長,挺身維護他的尊嚴。

他非常感激地說:「當時的他,對我這即將滅頂的人,就像是汪洋大海中的一段浮木,我僅有的尊嚴,就是他一手維護下來的,也因為他的信任,讓我有面對事實的勇氣。」回顧往事,楊先生提到許多幫助他的人,他強調:「在我生命最晦暗的時刻,父母、師長、友伴們卻仍不放棄對我抱著的希望,這些點點滴滴的關懷與期望,都是真正支持我心靈重生的曙光。」

當迷途知返的遊子,步履蹣跚地走回家門口,最需要的就是父親在暗夜中所點的那盞明燈,能讓誤入歧途的孩子,憬然領悟到父親的愛有多深。而在父親內心深處,所要表達的信息,也是:「孩子,回來吧!只要你回來,我一定會接納你的。」這盞希望之燈是永不熄滅的。

聖經浪子比喻中的父親,豈不也是天天走到路口引頸翹望,憑著這一絲微乎其微的希望,終於盼到自己的兒子回來;並且完全接納,還請左鄰右舍一起來慶祝兒子的重生!

彼得在耶穌未受害前,信誓旦旦拍胸脯說不會離開主,但面對時勢比人強的環境下,不得不向畏懼低頭,三次不認主。但耶穌復活後,不僅沒有因此而責怪彼得,反而把照顧主羊、堅固信徒的重責大任,交託在彼得的身上。

可見耶穌並未因彼得憑血氣之勇的失敗,而放棄他。同樣的,主對待要出賣祂的猶大,也是一而再,再而三提醒他,以愛來感化他,不放棄他,可惜猶大還是不回轉,自找滅亡之路。舊約時代,神對待選民也是如此,百姓一再悖逆神,去拜偶像,神屢次差遣先知傳警告,勸戒百姓歸回;也興起外族來侵擾百姓,只要百姓回心轉意求告神,神便伸手拯救他們,奈何百姓硬心,最後終於走向亡國的命運。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賽四十二3)。神的大愛就在此顯明。祂充滿著憐憫,不輕易放棄任何一隻羊,也不願見到有一個人沉淪。

教會要重視補網的工作,對於不常來聚會的信徒,多加訪問關懷;尤其是兒童,務必自小就參加宗教教育,讓信仰紮根,長大後認清自己是基督徒的身分,不致偏離真道。

已回頭的信徒,要誠心接納,讓他的炭火重新挑旺,以便再投入聖工的行列。為興旺福音也能盡一分心力,共同為教會的成長齊心努力,這才是教會之福啊!



(原[宗教教育]158期,1999年4月號)


作者: 陳光照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199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