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56期1999年1月)
時勢評論:[宗教教育]卡雅尋親又一章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劉純潔撰稿

幾個月前,一位來自澳洲的女孩在養父母的陪同下,到台灣尋找她的親生父母。當時媒體及各方人士鼎力協助,喧騰一時,終於如願以償看到了18年前生下她的母親及其家人,使這則萬里尋親的感人故事畫下一個令人欣慰的句點。

這位事隔18年且兩地相隔這麼遙遠,還能母女重逢的女主角,名叫「卡雅」。繼卡雅尋親成功之後,引起了一片尋親熱潮,也給那些失蹤兒童的父母重燃希望。

事隔幾個月後,一位叫「艾咪」的女孩也找到了她的母親,隨後而來的還有一位「茱莉亞」,這期間聽說還有作母親的決定赴澳洲尋找自己的子女。

一幕幕萬里尋親開始上演,在現今充滿功利與暴力的社會中,讓我們重新有了溫馨的感動。但這整個事件中,仍有許多值得我們再思考的地方。


親情是與生俱來的,無法隔離


從「卡雅」和「艾咪」的尋親故事中,我們發現:雖然時空均相隔遙遠,但發自內心的那股親情激盪卻沒有辦法阻擋。18年的時間,已使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成長為亭亭玉立的少女,也使得花樣年華的年輕母親步入中年,這期間的變化實在太大了。

別說是遠從澳洲來台尋親,就算未曾離開台灣,恐怕都很難找得到;十萬八千里的距離,別說是生活習慣、教育背景、語言文化均不相同,就連思想觀念、風俗民情、行為模式也有著相當程度的差異。在這樣重重困難,幾乎毫無希望的情境下,她們仍被這股來自血緣之親的自然力量催促著,而義無反顧地投入這個海底撈針的艱鉅工作。

這也正是神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愛」。

「卡雅」與「艾咪」無法因時空的阻隔減低她們對親生父母的思念,而身在台灣的母親也同樣受到骨肉分離的煎熬,一樣未曾中斷過尋找愛兒的念頭與行動。當他們終於見面時,儘管語言不通,仍使得彼此熱淚不止、深深擁抱,那份無言的感動訴說著多年來心中的思慕與遺憾。

使我們聯想到天父與世人之間也是如此,現今世人仍在茫茫人世間找不到真正的天父。他們內心渴慕真神,一樣用盡方法,極盡虔誠地尋找真正的天父,那是本性的驅使;只是他們還找不到方向、管道,也還沒得到適當的幫助。遠離天父的世人是痛苦、可憐的。

曾私下問過時下一些年輕人,假如是他們,會不會如此排除萬難,萬里尋親。我幾乎得不到非常肯定說「我一定會」的回答,甚至答「不會」的也不在少數。

也許,人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沒有親身體驗從小失去父母、不知父母是誰的人,很難去想像這種思親之苦,更不懂得珍惜已在身邊的幸福。而我們已在天父懷中的基督徒,是否亦能體認那些仍在外遊蕩的浪子,他們的茫然與沒有盼望呢?

至少,我們應更珍惜眼前神的恩典,愛主多一點;思考卡雅與生母的親情相連,我們也該思考與天父之間的契合。有什麼困難可以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呢?我們更當盡心、盡力、盡性來愛主我們的父,千萬不要被神棄絕了。

社會的亂相更形暴露,令人憂心


當「卡雅」剛到台灣時,突然之間有好多父母都來相認,這些父母也是找不到自己的兒女,還在尋覓之中;雖然卡雅與艾咪都與父母相認了,卻留下多少父母又再度陷入無盡的絕望與等待之中。

探究當年親子分離的原因,實在也令人感嘆這個社會真的病了:未婚生子、無力撫養、家裏反對、遭人誘騙、不慎走失;每個原因都反應出社會上瀰漫著罪惡與不法的情事。時下年輕人恣意孤行,親子失調至未取得家裏同意,便自行發展的婚姻或性關係,加上盜竊嬰孩從中獲利的集團,這些都是致其骨肉分離的主因之一。

當年的錯誤,造成18年或更久的遺憾。這還是發生在18年前相當保守的台灣,而現在道德觀念淪喪遠超過當年,可想見18年後(如果神還容許這個日益罪惡的世代存留18年的話),人倫的悲劇將更加慘烈。

「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提後三1、2)。

目睹這現象愈來愈嚴重,身為父母的我們不免更加擔心兒女教育問題,親子溝通問題,防範社會亂象問題;若不加強禱告求主保守,並加添智慧,並讓子女多親近神,真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令人更傷心、悲慟的事。

**    **    **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詩一二七3)。雖然我們為卡雅與艾咪骨肉相認同感欣喜與安慰,但與其慶賀久別重逢的喜悅,倒不如珍惜眼前的產業;好好照顧子女,使他走在主路上,那將是一生的快樂與恩典。



(原[宗教教育]155期,1999年1月號)


作者: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劉純潔撰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199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