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53期1998年10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主內一家(下)-我們不一樣,我們是兄弟

似水

20年前,未信主的我收到國中好友的喜帖,早婚的她,當時不顧家人的反對,嫁了一位原住民。她的先生是我第一位原住民朋友,為人豪爽、不抽煙、不喝酒、熱情開朗,好友對先生唯一的不習慣是丈夫不善理財;這卻是她擅長的,「互補」成就了一對美滿婚姻,絲毫不受族群的影響。

大學時,正在整理自己的信仰,不知什麼是山輔,只聽說主內的原住民同靈是如何地熱心事主,從未有深入的接觸。卻因著一篇文章,使我一直有股想要瞭解原住民的衝動。那篇文章是一位其他教派的牧師娘所寫的,她是平地人,因為愛主的關係,與她原住民的先生一齊獻身山地。

當她住到婆家時,她常常發現自己的衣服穿在親人的身上,發現自己的用品不翼而飛,卻出現在親人的家裡;以她所受的教育,別人的東西是一定要經過主人的同意才能拿走的。諸如此類的事情,她真的需要花很多時間來自我輔導才能接受;也因此才發現婚姻生活不是只有愛情就可以的,也不是光靠信心便能輕易克服的。

但她畢竟是有智慧的,她開始放下憤怒,慢慢地觀察他們。她發現她的姻親原來是把她當成一家人,在原住民的社會裡,一家人是凡物共享的;她發現她的冰箱常常充滿了許多獵物或青菜,她的衣櫃裡偶而也有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她在這種沉默的交流中,找到了彼此的關愛。

也因為這篇文章,之後在教育工作上,我能夠對原住民學生存有一種似乎是瞭解的關愛與體諒。後來,有機緣擔任原住民青年輔導營的輔導員,在夜空下聽他們對自己宿命的不滿、對族人被冠以酗酒淫亂之名的痛苦、對未來充滿的未知疑惑及些許的希望;我第一次這麼接近原住民同胞,聆聽他們的心聲。看著這些原住民的青年,心中充滿了祝福,其實生命中各自都有自己的難處,都是需要以智慧去面對的。

參與聖工之後,到山區的時候多了。每次聖工完成後,因著徹夜的分享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於是我們邀請主辦人,若是有空歡迎南下到寒舍,好讓我們有機會做東。

沒想到該弟兄十分老實地說:「也許你們來此玩上十次,我們才會去一次吧!」我們以為是因為平地熱情不夠,於是再努力邀請,他不好意思地說:「不是怕你們接待不周,而是在山中,我們隨性慣了,到平地,如果依照你們的生活方式,對我們而言,是一種約束,是一種痛苦的負擔;但若照我們的方式呢,又覺得不禮貌。」我才恍然,多麼可愛率性的一群!

一次到新竹縣尖石、五峰等地,親眼看到他們實行五、六年的詩歌練唱,真的連唱三、四個小時吔!在那山谷環繞的地方,萬籟俱寂,聽他們讚美神的詩歌,我第一次體會到什麼是天籟!原先還在心裡嘀咕著要從七點唱到十點多啊,多可怕!沒想到時間真是太短了!還沒聽過癮就要結束了。看他們口唱心和,聽他們優美歌聲,真是一種享受!

在那裡我還體會了他們的熱情是不分國籍、無遠弗屆的。原來在他們練詩時,在座的還有一位年輕的外籍人士,看著他與他們比手畫腳、快樂地溝通,我很納悶;看樣子不像同靈,也不像他們的親人,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已按捺不住了。

探究之下,原來,這位外國友人是他們從路上「撿」回來的,一位同靈發現他有迷路之虞,一問之下果真如此,就這樣的把他「撿」回家,明天再送他去搭車北上。瞧!他們的愛心真的不在嘴上,是實踐在行為上的!而且有愛心,會不會英文都不是挺重要的,不是嗎?

其實,促使我參與原住民聖工的主要原因,乃源於一位原住民傳道語重心長對我們說的一席話:

「我們原住民真的很單純,也很有愛主的心,可是因為我們都住在山中,雖有心教育我們的子女,卻不知如何指導;雖有心給予子女好的生活,可是沒有人教我們如何理財;雖有心經營婚姻,卻很少人跟我們談這些。

我們樂觀慣了,真的不憂愁明日,所以我們孩子的競爭力不足;許多人總是告訴我們『該』與『不該』,但卻很少告訴我們『如何』去做。我們的孩子在平地受到種種的誘惑,我們的大人在山上受到媒體的教育,我們真的很擔心,真的很希望有機會、有方法來協助他們,我只能在主的道理上努力;我知道,這是最重要的,但我們仍需要其他方面的關心。」

是的,我能體會傳道者的憂心,當我愈深入瞭解,我愈知道自己所能做的有限。曾經有熱愛山上、與原住民同靈熟識的友人,勸我們提早退休,一起到山上服事。

原先我也樂觀其成,但是,最近幾次經驗,不是暈車就是面對坍方山路的膽怯;我知道在心靈上固然願意,但肉體卻軟弱了。原來「沒有三兩三,哪敢上梁山」,山地服事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的。但感謝主,我知道很多同靈正朝這方面努力。

不管任何族群,也許我們不一樣,但是在主裡,我們是一家人,不是嗎?我們不一樣,但我們是兄弟!


(原[宗教教育]152期,1998年10月號)


作者: 似水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199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