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55期1998年12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您願意善盡教養之責嗎?--談親職教育、生涯規劃與兩性平權教育

陳日頌主講 田珍寶整理

感謝神!有此機會到此地與您們談談親職教育、生涯規劃、兩性平權教育等重要問題。隨著社會的變遷與時代的更替,一切都在改變中。反思過去四○年代,我們原不能接受之現象(如穿著迷你裙、喇叭褲等),於此年代早已屢見不鮮,習以為常;又如染髮問題,連學校教師都正流行。

我於八月初出國,看見法國、奧地利等國家染髮之青年亦相當多,於本會究竟應如何面對信徒染髮的問題呢?個人認為:這件事不要那麼去在意,然而這表示即是同意嗎?不是,這只是表示我們的接納,接納並非認同對方所為;如果能適當說出其對人本身的健康有害,反而能使其染髮漸漸減少,現象不易持久,且不致造成親子之間、師生間、以及教會與信徒間的誤解、隔閡。諸如此類的事,於現今生活中層出不窮,甚至形成教牧事工之難題,我們究竟要如何善盡教養之責呢?

親職教育


我們經常聽到家長反應--現代的父母角色難為。的確!因社會上有著以金錢、事業、權利掛帥的心態,及青少年情感至上、自由萬歲的不良風氣,因此衍生出許多問題。雖然人們汲汲營營追求物質的享受,但心靈仍是虛空,極需親情撫慰。是故,良好之親子關係更不容忽視。

從聖經中我們可了解主耶穌亦極其看重親情,不忍其母親為祂傷心(參:約十九25-27);反觀本會為人子女者,能善解父母心意、體貼雙親者有幾人?而為人父母者,對子女的身心發展又有多少的了解?我們知道自己孩子的個性、嗜好、課業、信仰、人際關係嗎?

當子女有問題時,我們是首先知道抑或是最後才知道的呢?孩子會向我們傾訴心中的話嗎?而當他們說出其需求時,我們又作何回應呢?可有先接受其所言所感,再為其提供相關訊息以協助子女作抉擇嗎?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要用心經營的!請先從傾聽、接納對方開始學習吧!

親職教育的實施應從子女小時候即進行教育活動,且要由家長父母來執行。要常常設身處地思想子女的觀點,全神傾聽他們說話,以表示關心、尊重對方;日日關心子女的課業及休閒生活、進行生理教育、營造真心關愛與彼此尊重的家庭氣氛,遇難題時不恥下問、請教他人、尋求協助、吸收知能,重視宗教信仰,倚靠真神,萬事交託,求主耶穌親自教養子女,培育下一代敬神愛人的心志,將真理實踐於生活中。

生涯規劃


生命的意義在於能承先啟後,繼往開來。人一生當中只能掌握約三分之一的時間,如何在苦短的人生歲月裡善用寶貴時間,活出最有意義、有價值的生命,不隨波逐流、誠懇、謙虛地學習,有效地安排一些時間以發揮時間之最大效益(如同時做二件事),這是一門藝術。

我們可教導子女多利用各方資訊以增廣見聞、有眼光與見識,具有前瞻性及適己性,並要求自己要有比別人優秀之處--如比別人更愛主、喜愛聚會、做聖工、喜歡讀書……,將自身之特質與潛能盡情發揮,以求得發展,開創有自信的明天!活出在主裡享有的真平安與喜樂!

婚姻是人生旅途的轉變,夫妻應於生活中多增加溝通的管道,學習聽人說話的雅量、謹慎在外言行、將對方視為共行的夥伴,共同學習,共同成長。而結婚與不結婚是需要慎重考慮的,然而最重要的是不要違背真理、影響信仰。

兩性平權教育


與兒童談兩性平權教育(現於教育體系已趨向,不叫做性教育)是以前父母經常迴避的事,總認為小孩長大就會知道;然而當子女遇到兩性之間的問題時,在家長不願教導及沒有提供正確訊息的狀況下,只能自行尋求解答。但是他們要問誰呢?老師嗎?社會工作者嗎?不是!往往他們會從同儕間相互交換訊息與經驗,可悲的是,大多為錯誤的解釋、奇怪的想法,而能使其身心受挫,影響深遠。實施兩性平權教育之最恰當人選即是父母親,其施行果效遠勝於學校教師,父母又何懼難以啟齒呢?

青少年發育迅速,並有愈來愈早熟的現象,社會上為他們提供有關身心發展的書籍使其閱讀之後,也未必能完全解答其心中的疑惑。而社會上傳播資訊的負面影響可謂無遠弗屆、防不勝防,性知識來自同儕的後果,常是一個個的悲劇上演,令人傷心欲絕、後悔莫及。教育部相當重視兩性平權教育之實施,那我們應當如何進行呢?

我認為實施兩性平權教育要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對於子女、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問必答,不迴避、不拖延、不欺騙、不責備、不驚訝,不尷尬。利用適當的時機,依對方的需求於內容、層面上作輔導,並採用正確的名稱,善用教材、書籍、圖片、電視、社會媒體及人員進行;父親與母親都要負起教育子女之責,給予子女正向的教導,使其健全成長。對異性尊重,也會欣賞自己、悅納自己。

就子女生理成長的時機來看其學習兩性平權教育的內容,在此提供大家以下的參考:

3-5歲:可教導其認識器官、保護器官,男女有別,不能隨便公開、展現。

6-12歲:不能隨便碰觸他人(或被碰)私處,有些人身心有問題(我們需要保護自己),一個人的性慾可能被情緒化的利用,青少年面對這些侵害,有時要兇一點,平時要有好朋友,不要孤軍奮鬥,不要太有自信(需注意A片、髒話、性騷擾的影響)。

鼓勵子女、學生將自己的生理發育狀況告知父母,輔導子女愛惜自己的身體,謹慎言行,不說放蕩色情的言詞,不隨時代潮流,不逞一時之快。對於偷看色情書刊、色情影片應適當輔導之,而父母與教師更需充實知識,以同理心陪子女、學生認識自己、了解他人、尊重自己與他人的重要學習課題。

至於教會之宗教教育課程裡,我們應明白有關生理發展之知識,並且應由父母及學校教師負責教導為最適切。實施兩性平權教育的課程,由年長者授課,平時亦應營造彼此和睦相處、互相尊重的氣氛,尊重異性如同尊重家人,輔導兩性互相欣賞對方的優點,體諒對方的缺點。亦可舉出聖經中有關兩性關係的故事,生動地融入宗教教育課程中,寓教於樂!

我們能做的相當有限,而子女、學生究竟能吸收多少?也許微乎其微。然而,有實施教育勝過什麼都不做!今日若任憑本會年輕的下一代為所欲為,在世俗乖謬的罪惡中沉淪,那我們如何向天父交代?又怎能到那日安然見主面?

當趁著子女尚在我們身邊時,教導他們如何勝過情慾;培育他們愛主勝過一切的心志,為主努力讀書、為主認真學習、為主好好照顧自己,使自己全然聖潔,成為主耶穌基督精兵中的一員,不負此生、不枉親思、無愧主恩!

(原[宗教教育]154期,1998年12月號)


作者: 陳日頌主講 田珍寶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199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