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54期1998年11月)
信仰社會:[宗教教育]父母的夢魘之二--腸病毒的聯想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 黃澤洋撰稿

侵襲台灣的腸病毒大流行雖已趨於緩和,但它也奪走了許多寶貴的小生命,造成學童、父母、師長的大恐慌,至今仍令人心悸猶存。接著而來的日本腦炎、霍亂、登革熱等夏季傳染病,更讓每一位父母仍不敢掉以輕心。

這次突然間的大流行以及瞬間併發症的致命性,加上對於病因的不詳,幼兒缺乏抗體,令人防不勝防!我們所能做的只是注意清潔衛生,盡量避免進入公共場所等危險傳染區,以預防被感染;真的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記得以前國中上《健康教育》課程時,健康的定義為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健康;現在的課本又加上了社會層面的健康,有了更完整的概念。因為人是過著群居性的社會生活,人際間的各項活動都會彼此互相影響,包括生理和心理兩個層面。以預防疾病為例,乃是從社區環境的公共衛生、社會整體風氣改造的層面著手,不單單只是個人衛生習慣的預防與治療而已。

對基督徒而言,除了生理、心理、社會層面的健康外,還要進一步關注到我們心靈深處的「靈命健康」,才能對我們生命的價值、存在的意義和靈魂的歸宿,有個超越現世的終極關懷。

面對侵害我們身體生理層面的病毒,大家都會非常注意、小心防範,深怕喪失了性命;但面對侵蝕心靈的「病毒」、會危及靈命的病毒,恐怕是最容易令我們忽略,甚至不覺牠的存在!《雅各書》中提到:「但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雅一14、15)。

在這裡很清楚地描述了人的心靈被病毒感染的過程,病毒侵入的兩項要素就是:人被私慾牽引(抵抗力或免疫力減弱),並且陷入試探中(曝露於危險疫區),在如此情境之中,想不被感染上疾病也很難!

目前預防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分辨哪些事物會讓我們的心靈逐漸喪失抗體,削弱我們的免疫力;接著引誘私慾陷入感染區後,遭受病毒的侵害。根據聖經,這些事物(暗藏病毒)共同的特徵就是讓人變得「愛宴樂不愛神」(提後三1-4),以及「愛世界和世上的事」(約壹二15-17),這兩種徵候群。因此,只要發現我們有以上兩種徵狀時,就要小心防範,因為表示已經被病毒感染了,要趕緊尋求主耶穌的醫治,以免繼續陷入致命的一擊!

病毒無孔不入,到處潛伏,不發病時,根本感受不到牠的存在。就像現今世代所充斥的各種聲光休閒娛樂、視聽媒體,透過如廣告、電影、綜藝節目等管道;隨著我們放鬆心情,毫無防備的吸收狀態之下,進入並潛伏在我們的心靈深處,伺機而動。

牠會漸漸地、不著痕跡地改變我們的意識型態,在不知不覺中,人們內在的價值觀、道德觀,甚至連堅貞的信仰態度,對神起初的信心,都可能已經被重新塑造而喪失了抗體;一旦遇上了試探,就很容易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了!

主耶穌曾警戒門徒:「那殺身體的不要怕,當怕的是又有權柄丟在地獄裡的。」(路十二4、5)。換言之,能夠使我們喪失靈命的,正是我們當怕的事。因此,我們當用「心靈(聖靈)和誠實(真理)敬拜神」,時時刻刻在神面前、聖靈裡面,按著真理,實實在在地檢視自己心靈的健康狀況,才能保守在神的愛中,隨時保持免疫力,不至於被病毒侵害!

誠如保羅的勉勵:「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四16、17)。聖徒在世,原為客旅,永久家鄉在天……;在世雖有苦難,但在主裡將有永恆的平安。

(原[宗教教育]153期,1998年11月號)


作者: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 黃澤洋撰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199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