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50期1998年7月)
宗教教育:[宗教教育]初級班第三學年第一季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南區專欄小組策劃/洪郁庭整理

日期課次崇拜共習
9/5主耶穌經過的地方※1.繞著地球跑;2.班刊製作
9/12主耶穌當代的社會背景猶太人的追思--哭牆
9/19傳道以前的耶穌慎思明辨
9/26宇宙主宰--耶穌※1.宇宙奇觀;2.彼此分享
10/3全能醫生--耶穌※1.神的健康寶貝;2.愛的分享--見證會
10/10萬世師表--耶穌※1.我們這一班;2.常識.嚐試(二)
10/17罪人朋友--耶穌禱告會
10/24耶穌基督的受難1.聖樂欣賞;2.聖經生活小品
10/31耶穌基督的復活假如要改變我自己
11/7耶穌基督的再臨妙語如珠
11/14十一為何要信耶穌※1.福音茶會--補充;2.福音茶會;3.廢物利用
11/21十二如何相信耶穌※1.關懷卡之製作--補充;2.比蜜甘甜(二);3.世界之旅
11/28十三活動

以上有※號者,為小組專門策劃,表示可以配合當課的共習課活動。




第一課「主耶穌經過的地方」共習課

活動名稱:繞著地球跑

課前準備:一張世界地圖

教員活動


先介紹真耶穌教會的由來,然後再分組做比賽。--5分鐘

將學員分成兩組,然後詢問學員,哪些國家有我們教會分佈。答對的就加一分,當學員答對一題的時候,教員必須將在當地國家真教會的一些資料,講解給學員聽,讓學員了解當地傳道的狀況。--30分鐘

將學員找不到的國家,全部公佈出來並講解。然後翻聖經從中找出預言真教會將來會發生的情況。--5分鐘

注意事項

1.有關真教會分佈的情況,可翻閱總會出版的書籍。
2.活動後的講解,有關世界末日的情形,可請教教會傳道以及長執主持;並以聖經說明為標準。

第四課「宇宙主宰--耶穌」共習課

活動名稱:宇宙奇觀

活動目標

1.了解主耶穌掌管支配萬有,及所造之物的奧妙、驚奇。
2.認識人類與環境的共存關係。
3.認識當今的自然環境問題,並知道如何解決。
4.更尊重大自然、體會人與大自然本是一體,皆出於神的手。

活動內容

1.引言(配合教學資源一)
2.提出問題

※詢問學員有無被大自然景觀感動的經驗。
※詢問學員人與大自然間的關係。(像是人如何利用大自然資源……等)
※人們過度利用大自然資源的結果?對自然造成的影響?(像是各種污染、資源短缺、對生態的影響……)
※與學員討論目前自然環境中有哪些特殊景象,以導出主題。

3.綜合活動

※依時間需要,配合教學資源二,對學員做講解。(亦可自行尋找資料配合上課內容)
※與學員討論解決或避免這些災害的方法。

教學資源一:引言舉例

在聖經《羅馬書》第一章中有說到:「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當然我們從許多自然現象當中,無不能體會到神的大工;從雄偉的日出、壯闊的海洋、連綿不絕的奇山高嶺、澎湃湧流的江河……。神造天地萬物,並對人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一28),然而神給人如此大的權柄管理萬物,我們是否能「管理有時」?我們能夠體會神在大自然所行奇妙的能力嗎?

教學資源二:聖嬰現象

「聖嬰」一詞源自西班牙文El Nino,英文翻譯為Christ Child,意為真神之子。此詞乃南美秘魯漁民用以稱呼發生於聖誕節時期,其鄰近熱帶太平洋海域海溫及洋流異常變化之現象。

一般正常氣候下,熱帶太平洋東部之氣壓場高於西部,此一東西壓力差異,產生熱帶東風帶,並帶動東太平洋之洋流西行,西行洋流受日曬加溫後,聚集於中、西太平洋。於東太平洋,海洋深處之低溫海水上湧,補充西行之洋流;此一上湧洋流(稱湧升流)含豐富養分,遂吸引大批魚群聚集,造就了秘魯及鄰近諸國漁業之發達,而海鳥亦隨魚群湧現而聚集,其排泄物則成為當地農業主要肥料來源。

在「聖嬰」現象出現期間,東太平洋之氣壓場降低,而西太平洋之氣壓場卻增高,此氣壓場的改變使熱帶東風帶減弱,甚至轉為西風帶;於是東太平洋之洋流不再西行,甚至中、西太平洋之海水東流,受熱增溫後聚於東太平洋海域,熱帶太平洋海溫呈現出東高西低之變化。

聚於東太平洋的高溫海水,抑制該區深處低溫海水上湧,於是魚群聚集數量減少,海鳥出現之數量亦銳減,使該區域的漁、農業均蒙受相當程度的損失。

「聖嬰」現象所能造成之異常氣候變化,可以下列簡單之物理過程來說明。海溫增高對氣候變化之影響,恰如爐火加熱盛於鍋內的水,海溫有如爐火,大氣有如鍋內的水。在「聖嬰年」,當熱帶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增高時,洋面上方之大氣,伴隨著海洋來之水氣,受熱上升,經由對流成雲後降雨。

為了均衡東太平洋區空氣之上升,海溫降低之熱帶西太平洋上空之空氣遂下沉,造成地表壓力增加並抑制降雨。因此,「聖嬰年」之一般氣候變化概況為:熱帶東太平洋區,海溫增高,空氣受熱上升,地表壓力降低,降雨增加,發生水災之機會增高;熱帶西太平洋區之氣候變化則與東太平洋區相反,在印尼、菲律賓、澳洲北部較易導致乾旱。

「聖嬰」現象約每二年至七年發生一次,其生命週期歷經發展、成熟、衰退等期,前後可達一年半到二年之久。在過去20年來,較顯著的「聖嬰」現象共發生四次,其中以1982-1983年之海溫變化最大,於是也導致最嚴重的災害。

據估計,西太平洋區之南亞國和澳洲,在該期間由於乾旱及衍生而出的火災,共造成25億美元左右的損失;另一方面,東太平洋區之美洲國家,受損於水患之財物也有億美元之鉅。由此可見,「聖嬰」現象所能造成之災害,實不容忽視。

欲知更多關於「聖嬰」現象之參考資料,可參閱下列書刊及網站:

1.〈聖嬰/南方振盪現象〉,《科學月刊第十七卷第二期》107頁至112頁,吳明進,1986年。
2.SCIENCE1983:VOL222,NO.4629,P.1189-1210。
3.S. George Philander, 1990, El NiNo, La Nia, and the Southern Oscillation, Academic Press, 293PP.
4.美國氣候預報中心網站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NOAA, USA)http://nic.fb4.noaa.gov

教學資源三:臭氧層(ozone)問題

在距離地球表面20-50公里處的平流層有分佈著臭氧層,它可以吸收太陽光中絕大部份的紫外光,保護地表不受紫外光的侵害,這亦是地表之所以能存在生物的原因。

而臭氧吸收紫外線會光解成氧氣及氧原子,由於氧原子十分不穩定,易與氧氣結合成臭氧,此類似的循環不斷在平流層中進行,所以在平流層的臭氧基本上對於吸收紫外光及溫室效應的產生,及地球上的環境是有非常大的貢獻;但臭氧在對流層中卻是一種空氣污染,故我們得相當重視臭氧層的分佈情形。

近年來科學家開始關心氟氯碳化物(簡稱CFCs),由於其具有安全、穩定、不自燃、不助燃、低毒性、低腐蝕性、不易起化學變化等優點,而被廣泛使用於冷媒、泡沫、噴霧器、電腦器材、清洗溶劑、滅火器等。

可是當這種物質上升到臭氧層後,卻會因光合作用分解,其中的自由基會比氧原子更易與臭氧結合,造成臭氧層的臭氧濃度減少。因為大氣環流從低緯度地區的污染物傳送到高緯度地區,所以近年在南半球的春季,便可以在南極上空發現了一個相當北美洲大小的破洞,更有若干地區臭氧幾乎衰竭,比原先預期還嚴重。

臭氧層破壞後,將增加地面紫外線的照射,對人類的影響有:

1.皮膚癌罹患率增加。
2.免疫系統受抑制。
3.白內障罹患率增加。
4.農作物減產。
5.水域生物生態系統受破壞。
6.增加地面臭氧的產生。
7.氣候改變及溫室效應間接造成海平面上升。
8.加速室外塑膠製品的老化。

有關臭氧層的問題可以參閱:

1.《全球環境變遷》,魏國彥、許晃雄編,教育部印。
2. 1994年版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環境資訊。

第五課「全能醫生--耶穌」共習課

活動名稱:神的健康寶貝

活動目標

使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健康常識,並建立在生活態度上正確的健康概念。

活動內容

1.教員事先需選定有關健康常識的題材,以有關青少年的題材為主(請參考教學資源);若能請到對這方面學有專精的老師是最好,也可以是教員自己的經驗分享。

2.上課中先提出有關這些健康常識的問題(請參考教學資源),讓學生藉由發表而有衡量自己觀念的機會,再由教員說明正確的觀念。

教學資源:感冒真的是吹到冷風引起的嗎?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所做的一項實驗證明,讓一群自願受測者故意少穿一些衣服在雪地中跳躍,並不會比同時間待在室內的人容易罹患呼吸道感染。美國在冰天雪地的南極基地也做了一些重要的觀察實驗證明,長年待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基地中的人幾乎不會感冒;除非有人造訪,來訪者在無意間帶入的一些病毒,在環境中散佈、使人生病的情形,一如其他氣候中的狀況。這兩個實驗證明,僅僅是「冷」或「吹到風」,並不會使人「感冒」。

在醫學上可以得到的結論是:(1)要得到任何呼吸道的感染,首先必須接觸到病原菌。(2)在同樣接觸到病原菌的條件下,呼吸到冷空氣的人可能比較容易受到感染。

由此,我們也可以推論出預防呼吸道感染的方法﹕

1.在戶外,盡量使用鼻子呼吸,不要直接張口呼吸。
2.多喝水,可使黏膜保持濕潤,提高纖毛運動的效率,有利於清除異物。
3.勤洗手,避免將病原菌帶入口、鼻。
4.盡量避免與生病的人接觸,病菌流行季節少出入公共場所。

教學資源:如何保養嗓子?

1.使用適當的音量說話:避免大聲吼叫或提高音量,尤其在吵鬧的環境中,使用麥克風將可免除大聲說話的弊端。
2.使用軟起聲說話:每句話的第一個字輕鬆地發聲,讓氣流與聲音同時出來。
3.使用適當的速度說話:一句話的字數以不超過七到十個字為限,句子和句子中間需做停頓和呼吸。
4.使用適當的音調說話:避免音調太低,以減少發聲時的阻力和聲帶緊張。
5.注意音聲休息:工作時避免滔滔不絕,工作之餘避免長時間聊天、打電話。

6.多喝溫開水保持喉嚨濕潤,以補充聲帶因長期使用而散失水份。
7.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菸、酒、辣椒、咖啡、濃茶等。
8.要有穩定的情緒,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以保持良好的聲帶彈性。
9.感冒時儘量減少音聲使用:有音聲障礙時,音聲休息是最好的方法;不可使用耳語說話,若症狀持續二週以上,應儘早看醫師。
10.注意說話時情緒的穩定性:在情緒極度高昂時,如盛怒、悲傷等,應避免無限制的發洩音聲。

※註:音聲即聲音。

教學資源:小時候胖不是真胖?

大部份肥胖的青少年並非自幼即發胖;但若在青春期結束以前無法有效控制體重,以後成為肥胖成年人的機率為1/28(注意!)。

造成青少年發胖的可能原因有:(1)青春發育期的快速發育。(2)遺傳因素。(3)飲食不均衡。如:正餐飯量不大,卻因嗜吃零食或食物選擇不當,以致熱量攝取過多,累積在體內而造成肥胖。

避免肥胖最重要的辦法就是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

1.均衡攝食六大類食物--不偏食、不過量。
2.一日的總熱量以不低於100-120大卡為原則。
3. 三餐以五穀類為主食,不偏重任何一餐,二餐間盡量勿吃零食或點心。
4.多選用高纖維或含水量高的食物,如:新鮮蔬菜、瓜類等。
5.少吃高脂肪、高熱量及濃縮型食物,如:油酥、油煎、炸、紅燒等都屬含油量高的烹調食品。
6.食物的製作以少油、少鹽、少糖為原則,如:涼拌、烤、串燒、水煮等皆是不錯的選擇。

7.吃飯時細嚼慢嚥,延長進食時間。
8.改變進餐的程序:湯→蔬菜→肉類及飯。
9.多喝白開水:促進新陳代謝,是最健康的飲料;飲酒要克制,飲酒過量會影響各種營養的吸收。
10.請營養師針對你的飲食行為、運動等,設計一份合適自己的制肥計畫。
11.減重應緩慢進行,以每週減輕0.5-1公斤為宜。即每天減少500大卡或增加500大卡的體能消耗。

參考資料

※健康天地電子報 http://www.health.nsysu.edu.tw/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小百科 http://www.health.gov.tw/health/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編印的《青少年白皮書》

第六課「萬世師表--耶穌」共習課

活動名稱:我們這一班

活動目標

1.讓學生能表達出心目中理想老師的形象。
2.讓學生能傳達內心所需求的關懷模式。
3.讓學生能深入瞭解特殊行為對班級和信仰所造成的影響。

課前準備

1.將學員預先分組。
2.依實際班級需要,確定情境。
3.各組內「教員」、「學員」的角色分配。

活動方式

1.進行順序

(1)各組輪流進行角色扮演後,再一起進行混合式的綜合座談。
(2)當一組進行角色扮演後,馬上由老師針對上列情境的處理方式進行分段座談,最後再以整體活動感言的發表作為結尾。

2.情境提供(可依班級的實際需要自行設計)

※學員上崇拜課趴在桌上睡著了。
※上課時鄰座兩人喋喋不休;勸告後,紙條還是傳來傳去。
※學員在上課時寫作業。
※其它學員皆有要好同靈相伴,只有一人在下課時總是落單。
※透過其它學員口中得知甲生在學校結交不好的同學,下課後常至電動玩具店逗留,不肯回家。
※從家長口中得知乙生在家常和父母頂嘴,常要在不斷催促下才肯關上電視動身前往教會聚會。

3.座談內容提供

※擔任「教員」角色的學員,在事件發生時及處理的過程中,有何感想?
※對於事件的處理方式,有無更好的意見或感想?
※這個事件帶給全班的影響有哪些?

4.活動補充

可於活動結束後發給每位學員「教師評鑑表」填寫,經整理後可更深入瞭解學員對本班全體教員的整體看法、期望及需求。

第十一課「為何要信耶穌」共習課

活動名稱:福音茶會--補充

因此活動是鼓勵學員多邀請同學參加,故活動內容除了「(1)教員或學員提出自己的信仰體驗及生活見證。(2)慕道者提出信仰問題或參加此次聚會的感想。」之外,可增列一項--

「身處這個信心危機的時代中,如何建立慕道者對真教會的信賴感。」

教學資源

活在「飛安、工安、治安」處處不安的當下,人們總會尋求宗教的慰藉。但宗教界卻不乏旁門左道、詐財騙色的新聞;而較「正當」的宗教,無非是勸善心、除惡念;去私欲、存大愛,但皆缺永遠的福氣--死後進入天國得永生。

社會動盪、人心虛浮,乃因快速的社會變遷,造成舊有的規範原則不再適用,而新的規則仍在徬徨摸索之中。一些偏差、忤逆不倫、傷風敗俗之事件不但層出不窮,有時甚至以「另類」為名成為主流時尚,視「病態」為「常態」。

身處這個信心危機的時代中,不是靠政治人物登高一呼「心靈改革」便能得到改革,也不是靠宗教界一場盛大法會便能洗盡社會污穢;社會建立信心的來源,必須依靠民間社會中人際網絡的重新建立。

而正確的宗教信仰,即是讓人們能恢復信賴感的社會機制;真教會是唯一對人類真有助益的宗教,它不但使人心有寄託,且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然而,最重要的是:看得見的今生是暫時的,看不見的來生是永遠的(林後四18)。

第十二課「如何相信耶穌」共習課

活動名稱:關懷卡之製作--補充

活動目標為使學員表示對慕道者關心的態度。

課前準備

製作卡片之用具(紙、美工用筆、剪刀、膠水……)、聖經(需要抄寫經文時用)、已完成之關懷卡1-3張(可再準備市面上印有經文之小卡或自製小卡片)

活動內容

1.說明本活動之意義--關懷慕道者及較少出現的主內同靈。
2.說明卡片之製作方式、過程,並展示成品。(最好由具有美工恩賜的同靈擔任,沒有也無妨)
3.由學員製作卡片。
4.會後由負責的教員寄出。

注意事項

1.確定每一位需要關懷之同靈及慕道者皆有人為其製作卡片(教員可事先做好分配)。製作完成後也可傳給每一位學員,每人寫一句關懷語給被關懷者。
2.注重卡片內容之屬靈及關懷上的意義。
3.可在完成之卡片內夾一張有經文的小卡,附上溫馨的話語(此小卡可自製)。
4.在製作卡片的同時,請教員向學員強調關懷同靈及慕道者的重要。

(原[宗教教育]149期,1998年7月號)


作者: 南區專欄小組策劃/洪郁庭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7/01/199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