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54期1998年11月)
專題報導:[宗教教育]性教育的衝擊及因應之道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謝宏惠

每個人從小孩變成大人的過程中,身心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青春期之前還是個孩子,青春期之後就會生小孩了;生理變化之快速,常讓孩子們措手不及。

而在這自由開放的社會裡,大眾傳播媒體充斥著許多色情與暴力,孩子感官所接受到的都是一些不適當的刺激;由於傳統觀念對性的誤解及禁忌,甚至家中的父母、學校的師長們,都很少給予青少年明確的協助,無助的孩子們只好和同學互相討教和比較;一群朋友利用黃色書籍、錄影帶,想了解自己身體變化的原因,卻從中學到錯誤的內容與價值觀而不自知。

對性教育的錯誤觀念


由於我們很少在正規的場合中接受有關性的教導,加上大眾傳播工具又經常報導負面的性;如性變態、性犯罪、不美滿的婚姻等,自然造成一般人以為性是不純潔的或有羞恥的感覺。

當今色情氾濫常被誤認為是性教育的後遺症,殊不知反而是未真正明瞭性教育的真意。自由的社會風氣,性的開放對教會信徒信仰生活帶來了莫大衝擊,而另一方面,教會的信徒對性教育普遍存在著錯誤觀念及羞恥難以啟口的窘境、缺乏對性教育的正確認識與再教育,使得教會的孩子成為性教育較為貧乏的一群。

通常有關性教育的錯誤觀念有以下幾點:什麼都不知道的孩子最純潔;以為孩子長大了就知道;認為孩子在學校可以學習;父母覺得重要但難為情、難以啟口;傳統幾千年來從來沒做過這方面正式教導,不是過得好好的等等。

在這急遽變化的社會,絕對不可忽視孩子的性教育,如果為人父母不願意或不知道如何對自己的孩子做適當而正確的性教育,那麼無異是將性教育的重責大任授權給大眾傳播媒體、流行的青少年刊物、錄影帶,或孩子的朋友了。

父母的擔心


中國的父母常擔心孩子懂得越多,就做得越多;其實國內外的研究都顯示,當孩子的性知識愈多,他愈能擁有開朗的性態度,對性別角色這些有關性的事物態度更呈開朗而健康,可是在婚前性行為的態度上卻是比較審慎自重的。

性教育的真義


性教育是什麼?包含:性別角色的學習、了解自己所扮演的性別角色、對異性性別的認識與尊重、建立兩性之間的人際關係、學習如何與異性正常的交往等。性教育正確觀念,不僅是生理結構的了解,還涵蓋著男女心理上愛的親密、還有社會上婚姻的承諾,彼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有人認為性教育要等到青春期才開始教導,這並不正確。一個人從出生以後,父母親彼此相愛的模式和互相分享快樂與分擔憂愁的形象,就成為子女模仿的對象;子女對性別角色的學習及對異性的態度,多由此建立,因此性教育應由出生就開始了。

「性」包含生理、心理及社會層面,應包括愛、照顧與溝通;性教育是教導孩子對自己的性行為負責任、節制的一種教育,是幫助孩子將來建立美滿家庭的基礎。

性教育概念的教導與因應之道


性教育的實施既然如此重要與急迫,父母與師長如何因應及再教育?以下幾點概念提供父母、師長教導孩子性教育時之參考:

1.在美國多數稱性教育為「家庭生活與性教育」,為什麼?因為教導「性」的時候,不應該拋開家庭來單獨談論。我們學到自己的「性」,就是從父母的家庭開始,我們也要組成自己的家庭,在家庭與婚姻生活中,性是人類所追求最美好的關係;人類在親密的愛中合而為一,不僅是生理的合一、還有心靈的合一,即彼此歸屬的安全感覺以及社會角色的合一。

婚姻中的性,更代表夫妻因愛而共同創造的最美好關係,因此,性是不能脫離婚姻關係的。許多人以試婚、同居等形式取代婚姻,事實上是一種不負責的態度。

2.在性與愛的心理面與積極面,應教導孩子性別平等、尊重異性、兩性角色等觀念,減少多角關係、男尊女卑、亂性悲劇的事件;使之學習更具彈性地適應人格,以成為一位現代的新男性或新女性。

3.彈性的性別角色學習,去除傳統男女角色的刻板印象,現代已不再是「媽媽早起忙灑掃、爸爸早起看書報」的時代了。男女兩性在新的性別角色中,都應養成獨立、自主、進取、負責等工作上所需的人格特質外,溫柔、愛心、善解人意等人際取向的人格特質也不可忽視;男女兩性彈性地視適當的情境來表現不同特質,進而發展和諧之兩性關係。

4.教導孩子以開闊的胸襟,去尊重接納單親家庭及關懷生活在破碎家庭中的子女。

5.另基於預防重於治療的原則,以坦然不忌諱的態度,教導孩子如何應付現代社會的畸形現象;如色情書刊、性騷擾等,以免孩子因好奇無知而受到傷害。

6.異性交往的學習,男女的認識與了解宜從團體活動中進行並觀察,方可真正了解相互的價值觀與個性。在尚未固定對象的時候,不妨多參加團體活動,儘量避免單獨相處,在固定對象之後,則儘量在適當時間之內訂婚、結婚。青年男女也應學習用各種方法表達感情,不要用過於親密的行為來表示。

7.「愛」與「自制」都是必須學習的,以遏止色情氾濫,減少青少年婚前性行為或成年人的婚外性行為。

結語


最後,父母與師長必須要有正確的觀念、足夠的知識、主動了解孩子並與之溝通及良好的身教﹙父母的互動模式及價值觀﹚等。「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二十二6),冀父母、師長能以健康、開朗的態度,讓孩子們明白「雖然我喜歡,但我知道為什麼不可以」,協助孩子度過人生最重要的關鍵時刻。

參考書目

1.《青春期的我》,江漢聲,遠流出版社,民81,台北。
2.《生命與心理的結合》,晏涵文,張老師文化,民84,台北。
3.《畫說性》,山本直英等著,戴娓娓譯,宏觀文化,民81,台北。
4.《性教育》,江漢聲、晏涵文主編,性林文化,民84,台北。

(原[宗教教育]153期,1998年11月號)


作者: 謝宏惠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199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