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48期1998年5月)
宗教教育:[宗教教育]中級班第二學年第四季--宗教比較、教會史綱

南區專欄小組策劃/林珠瑾整理

日期課次崇拜共習
6/6儒家1.禱告會;2.簽到設計簿
6/13道教※自圓其說
6/20佛教※關於佛教
6/27回教※計時搶答
7/4學生靈恩會
7/11民間信仰(一)民間信仰簡介
7/18民間信仰(二)※1.挑錯;※2.民間信仰
7/25初期教會的建立愛心的服事
8/1教會出現墮落與俗化※蔬果擺設
8/8中世紀教會勢力與消長榮美之所
8/15東、西方教會分裂※心語--信仰這條路
8/22十一宗教改格與新教※1.美術字的寫法;2.領詩訓練
8/29十二近代教會的獨立與合一聖樂欣賞

以上有※號者,為小組專門策劃,表示可以配合當課的共習課活動。



第二課 「道教」共習課

活動名稱:自圓其說

課前準備

1.鈴一只
2.六張彩色圖片(可利用本季共習教材活動三:「我思我見」所提供的教學資源。)

活動內容

1.請學員仔細觀察六張圖片內容,選擇一張或數張信仰聯想的主題。
2.每位學員就主題,藉圖發揮其信仰短講三分鐘,圖不限用一張,亦可數張串聯成一講章,只要能自圓其說就好。
3.教員做適度的補充說明,不予以否定。

注意事項

若班級學員不擅發表,或班級人數太多,可採分組方式共同討論,組長自由上台發表。

第三課 「佛教」共習課

活動名稱:關於佛教

課前準備

1.延請數位主內由佛教來信主之同靈或長執參與。
2.將桌椅圍成座談型式,備茶水和零食。

活動內容

1.主領教員先介紹座談人員,再請座談人員就第三課佛教之崇拜教材做補充說明。
2.請學員隨意發問,不便口頭發問者,可用紙條傳遞。
3.座談人員逐條答覆,學員若有不甚明白之處或本身的感言,可隨時提出討論發表。
4.座談會結束前,向座談人員致感謝之意。

第四課 「回教」共習課

活動名稱:計時搶答

前言

活動五--〈回教世界翦影〉,設計精湛,提供教學資源豐富,且比坊間書店所記載的顯得簡單又明瞭。至於回教文化,尤其婚姻制度,倒是與一般文明國家有別;故建議任課教員,補充回教國家習俗文化的色彩。題目以比較回教與真教異同設計,加深學員在崇拜課程中,概念的分類,對課業繁重的學員來說,應是休閒中的新知收穫。

回教雖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在台灣本土鮮為人知。它傳入中國約一千四百餘年歷史,信徒數僅次於佛教,居第2位。在亞洲地區回教徒較多的國家有印尼、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而台灣回民約五萬人,是總人口的1/420,清真寺六座,回教在台灣不如佛教、道教與基督教盛行。

課前準備

1.鈴鐘2個
2.教員準備題庫裝在盒子裏。

活動方式

教員抽題唸出題目,兩組學員按鈴搶答,如不完整或錯誤,教員示意再重新按鈴搶答。題庫設計簡單易答:如

1.回教又稱xxx教和xx教?伊斯蘭、清真。
2.回教的創始人是誰?穆罕默德。
3.回教創立於何時?約西元600年。
4.回教的基本信仰是什麼?六大聖條。
5.真教會基本信仰是什麼?五大教義。
6.伊斯蘭的含義?順安。順從真主而獲平安。

7.回教的真主叫什麼名字?阿拉(或安拉)。
8.基督教獨一真神名叫什麼?耶穌。
9.回教徒信奉的經典是什麼?可蘭經(或古蘭)。
10.基督徒信奉的經典是?聖經。
11.回教信仰是多神或獨一神?獨一神。
12.回教受那兩種教派影響甚多?基督教與猶太教。

以此類推,不勝枚舉,教員補充的文化習俗亦可列入題庫。

第五、六課「民間信仰」共習課

活動名稱:挑錯

課前準備

鈴若干只,學員自備筆、紙和課本。

活動內容

1.學員分組坐好,一組約有7人,每組分一只鈴,每人各有紙、筆和課本。
2.主領教員唸一段短文,其中故意製造一些錯誤的人、時、事、教義,念完稍做停頓,讓各組彙整挑出的錯處(下列參考題庫「」者),按鈴搶答更正。搶答組沒發覺或更正錯的地方,由其他組搶答補正。
3.每更正一個答案,讓各組即得一分,若再經其他組補正,則分數全部算補正那一組的。比賽結束後,統計各組成績給予鼓勵或稱讚。
4.若班級氣氛良好,亦可改成教員一面念,學員一面按鈴搶答。

參考題庫

1.儒家也可以說是「儒教」,經典是四書五經。(儒家非宗教)
2.儒家設計五倫,規劃君臣、父子、夫婦、「婆媳」、「妯娌」的名分和角色,開出人倫生活的常道。(長幼;朋友)
3.道教創始於東漢「張載」,利用道家老莊思想做為教理根據,是我國民間普遍的信仰。(張陵)
4.佛教在公元前五百年,由釋迦牟尼創立於「孟加拉」,經典有三藏,即經藏、律藏和論藏合稱大藏經。(印度)
5.世界三大宗教是「天主教」、佛教和回教,其中最年幼的宗教是回教。(基督教)

6.回教是穆罕默德所創,崇拜的神是「耶和華真神」,回教相信宇宙中,有四種看不見的精神物,就是天仙、地神、魔鬼和靈魂。(真主安拉)
7.台灣民間信仰拜「獨一神」,教義中摻入道教、佛教和儒家的思想。(多神的偶像崇拜)
8.台灣民間信仰中的天公又稱「三清大帝」。(玉皇大帝)
9.台灣民間信仰的巫覡有乩童、「細姨」、法師和符法師。(尪姨)

活動名稱:民間信仰

在此提供「台灣民間婚俗古今談」。初期台灣婚姻仍本周公所制之禮,日本統治之後,婚俗逐漸被西洋所同化。台灣光復,民風大開,與西洋接觸頻繁,更加傾向於中西雜揉,而成合璧的婚俗了。茲因篇幅關係,今將較常聽見或隨時代潮流消失無蹤的婚俗,予以簡敘,細細品味其中蘊含的深意。

1.新娘車起程時,要立即丟下一把紙扇,俗說是「放性地」。就是要把在娘家所有不好的脾氣,一股腦兒丟棄淨盡,改以溫柔的性情,面對夫家的親戚朋友,使大家有好的印象。
2.娘家父母,眼見女兒被新郎迎娶而去,喜轎起動時,將一碗清水向轎後潑去。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像潑出去的水。」表示自今而後,女兒已是婿家的一份子。以實際行動,無聲的言語,告誡女兒,要入婿方家教,正是最好的箴訓。
3.迎親中,扶新娘下轎,媒婆拿著米篩,遮住新娘,地上有人趕快舖上毛毯或布袋,輪流向新娘走去的路上接替舖去,直到大門。米篩寫以辟邪,毛毯或布袋傳進,寓有「傳袋」,即傳宗接代之意。
4.新娘與新郎喝交杯酒,即兩個酒盃用紅絲線連在一起而飲,象徵夫婦同心好合。
5.撒帳:以銅錢或糖果向帳中撒上,讓家中親戚孩童拾取,寓早生貴子。

6.久婚不孕,是婚姻上一椿非常遺憾的事情,尤其有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夫妻苦惱,岳家也跟著著急,而民俗傳說,元宵時節,由岳家送一盞燈到婿家,希望由「傳燈」的諧音,來個「添丁」的好兆頭。也有傳說,認為女兒肚子不爭氣,遂到市場買個豬肚,送到婿家,給女兒燉或煮;藉此「換肚」,及早受孕生個外孫。
7.昔時在大家庭制度之下,除了新婚、歸寧,才有夫妻同進同出的機會。在「君子廳,小人房」的家訓下,新房中儘可細聲傾訴,客廳中如果大聲嘩笑,會被怒言責斥。現代青年多仿效西洋方式,婚後小倆口獨居,或去蜜月旅行,度過一個自由自在的新婚假期。

正婚之外,如:

1.招贅:在昔時,娶媳婦要花一大筆金錢,如家中兒子眾多,都驅使其入贅為婿。入贅者,因要拋棄本身姓氏,大部分被視為沒出息的孬種。奮發有為者,只是鳳毛麟角,絕大多數都是好吃懶做的不中用青年。因招贅之風,致家庭風波、逃婚與離異事件者層出不窮。

時至今日,台灣經濟起飛,凡有為青年,視招贅為出賣祖先,鄙視招贅。正當此時,立法院審議通過,民法婚姻篇修正為:「子女從父姓,如有從母姓者,從其約定。」這樣一起,毋需招贅,得以延續祖先嗣祀。

2.童養媳:台語是「媳婦仔」,目的有兩種,一種是夫婦尚無所出,即予收養,並名為「招弟」。另一種是平民之家,鑑於長大成人,娶媳婦要花大筆金錢,故自小就收養童養媳,內定將來匹配與某兒子為妻;不但可減少將來娶媳的巨額費用,另一方面,可免費差其做事。童養媳自小在養父母的教養中成長,對於養父母的性情,家務的熟悉,遠較迎娶的媳婦貼心,因此,收養「童養媳」蔚為風尚。

光復初期,台灣社會由農業型態,蛻變成工業社會,更使婚姻趨向西洋式,自由戀愛,一般男子視家有童養媳的妻室,為落伍的老式婚姻,且受人揶揄、恥笑。童養媳中,也普遍接受現代教育,不顧一切反對與養兄成婚。身為父母者,處在西洋婚姻澎湃的浪濤中,深怕造成婚姻失敗,其或釀成悲劇,童養媳婚姻制度,遂在童養兄與童養媳兩股怒潮衝擊之下,成為歷史名詞。

3.指腹為婚:乃是古代官宦的同僚,或是同業的至交好友,志趣相投,往還甚密,恰好兩人的妻室都已懷孕,為使下一代更為親密,相約如都生男孩,使其結拜兄弟,如都生女孩,使其結拜姊妹,如果一生男、一生女,使其成為夫婦。各以交換信物為憑。

經歲月流逝,或許一方厄運連連,另方難免有悔婚之想,時有「人情薄如紙」的悲劇發生。直到日據時代,對於長達20年的指腹為婚,期間變化太大;因此,指腹為婚,也宣告壽終正寢了。

結語

二十一世紀,講求簡單、自然、民主、自由,舊傳統中的婚姻價值屢見悲情。然而在主裏的我們,何其有幸!主說:「不要驚動、不要叫醒我所親愛的,等他自己情願。」(歌二7)。神的愛是怎樣深切又細膩啊!當我們被揀選的時候,就已經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了。

人世間完美的愛情,唯有在主的國度裏尋覓--主內聯姻。

第八課「教會出現墮落與俗化」共習課

活動名稱:蔬果擺設

前言

教員舉例說明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事物,提昇學員的感受力與洞察力,訓練學員多注意,細觀察,用心感覺,然後,分組以「插花」、「水果拼盤」、「蔬菜拼盤」或「鮮花、水果、蔬菜」三種合併設計,課後大家一起分享之。

課前準備

※蔬菜(可雕鏤的:如紅、白蘿蔔、小黃瓜、馬鈴薯……等)
※水果:當季的水果三種如香蕉、蘋果、芒果等。(樣式、顏色多種,有些備而不用亦可吃)
※鮮花:數量少,花樣多。
※沙拉、蕃茄醬:除了造型用,會後尚可做「生菜沙拉」吃。
※工具:刻刀、剪刀、水果刀、大盤子,各種型狀。

活動內容

1.主領教員先介紹美的形式原則。(請參考本季共習活動教材活動十二)
2.將學員分組,一組約四、五人,每組發給一把水果刀,一個大盤子和三種水果。
3.各組分別帶開,以現有材料,應用「美的形式原則」概念,討論如何切割擺設水果,以便就地取材設計之。
4.二十分鐘後,回教室展現成果,每組派一位代表,解釋之所以這麼擺設的想法,供大家參考。主領教員予以嘉許或建議。

※材料數量有限,樣式無限,各組設計好了再拿,不可先爭去放著,甚至不用,教員要注意提醒。

第十課「東、西方教會分裂」共習課

活動名稱:心語--信仰這條路

課前準備

延請三位不同年齡層的同靈,包括青年、中年和老年,就「信仰這條路」這個題目,準備十分鐘的感言。

活動內容

1.介紹請到的同靈,並致感謝歡迎之意。請三位同靈分別上台和學員分享感言,上台順序從青年、中年到老年。
2.請學員給予回饋。
3.主領教員歸納數點不同年紀對信仰看法的差異,強調信仰對人生的重要性,勉勵學員立志終身活在主裏。

第十一課「宗教改革與新教」共習課

活動名稱:美術字的寫法

課前準備

1.延請有美工恩賜的教員或學員主領。每位學員一支鉛筆、一支角頭麥克筆和一塊橡皮擦。
2.每人兩張打好四等分字格的B4紙張。

活動內容

1.主領教員講解中國文字的結構,並提供數例,以利學員共同分別研究。如左:
2.挑四種不同結構,每種結構提供二、三個範例,讓學員自行練習,練習之前先示範下列步驟,讓學員觀摩。

(1)用鉛筆輕輕將文字骨架畫出一個輪廓,求其天地左右、文字空間的均衡。
(2)根據大略字架用麥克筆,畫出實際文字的結構。提醒學員注意持筆的角度變化及運筆方向。
(3)用橡皮輕輕擦去鉛筆痕跡。

3.展示學員作品,並稍作評比。



(原[宗教教育]147期,1998年5月號)


作者: 南區專欄小組策劃/林珠瑾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199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