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54期1998年11月)
宗教教育:[宗教教育]中級班第三學年第二季--教義比較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南區專欄小組策劃

日期課次崇拜共習
12/5洗禮(一)※1.神的愛子;※2.浸禮經節串珠
12/12洗禮(二)※1.我知「道」;※2.浸禮經節串珠
12/19聖靈(一)※1.真理辨證;2.禱告會
12/26聖靈(二)※1.天南地北話聖靈;※2.受聖靈體驗談
1/2安息日(一)心領神會
1/9安息日(二)我如何回答
1/16聖餐禮(一)真理知多少
1/23聖餐禮(二)步步為營
1/30洗腳禮常識.嚐試(三)
2/6使徒時代教會的俗化班之獻禮──口之頌
2/13十一羅馬國教的俗化文字工作者的素養與挑戰
2/20十二教會分裂與改革1.要我為你做什麼;2.答非所問
2/27十三活動

以上有※號者,為小組專門策劃,表示可以配合當課的共習課活動。

註:茲因中級班教材版本更動,若有與課本迥異之處,請酌情參考。



第一課「洗禮(一)」共習課

活動名稱:神的愛子

課前準備

主領教員延請2位新受洗不久的信徒,最好是學員,或曾接受過其它教派洗禮的信徒;帶著他們受洗時的記錄,如照片、錄影帶、日記等,和學員分享受洗的心情和體驗。

活動內容

1.主領教員介紹見證者。
2.請他們見證,並展示受洗時的種種記錄。
3.學員給予回饋,或發表感言。
4.主領教員稍做結論,再籲請學員體驗慕道者的熱忱,延續受洗之後的牧養工作。
5.課後再安排學員協助洗禮場的各項工作,如領詩、司琴、帶領受洗者……等。

活動名稱:浸禮經節串珠

活動目標

1.讓學生充分瞭解浸禮的由來、方法以及浸禮的功能為何,並明瞭浸禮的預言及預表,確認受洗者的資格有那些?「嬰兒受洗」的必要性及聖經的根據。
2.藉由經節的串珠,可作為往後與人談道作準備。
3.明瞭藉由浸禮使罪得赦、成為神的兒女的尊貴性,更要立志守道不要使神的名蒙羞(來六4-6)。

課前準備

1.福音單張--談洗禮(編號B8216)。
2.福音小冊--信而受洗必然得救。

「經節串珠」參考資料

一、任課教員影印一份聖經各卷英文名縮寫。(詩Ps,太Mt,徒Act,約Jn,羅Rom,約壹1Jn,路Lk,傳Eccles,弗Eph,林前1Cor,希Heb,加Gal,多Tit)

二、聖經中有關浸禮的記載

1.舊約的預言與預表

A.預言--彌七19;亞十三1。
B.預表--

a.挪亞一家八口歷經洪水(彼前三20、21)。
b.受割禮(創十七9-14;1Cor 6:11)。
c.以色列人過紅海(1Cor 10:1-2)。

2.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裏上來。天忽然為祂開了,他就看見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祂身上。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太三16、17)

*浸禮的由來--主的示範(Mt 3:16-17)

A:主的吩咐(Mt 28:19)
B:門徒遵行(Act 2:41)
C:浸禮的方法(1Jn 5:8)
D:功能(Act 22:16)
E:資格(Act 4:12)
F:嬰兒受洗(Act 2:38-39)

作見證的原來有三:就是聖靈、水,與血,這三樣也都歸於一。(約壹五8)

*浸禮的方法--本會堅信浸禮的屬靈功效,浸禮的方法正確與否,將決定這種浸禮能否有赦罪的屬靈功效,與一個人能否得救。

A:浸禮有聖靈作見證
B:全身入水(Mt 3:16;Act 8:36-39;Rom 6:3-4)
C:低下頭、面向下(Rom 6:5;Jn 19:30)
D:奉主耶穌聖名(Act 19:5;Mt 28:19;Act 2:38,10:48,4:12,8:16)

4.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主--我們神所召來的。」(徒二38)

*認罪、悔改、受洗、赦罪,因信稱義永生的得救道路(Act 2:38-47)

A:嬰兒受洗(Act 2:38-39)
B:神的應許,主重視嬰兒(Lk 18:15-17)
C:有原罪,可能夭折(Ps 5:1-5;傳八:)
D:憑父母的信心(Mt 15:28;Jn 4:49-51)
E:使徒時代為嬰孩施洗(Act 16:15,18:32-34)。

5.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四12)

*受洗資格(Act 2:38-47)

A:相信耶穌是獨一的救主(Act 2:38-39)
B:相信主寶血有赦罪的功能(Eph 1:7)
C:相信本會是得救的真教會(Heb 2:1-4)
D:必須悔改(Act 2:38),承認罪過,離開罪惡,而能歸向真神,立志向善。
E:立志守道(Act 14:22;2Tim 1:13-14);立定心志,恆久守道,固守真道的奧秘。

6.浸禮的功能

A:使罪得赦(Act 2:38,22:16)
B:與主同復活(西二;Rom 6:4)
C:得以靈性重生(Jn 3:3-5;Tit 3:5)。
D:得救稱義(Rom 5:9;1Cor 6:11)
E:歸屬基督,成為神子(Gal 3:27-29;Eph 1:4-5)

第二課「洗禮(二)」共習課

活動名稱:我知「道」

課前準備

印製有關洗禮的測驗卷,題目如下:

選擇題(可以複選):

1.( )記載主耶穌受洗的經文(a.太三16、17 b.路三21、22 c.可一9、10 d.約三22)。

2.( )受洗是與主同死,同埋葬,同復活的過程,是依據(a.西二12 b.羅六3、4 c.徒二十二16 d.彼前三20、21)。

3.( )受洗時,水中有主寶血能洗淨人的罪,是由於聖靈的見證是依據(a.加三27 b.可十六20 c.約壹五6、7 d.羅八9)。

4.( )受洗之前要悔改是記載在(a.林前六11 b.徒二38 c.多三5 d.弗二19-21)。

5.( )受洗時要奉主耶穌聖名是記載在(a.約二十21、22 b.羅十15 c.林前十二3 d.徒二38)。

6.( )受洗者要全身入浸的依據是(a.徒二38 b.路三7、8 c.羅六3、4 d.太三16)。

7.( )受洗者要低下頭的依據是(a.林前一16 b.羅六5 c0羅六13-17 d.路三21、22)。

8.( )舊約的割禮是預表新約的洗禮,記載在(a.西二11、22 b.創十七9-14 c.利十二2、3 d.太二十四14)。

9.( )嬰兒可以受洗的史實記在(a.徒十六15、32-34 b.林前一16 c.林前十1、2 d.徒十八24、25)。

10.( )證明洗禮和得救有絕對關係的經文在(a.林前六12 b.約三5 c.多三5 d.彼前三17、18)。

標準答案

1. a. b. c.   
2. a. b.
3. c.       
4. b.
5. d.
6. c. d.
7. b.
8. a.
9. a. b.
10. b. c.

*鈴一只,獎品若干。
*於崇拜課時,預先叮嚀學員認真聽講,將於共習課時驗收成果。

活動內容

1.以報數方式將學員分組,每組4人。
2.將各組分配到教室適當的位置,請組員帶著聖經坐好。
3.將測驗卷和筆發給每一組,規定各組在10分鐘之內合力完成,可以預先交卷。
4.聽到鈴聲之後交卷,由助領教員批改試卷,主領教員和學員一起討論答案。
5.宣布成績,頒獎給最佳成績組,並請該組派代表來說說勝利的秘訣。
6.全體合唱讚美詩292首,結束本活動,教員於結束前再次期勉大家,守住本會的信仰遺產,不可輕忽。

第三課「聖靈(一)」共習課

活動名稱:真理辯證

活動目的

延續崇拜課程,訓練學員,將剛上過的崇拜課重點以正確觀念牢記在心,透過表達,更加深印象。

教學方法

以本課作業問題做為正、反辯的題目。

*正辯--全體學員。
*反辯--上課教員和助理教員。

注意事項

1.不要將學員分組成正辯與反辯,恐持反辯立場的學員,為了逞口舌之快,爭取表面上的勝利,強詞奪理,混淆視聽。
2.如果學員太少,或能力較弱,助領教員可分配與學員同組,視實際情況調整。正、反辯旗鼓相當,活動進行自然熱絡。
3.反辯的教員應適時放水,切勿憑恃口才經驗,爭論不休,造成錯誤的示範。

教學資源

一、凡是能說耶穌是主的人,不一定有聖靈在他裏頭。

*反辯

a.「(林前六19、20)」:證明當人信主之後,神以重價贖回我們,我們就不像過去,是屬於自己的;因為從神而來的聖靈,住在我們裏頭,我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
b.使前論更證明--當人心裏相信,渴慕聖靈,根本不需要祈求,深知人之心思意念的神,便會不知不覺中,將聖靈降在各人身上。
c.神是靈,藉著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只要我們信耶穌是基督(弗三7),聖靈便住在我們心裏,叫我們的愛有根有基。

綜合以上論點,只要信耶穌是主,便有聖靈在裏頭了。

*正辯:參考課文和作業指導。

二、五旬節那一天,門徒所說的方言是各國的語言,今日方言派所說的方言是神國的語言。

*反辯:聖經上記載五旬節那一天(徒二1-11),門徒所說的方言是別國的話,眾人的鄉談,講說神的大作為。而今日主張「說方言證明有聖靈」之派別的教會,所說的方言,只是模糊的舌音,根本沒人聽得懂;甚至連說方言的當事人,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如此已失去了說方言的意義。

且據聖經所有的記載而論,僅此一次,不再有同樣的情形發生,所以說五旬節時所說的方言,只是偶然,且是人聽得懂的方言。今日,方言派所強調的方言,顯得矯枉過正,不足為道,「方言乃神國的語言」之說,不過是自說自話而已。

*正辯:參看課文(註十)更正內容。

三、使徒時代,受聖靈的人必都說方言,說方言是聖靈的恩賜。

*反辯:參考(註七)與(註九)。

*正辯:參考(註七)與(註九)的更正內容。

第四課「聖靈(二)」共習課

活動名稱:天南地北話聖靈

課前準備

教員準備多方面有關聖靈的資料,如:1.求不到聖靈的心情。2.隱而未現之罪。3.靈性禱告、聲音、動作之我見。4.對靈言禱告應有的認識。

活動目標

引發學員道出內在的心聲,得以更健康的心態,接受神的旨意,並更認識聖靈的作為。

教學資源

我們都知道,聖靈是神的靈,當神的靈住在我們心中,成為我們的主宰,我們的生活便有了重心,可以過著在地如天的日子。當我們軟弱、疲乏時,聖靈總是會用說不出的嘆息,為我們禱告,引導我們明白真理,勿陷罪惡深淵,重新歸回主道。以上這些話都是老調重談,今天,這個共習活動要換個方式。

或吐吐苦水,或將累積在內心,所見所聞的感想,只要和聖靈有關,都可敞開心門,盡情吐露。首先,我們就以「求不到聖靈的心情」來拉開今天共習活動的序幕。

以下是零碎的談話,僅供參考,希望這些話語,能給上課的教員帶來靈感,打開學員的話匣子。

一、我認識一位溫柔可人的姊妹,她乖巧、勤快,又負責任,絕不疾言厲色,也不道人隱私;但就是求不到聖靈。每次靈恩會或學生靈恩會禱告結束後,總是眼眶紅腫,我們就知道她又向神傾心哭訴一番了。看在眼裏,好心疼哦!不知神的旨意如何,我覺得好納悶!她的實例,使我對「得聖靈與否」另有一番詮釋。因為認識她,讓我對尚未得到聖靈的人,總能以平常心看待。我認為求聖靈的態度,只要問心無愧即可,我深信,專注用心默唸,永遠比嘶聲吶喊來得正確而有效。

二、記憶中,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得到聖靈了。只記得,那時候每次禱告都很快樂;漸漸地,不知什麼時候,聖靈消失了。現在,禱告得太久,就覺得很累。我常回想以前得聖靈時的心態,令我百思不解的是,同樣的方法,心情卻有截然不同的感覺。反正,我不明白,為何有人到現在還求不到聖靈;也不相信,神會一直不給聖靈,我的心情是既沮喪又矛盾。

三、我現在還沒得到聖靈,從來就沒得到過,我知道自己不夠好,但我盡力在改進;我相信,總有一天,當我改進到合乎神的標準,神就會把聖靈賞賜給我了。

四、求聖靈的路程,對我來說是艱辛的。我傷心流淚,跪在神的寶座前,當鈴聲一響,禱告結束,我總是再度被失望籠罩。夜深人靜,捫心自問,我什麼地方做錯了?神不喜歡我嗎?神喜歡作弄人嗎?祂是愛惡作劇的神嗎?還是遺忘我了,一大堆的問號,左思右想,我真的不知道,到底那裏錯了。

五、每當我向其他教派的人,表明我是真耶穌教會的信徒時,他們總或明或暗地對我們禱告的方式,表示害怕、厭惡。有一陣子,我也覺得身體震動不雅觀,後來,偷偷觀察一些靈修較好的弟兄姊妹禱告,發覺每個人都不相同,有溫和,有激動。我自己也嘗試讓身體不過於震動,仍保持口中的靈言持續,竟然成功了,那種感覺真好。

六、說到身體震動,聯想到靈言的聲調。每個人對聲調的反應,或許不盡相同,但大致上,應該不會相差太多,當然少數難免。以我個人的感覺,聽到刺耳尖叫的靈言禱告,雞皮疙瘩赫然豎起;我認為天國的言語,應是溫柔悅耳,如沐春風。

七、所謂「靈言、靈歌、靈舞蹈」,我沒見過。本身除了靈言禱告外,只體驗過拍手、舉手的禱告;自然而然地,沒有故意想要怎麼做。不過,我贊成與會眾一起禱告,應該自律;免得讓慕道者覺得秩序混亂,影響印象、觀瞻,因為聖靈是理性,可自我節制的。

八、剛剛有多位學員述說自己「求不到聖靈的心情」,在此先聲明,避免論斷--沒有一件事是絕對的,只是提出來做參考而已。聖經中的人物約伯--敬畏神,完全正直,遠離惡事,受試煉之後,才發覺自以為義;或許,我們也有著隱而未現的罪而不自知。

像我,即使有聖靈,也常犯錯,隱而未現之罪,不知有多少。所以,求不到聖靈,省察內心,如果坦然無懼,就只有耐心等候神的時候了。

九、我聽過「隱而未現之罪」的一個見證。約伯隱而未現之罪比較「形而上」,我要說的這個見證比較「形而下」,容易明白。有一位姊妹年少時,曾嘲笑別人懷孕的體態醜陋,並且發下宏願,以後一定不生孩子。及至成年,論及婚嫁,夫婿是獨子,公婆苦盼孫兒降臨,但她每次懷孕,總是流產,不但生不出兒子,也生不出女兒,壓力愈來愈大。

經過7年漫長的歲月,眼淚不知流了多少,起先她總是不明白,有次聚會時,傳道談到「隱而未現之罪」,她才恍然大悟,找到癥結。禱告之結通暢了,向神流淚求赦,終於蒙神垂聽,喜獲麟兒,不過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綜合勉勵

屬靈的事,非常奧妙,天國路崎嶇難行,魔鬼如吼叫的獅子,信徒千萬不可落單,常常聚會,常常禱告,主內靈裏互相提攜,肢體互相效力。在禱告中,請為今天尚有心願未遂的同靈禱告;往後,多省察自己的內心,多交換心得,團結就是力量。世間沒有不散的筵席,記得約定--天國相見。感謝神的帶領,也謝謝各位踴躍發言。

(原[宗教教育]153期,1998年11月號)


作者: 南區專欄小組策劃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199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