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60期1999年5月)
專題報導:[宗教教育]全球宗教教育現況簡介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宗教教育活動在亞當被造之後即已開始,神常親自出聲與始祖夫婦講話,施以機會教育。始祖犯罪之後,神選召挪亞、亞伯拉罕等義人,一直延續到後來的猶太民族,他們被稱為選民,因為他們特別注重敬拜神,尤其在家庭宗教教育方面,大人更是以身作則。

在宗教節期的活動上,常施以機會教育,以闡明神的恩典。因此猶太人在亡國二千多年之後,得以復國,實得力於宗教教育的成功及神的信實和憐憫。

在新約初期的教會,仍靠家庭的宗教教育教導兒童明白聖經、敬拜真神,如提摩太無偽之信,乃母親友尼基所培植的(提後一5)。

改教前後的宗教教育


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前,歐洲普設修道院,乃早期的神學訓練機構,但這時已無聖靈的工作,在研讀聖經時,因無法明白真理,教會就變了質。

1517年路得馬丁改教,各國群起響應,新教興起,他們重視宗教教育,信徒普遍認識聖經,明白天主教之錯謬,致使許多天主教徒叛教,教會領導人見狀,遂研採宗教教育制度,重視教育方法。

從此各國開始重視主日學的組織,培養教員,發行教材,組織良好,教員皆為自願而無酬地付出,這種制度成為宗教教育人員的特徵。

宗教教育在中國


1910年,為統一各教派兒童宗教教育,各教派共同組成「中國星期日學校協會」,簡稱「主日學」,他們重視教材的出版,教員的培訓。

此後各教派也紛紛成立宗教教育促進會,但是在工作推展時傾向於以物質的贈予或以趣味性的課程來吸引學生,這種投其所好的方法,與真教會的宗教教育完全不同。屬靈的真教會是以真理、及聖靈的引導為原則,讓信仰生活化,來發展宗教教育。

真教會在台灣的宗教教育


根據上海總部所發行的《聖靈報》,得知本會初期並無宗教教育機構。民國23年(1934年),由台灣的傳道者,首次設立「兒童聚會」,而一直蒙神賜福且順利發展。

1954年,台中教會首先試辦「青年聚會」,培育許多聖工人才,各地教會也紛紛成立青年聚會,使台灣的宗教教育蓬勃發展;後來不少青年留學歐美,使真教會因此得以順利在世界各國發展起來。

真教會在國外的宗教教育


自1965年台總差派楊約翰、林奉生兩位長老前往沙巴、馬新、印尼、香港積極推展宗教教育,青年大發熱心,參考台灣的宗教教育組織制度,並且把台灣的教材譯成英文或當地語文。

除此之外,在二十多年前,楊約翰長老鑒於聖工人才培育之重要,又在馬新、沙巴開辦每年為期一個月的短期神學訓練,凡是13歲以上的同靈皆可參加,使當地教會的接棒者不至於中斷,尤有甚者,他們也開始可以踏出本國,協助附近的印度、泰國、菲律賓等聖工。

印尼總會因得力於郭子嚴長老長期駐牧,早已有兒聚、青聚。但由於印尼曾有排華政策,並且採取同化華人的策略,使得如今50歲以下會說華語者寥寥無幾,因此教材都需以印尼文來編寫。值得一提的是,印尼總會在辦理迦南學校方面相當成功,不但對外招生,並且由幼稚班開辦到高中,每個階段皆有不少學生。

目前雅加達、文登、展玉、馬辰共有五所學校,學生安息日都參加本會聚會,不少青年學生在信仰上都會主動尋求體驗與追求,以致都接受本會洗禮,成為信徒。

在歐美及紐澳的教會由台灣、港九、東南亞信徒移民或留學當地之後,也自覺使命開辦宗教教育,目前由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地負起英文教材的編寫及出版工作,供英語系國家使用。

在日、韓及中國大陸的教會看到台灣宗教教育之成功,也極力推展宗教教育,並且吸引未信兒童、青年參加。

在印度、泰國、菲律賓、非洲各國的教會,開拓的傳道者也教導他們看重宗教教育工作。

結語


目前,尚有不少教會缺乏師資人才,尤其在開拓地區,更需有好講員協助訓練工作,因此聯總每年都要徵召義工協助訓練工作。深盼有教學經驗,又有屬靈品德、智慧及恩賜的同靈,應把握事奉主的機會,挺身而出,為宗教教育這塊仍待開墾的園地。

一同來開發、撒種、澆灌,讓真理的根扎得更深、更廣,必可期待在宣教工作上有果實纍纍的豐收。


(原[宗教教育]159期,1999年5月號)


作者: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199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