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51期1998年8月)
你來我往:[宗教教育]如何培育有責任感的孩子?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 許德宏整理

林媽媽問:

家裡有三個孩子,在家常常丟三落四的,每次都是我跟在後面收拾;在校也常掉東忘西,還得我常跑學校為他們送去。真不知道負責任的態度在他們心中到底占有多大份量?




哈利路亞,親愛的林媽媽平安:

時代步調走得愈快,許多理當扎根的生活常規反而漸不受重視,諸如:禮貌、規矩、整潔、公德心、勤奮、節儉;好像孩子只管快快長大,快快築夢、快快適應就行了,這樣的偏頗認知,對下一代來說並不是件好事。

走在校園或人行道上,仍可使用的文具、飾品、零錢每每留在地上,鮮少有人拾起,妥善保管的觀念似乎遠不及花小錢買新的之汰舊想法,無形中浪費的習慣於焉產生;作業交不出來,推託的言詞,找人捉刀,一切交差了事只求過關,學問真諦了解多少?

在小型聚餐的場合,事後收拾的往往是大人,小孩子儘都追逐嬉戲,一點也不覺得不適?難道,不給壓力就能習得傳統美德?愛孩子就凡事扛起來?眼高手低是大人日後樂見的結果嗎?

或許是富裕帶來的後遺症吧!舒適的生活過慣了,茶來伸手、飯來張口變得理所當然;父母為孩子設想周到,忽略從小就該建立對自己負責的觀念,讓小孩覺得反正天大的事都有父母頂著,有恃無恐,相對地便減低自我提醒及訓練的要求。

從書桌凌亂、衣物散落、慌張無主,到行事草率、空說大話、過於依賴;種種外顯、內在行為和動機,早就說明了一切,責任感的養成是刻不容緩的,稍不留意、輕忽,便可能成了孩子不負責任的幫兇。

據聞,在小學自治市長選舉參選政見中,有倡議加派人手打理校園校外打掃區的訴求,獲得不少支持的聲浪,原因即在於一些學童養尊處優、偷懶、拖延的行為,惹人非議,加上校外打掃區整潔與否關係著學校門面問題,自然在心態上傾向維護校譽的積極、支持作法。或許,小小心靈裡也有自覺同儕間推託敷衍的不負責任觀感,所以,父母的動作要加快些囉!

天下父母心,愛孩子就要適時讓他吃點苦,從日常生活中開始做起,灌輸孩子「今日事,今日畢」的觀念,自身的事物自己著手處理,定時整理房間、衣櫃,幫忙打掃居家環境,訓練做事謹慎、認真的態度,並讓孩子學習節約、勤儉的好處,養成堅守不浪費、不奢華的開銷習慣。

諸如:衣服整齊大方即可,文具以實用性為主,零用錢花費需列明細表,不要一味追求流行時尚、名牌、裝飾,比酷比炫的結果,永遠不能知足常樂,而且自身又獲得了什麼?惟有清楚知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道理,積沙成塔方有穩固的根基。

再者,告訴孩子:父母不可能陪伴子女一輩子,總有分開,需要各自獨當一面的時候,趁著可以教導、指正的時光,一點一滴慢慢培養,按年紀大小增加訓練的份量,定期檢查驗收,對日後的助益,可謂影響深遠。

舉例來說:日本、德國在世人眼中,尤其做事方面受到極高的肯定與評價,歸根究底便是每個人從小即培養出十分仔細、認真、確實、負責、嚴謹的生活處世態度;古云:「嚴師出高徒。」即謂有好的要求才有出類拔萃的表現,聖經上亦有:「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的教訓(路十六10),可見神始終喜愛凡事盡忠守分具責任心的人。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負責任的孩子是每個人樂於見到且願意提攜的對象,盼望身為家長的大人們陪孩子一起「洗心革面」吧!



(原[宗教教育]150期,1998年8月號)


作者: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 許德宏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8/01/199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