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兒
看了一月號「風箏與線」的內容後,忍不住要為作者感到慶幸,為這對父母喝采,更感謝天上的神,賞賜他們一家人這樣的智慧與執著。在這功利的台灣社會,能有如此豁達、開朗的觀念,積極肯定「人皆有不同恩賜」的價值觀,在孩子成績單明顯分壘之時,還能予以大力的支持,實在很不容易。
放眼望去,關心孩子教育的父母,會有幾對父母未曾對孩子的分數斤斤計較呢?雖然成績實在很不錯了;但如果是滿分,不是更好嗎?為人師者,總認為養成孩子良好生活習慣和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是教育最重要的一門功課;其次才是專業知識的吸取。但因一般評量,並未為對前項打分數,因此「眼見為憑」的分數,就成了教育的指標。
為了適應家長,許多老師只好做了「為考試教書」的妥協:月考前,拚命印考卷、做練習,甚至將月考題目出得十分簡單,避免考倒學生,否則將產生一大堆後遺症。
事實上,分數真能代表他在這階段學習的全部嗎?而擁有高分的他是否對這科目真有這麼不錯的思考與研讀能力呢?那麼名次在後的人,一輩子就此黯淡無光了嗎?
如果孩子喜歡讀書,可以多鼓勵;如果不愛念書,不妨趁早從他的長處中,多方引導,給他在這方面學習的機會與表現。人是需要被肯定的,當孩子發現自己真的還不錯時,便能開始看重自己、尊重別人、珍惜生命!試著將眼光放遠,當孩子離開了求學階段,想想:他能做些什麼?
聖經上也說:我們同是肢體,但恩賜各有不同;按著各人恩賜,做好份內的事。與孩子相處時,不妨將此點納為教導準則的前提,或許可見:平凡的孩子,也有不平凡且優異的表現;讓我們的孩子也能有:在祂、你和我的支持下--一路行來,必有神滿溢的恩典同在。
(原[宗教教育]147期,1998年5月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