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60期1999年5月)
你來我往:[宗教教育]孩子不參與家庭活動,怎麼辦?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陳健源整理

曾媽媽問:

從小我家老大不論我去哪,都會吵著要跟。

自從他上了國中以後,變得不喜歡參加家庭的聚會及活動,而且常常藉口「已經跟同學約好要出去玩」來推託,不然就說一大堆理由不想去。現在孩子在家庭的活動方面經常是缺席的一員,該怎麼辦呢?




哈利路亞,親愛的曾媽媽收信平安:

感謝主的看顧,您的孩子開始長大了,現在的他正進入另一個學習階段,因此對於新的事物充滿好奇。拓展生活圈以及學習獨立,是這階段孩子的新課題。所以此時,孩子自然不想參與家庭或家族的活動,常常因而理直氣壯辯稱:

* 跟你們出去,都好無聊,沒什麼好玩的。
* 這是你們大人的聚會。
* 已經跟同學約好要出去了。
* 太拘束了,我會很不自在,而且壓力好大。
* 跟你們出去,又要被問成績。
* 我要看書、寫功課。
* 我不喜歡三阿姨那一家人,老是拿表弟和我作比較。

孩子不參與活動的原因


從以上看來,理由都很充分,因此我們要仔細探究造成孩子對家族或家庭活動反感的原因。

一、缺乏年紀相仿同伴

孩子如果有年紀相仿的同伴,便較有其共同的喜好與話題,經由交談來交換彼此心得,藉以獲得新知識、看法、肯定與成就感。其實每個人都比較喜歡和年紀相近的人交談,連大人都這樣,何況是孩子。如果家庭或家族活動裡,孩子缺乏年紀相仿的同伴,往往不知道該做什麼,大人們的談話又插不上嘴,而造成無聊感,以致於對往後的活動,便不感興趣了。

二、孩子不喜歡被別人比較

經常父母與親友聚在一起時,多少會提及孩子的各項表現,雖非刻意,但雙方言詞來往,遂有比較高下的心態產生。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

比較完畢後,若自己的孩子較遜色,父母則對孩子表示「別人能,你為什麼不能?」「如果你能跟XXX一樣就好了!」等奚落的話語,造成親子雙方都不愉快,也使親子關係破裂,讓孩子自尊心受到打擊,這將影響孩子以後的生活態度。在嘲弄中長大的孩子,學會膽怯--這是我們應注意的地方。

三、父母親心態太過嚴肅

出外活動就是希望能放鬆心情,但有時家長往往輕鬆不起來,便對孩子限制這個、規定那個。這樣的活動氣氛,不但無法達到放鬆心情的目的,反而讓孩子有綁手綁腳的窒礙感。

四、平常家庭氣氛的營造

情感的建立絕不能只靠偶爾為之的活動,平時家人的相處是否融洽、溫馨,更是決定家庭活動能否成功的重要關鍵。若是平時沒有情感交流的習慣,孩子對於這樣的家庭活動,反而有種手足無措感。

五、和參與活動的成員有疏離感

現代人事業繁忙,平時在感情聯繫上相當微弱;日子久了,距離就遠了,見了面就只能談談天氣,問問吃飽了沒等無關緊要的話題,心靈交流的密度反而不如身邊的朋友,這樣的家族聚會就顯得枯躁、乏味多了。

六、沒有適合孩子的活動

家庭活動中,情感的交流固然是最重要的目的,但是活動內容的設計也頗為重要。若是一個活動裡沒有吸引孩子的地方或是沒有適合孩子興趣的活動內容,孩子怎會想要參加呢?就更別說要達到情感的交流了。

解決方法


一、說明活動原委及用意

假設這次活動是要去探望有病痛的外祖母,母親必須對孩子說明,外祖母用其一生最菁華的時間,來養育及栽培母親,使母親能健全成長。現在外祖母有病痛,我們應該去探望她。

基於晚輩要知恩惜福,以此方式讓孩子瞭解:若沒有外祖母的照顧,哪有現在的我們,讓孩子活在感恩中。

二、讓孩子參與活動策劃

如果家庭裡準備要去旅遊,父母不妨將一些工作交給孩子負責,使孩子有被重視的感覺。像要去何處旅遊,可以由孩子去選擇,讓孩子去蒐集有關資訊,父母親只要負責其他準備工作。如此可讓孩子有參與的機會,由孩子去策劃,便能使參與家庭活動更加熱絡。

三、放下父母身段

身為父母,往往無法輕鬆看待孩子的生活面,兒女也難以體會其為子女著想的百般堅持,代溝於焉產生,要一起活動便難上加難。因此可試著先放下「父母」的角色,多留意孩子目前的興趣並投入他們的活動,便能培養出有如朋友般的情誼;相信再來要舉辦家庭性的活動,就會容易許多。

四、教導孩子珍惜和家人的相處

利用各種機會教育,以誠懇的語氣,讓孩子了解:其實和家人的相聚並不是隨時想要就有的,既然現在尚有此機會,就要珍惜並感到幸福。

五、定期舉辦活動

讓家庭活動固定下來,並使其深具內容;如此一來,既可培養共同興趣,又可讓家庭成員有固定交流時間,才不致太過陌生而疏離。

六、以需求考量活動的設計

儘量以孩子的需求為主,但一經設計後的活動,家長也要盡心投入參與;而在所有成員中,最好都能有相仿(不論興趣、年紀上)的伴,才不會覺得孤單沒有伴。

七、顧及孩子心態

常因親友久未見面,為了找話題便將孩子搬出來比較一番,為了表現中國人謙虛的美德,自己的家人便被貶得一無是處。這樣的言談,很容易刺傷孩子的自尊心,一次、兩次之後,孩子自然就不會想參與類似的活動了。多看看孩子的優點,別為了一時的話題而傷及孩子。

現在孩子在思想上漸漸轉變,卻連帶使他在態度上也跟著轉變,少了一分對母親的依賴及撒嬌,這或許會讓曾媽媽措手不及,心情也不安起來。如果這時候家長耐不住性子,而對孩子作多方要求或責難,想必孩子也會反抗,因而造成家庭不和諧。

我們期望孩子能多參與家庭活動,使家人感情更加緊密。希望藉著所提供的方法,對於孩子參與家庭活動上能有所助益,當然我們仍然要祈求神的帶領。願你平安。

(原[宗教教育]159期,1999年5月號)


作者: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陳健源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199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