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和 德宏
文字的傳播力量,長久以來一直具有深遠的影響,感謝主!1998年六月號的短文,能夠獲得讀者的回應,字字句句深植內心,在此謝謝雲疆。
的確,每位基督徒都曾對「進天國」一事,打上若有似無的問號,而我們也真的無法在當下肯定地說:「將來必得天國的冠冕。」短文中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當一個生命遇著另一生命,經過數十寒暑的相處,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其實已然灌注了彼此心靈的交流。
相信,那是一段既美且真的記憶,儘管可能不復再現;儘管早就物換星移,但可貴的是,埋藏心頭的暖意,將會佇留、延伸,而這些點滴往往會成為支持一個生命繼續活下去的力量。不知,讀者們可有同感?
「期待」也可算是堅持某種信念延續的動能。每個人都經歷過被人期待的階段,不論施予、接受者為何,想必一定有某一層面的交集才是,師生也好,親子也罷,一路走來,不正是最佳的例證?在蒼茫人世間,有人說:「如果沒有夢,怎麼過下去?」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期待,怎樣堅守信仰的腳步?
期待可以很多,夢想也可以無窮,重要的是一股能夠引發人起身去做的毅力。不管是自勉或他勉,多少都帶有情感的關注,不盡然是對錯、真偽、虛實的二元觀點可以一語定讞。
其實,我們都該想想,「期待」背後那顆耐性等候的柔心,是如何值得我們珍惜,畢竟,這才是生命溫度遞嬗的驚嘆處。
老師,您安息了,咱們天國見!
(原[宗教教育]158期,1999年4月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