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黃銘芸整理
簡媽媽來信問到:
我有兩個孩子,大男孩十歲和小女孩六歲,平時在家就是調皮搗蛋。
不是大的捉弄小的,要不就是小的故意刺激大的,惹他生氣,接著又是一陣爭吵。
這樣的狀況若一直出現在家裡,會弄得烏煙瘴氣,請問有什麼好辦法能解決難題呢?
哈利路亞,簡媽媽好:
首先請您先回想自己小時候是否也曾有諸如此類的情形發生呢?其實,這也許是孩子之間因為好玩,或為要引起注意的一種互動方式。似乎這般狀況每天都會出現,而父母在忙碌之餘,還要分心處理孩子間的你爭我奪,在疲累及厭煩之餘,情緒難免會受影響而不定。
例如:某天孩子不知又為何事爭吵,只見女兒哭哭啼啼跑來控訴哥哥的不是,似乎受到多大委曲。看到妹妹被哥哥欺負,氣憤情緒下,不由分說,狠狠揍了哥哥一拳,事後才搞清楚,原來哥哥只是在妹妹面前故意打她最心愛的小娃娃--凱莉,可憐的兒子白白被我揍了一拳,到現在還覺得很無辜。
又有一次在擁擠的公車上,妹妹抓不好欄杆而推擠哥哥,一次、二次竟覺好玩,甚至影響到別的乘客。身為孩子的媽,一方面擔心孩子在搖晃擁擠的公車上很危險;另一方面又因屢勸不聽便遭人白眼,再說那種場合下打罵孩子不但傷他自尊心,做媽媽的更是顏面掃地、丟盡了臉。
所以,根據統計,台灣地區大約有三分之二家庭的父母,都會面臨手足間相處的問題,其原因如下: 首先,現代家庭子女生得少,每個孩子都備受父母呵護,一旦有弟妹出生,對於父母的愛被他人分享很敏感,因此容易出現退化或是嫉妒的行為,使得手足間的問題更為棘手。
另外,身處現今世代的幼童較缺乏同伴相處經驗,父母認為手足關係是孩子人際關係的起步,對於手足相處的技巧就比較在意,會主動諮詢相關訊息。而且近年來手足間的年齡差距似乎有越來越大的趨勢,父母必需懂得適當相處技巧,以便將來他們有自行解決紛爭的能力。
如何處理手足相處的問題
手足問題大概可分為二大類:一種是老二剛出生時,老大可能會有的攻擊新生兒行為;第二種則是當孩子漸漸長大時,常常為了爭奪事物或玩具而產生的打鬥、哭鬧。面對手足相處,父母若能以平常心視之,反可從中覓得最好的應對方式。
一、讓老大快樂迎新生兒來臨
從懷孕之初就為老大做好心理準備,積極培養自處能力,並透過遊戲、說故事、或角色扮演等方式,給孩子胎兒成長的粗淺概念,藉以減低他對新生兒出生後的嫉妒情緒。
二、瞭解老二出生後,老大的行為與情緒反應
對於新生兒的來臨,老大自然是感到新奇又有趣,若是父母適時鼓勵老大正確接觸嬰兒的方法,相信他對嬰兒存有的某些控制欲,以及偶爾表現的敵意,將可逐漸減低。
而3-5歲的孩子,因為羨慕小嬰兒能享受父母全心的照顧,就以退化或其他令父母注意的行為,來挽回父母的愛。因此面對孩童如此情緒反應,父母應該先瞭解他的心理需求,再處理其他外在行為問題,才更能知道問題核心。
三、教授孩子處理紛爭原則
子女間有了爭執及對抗時,父母往往成為仲裁者,於是孩子只要一有爭辯,自然尋求父母協調,如此一來孩子永遠也學不會解除衝突良方。因此,父母最好站在輔導者立場,教授孩子處理紛爭原則。此外,也應要求他們必須遵守彼此約定,以訓練他們自行解決紛爭能力。
手足情深
兄弟姊妹之間源於血緣之親,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競爭性,卻也有一種密不可分的合作關係。如何讓手足間不流於惡性競爭,對日後他們成長過程中的人際關係很有影響。
聰明的父母若懂得利用機會,教導孩子與人相處的藝術,同時更能夠增進手足間深厚的感情,在孩子漫長的人生旅程中,這種親密的手足情誼,將使他們相互扶持,共同度過人生中悲歡離合的重要歷程。如果說手足之情是否融洽親愛,絕大部分源於兒童時期父母和如何處理孩子間衍生的問題,是不為過的。
時常提醒他為人處世、講道理的能力,常常自我訓練,這是父母的責任,也是目標。經過內化之後,手足相處模式融洽,彼此互動關係良好,對未來同儕間的人際關係有很大助益。
結語
手足間的互動關係,一旦爸媽在管教上已經盡力,其餘的就留給孩子們實際演練了,別忘了他們也需要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來學習彼此都認同的相處模式啊!此外,手足間的爭執,常是為了要爭奪父母的愛。
所以,在教養過程中父母會刻意要求自己以公平的方式來面對孩子,但是父母跟不同個性的孩子會發展出不同的互動方式。每一個親子關係都有其獨特性,要完全公平地面對每個孩子,幾乎是不可能,因此,父母應該先瞭解自己與不同子女間不同的互動模式,時常留意自己的處理方式不能過於偏頗,再佐以手足相處輔導策略,相信下次不再有類似情形發生。祝您成功!
(原[宗教教育]160期,1999年6月號)
|
|
|
|
作者: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黃銘芸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1999
| |
列印本頁 |
|
分享好友 |
|
意見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