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63期1999年8月)
自由來稿:[宗教教育]〈讓孩子平安長大〉讀後感

高雄 謙遜

今年九月,家中兩個女兒相繼到外地求學,夫妻倆正式邁入「空巢期」。

讀了〈讓孩子平安長大〉一文,內心著實有很大的感觸;眼看受宗教教育的孩童,一上了小學、國中、高中,就漸漸在教會中失去他們的身影。

今天,我們生活在拜金、學歷掛帥、享樂主義包圍下的大環境中,主內父母也不能免俗,將高度期望加諸在兒女身上;孩童被才藝班、補習、學校的考試壓得喘不過氣來,教會宗教教育成為次要,家中祭壇消失,孩童信仰隨著年齡增長每況愈下。

每週六初、中級班上課,面對的是一個個疲憊不堪的臉龐,信仰對他們而言,成了另一種負擔。在此,願提出如何使小孩真正平安長大的方法,作為提供主內父母參考。


協助兒女從生活中體驗神


1980年,毅然辭掉月薪萬三的工作,當起全職媽媽,把信仰點點滴滴,溶入生活中。小孩牙牙學語時,用悟性禱告教導他依靠神;當時外子事業不順、家中經濟困頓,在沒有能力支付昂費的醫藥費時,就全心依靠主。

兩個女兒也親身體驗數次蒙主醫治的經驗;雖然清苦,但卻擁有豐沛充盈的心靈生活。如保羅所說:靠主常常喜樂(腓四4),以及在甚麼景況都可知足(腓四11、12)的生活。感謝主,給兒女最好的資產,就是實際信仰體驗。

趁著孩童時期,建立其信仰基礎,使他能完全敬畏仰賴神,主必將智慧、知識和聰明賜給他(箴二6、7),也必指引他人生的道路(箴三5、6;詩二十五12)。


隨時掌握兒女身、心、靈的狀況


父愛母愛的真誠流露,必然會在子女心中留下永不磨滅的回憶。為人父母要維持高度敏感,隨時掌握兒女身、心、靈三方面的狀況,以了解與關心、信任與接納,加上貼心的安慰與鼓勵;用積極的聆聽達成有效的親子溝通,陪伴他們成長,相信更能激發孩子奮發向上的精神,進一步建立他的自信心。


培養孩子的自尊與獨立


因為不用上班,有充分時間陪伴孩子;但從小讓他自己決定一天的作息時間,參與家中的清潔工作,出門時自行準備衣物及盥洗用具……等。因讓孩子有做決定的機會,孩子自然能發展他的處事能力,培養自主權和獨立。

記得小女兒在國二上學期時,提出不想補習,祇想上提琴課及參加晚間聚會;當時雖有點擔心,但尊重她的決定,跟她商量試一個月看看,若功課還可以應付便可。感謝主,一直到國三都沒補習,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最大的收穫是她養成了喜歡聚會服事主的習慣,認真聽道筆記;神也賜她聰明智慧,上專科後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外地住宿也未曾讓我們操心過。

如約翰參書4節所言:「我聽見我的兒女們按真理而行,我的喜樂就沒有比這個大的。」感謝主!

常聽父母親抱怨:「真不懂現在的孩子們滿腦子在想些什麼?」如果父母親為了使生活能過得更好,日以繼夜地加班兼差或忙於生意應酬,無暇與兒女親近;雖然提供最好的住家,上最好的學校、才藝班及要什麼有什麼,得到的卻是親子關係日漸疏離。

「現在您給小孩時間,他日小孩才會給您時間。」主內的父母應停止物質生活的競賽,學習過簡樸守道的生活,趁小孩年幼時多陪陪他們,如此建立的親情才會歷久彌新,也能帶領兒女在主裡平安的長大,共勉之。

(原[宗教教育]162期,1999年8月號)


作者: 高雄 謙遜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8/01/199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