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67期1999年12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搶救靈命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園丁

921大地震是台灣半世紀以來所僅見的重大天災。不少地質、地震學家甚至將之比擬為數枚威力強大的核彈同時引爆,因而能在旦夕之間造成山河變色、地形變貌、兩千餘民眾喪生瓦礫、數以萬千計的民屋崩塌。

警消人員全力投入921大地震救災工作。其奮不顧身,有人因而遇難,有的親人在災變中罹難仍全力救災,令人感佩。

例如南投消防隊員莊政瑜救災時得知母親不幸罹難,仍默不出聲,捲起衣袖,繼續救災;中寮鄉消防隊員張文昌之岳母和妻舅也於震災罹難,仍搶救災民;台中市消防隊員何松財其位於竹山老家全毀,母親和姪女罹難,仍含淚救災。

再如台北市副市長歐晉德,在北市八德路災區東星大樓身先士卒地指揮救災,數日之間幾乎未離開災區現場,其間更以其工程背景幫助救難人員搶救生還者,最後還數度以未能搶救更多的生還者而愴然淚下,所顯現公僕盡責之真性情,相當令人印象深刻。

在這次大地震前後,從救災到賑災的歷程中,對於那些曾經或仍舊堅守在一線救災賑災崗位之眾多公務人員,我們謹在這裏向他們表達肯定與感念的心意。

再多的傷痛,喚不回已然逝去的亡靈;再多的檢討,也扭轉不了已然鑄成的悲劇。除記取教訓,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是否該轉思另一層面問題:肉體生命不過數十寒暑,當肉體有危險時,搶救生命的熱誠與積極,似乎澎湃在每個人的心中;但搶救即將失喪的靈命,在我們心中會有這麼深的悸動嗎?宗教教育系學員隨著年齡增長,學生人數遞減,這些人.到哪裏去了呢?

在兒教組時,小孩跟著父母來到教會,或在父母及教員的命令下來到教會;到了初級班,學員的叛逆性,有時就不是父母或教員所能使其就範而乖乖來親近教會了;若補習的時間不能配合聚會時間,就更考驗著父母與學員親近神的決心了;到了中級班,就讀夜間部及打工賺錢更成為學員離開教會冠冕堂皇的理由了。

兒女是神所賜給父母的產業,父母對於兒女的信仰當然責無旁貸;但當其父母信心不堅時,教員便有無可推諉的責任。學員的父母我們無從選,但教員則是一時之選,在學員面對教會與世俗的抉擇時,教員能渾然不覺嗎?

「人被拉到死地,你要解救;人將被殺,你須攔阻。你若說:這事我未曾知道,那衡量人心的豈不明白嗎?保守你命的豈不知道嗎?他豈不按各人所行的報應各人嗎?」(箴二十四11-12);或告誡過就算責任已了嗎?祭司以利對他兩個兒子的惡行並非全然不予理會:「他就對他們說:『你們為何行這樣的事呢?我從這眾百姓聽見你們的惡行。

我兒啊,不可這樣!我聽見你們的風聲不好,你們使耶和華的百姓犯了罪。人若得罪人,有士師審判他;人若得罪耶和華,誰能為他祈求呢?』」(撒上二23-25);但神的回應是:「我所吩咐獻在我居所的祭物,你們為何踐踏?尊重你的兒子過於尊重我呢?」(撒上二29)

921地震中六歲男孩張景閎被困87小時之後獲救;孫啟峰及孫啟光兄弟在災變後七天,竟然還能夠從廢墟中生還,讓人感到萬分慶幸。但在超過搶救生命的「黃金72小時」後,我們究竟能期盼幾個張景閎及孫氏兄弟?

浪子回頭的故事固然令人津津樂道,但我們究竟能期盼多少浪子能在靈命一息尚存前及時回頭呢?教員與學員的關係絕不僅只一週一次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平時應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當他有重要抉擇時,是否是他心目中最重要的諮詢者之一,是教員是否稱職的指標。

當然,讀夜間部及打工賺錢或許在有些人身上有其不得不的苦衷,按時聚會的學員也不見得在信仰上就能打包票;但離開教會往往是靈命喪失的第一步,這些林林總總的問題都有賴教員課後的輔導與關懷。

看到921的災民,大家都會出錢出力,在搶救生命的過程中,大家都極度注意與關心,而看到即將失喪的靈魂,心中的惻隱之心有多少呢?肉體生命的危險是顯而易見,搶救生命有「黃金72小時」,但即將失喪的靈魂在那裏呢?何時是搶救靈命的黃金時間?我們曾付出如搶救生命般地去積極挽回即將失喪的靈命嗎?或已然麻痺了呢?將來如何對主交待?

是我們應該不斷反問自己的問題!盼望藉921大地震,在全民搶救生命之後,能再一次省思「搶救靈命」的大業。

(原[宗教教育]166期,1999年12月號)


作者: 園丁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199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