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64期1999年9月)
信仰社會:[宗教教育]孩子回家就好了嗎?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 劉純潔撰稿

一位專科學校邱姓學生,在他自行「失蹤」四天後,因在電視新聞中看見父母十分憂慮與焦急的模樣,又自行返家了。孩子回家了,整件事情喜劇收場,讓其家人及飽受驚恐的社會大眾鬆了口氣。此事雖已落幕,但仍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若未能解決,將來還會有更多悲喜劇上演。

多些鼓勵,少些壓力


邱同學因隔天要期末考,但書包卻不見了而無法溫書,再加上期中考時已有兩科考不好,怕無法順利升級,會對不起父母,愈想愈難過,才不想回家。

其實孩子都可以感受到父母親對他的要求及期望,在每一次,因父母親總會在考試成績公布後,對考不好的科目嚴加督導;甚至有時對已經考得不錯的科目,也會有好還要更好的期望。父母的關心,的確是出於一片好意,但卻在無形中產生了壓力。

尤其當焦急的父母看到對考試不甚緊張的孩子,可能又再度施壓。曾經聽到更激動的父母脫口說出:「如果這次考不好,你就不要回來了。」或是「我看你有什麼臉回來」,「考不好回來我一定好好修理你」。

父母絕無真的不要孩子回來的意思,卻不知這一類的話,在孩子心中已形成無比壓力,而孩子在覺得考不好時,也許就真得選擇不敢回家了。

父母固然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但我們應該給他們多些鼓勵,少些壓力,尤其不要用威脅的語句。也許我們應該把話改成「這次考不好,沒關係,下次好好加油」、「不錯嘛,差兩分就一百了」、「厲害哦,這麼難的題目你都會啊!」這類的話,不但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也不會逼他走上絕路。

對於平常就不主動也不用功的孩子,應跟他溝通讀書的好處及重要性;對於資質較差的孩子,應跟他溝通凡事盡力就好,即使真沒辦法畢業,也可學些技能,反正行行出狀元嘛!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六4)。不傷孩子自尊,不令他有太大壓力,使他明白父母的用心,應該就是不惹兒女氣吧!

Y世代孩子,應學習面對難關


這時代的青少年,被稱為Y世代,他們從小受父母呵護較多,物質也較豐富,不必經歷貧窮與挫折。兄弟姊妹也不多,父母較能全心照顧,給他最好的保護,甚至有些事父母都幫他做好,不忍讓小孩動手,他們是父母的心肝寶貝。也因為這樣,個人挫折容忍度便很低,一遇到困難,不是退縮就是逃避。

邱姓同學的父母在他回來後不忍苛責,固然是出於愛護子女,但也應趁此機會,告誡他今後當為自己行為負責,鼓勵他要更有勇氣去面對未來種種困難。令人憂心的是,社會上還有許多挫折容忍度低的Y世代族群,他們動不動蹺家,稍有不順就想不開、自殺,這個問題比念書還重要。

家長及老師不能一昧要求孩子乖、好好唸書就好,更應注意他們的心理問題,才不會在發生事情後,百思不解:為何一個內向、善良的孩子會做出令大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來。

孩子是回來了,而他所要面對的環境與異樣眼光,可能需要他用兩倍勇氣才能面對,如果其挫折容忍度仍舊很低,未來出社會就業後,要如何面對橫在眼前更多的難關?

而其他有類似情形的孩子,如何從中學到經驗,提升自我EQ?這才是此椿烏龍事件應該深思的課題。父母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導師,若能陪著小孩一起成長,試著讓他學會負責與獨立,在旁給他支持與鼓勵,那才是孩子最受用的資產。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二十二6)。告訴孩子如何面對未來挑戰,如何走他當走的路,不要害怕,這也是父母重要的課題。

教導孩子有感恩的心


邱生是看到父母在電視上傷心焦慮才決定回家。為何在孩子的想法中,總無法體會出父母的心意。當日決定出走時,未曾想過這樣會讓父母擔憂;離家幾天,也不會了解父母的傷心;一定要看到父母跪在社會大眾面前,傷心欲絕,焦急不安,祈求大家幫忙的畫面,才會想到這樣逃避的舉動,只會令人難過,卻也於事無補,事情只有更複雜、更難處理。

孩子就是孩子,他只會想到自己的問題,不容易想到別人的問題。晚歸的孩子只會嫌父母嘮叨,限制他的自由;甩門不理的兒女,只有怪父母不通情理。

難道,小孩永遠不會知道父母曾經愛他、關心他,曾經在他生病時不敢入眠,這些種種竟沒有在子女心中留下一點感恩嗎?這種情況看在父母眼中,不免有些無奈與失望。

但在失望傷心之餘,我們也當想想,為何孩子跟著我們長大這麼多年,卻會不知情呢?有時,我們也應適時表達我們的情感,而不是只會發洩情緒,那麼孩子在其成長的過程,應該更能為父母著想,那才是他們真正的成長。

事情在父母跪謝社會大眾並向大家說抱歉的畫面中落幕了,但真正該抱歉的是無助的父母,還是無知的小孩呢?也許我們也不會要求小孩真得向社會大眾道歉,但在他的內心是否會因這事件,而得到教訓,下定決定勇敢面對未來挑戰,也學會體諒父母的心意呢?

兒女是我們的財產,求主帶領我們全家,都能保守在主裡,走在主路上,經營一個合神心意的家庭。

(原[宗教教育]163期,1999年9月號)


作者: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 劉純潔撰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9/01/199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