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69期2000年2月)
宗教教育:[宗教教育]第二次機會

南區專欄小組策劃/郭霓整理


楔子

李楊是個聰明又有主見的青少年,熱心聖工,有健康的人格和活潑的靈性。對於有興趣的事,認真又負責;只是對於讀書(學校的書),興致不高。父母有鑒於此,替他選擇了有名的私立中學,期待私中的嚴管,能對李楊的讀書態度有所助益。國中三年,成績差強人意,國三下的模擬考平均只有四百二、三十分左右,所以,本校高中部的直升沒有選上。雖然以私中的考題較難,程度比普通國中好,在自忖高中聯招大概只在第三、四志願之外。於是,李揚告訴父母,他要直升學校高職部資訊科(在校成績達標準),並且保證會好好用功,三年後考上理想的四年制技術學院。

起先,因距離聯考還有2個月,父母鼓勵李楊加倍努力,仍然有希望參加考試。後來發現李楊志不在此,於是答應了他的要求,並且買了部專屬的電腦,期許李楊將來在他所嚮往的資訊界大放異彩。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原來資訊科要讀的課,大半不如自己所預期的有趣,加上有些老師對高職生的漠視,學校對高中生的禮遇,讓實事求是、講求平等的李楊漸漸失了求知的上進心。成績每況愈下,甚至在高一下學期放棄一些排斥的科目,李楊的父母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即使僥倖過關三年,將來前途堪慮。於是,父母和李楊長談後,決定給李楊第二次機會──重考,經過十個月的努力,李楊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筆者與故事中的家庭是摯友,深覺此一境遇或許可做為大家的借鏡。「美好的家庭」是家庭所有成員努力灌溉耕耘的成果。拿神的恩惠和智慧作經線,拿家庭分子互相間的作用力做緯線,交織出公義與慈愛、傳統與創意、依靠與獨立、約束與自由均衡的家庭生命樂章。


以下是訪談的內容:


父母篇

從懂事開始,家庭、學校,要求我們的都是好好讀書、乖乖聽話、不要做這個、不可玩那個等,很少去傾聽孩子內在的聲音,孩子的意見也不受重視。慢慢長大,直到為人父母後,多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像我們以前,只在考試和升學中度過年少。雖然自覺已盡了全力,但發現所跨出的竟只是一小步。因為大環境的不健全(包括課程、教育制度和社會只注重文憑等問題),使得我們也常有力不從心的感覺。更糟糕的是,有時自己也會拿兒子跟別人比;有時也會盼望他們的未來能跟我們想像的一樣。自己掙脫了枷鎖,卻把枷鎖套在別人身上。是過去的陰影揮之不去?還是人類私心的必然產物?在不斷的調適和反省中,對於自己的父母多了一分體諒和寬容的心,原來要做個好父母竟是如此不易。

人生有著不同的契機,不必太計較成敗,即使不行的話,重新再來過,條條道路通羅馬,仍然是可以成功的。李楊雖然繞了一些路,還是找回了他原來的方向。當初為了逃避聯考,而上職校。但自尊心強的他,始終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漸漸從積極進取轉成消極低落,情緒起伏、內心徬徨。我們曾多次的和李楊協談,但都只能助他自信自在,並不能撫平其志向悖逆的茫然。於是,教會成了全家的避風港,熱心聚會、努力聖工,因為我們知道,神會指引道路。當暑假快結束之際,神開啟了我們的智慧,給李楊一線曙光、一份生機──休學重考!

給予第二次機會,創造轉圜餘地。怒氣所不能解決的,愛心可以融化。回首來時路,藉著聖靈的引領,一起接受孩子的失敗,開啟新的可能和機會,這同時也為父母打開了新的方向。然而這過程是崎嶇的,也是充滿挑戰的,因為一方面要饒恕孩子的過錯,一方面還要陪孩子適應補習班的生活,去除其心中的不安與疑懼,例如:重考的自卑、跟不上進度的挫折、遵守班規的拘束、老師關注的焦慮等。如何鼓勵孩子喪氣的心田,如何激發孩子的鬥志潛力,如何減輕孩子重考的壓力,如何穩定孩子的精神情緒,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我肯定,如何……,父母也是需要經過摸索才會成長啊!重考,不只是考驗學業成績,更考驗了謙卑和意志、智慧和毅力、靈性和耐性。

許多傳統的制約,讓我們的孩子難以承受。學校教育不能「量才適性」、「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社會既定價值觀等,讓孩子不能隨心所欲的為自己出征。近幾年來,朝野致力推動教改,標榜多元教育方針,但只要社會舊有價值觀不鬆動;為人父母無法打破傳統心態,則桎梏猶在。

感謝主!聖靈能在李楊內心深處發揮去蕪存菁的工作,如今李楊已能在書中找到「顏如玉、黃金屋」,也能明白讀書(智識)是成就的基石;不在乎自己是弟弟的學弟,不在意同學間年齡的差距,能自覺能自省,會惜福會感恩。

成熟之路必須通過錯誤之幽谷,但是,行走的路途中絕不孤單,因為──有救主同行!


李楊篇

人生不必太固執、太鑽牛角尖,柳暗花明又一村,來日方長未可知。我很慶幸有第二次的機會,能重拾屬於年輕的那一段衝刺的光陰。

任何人都不喜歡由別人來做決定;但若既是深思熟慮,為我們好的決定,何不用心考慮接受。決定重考後,我重新出發,並強迫自己隨時積極正向思考,雖然廢時曠日,我努力迎頭趕上。並且全然交託、信靠主、順服主;不必浪費時間去處理內心掙扎,不必浪費心力去在乎批評論斷,不必浪費資源去醫治自怨自卑,不必浪費精力去尋找外在肯定。年少無知、難免有錯,只要知過能改,勇敢的面對錯誤,給自己機會。如今我已能珍惜教育,並且較能接受「優勝劣敗」是升學體制中的必然產品之一。雖然,因為重考,勢必在我的人生歲月中劃下兩年,但那卻是一個機會到來,一個新希望的開始,一個成長的起步。

從小享受屬靈的保護,以認識神為喜樂,如今才能善用父母提供的資源,讓自己有重新出發的契機。感謝父母饒恕我的過錯,耐心等候我的成熟;感謝父母允許我的失敗,好讓我從錯誤的痛苦中吸收寶貴的教訓;感謝父親每日清晨的代禱,提升我疲憊的靈魂;感謝母親每日豐盛的晚餐,滿足我因壓力的口腹之慾;感謝弟妹對我的體貼和包容;感謝神對我的恩寵,因為沒有挫折、失敗,人生將無法有深度的省思和成長;感謝有這些錯誤和麻煩,因為有它們,才能創造我下一次的成就。


共勉

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
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詩四十六1)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至缺乏。
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
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祂使我的靈魂甦醒,
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
也不怕遭害,
因為祢與我同在;
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
(詩二十三1-4)

(原[宗教教育]168期,2000年2月號)


作者: 南區專欄小組策劃/郭霓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2/01/200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