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永基
教會的和諧是聖工興旺的重要因素,但是由種種的跡象顯示,信徒彼此之間的關係出現了問題,和諧的氣氛漸漸減少了,這是不可不重視的問題!
有人抱怨,為何信徒見面如同陌生人,沒有親切的招呼?為何信徒的信仰出現了危機,教會卻無法事先察覺?等到問題發生了,才為之惋惜!為何事奉上的觀念稍微不同,就有不少的論斷,造成了教會的分化?不可諱言的,這是肢體的關係出現了毛病。
究其原因,教會雖然在兒童與青年的宗教教育上有了很好的成就,可是在成人延伸的宗教教育上,似乎有所不足,以致25-50歲之間的同靈在信仰上處於危險狀態。
這段時期的同靈已步入社會,為了成家立業而忙碌不堪,偶而來參加聚會,由於所領受的道理只作原則性的指導,實在難以適應那許多繁雜的問題。
教會雖然強調要熱心事奉主,過著彼此相愛的生活,可惜又無法給予參與事奉的機會,以致道理的教導與實際生活脫了節。
因而有些人來教會只求心安、盡本分,一散會即各走各的路;同靈之間缺乏交通,漸漸地和教會有了距離,對教會的事工也無從關心起,在信仰上愈形孤立,在社會裏遇上各種試探,也不知如何按聖經的原則來做抉擇,因而常敗在魔鬼手下。
有鑒於此,教會要防堵在牧養上所形成的這道破口,應積極呼籲大家一起重視「團契生活」的建立,以營造和諧的信仰環境。
或許有不少的教會已建立了各種團契,但是卻看不見對教會有何助益?問題何在?我們應檢視下列問題,來看看團契不能發生功效的原因?然後就可以針對問題,以突破障礙。
檢視問題
1.團契使教會家庭化了嗎?
信徒彼此之間的關係若只是停留在點頭之交,就是溝通不良,意見分歧,未能整合,造成誤解,紛爭表面化,團契的精神就失落了,教會怎會像一家人呢?
2.團契提升了信徒的素質嗎?
團契是否重視靈修的建立?是否致力於信仰生活化?團契領導人若能真正感受到同靈的軟弱是我的責任,那麼必會彼此認罪及代禱,在互助中成長,無形中屬靈的素質就會提升,這是團契要重視的工作。
3.團契是否讓成員有歸屬感?
團契成員是否只會照顧自己?是否擁有一顆敏感的心,在小事上都能感同身受?在同靈有成就時,會以一點小禮物來表達為他高興; 當他軟弱時,也以具體的行動來傳達我們的關懷。如此愛心的關懷,會讓人對教會有一種歸屬感。
4.團契帶動教會的成長嗎?
團契擁有生命力嗎?生命的團契充滿了屬靈的戰鬥力,它會帶領成員投入各種的事奉;生命的團契通常充滿愛的氣息,自然會贏得更多的慕道朋友加入,生命的團契是教會成長的動力!
突破障礙
1.落實肢體生活(徒二42)。
屬靈的聯誼是推展團契的第一步,也是落實肢體生活的具體的方法,真正做到心連心,手牽手,邁向教會家庭化的地步。
2.提供靈修的機會(林後六1)。
信仰的路是不宜獨行的,團契通常是藉著小組查經,分享屬靈的恩典,藉著相互的代禱,擔代彼此的軟弱,許多人的靈性就在愛中成長了。
3.在愛中成長(弗四16)。
與喜樂的同樂,與憂傷的同憂傷,這樣的生活最具有人情味,也最讓人有強烈的歸屬感。
4.同心興旺福音(腓一5)。
生命團契的愛心最具有感染力,它是興旺福音的觸媒,藉著團契來推展福音的工作,可以說是輕而易舉的事。
帶領的要領
1.組織要靈活
要以母雞帶小雞的方式來推動團契,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地步,就必須有組織的簡則來規範(註),事權分明,工作就不會雜亂無章。
2.強化幹部的靈修
照神的旨意,慎選幹部,重視平日的靈修,始能掌握團契的方向。
3.重視平日的關懷
團契的幹部要鼓勵成員之間平常多多互動,以電話、電子郵件、互訪等方式,增強肢體間的關係。
4.用心設計課程與活動
幹部要主動、積極地深入瞭解信徒的需要;如婚姻、親子、健康、靈界辨正,按時分糧,設計課程,期使信仰生活化。
5.提供事奉的機會
幹部要不斷提供訓練、事奉的機會,積極動員所有的成員,在事奉中學習成長,追求雙贏的生活。
6.重視福音的工作
鼓勵成員在生活中,作生命的見證,讓人感受到團契裏充滿著旺盛的生活力,同時又具有人情味,團契自然會吸引更多的未信者參加,福音的工作必然興旺起來,得救的人數就會天天增加。
營造和諧的團契生活,是教會發展不可忽視的一件要事,它是促進教會增長最有效的方法,團契生活不只是成年人所需要的,它更應該普及到各個年齡層,使每一個人都知道教會就是一個屬靈的大家庭,唯有教會家庭化,才能讓每一個人的靈性,在和諧的信仰環境中健康的成長。
註:「團契的推動」可參閱《教會增長的動向》,第四篇、第五章〈生命團契的推動〉,林永基著,棕樹出版社出版,1995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