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黃芳瑜整理
方媽媽問:
自從女兒上國中之後,我和她之間的代溝是愈來愈大了。以前她每天放學回來,都會很高興地跟我說很多學校的事情,現在她回家都是一聲不響的,問她有什麼事,總是淡淡回一句「沒事」,就逕自回房去了。我真的很想懂得她的心,很想打破我們之間的僵局,但卻苦無方法可循,唉!真不知如何是好?
哈利路亞,親愛的方媽媽收信平安:
收到您的來信,知道您現在正面對的難題。其實您的苦惱代表許多父母的心聲,大多數的父母在孩子即將邁入青春期的時候都深刻感嘆「父母難為」。
在這個即將跨入成人世界的過渡時期,孩子開始要面對身心成長的課題,他們不再是唯命是從的稚氣年齡,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思辨能力,有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學,甚至他們已經具體而微地架構出「成人世界」的雛形。只是他們的思考還不夠成熟縝密,此時的他們最需要的是一種關懷體恤的聲音輔助他們走在正規上。這時候的父母如果能適得其時地扮演好這個角色,那將能創造出和諧的親子關係。
一、 傾聽的功夫──關懷心和同理心
小芳:「每次心情不好想同他們說說話時,他們就只會責備我,唉!多說多錯,乾脆閉口算啦!」
喜喜:「爸爸媽媽每天上班就像在『趕集』,我跟他們說的話他們都聽而不聞,那我當然不想跟他們說話囉!」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會造成孩子「三緘其口」的窘境,或許他們不是無話可說,只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啊!父母應仔細思想「無言以對」背後的隱憂,有時候孩子內心微弱的呼求聲被父母工作忙碌的澎湃浪潮聲淹沒隱埋了,孩子的叩門得不到對等的應門聲,於是孩子便轉換跑道,尋求同儕的慰藉。
「傾聽」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藝術,也是一種尊重的態度。父母要有聆聽孩子說話的修養,在聆聽中,您可以了解孩子傳遞的情感和心底呼喊的聲音。有時您或許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但孩子並沒有要您回答,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聽眾──一個在表情、姿勢、眼神上都流露出關懷的聽眾。當然,傾聽也是一種積極的回饋,當孩子肯向您訴說感受而您也全然接受的同時,你們之間的鴻溝已逐漸填平。把握時機乘勝追擊,以免「功虧一簣」:以朋友的身分和孩子站在同一線上看待事情,幫助他處理問題,而不是給他答案,尊重他的決定,避免強迫性命令,而是透過鼓勵和誘導的方式,使孩子立於主導性的地位。例:父母總是求好心切,面對升學壓力下讀不下書的孩子,往往「愛之深、責之切」。這時候的父母如果以同理心看待,換個角度來看事情,想想孩子為什麼念不下書的癥結?該怎麼解決這個難題?相信這樣積極回應一定比消極責備,更顯裨益!
二、 搭起親情的橋樑──溝通
溝通本身應該是一種愛和成長的動力,透過溝通,使人與人之間的觀念可以交換,經驗得到傳承,智慧得到啟發!它不是一種強制的說服,更不是批評或勸告,而是透過一個溫馨、充滿愛意與親密的生活情境,使父母和子女的情感彼此交流,達到良好互動的開始。所以不管工作多繁重,父母都要暫放下繁瑣雜務,挪出適當的「家庭時間」,和孩子來個「sweet touch」(註一)。
1.可以利用吃飯時間彼此分享心情及生活中的點滴
如果看到孩子愁眉深鎖,可以主動詢問:
「咦?我好像看到有人嘴巴翹得吊三斤豬肉喔!要不要說說看發生了什麼事啊?」甚至父母可以主動和孩子分享心事,無論是工作上的難處或是親子溝通的微恙,都可以提到桌面上暢言,讓孩子感覺到受您重視,同時您要信任孩子,在可能範圍內,允許他自由發展。
2.微笑是解開心鎖的一把鑰匙,幽默是敲碎心牆的一柄利斧。
親子間的對話,是可以很溫和、很活潑的,適時把幽默融入生活中,讓樂觀積極成為親子溝通的潤滑劑,它將為怒氣高張的酷暑,注入一劑沁人心脾的清涼劑!作家吳娟瑜女士談到她如何善用幽默來圓融家庭氣氛的經驗:有一次她好意為兒子整理書桌,卻被兒子當面責難不尊重其隱私權,當時雙方氣氛顯得僵硬。事後,當兒子從外頭回家時,她雙手握拳合閉,屈膝低頭,像古代俠士一樣,高喊:「大俠饒命!小女子我年幼無知,私闖重門禁地,故在此負荊請罪啊!」頓時,她的兒子也不禁笑了出來,跑過來擁抱她……。父母如果能善用幽默的特質,且給孩子樂觀情緒的經驗,必定能建立和諧的家庭生活。
三、父母的「再教育」和「再成長」
歡歡:「我就是對念書沒興趣嘛!可是我很會做手工藝啊!為什麼爸爸只會罵我沒前途呢?」
小明:「啊!你說我阿爸、阿母喔!他們實在S.P.P.(註二)!連我們年輕人的術語都不懂。天啊!他們連皮卡丘是什麼都不知道!」
1. 當父母看到別人家高掛「親子和諧」的金字招牌時,往往自怨自憐,覺得別人家的孩子都是金碧輝煌,自己的全是破銅爛鐵。
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必須把他當作獨特的個人教導,才會有好的結果。千萬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較,那會造成錯覺和迷失,使孩子失去自我肯定的信心。發現孩子的特長和優點,鼓勵他、呵護他,讓孩子從其優點中學得更多優點!不要把孩子理想化,他是一個人,但不會是一個「完人」,予以理想化的結果,往往徒增父母聲聲失望的嘆息聲和陣陣責備的辱罵聲……,要記得!愛是給予孩子充分的發展,而不是要孩子合乎我們的期望。
2. 有時候,您的孩子是否覺得你不懂他們的語言世界?有時候,您是否不能接受現今宣洩奔放的流行音樂,而寧願沉浸在自己的「50年代金曲回顧」?
孩子們有屬於新新人類的生活步調,身為父母的,為了「深入民心、了解民情」,勢必要走進孩子的世界,知道他們在想什麼?說什麼?現今時潮日新月異,孩子接受潮流的洗禮,思想不斷成長,面對如此驟變,父母的思考模式不能再僵化於從前「父命子隨」的時代,父母也得跟著成長:多參加學校、教會舉辦的親子教育課程,吸收長執傳道者的意見,和同靈們互相交流彼此的教育經驗,都可以融會貫通成為自己的一套教育哲學。
四、建立良好的基督徒家庭
聖經是神的話,是基督徒行事為人的圭臬,也是父母在教育子女上的準則。父母在陪著孩子成長的同時,除了建立一個良好的「家庭祭壇」時間,藉著查經、禱告讚美神外,對於孩子周遭生活的一切,都要隨時用神的話語關懷輔導他們:當孩子被流行的大浪襲捲時,您可以告訴他:「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清潔;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箴十六2);當孩子和人有爭端衝突時,您可以告訴他: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十二18、19),讓孩子心裏時時有神的道理在其中。最重要的,是隨事隨地把心中所求向神禱告,「又要以耶和華為樂,祂就將你心裏所求的賜給你。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詩三十七4、5)
願神賜您智慧與愛心,帶領您的腳步在教育孩子的路途上穩健又紮實。
主內關心您的同靈 敬上
註一:譯成「親密接觸」。
註二:S.P.P.,原閩南語──俗氣、不上道、 趕不上潮流之意,台灣時下年輕人用語。
(原[宗教教育]175期,2000年9月號)
|
|
|
|
作者: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黃芳瑜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9/01/2000
| |
列印本頁 |
|
分享好友 |
|
意見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