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68期2000年1月)
自由來稿:[宗教教育]我的孩子老愛唱反調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葉如玉撰稿

我有個上國中的孩子,他老愛與我作對,就連「芝麻小事」也對我說「不」,我苦口婆心規勸他,卻等於對牛彈琴,甚至回送你一個白眼,逕自走開。但我又不能任憑他一直無理下去,哎!真讓我束手無措,不知如何是好!

                      主內 林媽媽敬上



哈利路亞,主內林媽媽平安:

看完妳的來信,我可以感受到妳的心情是那麼無奈與焦慮,但我也看到妳是一位努力的母親,那麼認真想知道如何與孩子相處。時代快速變遷,人的思想觀念受到大衝擊,代溝距離也由十年縮短到二、三年,面對這樣一個顛覆的時代,親子溝通已是現代最棘手的問題。

有人說:「青少年的肚子裡,有時像裝著一架雷達,專門『找喳』,惹父母生氣。」這與孩子生理、心理變化有關。很多時候只是孩子不滿父母褊袒、囉嗦、專制嚴厲的管教方式;又因自己長相、能力被忽略,為要被尊重、被瞭解、引起注意、凸顯自己的看法,所採取一種非理性的抗拒行為。尤其孩子在學校受到挫折、被冤枉、被揶揄,回到家情緒反轉移,家人便成了出氣筒。

「唱反調」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它是「不滿」與「我有話要說」的訊號,所以透過用正面態度找出不滿出原因,瞭解孩子需求,才是重要的,下列有些方法供家長參考。


一、 父母應有的態度──真誠的接納與同理心。

孩子唱反調除了說「不」外,包括「搖手」、「塞住耳朵」、「搖頭」、「掉頭就走」……等非語言行為。父母常因此被激起情緒反彈,接著一些大道理,甚至批評的話全部出籠,結果雙方更趨僵硬。反之,若能真誠接納(並非等於同意)孩子「所說的話」,「所做的行為」,例如:衝著父母說「你最討厭」甚至「我恨你」對著父母雙手叉腰怒目而視,「ㄅㄧㄤˋㄅㄧㄤˋ……地大踏聲」,接著碰地用力關門聲。父母能站在他的立場,同理他當下的情緒感受,瞭解他「話中」與「行為」的意思,把它說出來,如:「你很不高興」、「你覺得不被尊重」、「你感覺不被關心」。說出他當下的感受,孩子感到被瞭解,當下較願意把內心的不滿說出來,情緒也能得到舒解,例如:

一位愛生悶氣的孩子把鞋一甩完,正欲入房內。

母親輕聲說:「把鞋子收好」

孩子:「哼」一聲,鞋子仍舊未收放好,逕往房間走。
(面對孩子的「唱反調」,母親有感孩子情緒不滿。)

母親:「你看起來很難過?」

孩子:「哼,鄰座的小明把我的作業簿弄丟了」。
(孩子把內心的不滿說出來)

當孩子把內心的不滿說出來後,內心的情緒得到舒解,這時,他較能接受父母的教導。
父母「專注的眼神」、「點頭」以及肢體語言「輕擁」、「握住手」都能讓孩子感覺到被瞭解。尤其輕擁的肢體「拍拍肩」動作,更能使孩子(尤其女生)感到被愛、被瞭解,彼此間的對立,也會因此淡化。父母有時也可等孩子情緒平靜後,端個他愛吃的東西,與他交談,多去聆聽他的心聲。父母的態度語言非常重要,聖經上言:「回答柔和,使怒氣消退,言語爆戾觸動怒氣。」(箴十五1)


二、 了解孩子不滿的原因

1. 需求的不滿

醫生需診查,瞭解病人需要後,才開「處方」,汽車修理師也需檢驗車況,瞭解車子的需要才能開出修車估價。同樣地,孩子「唱反調」我們也要找出他的需要,才能找出解決方法。澄清「親子之間的需求」是第一步,再思考解決方法不是單一的「可以」或「不可以」二種而已。父母多用傾聽態度協助小孩想出許多方法,再用商量口吻讓小孩選出一個最適合彼此的方式去執行。

例如:

事件一:下雨孩子不帶傘。
小孩的立場:很麻煩,傘很難看。
父母的立場:耽心淋雨感冒。
解決的方法:換一隻傘,簡便型雨衣。

事件二:孩子不協助看家。
小孩的立場:此時與同學有約,不要爽約。
父母的立場:有銀行三點半壓力,有重要客人要來。
解決的方法:請同學來家裡,找親人看一下。

以上親子之間的需求都獲得滿足,可降低孩子「唱反調」的行為。舉凡「就寢時間」、「家庭工作分配」、「假日郊遊」……都可參考此方法。

2. 價值觀的不同(代溝)

親子之間在服裝穿著品味,作息時間、擇友、個人習慣,升學觀念、蓄髮、刺青,各有不同看法。孩子不滿父母的看法時會「唱反調」,如果父母繼續說教、威脅,甚至羞辱,徒帶來關係惡劣。面對價值觀的不同,父母先思考一下,假如父母平時已經做到「以身作則」了,已經收集資料將『是』與『非』,『利』與『弊』分析給孩子參考,平時你也常與孩子分享你對宗教、教育、擇友、運動、化粧的看法,你對孩子的同儕文化、學校背景、社會變遷也不錯過。那麼你已經盡力了,告訴他『你的看法』後,唯一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禱告。

三、 重要的方法──禱告

雖然我們育兒的知識都很清楚,但是人的心理層面並非那麼有脈胳可尋,面對新新人類,父母要去調適傳統的價值觀實在不容易,有時你得保持緘默,有時你得忍受它,求神能平息我們的怒氣,給我們智慧教導我們如何與孩子溝通順暢,家庭和諧。

最後讓我們讀一段聖經:「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四章6、7)我們學習約伯為兒子按時分糧向神祈求,也求神給我們耐心愛心體諒的心來陪伴孩子走過尷尬年齡,使他們將來轉化成教會的好青年。

主內關心您的教員敬上

(原[宗教教育]167期,2000年1月號)


作者: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葉如玉撰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200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