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世光
話說「志工」
「志工」目前似乎已經在台灣社會中蔚為風潮,各式各樣的志工組織、社會團體也蓬勃發展。其實,「志工」的概念並非新近,以前我們可能常說「義工」,指的是自己協助某項工作是義務性質,並不支領報酬者;而「志工」則更強調是志願性的、自發性地投入服務,因此,「志工」、「義工」、「志願服務」、「社會服務」在某種程度、某些面向上意義是相近似的。
因此,我們可以這麼說,「志工」廣義上的意義包涵了:
˙志願性、自發性的付出。
˙不求物質上、金錢上的報酬。
˙以社會大眾(尤其是弱勢族群)為服務對象。
˙透過自身的付出,期待促進社會的公益或弱勢族群的照顧。
志工與公益團體
各式各樣的志工,大抵而言都必須有一定的組織,現在的各種志工,可能都是在不同的基金會、協會下運作。對組織而言,教育訓練培養志工,號召志工加入服務,一方面可以結合眾人的力量投入社會公益,一方面也可以向社會傳達組織的成立宗旨、精神與想努力的方向;而對參與志工服務的個人而言,藉著組織而參與社會公益,不但可以拓展生活領域、人際關係,更可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努力。
現今社會上的各種公益團體很多,所關心的議題也從人文環境的保存、教育到自然生態的保育與防治污染;從社會弱勢族群的照顧到對社會邊緣人的關心;從社區整體營造到教育改革……;這樣的公益團體可能是成立基金會、協會,透過各種媒體進行宣傳並與相關單位結合;也可能只是社區裏一些熱心的媽媽所組成,但所有人的心願都是一致的,希望社會能更好。
目前可以參與的志工種類不勝枚舉,或許我們都曾經參與過,例如:
˙國小的愛心媽媽服務隊──協助學童上下學的交通導護工作。
˙醫院、文教機構的服務台解說人員──負責導覽、指示民眾至相關處所的動線。
˙社區環保義工──協助社區進行資源回收、垃圾分類等工作。
另有張老師生命線協談機構的陪談人員……等,諸如此類,這些形形色色的社會服務,都是你我可以參與的志工項目。
不同的志工種類,會因為其組織成立宗旨、關心的議題、族群而在服務內容、對象及訓練要求有所差異,簡單的說,如果志工的服務內容愈是需要專業、像是諮商、協談的部分,則機構所提供給一般社會大眾的教育訓練時數也會愈多,對志工們服務的品質、時數也會提高,雖然這或許帶給志願性協助工作的志工有較多的壓力,但相對的,志工們在服務過程中所得的自我成長也是無法估計的。例如:義務「張老師」的培訓共分三階段,為期一年,每個階段結束都需要進行檢定,通過才可以接受進階訓練,完成培訓之後,志工才能正式成為義務張老師的一員,得以真正上線直接協助上門求助的民眾。
我想參與志工服務,該如何投加入?
因此,不管參與什麼樣的志工,重要的是在於自己的時間、能力與興趣上,加上本身是否也關心所投入的志工行列關懷的議題。如果你本身覺得社會上有一種弱勢族群很可憐,你很想盡一份心力,那麼先了解是否有關心這個族群的公益團體正在做這些關懷工作,與他們接觸做進一步了解,再加入基金會當一個志工,你不但可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更可以藉著自身的行動,給予他們實質上的幫助;或許你覺得自己可以擔任解說或帶領的工作,各縣市文化中心、家庭教育中心、醫院、文教機構……等,你都可以與他們接洽,一般而言,他們都是十分歡迎的。
如果你本身不知道該怎麼選擇,也不知道自己興趣何在,但你又願意做一個快樂的志工,那麼各縣市政府的教育局或行政院青輔會都可以提供相關諮詢。另外,其實在教會中也有許多社會關懷的工作,例如:醫院、安老院的訪問與陪伴、針對原住民學生進行的課業輔導、信徒的訪問、社區鄰里的關懷,這些也是你我都值得選擇的。
末語
昔日主耶穌曾經提醒我們:「施比受有福。」或許我們基督徒長期以來習慣在教會裏做聖工,奉獻自己的時間、金錢、精神,我們不求名位、不求物質報酬,只願報主鴻恩於萬一。這樣的志願性付出其實與「志工」的精神意涵並無兩樣,於今可以叫我們再思考的是:如何實踐主耶穌愛的命令?如何將在教會中的事奉加上我們對社會大眾的關懷與實踐的能力?
「真正的富有不在乎你擁有多少,而是在乎你願意付出多少。」我們蒙神賜福,在物質上豐裕了、在道理上長進了,如今則是我們應該付出關心的時候。在社會上仍有許多沒人疼愛、乏人問津的邊緣人,他們每天或在跟生命搏鬥、或在做靈魂沉淪的掙扎,他們除了需要「福音」,或者最迫切的只是「關愛」吧!「無所求地為人服務、幫助人,為社會、為大地盡一份心力。」惟願你我都能抱這這樣的心志,在這缺乏愛與關懷的世界裏,將基督的愛真正實踐於人群中。
(原[宗教教育]171期,2000年5月號)
|
| |